程惠萍
在充滿互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參與者”,更是一個智慧的“評價者”。善于評價的教師,其能力源于發(fā)自內心的對學生的熱愛——每一節(jié)課都應該是學生生命成長的舞臺;源于對教材的深度解讀——每一篇課文都是成長的載體;源于對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每一個目標都要落地生根。教師的有效評價能夠讓課堂成為師生智慧生成的殿堂。
一、 一枝一葉總關情——學會欣賞,善用激勵式評價
學習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學習的營養(yǎng)劑和催化劑。課堂上,學生有了興趣,才有交流的動機;有了興趣,思維才會活躍。而培養(yǎng)興趣的最好途徑就是“激勵”。
激勵式評價語言舉例:
1.教師對學生個人的評價。
(1)對正確回答的評價。
像×××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特別好,不但理解了,而且還有自己的見解!科學家小的時候就是這樣認真、努力、積極思考的。
多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你真行!
大家都喜歡你的回答,你的見解真獨特!
(2)對錯誤回答的評價。
你的回答較完整,只要在……地方改一改那不是更好嗎?
你的腦筋動得可真快,要是在……說得更清楚具體些,那該有多好呀!
××同學雖然……但老師發(fā)現(xiàn)他很有勇氣,你們也要像他那樣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教師對小組討論的評價。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瞧!困難的題目對你們來講不再是一座大山了吧!
集體的力量真大,把這個問題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真羨慕你們的小集體。
你們這一組同學說得(讀得)非?!选斫獾猛笍?。真羨慕你們這一小組的學習能力呀!
你們很會觀察,非常了不起!對這個問題,你們能再換一個角度想一想嗎?
課堂上,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評價語言,每次聆聽總有一種興奮感,因為人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這些評價語言簡潔而又切中要害,無論是對優(yōu)等生還是學困生,教師如果能始終以欣賞的語言去評價,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盡量不用指令性的語言、批評性的語言,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優(yōu)點進行激勵評價,就會不斷喚醒學生的學習內驅力。這種評價使學生興趣盎然,有利于創(chuàng)造無拘無束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 柳暗花明又一村——學會引路,善用指導式評價
課堂教學中,教師善于運用指導性評價,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化解學習難點,達成學習目標。如果能充分地預設學情,就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巧妙搭梯子,一步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
案例一:二年級《藍色的樹葉》——指導學生讀好“借”的
句子。
師:誰來當李麗,讀一讀?
(1)讀好語氣。
生1: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
師:這個小姑娘多客氣呀,誰再來讀?
(2)讀好停頓。
生2: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
師:你也非常有禮貌,但老師發(fā)現(xiàn)句子太長了,讀起來有點累,大家聽著也有點累。試著在中間停一下,喘口氣,再讀一遍。
生2: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
師:讀得舒服了,聽著也舒服了。一起讀。
(3)讀好心情。
師:讀得真好,可是李麗在說話的時候是小聲說的呀,想一想,李麗的綠鉛筆找不到了,還得和同桌借,心里就有點——
生:不好意思。
生:難為情。
師:對,小李麗,小聲點兒,讀出那份不好意思。
(生再讀)
師:瞧瞧,真是不好意思了。
上述案例中,“讀好語氣—讀好停頓—讀好心情”是教師在充分的預設之后,巧妙地將朗讀指導進行分解,教師的評價語言并不多,但是由于預設充分,評價就可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效發(fā)揮指導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在認真思考之后思維遇到障礙和矛盾,不能進一步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表達顯得粗淺甚至無從表達時,更需要教師及時提供科學的思維方法,搭設思維橋梁,幫助學生開啟思路,突破難點。
案例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讀出圖表信息。
(師出示圖表——100名成年人與參賽選手同時聽寫部分詞語的情況。)
師:你能讀出什么信息?
(生茫然)
師:不要緊張,把看到的說出來就可以。
生:“和睦”這個詞語,有60人正確,40人錯誤。
生:第二個詞(謹小慎微)只有46個人對,54個人是錯的。
生:第三個詞(岌岌可危)正確人數(shù)是30人,錯誤人數(shù)是70人。
師:還能讀出其他信息嗎?
生:我讀出了在場人數(shù)是100人。
生:寫錯的人非常多……
師:同一張表格放在大家面前,不同的人讀就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去關注表格中的某部分內容,怎樣讀圖表才能全面地呈現(xiàn)表格信息?
(生再次茫然)
師:聯(lián)系自己在數(shù)學課上學過的讀表方法,想一想。
(學生思考后有個別學生舉手)
生:一行一行從上往下有順序地讀。
師:請你用這樣的方法具體說出表格信息。
生:100名成年人與參賽選手同時進行部分詞語的聽寫情況:“和睦”正確人數(shù)60人,錯誤人數(shù)40人;“謹小慎微”正確人數(shù)46人,錯誤人數(shù)54人;“岌岌可?!闭_人數(shù)30人,錯誤人數(shù)70人。
(全班鼓掌)
師:掌聲表達了我們內心的敬佩之情!他為什么能把表格內容表達完整?找到竅門了嗎?
生:(齊聲回答)從上往下一行一行有順序地讀。
師:把你讀出來的信息和同桌分享。
(同桌相互交流,師巡視。)
師:感謝那個小姑娘讓我們知道怎么去讀表格的表面信息。透過這些表面信息,你又能想到什么?讀圖需要思考。
(生又一次茫然,后來有一人舉手。)
生:我發(fā)現(xiàn)我們小學生不會寫的詞,成年人錯誤率也很高,比如“岌岌可?!?。
師: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認真傾聽,你發(fā)現(xiàn)他是怎樣讀出表格背后的信息的?
生:和我們自己的生活作比較才能有發(fā)現(xiàn)。
師:在對比中思考,這是一種很好的讀表方法。請繼續(xù)
思考。
生:我發(fā)現(xiàn)了“和睦”“謹小慎微”寫對的人多,“岌岌可?!睂憣Φ娜松?,說明生活中的常用詞人們掌握得比較好。
師:智者善聽。你不僅聽懂了用對比的方法去思考,而且會運用。更重要的是你還能聯(lián)系生活去思考,希望你們有自己更獨特的見解。
生:“和睦”“謹小慎微”這些詞語并不難,但是出錯率也很高,說明成年人的書寫岌岌可危。
師:你不僅會思考,更會運用!“岌岌可?!庇玫们〉胶锰?。第一次讀圖,大家都會感覺有些困難,逐步練習會更深入地讀出表格傳遞的信息。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面對學生的一次次學習困惑,教師總能給予最恰當?shù)闹笇В骸奥?lián)系自己在數(shù)學課上學過的讀表方法,想一想?!薄八麨槭裁茨馨驯砀駜热萃暾磉_?找到竅門了嗎?”“在對比中思考,這是一種很好的讀表方法。”“智者善聽。你不僅聽懂了用對比的方法去思考,而且會運用?!苯處煹脑u價語言能抓住要害,有物,有法,有情,有味。這種基于學生基礎的指導性評價,不僅展示出教師的教學風格,還有助于喚醒學生的探求欲望,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學會包容,善用接納式評價
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軌跡不同,成長速度不一樣,他們的課堂表現(xiàn)也往往不同,我們應該時刻保持“靜待花開”的心態(tài),主動接納學生的想法,然后幫助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以幫助他們潛移默化地懂得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使他們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評價的積極效果。
案例三:二年級《藍色的樹葉》——學寫生字。
師:小朋友們先看看怎么能把“課”字寫好。
生1:寫在田字格中間。
生2:橫要寫平,豎要寫直。
生3:橫要寫在橫中線上。
生4:左窄右寬。
……
師:你們更要注意,言字旁和“果”是怎么組合在一起的,讓它們看著更像一家人。再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課件)
生:左面的橫折提插到了右面的橫、撇中間。
生:“果”字的橫正好伸到言字旁橫折提的小腰處,撇正好讓到了提的下面,這樣這個字就更緊湊了。
師:對,這就是咱們中國漢字的穿插互讓之美。我們再來看看“筆”,有沒有穿插?(出示課件)
生:撇穿插了。
師:是啊,這兩個撇互相謙讓,使“竹字頭”和“毛”看起來更和諧,更像一家人。
(師范寫,生練習,強調寫字姿勢。)
師:寫完的同桌可以給小伙伴提一些好的建議,我相信大家一個比一個寫得有進步。咱們中國的漢字講究謙和禮讓,同學們在生活中也要互相幫助。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當學生對于如何寫好“課”這個字不能做出基于二年級學情的正確分析時,教師不急不躁,慢慢地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觀察所得都能完整呈現(xiàn),教師一直在等待,等待學生的發(fā)現(xiàn)。當發(fā)現(xiàn)學生確實不懂得二年級的寫字重點時,以一句“你們更要注意,言字旁和‘果是怎么組合在一起的,讓它們看著更像一家人。再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作為評價,巧妙點撥,引導學生回歸到正確的觀察渠道——從關注筆畫轉向關注結構,為感受漢字的穿插互讓之美做好了鋪墊。這種評價既尊重了學生的元認知,又點在關鍵處,撥在疑難處,有指導,有落實,將二年級的寫字重點“注重結構的組合”加以強化,真正做到了扎扎實實學語文。
課堂是師生生命成長的舞臺,每一堂課都是生命中的一段旅程,既不能回頭也不可重復,有著濃厚的感情色彩;課堂是學生技能提升的展臺,每一堂課都應該有能力的訓練點、技能的提升點,有著明確的目標意識。如果我們教師能本著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有意識地用激勵性語言評價學生,用“牽著蝸牛去散步”的心態(tài)包容學生,借助“片言居要,點石成金”的指導性評價幫助學生,就會借自己的“一縷清風”吹起學生的那“一池春水”。
(責任編輯 劉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