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課題組
(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天津300400)
檢察官職業(yè)素能標準的比較分析
——以德、法、日、臺灣地區(qū)的檢察官制度為視角
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課題組
(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天津300400)
作為檢察機關的工作人員,檢察官的職業(yè)素能直接影響到檢察機關的形象、履行職責的質量,進而影響到社會的公平正義;檢察官職業(yè)素能標準,則是衡量檢察官素質能力水平,推動檢察官職業(yè)能力發(fā)展的有力手段。我國目前檢察官的職業(yè)素能有待進一步提升,檢察官職業(yè)素能標準建設尚待完善。從檢察制度角度通過對德、法、日三國及我國臺灣地區(qū)檢察制度的分析,探討其檢察官素能標準異同,以期對構建和完善我國檢察官職業(yè)素能標準制度提供有益借鑒。
職業(yè)素能;選任晉升;繼續(xù)培訓;考評懲戒
檢察機關崗位素能基本標準是檢察人員履行崗位職責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能力要求,是構建和完善檢察體系的重要標尺。但是,當前的檢察人員崗位素能標準建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檢察人員崗位素能基本標準的建立是一項系統(tǒng)性、長期性、復雜性工程。在檢察制度相對完善的德、法、日三國及我國臺灣地區(qū),對于檢察官所應具備的素能都有著明確而系統(tǒng)化的規(guī)定,通過比較分析,從中可以思考我國進一步規(guī)范和完善檢察官職業(yè)素能標準的前進方向。
檢察官的選任或初任是檢察官素能標準的具體體現(xiàn),它從實際規(guī)則的角度反映出素能對檢察官的客觀要求。本文對德國、法國、日本、我國臺灣地區(qū)的檢察官選任制度進行了分析,檢察官的選任規(guī)則均有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司法考試、遴選、培訓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基礎理論素能標準
在檢察官選任的過程中,基礎理論素能主要是指從德、法、日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司法考試中顯現(xiàn)出來的。三國和臺灣地區(qū)對于司法考試人員的要求均比較嚴苛,對于檢察官甚至是司法人員的基礎理論素能要求很高。
1.在德國,檢察官的選任要求欲成為檢察官的人通過兩次司法考試,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報考德國的司法考試,它要求報考司法考試的人必須是法學院的“本科生”。這樣的規(guī)
則從基礎上決定了檢察官的基本素能,這從學歷上保證了檢察官隊伍的團體素能。德國對檢察官要求的兩次司法考試所針對的內容是不一樣的,第一次司法考試針對大學學業(yè)中的重點學科和國家要求的必修學科,其重點在于理論,而第二次司法考試主要針對的是具體案件以及訴訟方面的內容。兩次考試的形式包括筆試、家庭作業(yè)和面試。①《德國法官法》[M],第5a條.
2.法國檢察官的選任途徑之一是從法律院校畢業(yè)的大學生中選拔,大學畢業(yè)生通過專門的競爭考試并經職業(yè)培訓而被錄用的。②高樹勇:《檢察官職業(yè)化建設研究》[D],2011年河北工業(yè)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博士論文.依據法國法律規(guī)定,司法官學校每年組織一次選拔考試,經此招收新學員,這樣就使每年的選拔考試充當了法國的司法考試,而這種考試僅為選拔司法官員而使用,不適用于律師的資格認定。這種司法官學校的制度體現(xiàn)出法國對檢察官和律師的素能標準是不一樣的,檢察官團體素能的系統(tǒng)化是這一制度的鮮明特點。根據法國司法部的規(guī)定,司法官學校每年的招收名額視每年空缺的司法官職位以及司法官崗位交流的情況而定,從而嚴格控制了檢察官和法官的人員數(shù)量,有的放矢的選拔人才。
3.在日本,檢察官選任渠道主要是經國家司法考試合格,再通過為期一年半的司法修習,才有資格成為修習檢事。這和法國的選任制度極為相似,但是法國所謂的司法官學??荚嚥贿x拔律師,而日本的司法考試既選拔法官、檢察官,也選拔律師。這樣統(tǒng)一性質的司法考試將法律從業(yè)人員的素能普遍化,從而為檢察官素能標準奠定了基礎。在日本,對于絕大多數(shù)大學畢業(yè)生來說,要成為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首先必須通過司法考試。③常淑芬:《大陸法系國家司法考試制度比較與借鑒》[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第61-64頁.司法考試由隸屬于法務省的司法考試管理委員會組織。
4.臺灣地區(qū)檢察官選拔主要途徑也是司法考試,該地區(qū)通過司法考試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司法官訓練所學習,待其畢業(yè)后可以被授予地方檢察署候補檢察官。④萬毅:《臺灣地區(qū)檢察制度》[M],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年版,第2頁.這樣的規(guī)定與法國檢察官的選拔是極為統(tǒng)一的,也是通過司法官訓練所來培養(yǎng)法官或檢察官,其司法官訓練所也是不培養(yǎng)律師的。被選拔人在司法官訓練所畢業(yè)后,根據其成績和檢察官的缺額選拔檢察官。這樣的規(guī)定嚴格把握了檢察官的基本素能,使其在學習中彌補自身素能的不足,有效的控制了檢察官及法官的人數(shù)。
綜上所述,德、法、日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檢察官選任均規(guī)定了考試這一途徑,但其具體操作方法不盡相同。法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規(guī)定較為相似,都設立了司法官員專門的學校,且司法考試不包含律師考試,故只選拔法官和檢察官。這樣的單獨規(guī)定要求檢察官必須具備不同于律師的理論素能,且檢察官的理論素能必然高于律師。德國和日本雖然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司法考試,但是對檢察官理論知識的要求也極為苛刻,德國則要求檢察官通過兩次司法考試,而日本也要求檢察官在通過司法考試后進行深一步的修習。雖然對檢察官考試的規(guī)定不相統(tǒng)一,但是上述國家和地區(qū)均要求檢察官具備基礎理論素能。
(二)法律專業(yè)素能標準
部分國家和地區(qū)在選拔檢察官的途徑中,規(guī)定了遴選制度。通過遴選成為檢察官的人,其必須具備法律專業(yè)素能。例如律師和法學專
業(yè)教師。
1.在德國,檢察官的選拔以司法考試為主,即便是從社會上選任也要通過司法考試。故而,德國選拔檢察官的途徑比較唯一,它沒有設置遴選機制,故而我們不在此討論德國的遴選制度。
2.在法國,檢察官的選拔同時實行遴選制度。根據法國法律,以下三類人可以直接遴選為法官或檢察官:一是在司法領域已經從事過四年以上司法工作的法律專家;二是法學博士,且同時持有法學專業(yè)以外學科的高等文憑;三是領取國家津貼的法律專業(yè)教員和研究人員,該類人員需從事本職工作三年以上,且持有高等院校的高級職稱證書。①劉新魁:《法國司法官制度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法學》2002年第5期,第147-157頁.通過遴選選拔的檢察官可以被直接任命為檢察官,這樣既能有效的補充檢察官、法官隊伍的不足,同時也提高了檢察官隊伍的整體素能,尤其是專業(yè)領域的素能。
3.在日本,除了經過司法考試選任檢察官,還有其他兩種不同的途徑選拔檢察人員。其一是從其他法律工作者,包括從事法學教育的人中選任;其二是從具備法定條件的檢察事務官和國家行政官員中選任。②同前注[2].這種選任無需經過司法考試,而是由法務大臣任命的委員組成的副檢事選考審查會來負責。這樣一來,檢察官隊伍補充了一定的行政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彌補了檢察官整體素能的缺憾,同時體現(xiàn)了檢察官需要一定的法學功底和社會能力素能。根據日本的規(guī)定,通過以上兩種途徑遴選的檢察官,與通過司法考試進入檢察官隊伍的人員在晉升和任職方面都有區(qū)別。這樣的規(guī)定不僅是為了保證檢察官隊伍的純潔性,也是對檢察官素能標準的嚴格把握。
4.在臺灣地區(qū),除了通過司法官考試選任檢察官外,還有三類人有資格被選任為檢察官,其一是曾任推事且考察合格的人;其二是律師考試及格且執(zhí)業(yè)三年以上,成績優(yōu)良,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其三是曾在大學法律專業(yè)本科或研究生畢業(yè),且在大學任副教授以上職稱三年的,或者任助理教授五年的,且講授主要法律科目兩年以上,有法律專門著作,經司法部門審查合格,并經律師考試及格或具有任職資格的人。③同前注[4],第2頁.這條規(guī)定允許律師或大學教授任職檢察官和法官,但實際上被轉任的人微乎其微,這說明臺灣對社會法律從業(yè)者素能的不信任,故而,其重視的不僅是檢察官的業(yè)務水平,更重視其職業(yè)操守和社會責任感方面的素能。
綜上所述,德、法、日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規(guī)定了通過遴選程序選拔檢察官的規(guī)則,這既能補充檢察官隊伍所缺乏的法律業(yè)務素能,又能充實這只隊伍,屬于兩全其美的作法。大部分地區(qū)的檢察官選拔主要是在大學畢業(yè)生中進行,這一慣例約束了檢察官隊伍的法律業(yè)務素能。遴選制度是從社會中選拔業(yè)務素能優(yōu)良的專業(yè)人士充實到檢察官隊伍中,這保證了檢察官整體業(yè)務水平的均衡發(fā)展。但是這其中也存在弊端,首先這不能保障檢察官隊伍的純潔性,在審查案件過程中會摻雜社會輿論因素。其次不利于檢察官隊伍整體素能的培養(yǎng),社會因素會影響檢察官體系的運行,社會力量的加入彌補了檢察官隊伍的缺憾,但也會引發(fā)新問題。故而,通過遴選選拔檢察官應當謹慎,取
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檢察實務素能標準
在檢察官初任階段,檢察實務素能標準主要體現(xiàn)在檢察官初任培訓中。檢察實務是反映檢察官日常工作的一項具體素能,是每一個欲成為檢察官的人所必備的素能。故而,在檢察官培訓中,它是重中之重。
1.在德國,參加選拔檢察官的人在通過第一次國家司法考試后,還需經過2年以上的實務訓練,即職業(yè)預備期,才能參加第二次國家司法考試。①盧樂云:《德國檢察官為何受寵備至——德國檢察官選任與考核機制見聞》[J],《人民檢察》2011年第1期,第85-87頁.在此階段,考生必須分別在民事法院等義務性機構,以及一項或數(shù)項能保障適當培訓的選擇性機構進行見習。其中在每個義務性機構培訓至少3個月,在律師事務所培訓應為9個月,并進行3個月的培訓課程,目的是幫助考生熟悉法庭案件的分析和決定方法,傳授如何發(fā)現(xiàn)案件相關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規(guī)定,其目的在于從實踐中補充理論知識素能,培養(yǎng)檢察官獨立工作的素能,增強其判斷能力和社會責任意識。
2.在法國,檢察官的培訓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專業(yè)外實習,時間為2個半月。該階段實習的地點主要是在政府部門、律師事務所、私人企業(yè)或其他國家。其目的是為了讓實習者更加了解社會,積累實踐經驗。這是對檢察官素能的特別規(guī)定,檢察官不僅要熟悉本領域內的實務,同時也要諳熟其他領域的工作流程。第二階段是職業(yè)學習,時間為8個月。其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有關司法工作的相關知識,以及從事該職業(yè)的道德操守。這也是對每位檢察官業(yè)務素能的再鞏固,使其不與本職工作脫鉤。第三階段是司法崗位實習,時間為14個月。此次實習的主要地點是各地的初審法院或檢察院,參加實習的人員將切實體驗司法官的實際工作。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學習后,實習者需要再次進行考試,實習者考試成績、實習表現(xiàn)均將成為國家選拔司法官的考慮因素,同時,司法官職位空缺數(shù)額也是選拔司法官的重要因素。②張曉松:《中國檢察官培訓體系的構建》[D],2012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專業(yè)碩士論文.第四階段是崗前培訓。被選拔的司法官明確工作崗位后,需再回到司法官學校進行為期6個月的崗前培訓。③宗會霞:《法官司法能力研究》[D],2013年南京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博士論文.此次培訓將圍繞不同的工作崗位提供培訓內容。這樣的培訓規(guī)則,能夠具體體現(xiàn)法國對檢察官素能的要求,理論知識素能、工作能力素能、適應環(huán)境素能等都在其考察范圍內,這樣全面系統(tǒng)的培訓,使初任的檢察官能夠盡快投身于檢察事業(yè)。
3.在日本,司法考試合格的人將被選拔為司法修習生,修習生將在司法研修所進行為期一年半的學習。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律師、法官、檢察官業(yè)務,各地優(yōu)秀的法官、檢察官或律師將成為授課教師,他們在教授經驗的同時,也會為自己工作的部門挑選人才。修習生在研修所學習期滿且考試合格后,將取得法律從業(yè)資格,且終身有效,并有資格擔任法官、檢察官或律師。④程相鵬:《檢察官科學選任制度改革探討》[J],《法制與社會》2008年第26期,第192-193頁.日本法務省將根據畢業(yè)生的意愿將其分配到各地區(qū)的檢察廳工作。近些年來,日本為了有效補充法律人才,迎合社會需要,已經開始對司法考試進行改革,提高司法考試通過率,并要求只有進行過三年研究生學習的人,才有資格參加考試。通過司法考試的人只需要一年的司法研修,便可以取得法律從業(yè)資格。⑤同前注[2]。
4.臺灣地區(qū)的檢察官初任培訓類似于法國,也是在國家成立的司法官訓練所進行學習,學習期為兩年。培訓畢業(yè)后,經考試及格的人才有資格分配到地方法院檢察署任職,成為候補檢察官,再經過實習考核成為真正的檢察官。①同前注[4],第2頁.其培訓內容和方式與法國和德國相類似。臺灣地區(qū)的檢察官培訓是受訓人在成為真正檢察官之前的系統(tǒng)培訓,是待任的候補檢察官盡快熟悉檢察業(yè)務、法律業(yè)務的關鍵途徑。這樣的體系不僅要求檢察官具備基本素能,還要求其在真正的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能。
綜上所述,檢察官培訓是德、法、日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關注的問題。它同司法考試一樣重要,是每一位欲成為檢察官的人必須經歷的一次培訓。法國和日本重視檢察實務對檢察官素能的要求,要求檢察官對檢察實務內容諳熟于心。德國則重視檢察官處理日常業(yè)務的素能,要求被選拔人在具體的機構接受培訓。雖然各國和地區(qū)對檢察官培訓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它們對培訓的結果都十分關注,因為它影響著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司法進程。
除了在選任檢察官過程中對檢察官素能的要求之外,檢察官的晉升也是對其素能要求的集中體現(xiàn)。在德、法、日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檢察官制度中,檢察官晉升所需的素能也有著諸多的相通之處。
(一)不同層次檢察官的素能
在檢察官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和地區(qū),都有著對檢察官的較為詳細的分類制度。不同層次的檢察官在晉升中所要求的素能標準也不相同。
1.在德國,廣義上的檢察官包括檢察官和職務檢察官,他們承擔著檢察機關的主要任務,獲得司法輔助人員和書記處的協(xié)助。除檢察官之外的其他人員(包括職務檢察官)如果想成為檢察官,需要具備檢察官錄用所需的素能,也就是說在德國除了檢察官序列內檢察官,其他輔助人員如果想成為檢察官,只涉及錄用問題,而不涉及晉升問題。
在檢察官序列之內行使檢察權的官員,包括州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主任檢察官和普通檢察官,②孫欽華:《論檢察一體化與檢察官獨立》[D],2009年山東大學法律碩士畢業(yè)論文.他們才是涉及檢察官晉升素能的主體,而其他廣義上的檢察人員則是存在層次間的晉升問題。(1)職務檢察官從司法輔助人員或者法律實習生中直接任命的,不屬于檢察官序列,無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但也要經過強化的刑法方面的輔助培訓才能被任命。職務檢察官須具備“專業(yè)行政司法高等職務的教育學校學歷,并經考試及格才能任用,期間須接受18個月的訓練,其中有4個月是在學校上課,其他時間在職務檢察院實習”(2)司法輔助人員,主要是履行行政事務以及負責刑罰的執(zhí)行。其任命主要針對在專門的司法輔助人員專業(yè)學校接受3年相關教育的人員。(3)書記官,每個檢察院都設有書記官處,由若干書記官接受檢察官領導,統(tǒng)一為所有檢察官提供服務。同時,有檢察機關實習工作經歷者通??梢员粌?yōu)先錄用。由此可見,德國檢察官序列之外的人員,也必須經歷不同期限的法律學習或司法實踐,但是根據不同崗位的需求,對于法律學習和實踐的素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其中,司法輔助人員可以晉升為職務檢察官,但書記員則不存在向上晉升的問題。
2.在法國,檢察官實行分級制,分為一級、二級和特級。在檢察官之外,雖然也有其他從事司法輔助業(yè)務的人員(如書記員),但是無論是在規(guī)模上還是在與檢察官業(yè)務的密切程度上,都遠不及德國。但是在法國檢察官中的初始崗位——助理,則不同于司法輔助人員,他們是分配到檢察院的司法學員,在期限屆滿之時,自然獲得檢察官等級,這是一種培養(yǎng)檢察官的必須途徑,而不屬于檢察官的級別晉升。
3.在日本,可以成為廣義上檢察官的人員包括兩類:一類是檢察官(稱為檢事),具體可以分為檢事總長、次長檢事、檢事長、檢率和副檢事五種職務。另一類是檢察事務官,是由檢察官或其他上級官員下達命令,掌管檢察廳事務,并輔佐檢察官或受其指揮進行偵查。①同前注[2].
日本檢察官主要從經過專門培養(yǎng)的司法研修生中任命,除此之外,也從具備相應條件的其他法律工作者和國家行政官員中選任。但是從后者選任的檢察官,只擔任副檢事。②同前注[2].檢察事務官只擔任特任副檢事,之后也有可能升任特任檢事。由此可見,日本的檢察事務官是可以通過特殊選任制度成為檢察官的,只是在晉升為檢察官時,其級別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4.在我國臺灣地區(qū),為了擺脫檢察官有將無兵的局面,臺灣在1999年修訂“法院組織法”時,增設了檢察事務官,即所謂的“王朝、馬漢條款”,仿效日本和美國的相關制度。檢察事務官是為檢察官配備的專業(yè)助手,絕大部分來源于考試任用。按照臺灣地區(qū)檢察界的慣例,檢察機關設檢察長、主任檢察官、檢察官,地檢署的檢察長一般均由高等法院及分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調任,③金鑫:《論主任檢察官的定位、選配與管理》[J],載于《人民檢察》2014年9期第19—24頁.甚少出現(xiàn)原地提拔的現(xiàn)象。因此,地檢署檢察官若欲成為地檢署檢察長,必先調任高等法院及分院檢察署任主任檢察官
從上述對比可以看出,法德日三國及我國臺灣地區(qū)在不同崗位類型的檢察人員之間晉升的素能要求:一是大部分不允許類別間的晉升,特別是從助手類別晉升為檢察官的可能性極小,這就保障了檢察官整體素質的穩(wěn)定性。二是對可以晉升的人員,也在進一步晉升的空間內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三是輔助人員也必須經過專業(yè)性的法律培訓,保障了檢察隊伍整體的法律化素質。
(二)年齡與年限的素能標準
任職經驗和人生閱歷都是多種素能的積累和沉淀,很難被理論學習和專業(yè)培訓所取代,與大多數(shù)公職崗位相同,檢察官的晉升也具有年齡和年限的要求。
1.在德國,檢察官一般要到55歲左右才能晉升主任檢察官。為維護檢察官晉升的公正性,司法部公布初步結果以后,每個報名者都有提出異議權。這樣,一個職位可能會長期空缺。德國法律沒有要求檢察官職務逐級晉升,但事實上,主管部門通常要求具有下一級職位的工作經歷方得晉升機會,越級晉升是不可能的。同樣,法律并不禁止檢察官跨州晉升,但實際上,到其他州競爭檢察長或主任檢察官職位的情況很少。④尹晉華 熊少敏 張步紅:《德國檢察官很難越級晉升----通過一個州檢察院微觀德國檢察人員管理制度(下)》[N],《檢察日報》, 2004-02-25.這種晉升條件都屬于隱性的任職要求。
2.法國檢察官的等級是固定的,只能由具有相同等級的檢察官擔任。法國檢察官與法官的晉升條件基本相同,因此也受相關流程的限制,例如:任何法官在他工作5年以上的法院都不得晉升為一級法官,但最高法院除外。如果沒有在一個等級從事過兩種工作,任何法官都不得任命為上一等級的職務。①同前注[5],第147—157頁.
3.日本檢察官的晉升更強調資歷的條件,比如副檢事只能在區(qū)檢察廳內任職,如要升任檢事,必須任副檢事職3年以上,并且通過檢察官特別考試;升任一級檢事,必須是在職8年以上曾任二級檢事、候補判事、簡易法院判事和律師8年以上的人;新任檢事只能在下級檢察廳工作一定時間后才能到上級檢察廳任職。②王杰:《日本檢察官遴選制度考察》[J],《法制與社會》2009年15期,第151—152頁.
4.在我國臺灣地區(qū),檢察官實行終身制,非因法定原因,不得免職、停職,不得降級、減薪。但高齡檢察官體力衰退,鼓勵其自愿退休。司法人員人事條例規(guī)定,實任檢察官15年以上年滿70歲者,應停止辦理案件,從事研究工作;滿65歲者,得減少辦理案件。
另外,在各級檢察官的任用條件中,都有關于相應職務的任職年限規(guī)定,以總檢察長為例,檢察總長的遴選條件中,必須符合以下三項條件之一:第一種是曾經為司法院大法官、最高法院院長、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行政法院院長或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的人。第二種是曾經為最高法院法官、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官、高等法院院長、或高等法院檢察署檢察長合計5年以上的人。第三種是曾經為簡任法官、檢察官十年以上,或任簡任法官、檢察官并任司法行政人員合計十年以上的人。③同前注[4]。第11—24頁.其他的各級檢察官,也多與檢察總長的遴選條件相類似,如果并非是相應等級的調入(同大陸地區(qū)相同行政級別間調任),如果是下級向上晉升,則必須符合相應年限規(guī)定。
作為晉升硬性條件的年齡和年限素能,德、法、日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都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任職年限多為明確性條件,保障司法經驗與資歷的積累。二是年齡條件多為隱性條件,保障能夠應對檢察繁重的職責任務。三是以逐級晉升為常態(tài),以越級晉升為例外,保障檢察官不因任職經歷的缺失而無法優(yōu)質的完成晉升后的工作任務。
(三)能力與品德的素能標準
能力與道德品質,在檢察官晉升過程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何對符合年齡及就職年限條件的檢察官進行能力和品德考察,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方式也各有特色。
1.德國檢察官職務晉升的主要方式為考核,無需面試。先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再由其直接上級檢察官進行檔案審查并附加評審意見,之后提交州檢察院檢察長審核。在此過程中,申請人所在檢察院的工作鑒定,對于檢察官晉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份工作鑒定涵蓋了檢察官從工作第一天起的工作表現(xiàn)、工作能力等各個方面,其中即包括執(zhí)法能力、人際關系(組織協(xié)調能力)、正義,也包括準時、可信、計算機知識等。工作鑒定的內容以檢察長的意見為主,但也不完全由檢察長一個人寫。寫出書面評價的人還包括申請人的同事以及原來對其進行指導的檢察官。這些意見匯總后,統(tǒng)一
報司法部進行考核。這份全面的工作鑒定是對檢察官職業(yè)成績和職業(yè)能力全面評價,直接影響了人事部門的決策,同時還會存入檢察官的個人終身檔案。①同前注[18].
2.在法國,為確保檢察官能夠按照公開、公平的原則晉級,組成由國家成立的專門機構“晉級委員會”負責此工作。該委員會綜合考評所有檢察官的資歷、能力、考核評估情況,同時根據檢察官的個人意愿,逐年制定出檢察官的“晉級名單”,任何未被列入此名單的檢察官都不得晉升到上一等級的職位。為保證此項工作的公平與公正,國家制定了專門章程規(guī)定被列入晉級名單的條件。司法部長將根據此名單,每年提出三次檢察官的“晉級計劃”。②魏武:《法德檢察制度》,中國檢察出版社,第2008年版,第137-140頁.
法國檢察官的晉升制度非常嚴格,司法官只有選擇注冊到晉升表才有可能獲得晉升,但注冊則是以工作年限為具體前提條件,同時為了防止晉升選中的專斷性,晉升表由一個包括20名司法官的晉升委員會制作,為了制作晉升表,晉升委員會的工作包括了解每一個司法官的履歷,特別關注由同級司法官對他職業(yè)活動作出評價以及填寫評分。為保證透明度,該表在各個法院張貼。任何未被列入晉升表的司法官都不得晉升到上一等級的職位。
3.臺灣地區(qū)的檢察官,若想升遷至更高職位,必須年終考績甲等且獲得檢察長的保薦書,而檢察官的年終考績,實務是由主任檢察官及檢察長決定的。若無檢察長的保薦書,則檢察官幾乎永無升遷之日。 這一制度在臺灣地區(qū)一直備受爭議。直到2006年“法院組織法”修改后,檢察長對于人事升遷的操控權開始有所松動,“檢察官人事審議委員會”開始負責高等法院檢察署以下各級檢察署主任檢察官、檢察官的升遷和調任等事項。17名委員中,由全體檢察官共同選出的“民選代表”超過半數(shù)達到9人,保障了對檢察官升遷問題的集體決策。
能力和道德的素能雖是“軟件”性質要求,但也能體現(xiàn)出檢察官的素能:一是能力和品德必須經過嚴格的程序性考核,且考核多傾向于民主化測評,這就要求檢察官的能力得到實質性認可,而非僅僅領導的認可。二是須經長期化考評的認可,這就要求檢察官的能力要以長期穩(wěn)定的狀態(tài)呈現(xiàn)。三是為防止人浮于事和憑借資歷升遷,一般會在崗位出缺時進行考評,這就要求在能力上高于其他競爭者,好中選優(yōu),保障了軟實力對比下能力強者晉升。
檢察官培訓、考評和懲戒制度作為檢察職業(yè)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從不同的側面體現(xiàn)出檢察職業(yè)對檢察官素能標準的要求。
(一)檢察官繼續(xù)培訓制度
法國檢察官接受繼續(xù)培訓不僅是一項權利,也是一項義務。20世紀70年代以來,法國司法學員的學員學習時間被縮短,司法官繼續(xù)培訓不斷擴大。每年大約有60%的司法官至少接受一項培訓課程。法國的繼續(xù)培訓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國家集中性繼續(xù)培訓,由國家司法官學員集中進行;一種是地方分散性繼續(xù)培訓,由國家司法官學院進行資助,并在各地區(qū)進行相同的培訓。③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旬赴法德考察團:《法德兩國的法官培訓制度》[J],《法律適用》1996年第10期,第45頁.
和法國檢察官不同,德國檢察官并沒有一
般性的接受繼續(xù)培訓的法律義務。對于德國檢察官來說,繼續(xù)培訓只是一項工作義務,對檢察官繼續(xù)培訓的內容規(guī)定在聯(lián)邦和州的《公務員法》中。在德國,檢察官雖受終身制的職業(yè)保障,且并不強制檢察官參加繼續(xù)培訓,但出于對檢察職業(yè)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幾乎每一名檢察官都會主動參加繼續(xù)培訓,且培訓大多是自費的。據統(tǒng)計,德國每個檢察官每年平均參加3-4天的培訓。①同前注[8],第85頁.
繼續(xù)培訓的內容體現(xiàn)出對檢察官職業(yè)素能標準的要求。結合以上檢察官繼續(xù)培訓制度,歸結出如下素能標準:
1.法律專業(yè)能力。德、法、日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繼續(xù)培訓制度均對檢察官理論素能提出較高要求,尤其將法律的重要改革或最新發(fā)展作為繼續(xù)培訓的重要內容。如,法國檢察官繼續(xù)培訓包括法律重要改革時對于新法的培訓;德國也將最新修改或制訂的法律作為繼續(xù)培訓的重點。此外,對現(xiàn)行法律的學習也是繼續(xù)培訓的重點。如德國繼續(xù)培訓內容包括民法、刑法、勞動法等傳統(tǒng)的司法領域,以及歐盟法和人權法、針對婦女兒童的暴力、性犯罪等個別的特殊領域。
2.業(yè)務實踐能力。業(yè)務能力是各國和地區(qū)繼續(xù)培訓的又一個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著檢察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如,法國繼續(xù)培訓中針對改變崗位時適應新工作的需要進行的培訓課程;以及日本法務綜合研究所設置的專門研修科目,針對任職7-10年的骨干檢事,進行工作經驗和業(yè)務能力的培養(yǎng)。
日本檢察官輪換制度是對檢察官業(yè)務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有益嘗試。在日本,將定期輪換工作機關作為培養(yǎng)檢察官的重要機制。輪換制度自區(qū)級檢察機關開始,每一名檢察官在區(qū)檢察機關初次任職后工作滿一年,需要輪換到另一區(qū)級檢察廳,工作滿三年后需再次輪換。這樣,檢察官經五至七年的輪換后,其中優(yōu)秀者可以被選拔到最高檢察廳任檢事。②童建明、熊少敏、張巍:《日本檢察人員管理的主要特點》[J],《人民檢察》2004年第2期,第73頁.
3.管理能力。如日本法務綜合研究所設置的管理研修科目,專門針對任職12-14年的檢事,其中作為檢察組織領導者所應具備的管理工作能力和解決突發(fā)、復雜問題的能力等是研修的主要內容。③同前注[26],第73頁.
4.社會能力。檢察官不僅是法律工作者,更是社會工作者,這就對檢察官素能標準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也成為各國和地區(qū)檢察官繼續(xù)培訓的必修課。如,法國繼續(xù)培訓制度要求檢察官了解和認識社會問題對于法律適用的影響。④同前注[24],第45頁.
5.輔助能力。即檢察官執(zhí)業(yè)過程中涉及的所有對檢察工作起輔助作用的素能。如德國檢察官繼續(xù)培訓課程中涉及的調解、雄辯術、溝通訓練等;以及沖突的解決、工作技巧、時間管理和程序經濟、公開工作和媒體培訓、外語等。
6.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隨著國際全球化趨勢日益凸顯,法律交流日益頻繁,不斷提升檢察官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也被逐漸重視。如,德國法官學院提供越來越多的國際性研討會。在日本,通過建立國際交流制度,一般每年由法務省和人事院派出一定數(shù)量的檢察官,到中、英、美、法等國家的高等法律院校進行為期半
年甚至兩年的交流學習。另外,每隔三四年,均有1名優(yōu)秀檢察官被選派到日本駐國外大使館任職,期滿回國后繼續(xù)擔任檢察官,以此培養(yǎng)檢察官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①同前注[26],第73頁.
(二)考核評價制度
考核評價制度重點是對檢察官執(zhí)業(yè)情況進行考察,直接體現(xiàn)檢察官職業(yè)素能標準。德國建立完善的檢察官績效考評制度,并通過《聯(lián)邦公務員職業(yè)生涯條例》、《公務員法》等立法,為檢察官實行績效考評制度提供法律依據。根據公務員法制定的統(tǒng)一標準,德國對公務員實行18分績效考核制,考核總成績分為A、B、C、D四個等級,檢察官績效主要由其主管的上級領導進行評定,并最終確定績效分值以及績效等級。②嚴忠華、吳華蓉:《試論檢察機關績效考評制度的完善——以德國檢察官績效考評制度為鑒》[J],《法制與社會》2010年第5期(下),第209頁.
另外,在德國,所有州都有關于檢察官考核評價制度的規(guī)章,如1981年5月1日北威州公務員法,有的州則頒布了專門關于檢察官工作考核的指導準則。工作鑒定(即工作考核評價)分為一般性鑒定和專門性鑒定,其中一般性定期鑒定通常是3-5年一次,超過50或55歲的檢察官一般不需要再接受鑒定;在一般性鑒定之外,還可能出現(xiàn)基于特殊原因對特殊檢察官的鑒定,尤其是晉升。另外,見習檢察官一般在獲得初步任命一段時間后就要接受鑒定,此后每年接受一次鑒定或者在獲得終身任命前進行一次鑒定。
對檢察官工作鑒定主要是對檢察官履行職責情況進行考察,并作出考察報告。在該考察報告中,檢察官的所有工作情況均有所涉及,尤其在申請職務晉升時,考察內容包括實習檢察官期間的工作情況。大部分州確立了雙重鑒定制度。初次鑒定在本院進行,由本院檢察長負責;在鑒定結果上報司法部長后,由司法部長負責第二次鑒定。鑒定結果受隱私權法保護,對被鑒定人員以外的人保密,并存入檢察官個人檔案。為保障鑒定公平客觀,被鑒定人有權就本院檢察長作出的初次鑒定結果向法院起訴,由專門處理公務員人事問題的法院受理;被鑒定人對上級作出的最終鑒定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行政法院申請司法審查。
與德國一樣,日本檢察官考核評價制度主要也是為檢察官晉升服務的。日本檢察廳內部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首先,由各地方檢察廳各部部長、次席檢事、檢事經過共同討論,研究決定擬晉升的檢察官人選,并由事務局局長負責整理擬晉升檢察官的工作業(yè)績情況和材料,同時向高等檢察廳上報。其次,通過考察上報材料,各高等檢察廳檢事長決定推薦晉升的檢察官名單。最后,根據工作業(yè)績、年限以及晉級指標等,由法務省向全國各高等檢察廳分派晉升檢察官指標。
結合以上對檢察官的考核標準,主要涉及如下檢察官職業(yè)素能:
1.專業(yè)能力,如實體法和程序法方面的知識、專業(yè)運用能力等;又如,我國臺灣地區(qū)引入德國范例,通過對檢察官執(zhí)法進行公開監(jiān)督、上級監(jiān)督和法院監(jiān)督的模式,激勵檢察官不斷提高法律專業(yè)素質和檢察實務能力。
2.個人能力,如完成工作量、是否接受新技術和新發(fā)展、口頭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以及身體素質、職業(yè)素質、工作責任心和團隊精神等。如,日本檢察官在出現(xiàn)身心障礙,或是工作效率低下等情況時,經檢察官合格審查及依法定程序審查后,認為其不適宜繼續(xù)執(zhí)行職
務的,可以決定是否將其罷免。
3.社會能力,如社會處置能力、調解能力、對當事方利益的尊重、組織建設性對話的能力。
4.領導能力,如行政經歷、決策能力、組織計劃能力、領導和建設團隊的能力等內容。①同前注[23],第266頁.
(三)懲戒制度
如果說上述檢察官制度是從正面體現(xiàn)檢察官素能標準,那么檢察官懲戒制度則是從反面說明檢察官需具備哪些素能。這些懲戒措施倒逼著檢察官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忠于職守、忠于客觀、依法辦案。主要涉及如下職業(yè)素能:
1.道德和品行方面。如在法國,根據規(guī)定檢察官在從事檢察職業(yè)過程中,存在違背檢察官任職誓言、違背法定的檢察官義務、有損檢察官榮譽尊嚴、違背對上級檢察官的服從義務等行為的,即會受到相應的懲戒。②陳文興: 《檢察一體化制度設計中的兩個難題》[J],《中國司法》2008年第11期,第99頁.
2.依法執(zhí)業(yè)方面。德國在檢察機關內部設有紀律委員會,專門負責監(jiān)督檢察官的執(zhí)法行為,并對違規(guī)行為進行懲罰,并有權通過召開表決會罷免檢察官。與此同時,德國存在專門的紀律法庭,專門審查檢察官、法官違法違紀案件。立法方面,德國檢察官從業(yè)過程中,如果因為存在故意不偵查、不履職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國家刑罰權的,或者實施搜查等侵犯公民基本權的行為的,其行為涉嫌刑法規(guī)定的“利用職務使刑罰失效罪”,需承擔刑事責任。但實際上,由于檢察官素質都較高,德國每年受理的對檢察官的投訴只占0.3%。③盧樂云:《德國檢察官為何受寵備至―――德國檢察官選任與考核機制見聞》[J],《人民檢察》2011第1期,第85頁.
2015-04-25
課題組成員:李衛(wèi)東,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忠利,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靳玉梅,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科長。周君,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助理檢察員。魏海曉,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助理檢察員。王名琛,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