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侯賀(南京市醫(yī)藥中等專業(yè)學校,南京210000)
對職業(yè)教育教科研領域傾向性的思考
張筱,侯賀
(南京市醫(yī)藥中等專業(yè)學校,南京210000)
摘要:近年來,職業(yè)教育快速發(fā)展,特別是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定》出臺,給職教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平臺。職業(yè)教育教科研在推動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從技能大賽的普及,到“五課”、“兩課”評比,再到職教微課程,“教育云”與“云教育”的信息化以及越來越多的培訓等教科研交流,教科研承擔著推動職教發(fā)展的重要任務。從筆者的長期教學研究來看,目前的教科研研究方向更多的傾向于“怎么教”,較少的研究“教什么”,更少的研究“為什么”。筆者根據這些問題做一探討。
關鍵詞:教科研方向;方法手段;教學內容;教育途徑;內在驅動力
侯賀(1983-),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本科,南京市醫(yī)藥中等專業(yè)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藥劑實訓。
教科研工作對職業(yè)教育快速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對于職業(yè)教育來說,教科研起著前瞻性和落腳點的作用。近幾年,職業(yè)教育教科研發(fā)展速度超越以往任何時期。職業(yè)教育教科研碩果豐富,技能大賽、“兩課”、微課程、微視頻、信息化大賽、“教育云”與“云教育”等,都是職業(yè)教育教科研的成果。筆者多年從事教科研工作,簡單的把教科研工作分成“怎么教”,“教什么”,“為什么”,這三個通俗易懂的層次,現就這三個層次內容整理了自己對教科研工作的一些不同思考和疑惑,希望能多有交流,共同探討。
1.“怎么教”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途徑,也是推動職業(yè)教育的途徑
職業(yè)教育教科研工作重點是培養(yǎng)教師,提高教師教育能力和教學水平,這是教師發(fā)展也是職教發(fā)展的必要途徑。不管是教師主導的教學,還是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都是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通過技能大賽、“兩課”評比、信息化以及多種培訓,都是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操作和信息化水平,最終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從這個層面來看,“怎么教”必將是教科研的最主要工作,也就是說,教科研的工作主體是“教師”,主要作用是提高教師的能力。
2.“學生”是職教的最終目的,也必然是教科研工作的另一主體
職業(y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從這個目標來看,“學生”才是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最終落腳點。所以,學生也必然是教科研工作的主體。教師、學生,構成教育最主要的兩個主體。但這對于教科研工作來說,卻有著不同的傾向和結果。在目前我國的職教課堂上,優(yōu)質的課堂里同樣充斥著很多的玩手機、不聽課、不守紀律、課堂效率低下等課堂現象,這些現象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而且這些現象正在被職教自身所默認。這些現象因不能簡單的把責任推給學生,把責任推給學習能力差、紀律差、積極性不高等課堂不良習慣,因為職業(yè)教育必然要接受學生能力的現實,但不能把這種現實當成是課堂效率不高的托詞。問題是很多職教教研評價出來的優(yōu)質課,在實際教學中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何在?筆者認為,原因就是職教教研的主體傾向是“教師”而非“學生”。同樣的授課內容,把課堂放在理論教室、放在實訓基地、放在企業(yè)生產現場,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不是授課的方式方法改變結果,而是教學從“怎么教”,無形中的過度到了“教什么”和“為什么”,這才是最本質的區(qū)別。
1.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
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包括實訓基地建設等之所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筆者看來,最本質的原因是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轉變而得到的。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師組織課堂能力、實踐技能水平、信息化水平等一系列工作,就像是給職教搭建了一個舞臺,但是,這個舞臺的舞者和觀眾卻站錯了位置。
特別是最近的職教教研熱點“教育云”與“云教育”的職教信息化發(fā)展。讓職教教學與學生可以“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無縫對接,教育資源可以“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學生無限提供,無限共享,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完成學習、完成作業(yè)甚至考評。這正如世界通訊的發(fā)展“我隨時隨地能聯系到你”,但我“為什么”要聯系你、我“為什么愿意”聯系你一樣。學生為什么要去使用?學生為什么愿意去使用?提到信息化水平,可以說,目前職教學生能夠從網絡上,獲得他們想獲得的絕大多數信息和資源。教師把優(yōu)質的教學視頻、教學管理軟件、教學課件,甚至編輯的教學游戲提供給學生時,沒人能確保學生有興趣去下載、去瀏覽、認真完成。如果設計成任務模式強制與學業(yè)、作業(yè),課程成績掛鉤,那么這些內容又需要多少信息化資源的支持與管理?要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為什么,是否愿意?!痹诮炭蒲兄惺紫认氲降牟粦撌墙處煛霸趺唇獭?,而應該想到的是學生“怎么學”,從邏輯推理關系來看,學生“怎么學”的前提是學生知道“學什么”,引發(fā)學生能夠主動接受,而非被動獲取的內在動機是學生知道“為什么學”。所以,教科研的這種傾向于“怎么教”,應該是教科研研究或者說教育環(huán)節(jié)的最后一環(huán),而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第一環(huán)“學生為什么學”,教科研工作似乎很少涉入,也不能輕描淡寫的把“為什么學”簡單的推給將來,推給就業(yè),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的情形。
2.有關教學方法的思考
最近幾年,職業(yè)教育教學方法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翻轉課堂”、“慕課”、“分層教學”、“微課程”等新的教學方法與考評模式層出不窮。江蘇某職教專家在一次骨干教師省培時提到,“目前信息化時代會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更新速度特別快,很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兩三年就會更新,也就意味著,很可能你剛掌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你剛剛搬入課堂的時候,就已經過時了?!笨删凸P者了解,德國的職業(yè)教育發(fā)展這么多年,很多技術崗位、職業(yè)教育的最終考評內容都是用最基本的工件、工具手動完成,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崗位操作規(guī)程不斷模擬、實踐,而非是天天研究、不斷更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從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我們的很多教研是為了推新而教研,是學習了別人的內容和方法反過來指導我們的教研和教學,我們的很多教研并非是來自我們自身的教學和自身的學生,是走形式主義的一種追求成果。
職業(yè)教育教學中的“教什么”與“為什么”,即教學內容與學習動機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而非被動接受的內在驅動,所以,教科研工作更多的涉及“教什么”和“為什么教”的研究范疇能把握住學生的學習動機,從根源上解決學生的主動參與與被動接受學習模式的問題,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
1.教學內容的來源
職教教研對于教學內容或者“教什么”這樣的問題涉及并不多,或許受到多年成熟的普教影響,教學內容都是教育部、教育政策方針規(guī)定的,教科研工作很少涉及到教學內容的領域。普遍認為教學內容是“規(guī)定好的”。教育方針政策、教育部對教育內容的規(guī)定都是指導性的、方向性的,職教人才培養(yǎng)方案雖然對每門學科、每門課程有具體的課時、內容范圍要求有綱領性指導,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這些規(guī)定和大綱要求范圍之內,教學內容還是有很大靈活性的。這些教學內容來源在大綱的范圍內,除了教學教材的指引,更多的來源于生產實踐。對于生產實踐和市場需求的這些教學內容,也就是職教教學內容的根源基礎,職教教研工作涉及的并不多。因此,“教什么”并不是教學大綱要求什么內容就教什么,教材上有什么知識要點就講授什么。職業(yè)教育的“教什么“更多的是來自于市場調研和企業(yè)實踐,而非是課程或者教材本身。所以,職教教科研工作應該更多的走向市場需求和企業(yè)實踐,把適應市場需求和企業(yè)實踐的知識技能進行整理,并整合到課堂中,這樣,教學內容才會真正的豐富起來,學生通過生活經驗也能真實的感觸到教學內容的實際用途和價值意義,學生自然會參與到課堂上來,自然會思考、判斷,因此,教學效果必然會提升一個層次。所以,職業(yè)教育把“教什么”的問題歸還給學生自己判斷,比起教師不斷強調教學內容的重要性、知識重點、難點,教學目的、意義,要更有意義,更有效果。也不要懷疑學生的判斷能力,學生對自己將來的職業(yè)生涯是有思考的,職業(yè)教育不能把學生的這部分思考,轉換成職教對學生的規(guī)劃。
2.“為什么”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這里提到的不是教師“為什么”教,而是學生“為什么”學??蛇@個最基本的學習動機,經常被忽視或者是被“為了就業(yè)”、“為了將來”、“總之為了你好”這樣簡單的回答給終結?!盀槭裁础睂W是學生自己的發(fā)現、思考和意識,并非是職教教學強加的。因為“為什么”,不是知識,也不是技能,而是思考和意識,且是來自于學生自身的思考和意識,外在因素只能引導不能強加。職教教研針對這個“為什么”進行的研究并不多,這個學習動機不是針對某一節(jié)課、某一門課程,是學生選擇職業(yè)教育的學習動機。同樣,這個學習動機是不能給予的,是要靠職業(yè)教育給學生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思考形成的思維意識。學生發(fā)現了“為什么”,才會去尋找“學什么”,繼而去思考“怎么學”,最后才關聯到教師的“怎么教”。所以,職業(yè)教育應該理清邏輯關系,界定好因果淵源,才能更有效的完成教學。所以,幫助學生發(fā)現、思考、意識“為什么”更應該成為職教教研的主要工作內容。
職教學生的學習動機,來源于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è)生涯思考和意識,所以,幫助學生發(fā)現、思考“為什么學”是職教教科研的重要工作,因為職教不同于普教,普教面對的是高考,而職教面對的是市場需求和企業(yè)實踐。學生知道了“為什么學”之后自然思考“學什么”,職教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更多的來源于市場需求和企業(yè)實踐。之后,學生會研究“怎么學,然后遞進到教師的“怎么教”。職教教研應該更加清晰的把握學生學與教師教的邏輯關系,抓住邏輯關系的源頭,才能提高教科研工作的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崔江紅,龍曉莉.西安市職業(yè)教育教科研現狀的調研與思考[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2]孫偉國,馬曉波.加強教育科研工作,推動職業(yè)學校內涵式發(fā)展[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4,(2).
[3]王蒙田.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發(fā)展思考[J].中國高??萍?,2012,(1).
[4]殷利.構建學習型組織,突破中職教科研工作的瓶頸[J].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版),2010,(3).
[5]呂一枚,徐敏.以研致用提升高職教育科研工作水平[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5).
編輯賈樹海
作者簡介:張筱(1979-),女,南京人,研究生,南京市醫(yī)藥中等專業(yè)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藥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17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528(2015)01-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