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軍
摘 要:運動是永恒的,靜止是相對的,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事物,往往最能把握事物間的本質聯(lián)系。如立體幾何中的點到線、線到面、面到面的距離,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一個“動”字。對于數(shù)學問題也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研究,尤其是那些與運動有關的問題。
關鍵詞:運動的觀點 數(shù)學問題 變化 本質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c)-0126-02
在哲學中,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xiàn)象的變化和過程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靜止時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tài),任何物質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在物理學中,經(jīng)常研究一些物體的變化,得出其中的運動規(guī)律。同樣,在數(shù)學領域中,運動變換的思想是學習數(shù)學、認識數(shù)學的重要思想,運動變換的問題是數(shù)學中十分普遍的問題.在平面解析幾何中,軌跡、曲線系、曲線的形狀和位置關系等問題,都蘊含了運動和變換的思想方法,這些數(shù)學內(nèi)容都在更為抽象的層面上揭示了代數(shù)變換和幾何變換的相互聯(lián)系,對于深化理解概念、開闊解題思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近幾年的高考數(shù)學中也逐步加大了對運動變換思想方法的考查力度。一些問題蘊含在點、線、面以及圖形的運動過程中,只有通過運動的觀點去研究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1 在運動過程中抓住特征量的變化
例1:已知三棱錐P—ABC中,PA=PB=PC=AB=AC=a,求此三棱錐體積的范圍。
分析:由題意可知,ΔPAB與ΔPAC為全等的正三角形,邊長為a。而棱BC邊長在變化,設點C到面PAB的距離為d,則若把ΔPAB固定,則ΔPAC繞直線AP旋轉,在這個旋轉過程中,ΔPAB與ΔPAC重合時,d=0,若ΔPAB與ΔPAC所在面垂直時,d達到最大值a,0<。
例2,已知拋物線y=x-上兩點A、B的橫坐標分別是-1,1,在拋物線弧AB上求點C,使ΔABC的面積取最大值。
分析:設點C到直線AB的距離為d,則=|AB|·d,過點C作直線l‖AB,l到AB的距離也為d,當C在弧上運動時,直線l與AB的距離最大即d最大,由A(-1,-2),B(1,0)知,又,令,x=0,則直線l與弧相切與點(0,0),即點C坐標為(0,0),此時d=,=|AB|×=1
以上兩個例子,盡管三棱錐,三角形在變化,但只要抓住它們的特征量,即它們的高,研究其特征量的變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 在運動過程中抓住“臨界狀態(tài)”
例3,已知圓E:,點F(),P是圓E上任意一點。線段PF的垂直平分線和半徑PE相交于Q。
(1) 求動點Q的軌跡M的方程。
(2) 已知A,B,C是軌跡M上的三個動點,點A在第一象限,B與A關于原點對稱,且|CA|=|CB|,問ΔABC的面積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此最小值及相應直線AB的方程;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Q在線段PF的垂直平分線上,所以|QF|=|QP|,得|QE|+|QF|=|QE|+|QP|=|PE|=4
又EF=2<4,得Q的軌跡是以E,F(xiàn)為焦點,長軸長為4的橢圓,故動點Q的軌跡方程為。
(2)由點A在第一象限,B與A關于原點對稱,設AB:y=kx(k>0),|CA|=|CB|
C在AB的垂直平分線上,CO:y=-x.由y=kx和得(1+4)x=4,|AB|=2|OA|=2=4,同理可得|OC|=2,=4,,當且僅當k=1時取等號,所以S,當AB:y=x時。
例4,若關于x的方程=有正數(shù)解,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分析:本題運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函數(shù)y=,y=,函數(shù)y=可看成是由函數(shù)y=左右平移得到的,在這個平移運動過程中,要滿足條件,只要抓住兩個“臨界狀態(tài)”:即y=經(jīng)過點(1,0)和(0,1),即a=0和a=-2,在這兩個“臨界狀態(tài)”之間滿足要求,-2 可以看出,只要抓住“臨界狀態(tài)”,也就抓住了適合條件和不適合條件的“分水嶺”,從而使問題有難到易。 3 在運動過程中建立目標函數(shù) 在研究炮彈的運行時,我們可以建立炮彈所處位置與時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通過對這一目標函數(shù)的研究,便能掌握其運動過程。 例5,正方形ABCD,ABEF的邊長都是1,而且平面ABCD,ABEF互相垂直,點M在AC上移動,點N在BF上移動,若CM=BN=a(0 (1) 求MN的長。 (2) 當a為何值時,MN的長最小。 分析:點M、N分別在AC和BF上運動,CM=BN=a,在這樣一個運動過程中MN的長可以表示為關于a的函數(shù),作MP‖DC交BC與P,作NQ‖EF交BE與Q,則四邊形MNQP為平行四邊形,又由CM=BN=a可得:BP=1-a,BQ=a.MN=PQ==(0 通過對這個函數(shù)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當M從C點開始移動到A的過程中,MN的長先逐漸變小又逐漸變大,并且當a=即MN、為AC、BF的中點時,MN的長最小。 例6,已知梯形ABCD中,|AB|=2|CD|,點E滿足|AB|=|EC|,雙曲線過C,D,E三點,且以A,B為焦點,當時,求雙曲線離心率e的取值范圍。 分析:本題中點E在AC上運動,即從AC的處移動到處,從而使雙曲線形狀引起改變,雙曲線的離心率e也隨之改變??梢钥闯觯谶@個運動過程中,先把點E的坐標表示為的函數(shù),再把點E代入雙曲線方程,便可建立起與e的函數(shù)關系式。 建立直角坐標系,設A(-c,0),C(,h),E(),由定比分點公式,得到關于的函數(shù)將(),C(,h)代入橢圓方程,得到消去,便可得到e關于的函數(shù)關系式。E=()。 可以看出,當點E從AC的處移動到時,離心率e由。 參考文獻 [1] 張小雨.用運動的觀點解立體幾何問題[J].中學生數(shù)理化(高二),2007(3):31-32. [2] 董秋霞.用運動的觀點解高考題[J].數(shù)理天地:高中版,2010(11). [3] 何志街.用運動、發(fā)展的觀點探索數(shù)學問題[J].數(shù)學教學通訊:教師閱讀,2007(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