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國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教務處,浙江 杭州310018)
蘇州評彈,源于明末清初,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蘇州評話與蘇州彈詞兩個曲種的合稱。蘇州評彈是評話和彈詞在流傳過程中和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方言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從萌芽到形成完整形態(tài),經(jīng)歷了一個特定的演變發(fā)展道路,在今天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以往對蘇州評彈的研究多從文學史、曲藝史和藝術史的角度進行考察,很少從社會史的視角考察近世以來在蘇州的社會變遷中評彈對蘇州社會生活的影響。要特別指出的是,評彈有著豐富的社會史內(nèi)涵,從社會史的視野去分析,或許能看到更深入和更廣泛的社會文化變遷[1]。蘇州評彈作為曲藝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既便于為當?shù)厝罕娝邮?,容易聽懂,喜聞樂見,又便于反映當?shù)厝罕娚詈惋L俗習慣,同時也便于演員和群眾的思想感情交流,作為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有著極為顯著的社會教育功能,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廣大民眾,特別是廣大底層民眾,接受文化知識和進行文化教育的一種最主要途徑。
受眾,即為接受者的意思。評彈受眾,即它的觀(聽)眾,絕大多數(shù)是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者。中國傳統(tǒng)社會,底層民眾缺乏受教育的機會,絕大多數(shù)是文盲,評彈“能滿足民眾對歷史、文學和文人文化的渴求,且宣揚的道德觀念、人倫綱常、禮義廉恥、忠孝俠義的思想,又與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基本吻合”[2],在傳播“忠孝”、“仁義”等傳統(tǒng)儒家思想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鞏固社會生產(chǎn)關系、維護社會穩(wěn)定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一種曲藝藝術,蘇州評彈發(fā)揮著特殊的社會教化功能,“若說書者自身果有優(yōu)美高尚之人格,確實可靠之智識,且能于言辭中及面容上圓滿表出之,則說書卻可以陶冶人心,而成社會教育之一助”。[3]評彈的教化功能,在娛樂過程中發(fā)生,“寓教于樂”,在娛樂的同時使觀(聽)眾得到教育。聽一出好書,身心得到休息,精神愉悅,思想性情受到了陶冶。觀(聽)眾把評彈當作娛樂的對象,同時從中獲取倫理道德、民族意識及歷史知識。
蘇州評彈聯(lián)系著眾多觀(聽)眾,在傳統(tǒng)社會,群眾文化娛樂活動條件差,鄉(xiāng)村娛樂場所少,缺乏經(jīng)常的文體娛樂活動。而蘇州評彈,形式簡單,一、二個演員,一桌兩椅,無需堂皇的舞臺、繁縟的行頭和布景,街頭、茶館均可演出。所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nóng)村集鎮(zhèn)以至窮鄉(xiāng)僻壤,評彈都比較普及。銀行、米店、魚攤的商販忙碌了一個早市后,余下的時間都是他們自己的?!鞍滋焖ぃ砩掀ぐ奔礊槠渖畹恼鎸崒懻??!八ぁ笔倾逶?,到浴室洗去一身魚腥氣,然后到茶館、書場聽書。捧把茶壺不停往皮囊中灌茶,便是“皮包水”。他們是書場中最忠實的觀(聽)眾,成年累月地聽,聽一輩子的書。同時,鎮(zhèn)上的財主鄉(xiāng)紳、商家老板,閑得發(fā)慌的太太、奶奶、閨房千金和浪蕩公子,中小學教員、機關職員,等等,都好此道,其時并無其他娛樂手段,書場帶給他們無限的樂趣[4]。
就演出場所來說,蘇州評彈占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如前文所述,蘇州評彈,演出形式簡單,沒有地點限制,戲臺應時而做,簡易方便。清中期以后,蘇州評彈開始進入茶館書場,清康熙年間昆山人章法,在他的一首《竹枝詞》中就寫道:“不拘寺觀與茶坊,四蹴三從逐隊忙。彈動絲弦拍動木,霎時躋滿說書場?!保?]特別是在城市,茶館書場成為最主要演出場所。“歷來蘇州人有到茶館喝茶的習俗,隨著評彈的興起,一些茶館就兼營書場”[6]。20世紀30年代初,無線電盛行,部分富裕人家舍掉了書場,改往播音臺。在江南鄉(xiāng)村“但鄉(xiāng)下茶館里,仍聚集眾多的鄉(xiāng)下人,恭候說書先生上臺,一塊醒木,一只弦子,是安慰勞苦大眾的恩物;那里的說書,才是大眾藝術,說書先生的報酬雖然菲薄,可是價值卻超出專在播音臺上侍候有閑的太太小姐們的所謂說書名家?!雹兮樱卩l(xiāng)下聽書回來[N].申報.1935-1-29.
近代以降,隨著上海開埠,蘇州評彈進入上海,觀(聽)眾又增加了少數(shù)比較富裕的階層,如投機商、暴發(fā)戶、食利者和游手好閑的人,還有少奶奶、姨太太等有錢人家的家眷?!吧虾S胁倭赐ぶg者,彈三弦,說《描金鳳》、《珍珠塔》等各種小書,談笑風生,詼諧百出。書場另有女座,凡小家蕩婦,富室嬌娃,公館之麗姬,妓寮之仆婢,莫不靚妝艷服,按時而聽。聽至解頤處,一笑回頭,眼波四射。浮浪之子,于此色授魂之,若別有會心焉。[7]21
蘇州評彈以情感為傳播媒介,表演出之于情,欣賞動之于情,兩種感情互相融會。評彈藝人通過各種表演技巧,將演員、觀(聽)眾、以及劇作者“三位一體”,使說書人與觀(聽)眾的感情達到共鳴。
對底層百姓來講,評彈起到了比圣賢書更為突出的教化效果。說書人的表演藝術傾向性和深刻性激起底層人民明辨是非,分清善惡的正義感。老百姓看戲聽書后,回家往往會進行熱烈討論,有時甚至十天半個月也不停止。同時,他們也從戲中獲得了不少歷史知識、生活常識,在評判事物的時候,也往往引用戲中的人物情節(jié)作為例證?!巴砬绲矫駠鴷r期的蘇州書場,在社會教化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傳播意識形態(tài)和啟發(fā)民智的場所”。[8]金庸筆下的韋小寶,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卻能說出好幾部彈詞、戲文內(nèi)容,講出不少歷史典故,分辨得出不少奸佞小人,究其原因,皆因兒時聽書看戲緣故??梢姡瑧蚯⑶囈呀?jīng)和民眾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不同于官方教化作用的事實從中可見一斑。柳亞子曾說:“然而父老雜坐,鄉(xiāng)里聚談,某也賢,某也不肖,——如數(shù)家珍。秋風五仗,悲蜀相之隕星;十二金牌,痛岳王之流血。其感化,何一不受之于優(yōu)伶社會哉?”[9]可以說“戲園者,是普天下人之大學堂也,優(yōu)伶者,實普天下人之大教師也?!保?0]
評彈文學包含敘事體與代言體、散文與韻文、評論與楹聯(lián)詩詞歌賦。評彈文學語言中,由于是說唱文學本,因此“人稱”運用較之小說、戲曲文學要復雜得多。如第一人稱,有演員自身的第一人稱,有角色代言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有雙檔演員之間相互“扦講”時的第二人稱,有演員上臺與觀(聽)眾交流時為觀(聽)眾代言的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有角色內(nèi)心活動敘述自我的或所思所想的第三人稱。這些人稱的運用在評彈中十分自由,在語言上既自由又處處體現(xiàn)趣味無窮。上世紀70年代末蘇州評彈會書,俞筱云和其徒弟楊乃珍在閶門外和平書場參加會書,說的是彈詞《玉蜻蜓問卜》選回。俞先生一開書先用演員第一人稱說:“好久和老聽眾勿見面哉!今年我已經(jīng)二十八歲(聽眾知他年過八十,故嘩一陣大笑),不過二十八顛個倒,八十二歲哉!”聽眾熱烈鼓掌,哈哈大笑?!奥牨姇?‘這幾年到啥地方去吶?’(自由地轉(zhuǎn)入為聽眾代言的第二人稱)到蘇州燈泡廠去吹燈泡哉!”(再轉(zhuǎn)入演員第一人稱)聽眾聽了大笑、鼓掌。俞筱云這幾句開場白語言人稱自由轉(zhuǎn)換及其幽默風趣,立刻將書場里的聽眾情緒抓住了[11]12。
好的演員第三人稱“韻白”或“賦贊”,也令人難忘。金聲伯在《七俠五義·游西湖》中開頭一段“韻白”繪景就有此效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三月里的杭州特別鬧猛。真是西湖六吊橋,一枝楊柳夾枝桃。人稱斷橋橋不斷,道說孤山山不孤?,F(xiàn)在夕陽西下,太陽光照在水面上,閃閃發(fā)光,特別漂亮……。西湖美景寥寥數(shù)語,盡現(xiàn)在人們眼前?!保?1]14可見,評彈文學中描寫景物、人稱與文體運用都十分自由,且都追求景色的意境和趣味。
蘇州評彈在演出時,經(jīng)常是“表”、“白”結(jié)合。通過表來介紹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描寫故事中人物的外形和內(nèi)心活動、心理狀態(tài)等。唐耿良在《三國·智激周瑜》中一段對諸葛亮內(nèi)心活動的介紹:“孔明聽罷,心里一怔。周瑜既然掛回避牌,為什么三批賓客統(tǒng)統(tǒng)接見?既然接見文武,問什么又要掛回避牌?事情很清楚,他愿意接見的人就請進去,對不愿見的人就回避不見。周瑜要回避誰呢?不問可知,就是要回避我諸葛亮。他不見我,沒啥損失。我不見他的話,聯(lián)絡東吳的計劃有可能失敗。我一定要當面和周瑜談妥孫、劉聯(lián)合之事?!保?]77
在說書過程中,有時說書人也會用演員第三人稱敘述書情,同時用演員第一人稱有機地“穿插”、“襯托”、“放噱”。蔣云仙說彈詞《啼笑姻緣訂婚》中,說到樊家樹給鳳喜戴訂婚戒指時,抓住戴戒指這個契機,用演員第一人稱“穿插”道:“大家不要小看戴戒指,它們都有規(guī)矩的。手有五指,每一個指頭上戴戒指都有含意的。象大拇指上帶的叫扳弓戒,是古代武將扳弓時用的。其余戴在食指上叫求婚戒,戴在中指上叫訂婚戒,戴在無名指上叫結(jié)婚戒,戴在小指上叫拒婚戒。戒指不能亂載,否則要鬧笑話來的?!保?1]15這一“穿插”,增強了書的生動性和知識性,說書人在“表”中抨擊時弊,提出自己的觀點。沒有說書人,不能說書,以此同時沒有說書人自己的話,書也不好聽。
蘇州評彈,表演通俗,其所表演內(nèi)容,雖有一些文人作品,描畫封建統(tǒng)治階級歌舞升平的奢靡生活,但絕大多數(shù)作品內(nèi)容植根于底層人民生活現(xiàn)實,不乏教人為善,教人忠義、仁信的好作品。這些為人、為民、為子的準則成為底層人民文化素養(yǎng)中最基本的部分,為維護傳統(tǒng)社會穩(wěn)定,保持良好社會風氣起到很大的作用。
底層人民關于忠孝倫理、善惡是非的意識大抵來源于戲曲和曲藝文化的教化和熏陶。文藝“美教化、移風俗”的倫理化特征在曲藝中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在教化上起最關鍵、最直接作用的,就是曲藝內(nèi)容及其所表達的思想。
清《遜志堂雜鈔》記載:“常熟汪杜林先生,康熙戊戌以第一人及第,時年以四十余。身長面麻,買家京師,有小家女陸氏,粗識字,觀彈詞曲本,以為狀元皆美少年,欣然愿嫁。結(jié)婚之夕,于燈下見先生貌,大失所望……未五更雉經(jīng)而亡?!雹佟哆d志堂雜鈔》.清.吳翌鳳,章學誠撰,吳格,馮惠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7.可以看出,蘇州評彈所傳遞的信息,已經(jīng)到達了廣大民眾的內(nèi)心深處,甚至把生活與評彈故事同化。由此可見,蘇州評彈的教化作用是深入有效的。
評彈文化是廣受歡迎的娛樂方式,它在說唱中傳輸?shù)男畔⒊蔀榈讓用癖姭@得知識、了解社會的重要來源,對底層民眾起著強烈教化作用的同時,也滲透到了貴族文人的生活中。雖說文人看不起伶人娼優(yōu),但很多文人通過欣賞評彈,獲得信息、激勵意志、甚至錘煉文思。大量歌頌古人高風亮節(jié)和民族氣節(jié)的評彈作品對士大夫階級有著相當大的陶冶作用。
蘇州評話,俗稱“大書”,主要內(nèi)容以歷史演義為主,運用蘇州方言,只說不唱,融敘事和代言為一體。評話演出注重說、噱,并對人物事件評點議論,以史料時事穿插印證。在評話的傳統(tǒng)書目中,有表現(xiàn)歷史征戰(zhàn)題材、歌頌歷史著名的英雄人物或忠臣良將的作品,這類書稱為“長靠書”或“著甲書”。如《三國》中對張飛農(nóng)民式的莽撞與天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為“復興漢室”而“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壯性格,關羽的機智與英勇等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畫和英雄事跡的歌頌;《岳傳》中對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英勇抗擊金兵南侵的凌云豪氣的頌揚;還有像《列國志》、《西漢》、《東漢》、《隋唐》、《英烈》等等,這些作品,數(shù)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為民所吟唱。人們在這些劇作中得到了不少有關的歷史知識,如,聽《三國甘露寺》能獲得當時皇家貴族婚嫁禮儀方面的知識;聽《英烈反武場》、《岳傳反武場》,能了解元末漢、蒙民族矛盾以及宋、金民族矛盾的歷史和武場建筑、比武規(guī)矩、比武過程等等方面的知識。此外,百姓也有感于自身的生活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對忠臣良將的崇拜之情,明白做人的道理。
一部分反映人們對“善”的追求的評話作品,被稱為“短打書”。如評話《包公案》等這類公案題材的書目。民眾聽了這樣的書,正義得到伸張,丑惡受到懲罰,心靈獲得愉悅。像《水滸》、《七俠五義》、《彭公案》等以義俠為主角的書中,為民除害、打擊豪強惡人、懲治貪官污吏,為民創(chuàng)造清平世界,給人以一種精神上“善”的期望。這樣一類主題的書目,不僅反映出人民對困苦生活的無奈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時也反映出百姓對政治壓迫的內(nèi)心反抗。
《封神榜》是一部表現(xiàn)神異題材的作品,其中描寫的紂王,能夠幫助人們認識反動統(tǒng)治的本質(zhì)及他們的貪婪、殘暴?!稘珎鳌分忻鑼懙臐蜗蠹仁巧衩靼愕?,佛法無邊的活佛,又是玩世不恭,游戲人間的二流子式的人物。“濟世”和“玩世”的結(jié)合,是小市民思想的產(chǎn)物。濟公的除暴安良、勸善懲惡的本質(zhì),是充當封建道德的衛(wèi)道士,有宣揚了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濟公的思想是統(tǒng)治階級的,是上層的思想,而其外形又是凡夫俗子式的,接近下層民眾。所以濟公的形象上下都能接受。既代表了統(tǒng)治者的利益,又滿足了小市民一時的痛快。他們不滿現(xiàn)狀,但又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不敢做改變現(xiàn)實的非分之想,在濟公身上寄托了虛妄的幻想,但主要是圖一時之痛快,寄希望于明君、清官、俠客。
俠義書的盛行和神怪書目的出現(xiàn),反映了評話中小市民意識的泛濫。在封建階級的統(tǒng)治下,市民階層是受壓迫的,他們要求改變現(xiàn)狀。但市民階層尚未形成獨立的政治力量之前,又是軟弱的,依附于統(tǒng)治階級。市民階層的下層,生活顛沛艱難,動蕩不安,他們不滿現(xiàn)狀,但又無可奈何。他們有時卑薄、調(diào)侃統(tǒng)治者,有時又自輕自賤,玩世不恭。
還有一些以男女間情愛、家庭間紛爭以及冤獄訴訟為題材的傳統(tǒng)長篇書目,彈詞《描金風》是一部反映市民生活的典型佳作,“清官白溪查清冤獄,描寫了一個正直的敢于主持正義的地保,歌頌了下層群眾的斗爭精神。”[12]《描金鳳》以平民百姓為主角,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以市民情緒激起觀(聽)眾共鳴。在下層民眾,尤其是婦女觀(聽)眾中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激勵她們?nèi)で竺篮玫膼矍楹托腋5幕橐錾?。彈詞《西廂記》中書生張申瑞與崔鶯鶯生生死死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彈詞發(fā)揚了原著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引起許多青年女子對愛情生活深沉而痛苦的思考。同時,在文字上也繼承了原著典雅幽美的風格,渲染詩情畫意的意境,細膩、生動地刻畫了各種不同的人物性格,層層展露其內(nèi)心活動及矛盾。雖歷經(jīng)磨難,但“有情人終成眷屬”,最終實現(xiàn)了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這類書目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的現(xiàn)狀,揭露和鞭撻了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評彈藝術展示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教人為善、為忠、為義、為孝,教人追求美好愛情,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尤其是在底層民眾中樹立了公正的社會輿論導向,同時也給人生活以信心,對封建社會生產(chǎn)關系的鞏固,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以及國家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蘇州評彈“除負有民眾娛樂消閑的功用外,客觀上也發(fā)揮著維護傳統(tǒng)社會教化、啟蒙民眾的作用”[1],是為社會教育作用之大者,帶給人們娛樂的同時完成了社會教化之使命。
[1]申浩.社會史視野下的評彈文化變遷[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73-78.
[2]劉大?。囄鎏K州評彈的文人文化特征[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97-101.
[3]勝境.告海內(nèi)說書家[N].申報,1921-04-28(1).
[4]俞明.評彈人家[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4:18.
[5]周良.蘇州評彈史稿[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2:130.
[6]曹鳳漁.百余年來蘇州市書場設置概況[J].評彈藝術,2002(9):197-200.
[7]周良.蘇州評彈[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
[8]陶莉.蘇州評彈與書場文化[J].文藝爭鳴.地方,2010(3):145-147.
[9]徐珂.清稗類鈔·戲曲篇(第11 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3:34.
[10]譚帆.優(yōu)伶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136.
[11]夏玉才.蘇州評彈文學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
[12]周良.蘇州評彈藝術初探[M].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