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李鵬
摘要:音樂表現能力是歌唱教學培養(yǎng)的重要技巧,本文以小學階段教學為例,結合筆者教學實踐,以重視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準確把握歌曲音樂風格、提高歌唱能力為核心,試論述小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基礎能力 ?演唱技巧 ?審美能力 ?基礎教育 ?聲樂訓練
聲樂屬于表演藝術的范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它主要借助于歌唱性的語言動作與形體動作來創(chuàng)造和展示聲樂的藝術形象,而不只是像動動嘴皮子那樣簡單。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聲樂的啟蒙教育尤為重要,關乎到學生的發(fā)聲方法是否科學,對于藝術作品情感內涵的理解是否正確,本文以筆者教學實踐和所思所想來闡明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表現能力。
一、重視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
聲樂藝術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是音樂基礎能力的訓練。音準、節(jié)奏、樂理知識能力是學習聲樂必須首先具備的基礎能力:
(一)音準
每個人的音高感受能力差異性很大,筆者身邊有這樣的現象:有的同學對于音高的反應特別靈敏,鋼琴上的任何音都能迅速分辨出來,但是有的同學對于音高的反應就比較模糊,甚至唱歌跑調,但通過刻苦的訓練后,唱歌跑調的現象明顯減少。如何訓練音高的感受能力從而達到不跑調呢?筆者覺得學生首先應該練好自己的耳朵,我們應當訓練學生在演唱時要用耳朵去分辨每一個音的音高,邊聽自己的聲音邊唱。舉個例子,大家一定聽過,戴耳機唱歌的人唱歌跑調。那是因為音樂聲過大,自己聽不到自己的聲音,跑調就在所難免了。
(二)節(jié)拍、節(jié)奏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歌曲旋律是由不同長短和高低的音符按照節(jié)奏和節(jié)拍規(guī)律組成的。因此,在歌曲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對節(jié)奏感受能力相當重要。有些同學在演唱歌曲時出現拖拍子、搶拍子、少拍子等現象,這些現象說明學生對節(jié)奏的把握能力較差。解決這種問題,筆者是通過普及鞏固樂理知識,理解節(jié)奏、節(jié)拍的意義實現的。我們都知道一般節(jié)拍類型有單拍子、復拍子和混合拍子,不同的節(jié)拍其強弱規(guī)律不同。如單拍子四二拍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兩拍,其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三八拍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三拍,其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弱等。
掌握了節(jié)拍的強弱規(guī)律后再認識各種時值不同的音符、休止符和各種有關時值的記號,如:延音線、延長號、頓音記號等等。其次就是認識各種時值不等的音符組成的節(jié)奏型,準確理解各種不同節(jié)奏類型時值的分配。理解了音符時值和節(jié)奏,接下來就是量化的訓練,訓練時可邊念“噠”一只手邊打節(jié)拍,熟練后加入歌詞再進行歌詞朗誦練習,從而最終達到掌握節(jié)奏、節(jié)拍的目的。節(jié)拍和節(jié)奏是旋律構成的兩個基本要素,對這兩個要素掌握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準確把握歌曲音樂風格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風格,如果不能正確把握歌曲的風格,那么歌唱的藝術性將無從說起,表現力更是蒼白,因此,把握歌曲風格非常重要。
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在學唱每一首作品前,先了解并理解作品內容和背景,并把這些內容寫在專門的記錄本上,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風格,能夠在演唱時更加準確的表達情感。
學習聲樂必須要掌握歌曲的風格,通常說某某演唱得很有味道,就是指他對歌曲風格的把握很準確。對歌曲風格掌握得越準確,感染力就越強。小學生對于自己演唱的作品很少會考慮是哪個地區(qū)、哪個民族、什么形式,有什么特點。只是單純追求唱準音符、吐準字,導致歌曲面目全非,沒有味道。音樂風格因素是復雜的,有的風格體現在旋律上,有的風格特征體現在語言腔調和韻味上,還有的風格體現在聲音色彩上??傊?,歌唱音樂因素和非音樂因素都體現出程度不同的風格特征,因此在歌唱表演中,一定要認真研究歌曲風格特征,以便準確掌握、深刻表現。
三、提高歌唱審美能力
(一)對歌聲的審美
小學生缺少系統(tǒng)的發(fā)聲訓練,在演唱歌曲時容易出現聲音沙啞、發(fā)虛、漏氣等現象,聲音缺乏美感,而自己卻對此沒有知覺。遇到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首先要讓學生在觀念上明確什么樣的聲音是美的聲音,好的聲音一定是明亮的、透徹的、靠前的,更富表現力的。
(二)對樂感的把握
樂感是人類七大智能中的一種,具體內容包括:音高感、節(jié)奏感、和聲聽覺、旋律感等等。作為一種藝術,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而樂感就是人們了解感覺的感官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先天遺傳,也可以后天培養(yǎng)。
以上的描述很抽象,而且涉及音樂研究的領域很廣,對于小學生來說,如何明晰樂感找到樂感的呢?
1.多聽、多思考
“多聽”。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通過器官來感受的一種藝術。人與音樂的最初接觸就是聽覺,所以,要多聽音樂。在聽音樂時,不是隨便聽聽的,而是要用心體會,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反復聆聽,音樂的感受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
“多思考”。就是要做有心人。平時把音樂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有條件時不忘多聽、多看、多記錄自己的感受。在多聽多看的過程中,一旦對樂感有了正確的感覺,樂感的把握就能得以實現。
2.注重音樂表現力的培養(yǎng)
音樂的表現力就是要以準確的節(jié)奏、恰當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飽滿的感情把樂曲的藝術形象再現出來。
很多人認為樂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難培養(yǎng)。其實不然。樂感是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而提升的,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學生音樂審美感覺的訓練。除了進行音準、節(jié)拍、速度、強弱、節(jié)奏等基礎的訓練,同時也不能忽視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關注生動事件,例如體驗不同人說話時的情緒、語調及心理活動狀態(tài);觀光旅游時觀察景色,體驗大自然的美;還可以通過閱讀文學,看電影、看電視、講故事等多體驗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內心情感活動,這些都是豐富音樂表現力的必修課。
四、結語
小學生的聲樂啟蒙教育尤為重要,聲樂藝術的學習和其他學科一樣,都要經歷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聲樂藝術具有抽象性,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更要科學的認識它,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訓練使它看得見、摸得著。長此以往,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