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欣,李 娟,穆琢瑩,劉瑞榮
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用于維持病人的生命,是終末期腎病病人最主要的腎臟替代療法。目前我國血液透析的年增長率達18.7%[1]。血液透析的長期性及不間斷性加重了病人家庭的負擔,使病人喪失社會活動,出現(xiàn)絕望心理,一些病人甚至終止透析,從而失去了生存機會[2,3]。希望是對美好未來的期望,是人的心理需求,促進希望能夠提高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4]。Miller等[5]指出希望是生命的核心,也是個體應對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是影響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現(xiàn)對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綜述如下。
1.1 希望概念 希望最初出現(xiàn)在哲學和宗教領域,1905年由弗洛伊德引入到醫(yī)學,主要應用于心理醫(yī)學和精神醫(yī)學領域。國外學者 Miller等[6-10]先后對希望的概念及理論進行了研究和闡述。不同學者對希望概念的表述不同,目前廣泛接受的是由Dufault在1985年提出多維的希望概念及理論,將希望定義為一種多維的積極的生活力量,是對能達到某種好的目標持有信心但不確定的期望,包含情感領域、認知領域、行為領域、歸屬領域、時間領域及背景領域6個領域的內(nèi)容[8]。國內(nèi)有關希望概念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初期趙海平等[11]對希望概念的引入及希望量表的翻譯,目前為止,有關希望的研究絕大部分集中于癌癥、臨終病人等特殊群體,研究最為廣泛的是希望的相關性研究,質(zhì)性研究較少。大多數(shù)學者普遍認為希望在個體的生活背景下具有可塑性。
1.2 希望測評工具 目前的測評工具主要有:Beck等[12]無望量表(Hopeless Scale)、Gottschalk等[13]希望量表(Hope Scale)、Miller[5]希望量表(Miller Hope Scale)、Snyder[14]希望量表(Snyder Hope Scale)、Nowotny[15]希望量表(Nowotny Hope Scale)及 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Scale)等。
目前,Herth希望量表在國內(nèi)外護理領域應用最為廣泛,它是由美國學者Herth于1991年研制,最初有30個條目,有3方面內(nèi)容:對現(xiàn)實與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temporality and future,T)、采取的積極行動(positive readiness and expectancy,P)、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interconnectedness,I),得分越高,病人希望水平越高。我國學者趙海平等[11]首次翻譯并引入國內(nèi),測得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5。國內(nèi)對患病人群希望水平的測量均采用此量表。
1.3 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現(xiàn)狀 希望是在外部因素影響下不斷變化的積極感受,處于不同情境的人對希望的感知不同,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大都處在中上等。張云萍等[16]的研究表明,有97.86%病人的希望水平處于中等至高等水平,高云等[17]的調(diào)查顯示,87.91%的病人希望水平處于中等,這與趙海平等[11,18,19]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為:①研究中所選擇的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均在3個月以上,透析時間較長,病情比較穩(wěn)定,絕大多數(shù)病人經(jīng)歷過否認、憤怒、協(xié)議、抑郁等不穩(wěn)定的情緒,在生理和心理上對透析這一治療方法比較適應和接受。因此他們會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進而采取各種方法來調(diào)整自己、重塑希望,這也符合Stotland[20]所描述的希望機制理論。②Rustoen等[21]指出,病人對生命威脅性疾病的適應,可能會引起“反應轉變”機制的發(fā)生,這種轉變反而有可能會使病人比一般人具有更多的希望。終末期腎病作為一種威脅病人生命的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會激發(fā)病人自身的這種“反應轉變”機制,從而使其希望水平比較樂觀。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與病人心理健康、疾病控制及生活質(zhì)量等密切相關,了解病人希望水平的影響因素,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病人希望水平。
2.1 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 根據(jù)Roborts[22]的研究,影響病人希望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影響病人內(nèi)源性的因素,如對疾病及其壓力的應對能力,即應對方式;二是病人所感知的外部支持,即社會支持。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者其希望水平明顯高于消極應對方式者,且社會支持水平越高其希望水平越高。
2.1.1 應對方式 應對是個體面對應激時為減少壓力所作出的認知或努力,應對方式雖然不能改善病人的軀體癥狀,卻會對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產(chǎn)生重要影響。積極的應對方式與希望水平呈正相關,消極的應對方式與希望水平呈負相關[23],而血液透析病人較少采用積極應對方式,希望水平不高[24]。積極的情感是激發(fā)個體達成目標的動力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思路[25],能使病人感覺到不斷向目標靠近,從而產(chǎn)生希望;相反,消極應對方式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從而降低病人希望水平。鼓勵和幫助病人運用積極應對方式可以作為提升希望水平的策略,同時,較高的希望水平能促使病人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從而有利于減輕病人各種功能障礙對機體和心理影響,不斷激發(fā)病人的希望。
2.1.2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對病人的影響越來越受到護理領域的重視,社會支持是希望的源泉。Mc-Gee[26]指出,社會支持可以使人產(chǎn)生希望,尤其是個體感覺到對自己有意義的個體的幫助和支持,有利于希望的維持。有研究認為血液透析病人社會支持程度較低[17],而李西娟等[27,28]的研究顯示血液透析病人社會支持得分高于全國常模。Norbeck[29]認為社會支持來源于親屬關系(如愛人、家庭成員、親屬)、社會關系(如朋友、鄰居、同事)以及醫(yī)護人員等。高云等[17]通過路徑分析得出社會支持是希望水平的直接正向影響因素,病人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其希望水平越高,這與Zhang等[30]的研究結果一致。Weil[31]對透析病人的質(zhì)性研究中指出,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是希望的重要來源,尤其是愛人的支持在希望維持中起著重要作用,家人的探訪、照顧和激勵都暗示著病人要保持希望、努力康復。有病人表示無論何時何地親朋好友都在身邊,他們的支持就是希望[32]。此外,醫(yī)務人員的態(tài)度、行為及與病人的溝通交流都可以影響病人的希望水平,醫(yī)護人員肯定病人已取得的進步、指導病人如何消除障礙,這都能給予病人希望。可見,強有力的支持系統(tǒng)有利于病人維持和發(fā)展希望,應幫助病人建立社會關系網(wǎng)絡,鼓勵病人的親朋好友關心、安慰病人,指導病人多參加團體、社會活動,提高病人社會支持水平。
2.2 焦慮、抑郁 長期血液透析使病人出現(xiàn)多種負性情緒,其中焦慮的發(fā)生率為20%~50%,抑郁的發(fā)生率為30%~100%[33],病人的焦慮、抑郁與其內(nèi)心的希望感存在密切關系,焦慮和抑郁程度越嚴重,則希望水平越低。申海燕等[19]的研究顯示抑郁使病人注意力下降,行動動機減少,不愿意配合治療和護理,使目標難以達到,影響希望水平。張云萍等[16]的結果表明希望總體及其三個方面與焦慮、抑郁呈負相關,這與Vellone等[34]的研究結果相似。希望對影響個體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有著重要的預測作用[35]。由此可見,希望與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護理人員應加強病人的心理護理,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從而改善生活質(zhì)量。
2.3 對疾病的知曉率 研究發(fā)現(xiàn),病人的希望與疾病信息的知曉程度呈正相關,增加病人對疾病信息的了解,有助于希望的重塑。Davison[36]從晚期腎病病人的23份面談資料中發(fā)現(xiàn),在疾病過程中,盡早提供一些疾病的信息,并允許病人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對于提高病人的希望水平有很大幫助,但是過分相信醫(yī)師,如等待醫(yī)師找合適的機會跟自己討論病情和臨終的問題是抑制希望的因素。Lin等[37]的研究也顯示如果試圖隱瞞病人的病情,不會對希望水平起到促進作用,相反如果告之他們病情的真相,反而對他們的希望水平有促進作用。對于何時將診斷告知病人與希望之間的關系還尚待進一步研究,臨床工作中,要選擇以合適的方式告知病人病情,增加病人對自己疾病的治療和預后的了解,增強病人的希望水平,減少病人對疾病的不確定感、焦慮和不滿。
2.4 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其他影響病人希望水平的因素還有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醫(yī)療付費方式等。病人的希望水平在年齡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高云等[38]認為年齡與希望呈負相關,尤其75歲以上的老年病人容易喪失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孤獨感增強,并且失能比例高,生活需要長期照護,容易產(chǎn)生無用感,從而對未來生活態(tài)度消極,希望水平降低?;橐鰻顩r與希望水平存在相關性,已婚病人的希望水平明顯高于單身病人,且發(fā)現(xiàn)家庭關系越和睦其希望水平越高。文化程度方面,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有著相對較高的希望水平,其原因可能為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對血液透析相關知識掌握得越好,能積極地配合飲水飲食的限制,積極參與規(guī)律的運動,能正確對待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方式。家庭收入方面,大部分研究者的結果表明,經(jīng)濟收入高低對個體的希望水平產(chǎn)生顯著影響,收入越高,希望水平越高[39],并且醫(yī)療費用報銷比例越高,病人希望水平越高,報銷比例高,緩解經(jīng)濟壓力,希望水平隨之提高。性別對希望影響不大[39,40]。此外,病人的希望水平還受到醫(yī)院技術、設備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希望是一種積極的力量,是可以增強人的動力、促進目標的活動,希望水平高的病人更容易從疾病中康復。維持和促進希望是護理學的基本準則,是護理哲學的一部分。臨床工作者對血液透析病人進行護理時,應引導病人以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疾病,提高病人的社會支持及其利用度,鼓勵病人表達情感、發(fā)泄情緒,為病人提供透析治療的新信息,從而提高病人的希望水平,燃起對生命的渴望,從而改善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命。鑒于當前研究多為希望影響因素的相關性研究,質(zhì)性研究較少,因此對血液透析病人進行希望的質(zhì)性研究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1] 關廣聚.新編腎臟病學[M].濟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22.
[2] Klak R,Rymaszewska J,Watorek E,etal.Exhaustion of caregivers of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aemo-dialysi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8,23(12):4086.
[3] Hackett AS,Watnick SG.Withdrawal from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Medical,social,and psychological issues[J].Semin Dial,2007,20(1):86-90.
[4] Robert W,Elena CS.A meta-analysis of hope enhancement strate-gies in clinical and communty setings[J].Psychology of Well-Be-ing,2011,1:5-20.
[5] Miller JF,Powers MJ.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J].Nurs Res,1988,37(1):6-10.
[6] Miller J.Coping with chronic illness overcoming powerlessness[M].FA Davies:Philadelphia,1983:287-290.
[7] Dufault K,Martocchio BC.Hope:Its spheres and dimensions[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85,20(2):379-391.
[8] Synder CR.The psychology of hope:You can get there from here[M].New York:Free Press,1994:1.
[9] Herth K.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Scholarly inquiry for nursing practice[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1,5(1):39-51.
[10] Herth KA.Abbrevi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2,17(2):1251-1259.
[11] 趙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會支持和希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306-308.
[12] Beck A,VPeissman A,Lester D,etal.The measure of pessimism:The hopelessness scale[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74,4:861-865.
[13] Gottschalk LA.A hope scale applicable to verbal sample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otherapy[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74,30:779-785.
[14] Snyder CR,Harris C,Anderson JR,etal.The will and the way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dividual-diffrences measure of hope[J].Journal of Person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0(4):570-585.
[15] Nowotny ML.Assessment of hop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J].Oncology Nursing Forum,1989,16(1):57-61.
[16] 張云萍,薛小玲.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1602-1604.
[17] 高云,李亞潔.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4):34-36.
[18] 周玉貞,閻成美,王艷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2):52-53.
[19] 申海燕,宋春蓮.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抑郁和希望現(xiàn)狀及其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8):1641-1644.
[20] Stotland E.The psychology of hop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Inc,1969:49-5l.
[21] Rustoen T,Howie J,Eidsmo I,etal.Hope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J].Am J Crit Care,2005,14:417-425.
[22] Roberts SL.Behavioral concept and the critical ill patient[M].2nd ed.Norwalk:Appleton-Contorty-Croft,1986:45-86.
[23] 高云,周英,王新,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與癥狀困擾、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3,40(2):295-298.
[24] 張敏,梁瑞弟,潘寶婷.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壓力應對方式的調(diào)查研究[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12):60-62.
[25] Snyder CR,Lopez SJ,Pedrotti J.Positive psychology: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f human strengths[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6:189-191.
[26] Mcgee RF.Hope:A factor influencing crisis resolution[J].Advance in Nursing Science,1984,6(1):34-44.
[27] 李西娟,吳淑華,史媛媛,等.血液透析患者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5):442-444.
[28] 王秀麗,段文玉,張星,等.社會支持水平對持續(xù)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3):263-264.
[29] Norbeck JS.The use of social support in clinical practic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Science,1982,20(12):22-28.
[30] Zhang J,Gao W,Wang P,etal.Relationships among hope,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J].Chin Med J,2010,123(17):2331-2335.
[31] Weil CM.Exploring hope in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on chronic hemodialysis[J].Nephrology Nursing Journal,2000,27(2):219-224.
[32] Arnaert A,F(xiàn)ilteau N,Sourial R.Stroke patients in the acute carephase:Role of hope in self-h(huán)ealing[J].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006,20(3):137-146.
[33] Rebecca A,Drayer,Beth PirainoIII,etal.Characteristics of depres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Symptom quality of life and mortality risk[J].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06,28:306–312.
[34] Vellone E,Rega L,GallettiC,etal.Hope and related varia-blesin italian cancer patient[J].Cancer Nursing,2006,29(5):356-366.
[35] 吳杰,李桂芝.國外的希望應用性研究評述[J].文教資料,2010(6):125-127.
[36] Davison SN.Hope and advance care planning in patients with end stagerenal disease: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y[J].BMJ,2006,333(7574):886.
[37] Lin CC,Lai YL,Ward SE.Effect of cancer pain on performance status,mood states,and level of hope among Taiwanese cancer patients[J].J Pain Symptom Manag,2004,25:29-37.
[38] 高云,李亞潔,董文,等.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2,27(3):19-22.
[39] 周玉貞,閻成美,王艷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2):52-53.
[40] 賀樂香.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分析[J].當代護士,2012,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