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紅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招生就業(yè)處,陜西西安 710100)
中國古代蒙學教材對現(xiàn)代學前教育的啟示
朱 紅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招生就業(yè)處,陜西西安 710100)
中國古代蒙學教育對于中國古代幼童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蒙學教材是古代實施蒙學教育的主要中介。通過對古代蒙學概念的研究及蒙學教材特點的分析,將會為當代幼童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與啟示。
蒙學教材;幼童教育;現(xiàn)代價值
所謂蒙學是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時期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取自于《易經(jīng)·蒙卦》中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義;注云:“童蒙之來求我,欲火所或也”[1],這是中國古代最早關于蒙學的論述,也為后人對蒙學概念的論述提供了清晰的根據(jù)。時至今日對蒙學定義的描述也存在著各自不同的觀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做了如下敘述:蒙學也稱“蒙館”[2],是中國古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始于夏商,教育內(nèi)容主要是識字、習字、作文及封建道德教育。而在《辭?!分械慕忉岊愃朴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為“中國封建時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教育的內(nèi)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沒有固定的年限,采用個別的教學,注重背誦、練習”[3]。徐梓先生認為“蒙學是一個特定層次的教育,是特指對兒童所進行的啟蒙教育,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內(nèi)容、教學的方法等多方面內(nèi)容”[4]。陳漢才先生認為“我國古代教育家將幼兒從識字開始到15歲入大學之前這一階段稱為蒙學階段,所謂蒙學教育即指這一階段幼童和少年的教育,包括了幼兒學前教育和部分小學教育。它是連接小學與學前教育之間的啟蒙教育”[5]。李良品先生則認為“蒙學是我國古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它一般只招收8—15歲的兒童入學,大多屬于私學性質(zhì)”[6]。本文中對蒙學概念的理解皆以李良品先生的論述為依據(jù)。
蒙學教材則是中國古代專為蒙學幼童編寫或選編的,在諸多蒙學場所中進行啟蒙教育的讀本,又稱蒙養(yǎng)書、小兒書。中國古代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蒙學教材為西周時期的《史籀篇》,之后的兩千多年蒙學發(fā)展歷史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版本繁多的教材。據(jù)張志公先生在其所編的《蒙學書目稿》一書中所做的統(tǒng)計,共有二十一目次580多種。徐梓先生在《中國傳統(tǒng)蒙學數(shù)目(初稿)》中又做了補充,認為蒙學教材數(shù)量達到1300余種[7]。對于中國古代的蒙學教材,周谷城在其《傳統(tǒng)蒙學叢書》中進行了深入的論述:“產(chǎn)生和流傳于封建社會的蒙學書,同樣屬于封建文化的范圍,其局限性和落后性自不能免,但無論如何,他們絕不比廟堂之文、大雅之作更加局限和落后。有的蒙學書能夠長久流行,為社會長期接受。在傳授基本知識、進行道德教育,采取易于上口、易于記憶的形式等方面,確實有其長處和優(yōu)勢,是不能也不應一筆抹殺的[8]。僅僅在這一點上,即自有其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價值”。今天學術界對于中國古代的蒙學教材也做了詳細、全面的論述。按照蒙學教材內(nèi)容類型的不同將其普遍分為六大類,即綜合類、倫理道德類、歷史知識類、詩歌類、名物常識類、工具書類等[9]。也有一些教育家將蒙學教材分為五大類,或分為七大類[10]。由此可見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種類齊全,具有較強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有著其存在的實用價值。
由于中國古代社會先賢都十分注重蒙學教育及其教材的編撰,因此有眾多教育家、文學家,如李斯、司馬相如、楊雄、朱熹等都加入到蒙學教材的編寫隊伍中,這就使得中國古代蒙學教材質(zhì)量得到保證。而從第一本蒙學教材——西周時期的《史籀篇》問世開始,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期,在二千多年的蒙學教材編寫過程中,出現(xiàn)的蒙學教材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一千多種。縱覽眾多的蒙學教材,其特點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內(nèi)容豐富多樣
古人在編寫蒙學教材的時候,并未將蒙學教材的內(nèi)容局限在識字或道德教育方面,而是在一本教材中融匯了多方面的內(nèi)容。例如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的上乘之作——《幼學瓊林》所包含的內(nèi)容就廣博深遠,涉及到天文、地理、歷史人物、典章制度、人倫日用、飲食起居、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等。而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蒙學教材——《龍文鞭影》則囊括了政治、軍事、德行、文藝、儒林、方術等方面。西漢時期的蒙學教材《急就篇》全文也僅有2144字,但其匯總了100多個姓氏、400多種器物、100多種動植物名字、70多種疾病藥物名稱、60多種人體器官名稱,此外還包含了當時的官名、地理與法律常識。由此可見古代蒙學教材內(nèi)容具有豐富多樣的特點,而這一特點恰恰有利于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增強兒童的學習效率,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編寫方式通俗易懂
古人所使用的蒙學教材不僅內(nèi)容上豐富多樣,而且在語言的組織使用上能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皆以三字為一句,句短音諧,和仄押韻,便于兒童的記憶;《千字文》則四字一句,兩句一組,共125組,每組雙句押韻,誦讀起來朗朗上口;《蒙養(yǎng)詩教》、《小學詩禮》則是以詩歌的形式使得幼童在歡聲笑語中受到道德教育,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樹立志向的目的。因此古代蒙學教材這種通俗易懂的編寫方式特點不僅易于幼小兒童誦讀,更便于兒童欣然接受日常教育、從而達到蒙學教育的目的。
3.功能實用性
古人所使用的蒙學教材不僅在內(nèi)容上豐富多樣,而且還具備功能實用、多樣的特點。蒙學的教學目的有三個:識字、了解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傳統(tǒng)的封建道德,這三種目的在傳統(tǒng)的蒙學教材中得到了很好地結合。例如常見的蒙學教材——《三字經(jīng)》,其內(nèi)容包括了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古代的禮教規(guī)范,古代的數(shù)目、四時、五行、六谷、六畜和歷史朝代的更迭及眾多榜樣、先賢的示范作用,具備了識字和掌握知識的雙重功能。蒙學教材所具備的功能往往又具有極強的實用性,與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使得在中下層社會人群中更為廣泛地流傳。例如在《五行雜字》中有著“開凍先出糞,制下镢和锨,扁擔槐木解,朱筐草繩栓”的記載,這些都與當時人們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
4.影響時間久、范圍廣
由于古人所編撰的蒙學教材具備內(nèi)容豐富多樣、編寫方式通俗易懂和功能實用的特點,也使得其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更為廣遠。比如今天我們所常見的蒙學教材——《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等,都產(chǎn)生于一千年前的宋元時期,時至今日還被人們口口相傳。同樣由于其具備鮮明的特點,許多教材在其產(chǎn)生不久,就已經(jīng)傳播到中國周邊地區(qū),如朝鮮、日本等??梢娭袊糯珜懙拿蓪W教材不論在時間的長久性,還是在影響范圍的廣闊性上都產(chǎn)生了超過其自身價值的效果。
《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指出:“今天的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對兒童的自下而上的保護和發(fā)展是提高人口素質(zhì)的基礎,是人類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素質(zhì),從兒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幼童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這種觀念的提出明確了教育者身上的責任,也為21世紀人才素質(zhì)的內(nèi)容給出了明確的具體要求,即良好的思想意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素質(zhì)、積極與他人合作的精神、較強的應變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若使幼童具備這樣的高素質(zhì),幼童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幼童教育已經(jīng)成為制約民族命運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在兩千年的蒙學教育發(fā)展史中,古人得到的最根本啟示為:蒙學教育最根本的實質(zhì)是養(yǎng)正教育或品德教育[11]。因此為了系統(tǒng)地對兒童進行蒙學教育,古人從西周時期就十分重視蒙學教材的編寫工作,到目前為止被定義為蒙學教材的數(shù)量達到一千多種。在今天的學術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90——2012年期間以蒙學和蒙學教育為關鍵詞的研究論文達到182篇,學位論文也有17篇,可見今天的學者們對蒙學及相關問題已有了較為細致的論述。筆者冀希望通過對蒙學教材特點的分析,繼而為今天的幼兒教育提供幾點啟示。
1.從理想目標出發(fā),引領幼童早日成才
傳統(tǒng)蒙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幼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遠大的理想目標,增強幼童道德意識,培養(yǎng)幼童的道德情感,發(fā)展幼童的道德智慧,從而讓每個幼童都具備完善的道德人格。因此在古代蒙學教材《三字經(jīng)》中出現(xiàn)了“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的勵志名句。在其他蒙學教材中,如《幼學瓊林》、《龍文鞭影》中同樣存在引用諸多先前典故來講述古人堅韌不拔、立志成才的經(jīng)歷。蒙學教材中出現(xiàn)的勵志典故和名句都在告誡幼童從小就要立大志、樹目標,否則將會空悲切。然而在科技高度發(fā)展的今天,物質(zhì)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有,幼童從小就受到社會各種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如物質(zhì)主義、金錢至上等,使得廣大幼童缺乏獨立自主、樹立目標的意識。同時不少幼童整日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衣食無憂的生活,幼童家長在日常教育中也只注重在物質(zhì)層面上滿足幼童的要求,忽視幼童精神方面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這部分幼童缺少正確的理想教育,未能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這些因素導致了今天幼童教育缺少適宜的社會環(huán)境,使得幼童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幼童教育者希望他們的努力讓幼童成才了;而另一方面現(xiàn)存的社會環(huán)境卻不利于幼童成長。一些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對幼童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使得他們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愛,進而導致幼童心理出現(xiàn)了畸形的發(fā)展,喪失了對幼童最基礎的啟迪價值,從而為現(xiàn)代幼童教育帶來諸多困難。
2.從日常行為出發(fā),引領幼童養(yǎng)成正確的情感意識
在古代的蒙學教材中,有著眾多關于幼童情感教育的名句。例如《三字經(jīng)》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弟子規(guī)》中則有“泛愛眾,而親仁”等等。這些名句都反映孝親是我國古代蒙學教材所一直提倡的美德,子女孝敬父母是幼童良好情感形成的基礎。在物質(zhì)利益占據(jù)主導地位的現(xiàn)代社會中,社會道德底線日益淪喪,諸多不為世人所理解的不道德行為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世人眼中。而學前幼童又具備較強的模仿能力,易受到周邊事例的感染,也容易學習周圍好與壞的榜樣。一旦幼童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情感,那么他的一生也將受到極大地負面影響。進入21世紀后,隨著幼童數(shù)量的減少,幼童教育者對幼童教育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許多幼童教育者把幼童教育的中心放到幼童的智力發(fā)展和學業(yè)成績上,甚至出現(xiàn)了重知識輕品德的傾向。他們在日常的幼童教育中,不惜血本,花大力氣對幼童進行知識教育和智力開發(fā),卻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品德的早期培養(yǎng)和良好行為的早期訓練。這就使得在現(xiàn)今的幼童教育過程中忽視了孩子的勞動能力培養(yǎng),使得幼童缺少應有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忽視了幼童的性格情感培養(yǎng),使得幼童缺乏應有的道德情操。因此在今天的幼童教育中很有必要重新將古代蒙學教材作為他們的誦讀課本,注重幼童良好情感的培養(yǎng),使得他們學會關愛父母、關愛他人、關愛國家,培養(yǎng)他們具有關愛之心、敬愛之心、友愛之心和獨立自理之能,從而推動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3.從學生身心出發(fā),引領正確的幼童教育方式
由于幼童各個方面的發(fā)展都未達到完善狀態(tài),因此在古代蒙學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都十分兼顧幼童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幼童身心發(fā)展的教材?!洱埼谋抻啊纷鳛楣糯姸嗝蓪W教材較為重要的一部,首先介紹了大量古代英雄人物的實際,使幼童對歷史事實有了初步地了解,完成了知識教育的目的;其次介紹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和價值取向,完成了它的道德教育目的;最后《龍文鞭影》在古代蒙學教材實施過程中上接《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下連《四書》、《五經(jīng)》,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反觀現(xiàn)今的幼童教育,往往只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卻忽視了它的人文性,進而使得教育的目的無法得到全面實現(xiàn)。同時古代蒙學教材中的部分教材,如《三字經(jīng)》、《千字文》都采取歌謠的方式進行編寫,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得幼童讀起來十分方便,也便于幼童記憶。
4.促進幼童全面發(fā)展
幼童教育者往往關注的是幼童的智力,而不關注幼童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對幼童身體健康的關注多于心理健康;重視為幼童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而忽視了幼童心理榜樣的樹立。因此許多幼童教育者在幼童教育的過程中帶有極大的盲目性、隨意性和主觀性。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幼童教育者不習慣把幼童作為一個能動的、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來對待,幼童所有的事情都被幼童教育者所代辦,逐漸使得幼童喪失了自身的學習能力。所以在幼童教育過程中要早做到該放手時就放手,給幼童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幼童多出去經(jīng)歷風雨、多見世面、多經(jīng)受挫折,讓幼童逐步具備主動探索新事物的能力。在今天的幼童教育中還存在這樣的錯誤做法:幼童教育者往往提前向幼童傳授超出他們年齡段的知識,使得幼童無法正常、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進而導致幼童喪失學習的興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優(yōu)育政策的實施,今天的幼童智力較之前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他們的心理特征還沒有達到成熟,仍需一步步地向前發(fā)展,理解能力也要一步步地提高,這就決定了今天的幼童教育者在幼童教育過程中要循循漸進、按部就班的進行。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就是讓幼童擁有好的身體,這就必須讓幼童加強鍛煉,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養(yǎng)成較好的文化素養(yǎng);第二為豐富幼童的感性知識,從而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是培養(yǎng)幼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規(guī)范。這些不恰當?shù)挠淄逃绞絿乐赜绊懥私裉煳覀冇淄逃|(zhì)量,而古代蒙學教育的發(fā)展為我們今天的幼童教育提供了重要啟示:在幼童教育中要將誦讀、故事會、看電影、表演等形式結合起來,使教育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動性、教育性,讓幼童在寓教于樂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欲望。
蒙學教材是學前幼童教育的重要載體,而蒙學教材中眾多典型人物為學前幼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樹立遠大理想、形成良好的品德都起到培養(yǎng)示范作用,這對現(xiàn)代幼童教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啟示與借鑒。因此現(xiàn)代幼童教育的發(fā)展須提煉古代蒙學教育的精華,借鑒蒙學教材有價值的營養(yǎng),從而促進幼童教育能夠快速、高效地發(fā)展,為中華民族最終騰飛奠定堅實的基礎。
[1] 王弼注.《十三經(jīng)注疏·周易正義》[M]孔穎達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 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777.
[3] 辭海.(教育心理分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29.
[4] 徐梓.蒙學讀物的歷史透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2.
[5] 陳漢才.中國古代幼兒教育史[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92.
[6] 李良品.試論古代蒙學教材的類型、特點及教育功能[J].甘肅社會科學,2004(03).
[7] 周慶元.中學語文教材概論[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4:34.
[8] 徐梓,王雪梅編注.蒙學教義[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9] 周谷城.傳統(tǒng)蒙學叢書序[M]//蕭良有,楊臣諍.龍文鞭影.長沙:岳麓出版社,2002:4-5.
[10]孫培育.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12-213.
[11]曾祥芹.文章學與語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王耀輝]
Analysis of the Inspiration from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of Kindergarten for Modern Preschool Education
ZHU Hong
(Students Admission Department,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00,China)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for young children in ancient 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formation of moral quality.And the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of Kindergarten is the core factor of the ancien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hat can implement this influence.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an ancien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We hope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oday's young children education and enlightenment development.
the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of kindergarten;young children education;research value
G619.2
A
2095-770X(2015)01-0047-04
2014-09-06;
2014-10-07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院級科研課題(2013KJ083)
朱紅,女,陜西西安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招生就業(yè)處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