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婷婷沈陽師范大學(xué),遼寧 沈陽 110034
淺談《六書故》訓(xùn)詁方法之“聲訓(xùn)”的運用
蔣婷婷
沈陽師范大學(xué),遼寧 沈陽 110034
“聲訓(xùn)”是用來探求詞義的主要訓(xùn)詁方法之一,宋元之際的戴侗對“聲訓(xùn)”有了更科學(xué)的認識,并將其廣泛地應(yīng)用于《六書故》釋義中,主要體現(xiàn)在尋求本字、詮釋聯(lián)綿詞、系聯(lián)同源詞以及究明方言四個方面,為“因聲求義”論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
《六書故》;聲訓(xùn);運用
宋元之際戴侗所撰的《六書故》是一部經(jīng)典的字書,也是一部重要的訓(xùn)詁學(xué)著作,在訓(xùn)釋詞義時采用“形訓(xùn)”“聲訓(xùn)”“義訓(xùn)”等多種訓(xùn)詁方法。本文主要闡釋“聲訓(xùn)”法在《六書故》中的運用。
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載體,是語言的外在形式,而語音才是語言的內(nèi)在形式,在探求詞義時,如果僅僅依靠“形訓(xùn)”法,就會有很多詞義問題得不到解決,因此,古代學(xué)者就充分利用語言的內(nèi)在形式,運用“聲訓(xùn)”法來探求詞的意義。
用因聲求義法來探求詞義的依據(jù)是什么呢?我們知道音、義的結(jié)合是任意的,是約定俗成的。《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边@說明音與義之間的關(guān)系是約定俗成的,但這種“約定”一旦進入交際,音與義的關(guān)系就具有了規(guī)定性和強制性。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必然要產(chǎn)生大量的新詞,陸宗達說:“但在詞匯的豐富發(fā)展過程中,還要由舊詞中分化出一批新詞。這些新詞的詞義是舊詞詞義的延伸,詞音則是舊詞的承襲或有規(guī)律的稍變。因此,源詞和派生詞之間便發(fā)生了歷史的淵源關(guān)系,同源的派生詞之間便出現(xiàn)了音近義通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新詞受到原有之詞的音和義的影響,新詞和舊詞之間有了“音近義通”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使“聲訓(xùn)”法成為必然。
“聲訓(xùn)”就是根據(jù)字與字之間的語音關(guān)系來尋求語義的一種訓(xùn)詁方法?!奥曈?xùn)”萌芽于先秦,盛行于漢代。劉熙的《釋名》是我國第一部使用“聲訓(xùn)”法釋義的專著。到了晉代,出現(xiàn)了“聲旁兼表字義”說。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說”。而宋元之際的戴侗提出了“因聲以求義”論,并將其廣泛地運用到《六書故》的釋義中。戴侗在《六書通釋》中說:“夫文字之用莫博于諧聲、莫變于假借,因文以求義,而不知因聲以求義,吾未見其能盡文字之情也?!边@表明他對音與義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有了深刻的見解,為“因聲以求義”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聲訓(xùn)”法是《六書故》中運用的主要訓(xùn)詁方法之一,體現(xiàn)了戴侗對“因聲以求義”論的認識,其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尋求本字
戴侗對假借有明確的認識,他在《六書通釋》中說:“‘所謂假借者,謂本無而借于他也’,‘所謂假借者,義無所因,特借其聲,然后謂之假借’?!笨芍?,假借分為:本無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假借兩類?!捌瞥俳?,尋求本字”說的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所謂“本字”是指用來專門記寫某個詞的字,其形體和意義有直接的聯(lián)系。所謂“借字”是指被借來代替本字的字。本字和借字之間是音同或音近的關(guān)系,因此,以聲音為線索,破除借字,尋求本字。
想要破除假借,必須明古音。朱駿聲在《說文通訓(xùn)定聲·自序》中說道:“不明古音者,不足以識假借?!睆娬{(diào)了“明古音”的重要性。古書假借頗多且義難求,用“聲訓(xùn)”法說明假借,可使詞義易于理解?!读鶗省分兄饕鶕?jù)借字與本字之間音同、音近的關(guān)系來破除假借,分為以下幾類:
1.音同假借。所謂“音同”,是指借字和本字的上古音的聲、韻皆同。如:
①旁,四畔為旁。借其聲為旁皇之旁。(卷一)
按,“旁”“彷”二字上古音均為并母陽部,聲同韻同,讀音相同?!芭浴睘椤皬稀钡慕枳?,是同音假借。只借“旁”字的讀音,與字形、字義無關(guān)。
②眉,目上毛也。……古書多假借?!盾髯印罚骸懊鏌o須麋?!苯栌明缱?。(卷十)
按,“眉”“麋”上古音均為明母脂部,聲同韻同,二字音同?!镑纭睘榻枳郑懊肌睘楸咀郑滞艏俳?。
③邈,道遠望之遼邈也。古通用藐。(卷十六)
按,“邈”“藐”上古音均為明母藥部?!板恪?、“藐”聲同韻同,同音?!板恪睘楸咀?,“藐”為借字。
④蕪,草彌漫也。《書》曰:“庶草蕃廡。”借用廡字。(卷二十四)
按,“蕪”“廡”上古音均為明母魚部,聲韻皆同,二字音同。“蕪”、“廡”同音假借,“蕪”為本字,“廡”為借字。
2.音近假借?!耙艚笔侵腹乓粝嘟S新曂嵔?,聲近韻同和聲韻皆近三種情況。
(1)聲同韻近?!奥曂嵔?,是指本字和借字的聲母相同,韻母有旁轉(zhuǎn)、對轉(zhuǎn)、旁對轉(zhuǎn)及通轉(zhuǎn)等關(guān)系。
①欨,溫吹也?!纸栌眯?。《傳》曰:“民人痛疾,而或噢休之?!?/p>
按,“欨”上古音曉母魚部,“休”曉母幽部。二字均在曉母聲同,魚幽二部旁轉(zhuǎn),聲同韻近?!靶荨睘椤班蕖钡慕枳?,二字音近假借。
②儺,宛委貌也。《詩》云:“佩玉之儺?!痹唬骸摆粲腥O楚,倚儺其枝?!庇滞ㄗ麟y?!对姟吩疲骸摆羯S邪?,其葉有難。”(卷八)
按,儺,泥母歌部;難,泥母元部?!皟?、難”均在泥母雙聲,歌元二部對轉(zhuǎn)?!皟㈦y”聲同韻近,“難”為借字,“儺”為本字,二字音近假借。
③勠,并力也?!磐ㄗ髀??!秱鳌吩唬骸奥玖ν?。”
按,“勠”“戮”上古音均屬來母覺部,聲同韻同,二字同音假借,“戮”為借字,“勠”為本字。借字“戮”表示本字“勠”的“并力”義。
(2)聲近韻同。所謂“聲近韻同”,是指本字和借字之間韻部相同,聲紐是旁紐、準旁紐、準雙聲或鄰紐的關(guān)系。
①信,……又假借為信宿之信。一宿為舍,再宿為信。又平聲,屈申之申,亦借用此。(卷十一)
按,上古音,“信”屬心紐真韻,“申”屬書紐真韻?!靶拧薄皶毙臅~為鄰紐,同屬真部疊韻,二字聲近韻同?!靶潘蕖笔恰斑B續(xù)兩夜的意思”,“信宿”就是“申宿”,因假借而得之?!靶拧薄ⅰ吧辍倍忠艚佟!吧辍睘楸咀?,“信”為借字。
②贍,給足也。通作澹?!稘h書》曰:“以澹一隅?!保ň矶?/p>
按,贍,禪母談部;澹,定母談部?!百牎?、“?!倍U定二母準雙聲,同韻部疊韻?!百牎睘楸咀?,“?!睘榻枳?,二字音近假借。借同音的“?!弊直硎尽百牎钡谋玖x。
③荑,草木初抽牙葉也。柔毳曰荑?!嘟栌锰??!兑住吩唬骸翱輻钌?。”
按,荑,定母脂部;梯,透母脂部?!败琛?、“梯”定透二母旁紐,同為脂部韻同?!疤荨笔恰败琛钡慕枳郑忠艚俳?。在《易》中借字“梯”表是“荑”的本義。
(3)聲韻皆近。“聲韻皆近”,是指本字和借字的聲母是旁紐、準旁紐、準雙聲或鄰紐的關(guān)系,韻部是旁轉(zhuǎn)、對轉(zhuǎn)、旁對轉(zhuǎn)或通轉(zhuǎn)的關(guān)系。
①洪,水張盛也。古借用降字。《書》曰:“降水儆予?!保ň砹?/p>
按,上古音,洪,匣母東韻;降,見母冬韻。“洪、降”匣見二母旁紐,東冬二部旁轉(zhuǎn),聲近韻近。“洪”為本字,“降”為借字,二者音近假借。
②掘,發(fā)地也。古借用闕字?!秱鳌吩唬骸瓣I地及泉?!庇衷唬骸瓣I翦我公室?!保ň硎模?/p>
按,掘,群母物部;闕,溪母月部。“掘”、“闕”群溪二母旁紐,物月二部旁轉(zhuǎn),聲近韻近,音近假借,“闕”為借字,“掘”為本字。借同音字“闕”表“掘”字本義。
由以上所舉釋例可以看出,戴侗對假借理論已有深刻的認識,并將其成功地運用于語言實踐中。他在破除假借字,尋求本字時,不僅以語音線索為依據(jù),還以大量文獻資料為佐證,使其闡明的假借信實可靠。他利用“聲訓(xùn)”法對假借進行研究,能夠破其假借字而讀本字,使釋義渙然冰釋,這對讀古書產(chǎn)生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二)詮釋聯(lián)綿詞
“聯(lián)綿詞”又叫“連語”“連字”,是指由兩個音節(jié)聯(lián)綴表達一個整體意義,不能將其分割開的詞,是雙音節(jié)的單純詞。一般有雙聲、疊韻,非雙聲疊韻三種情況。
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一個聯(lián)綿詞有了多種不同的書寫形式,這些不同形式的聯(lián)綿詞之間聲音相同或相近,它們之間意義也是相通的。戴侗在《六書故》中收集了一些聯(lián)綿詞,在釋義時他不拘形體,以“音”為根本點,將同義異形的聯(lián)綿字系聯(lián)起來,做出正確的解釋。
①岣嶁,衡山之別有岣嶁。按句僂、昆侖、肅爽皆雙聲假借字。(卷五)
按,上古音,“岣”為見母侯部字,“嶁”為來母侯部字,“句”屬見母侯部字,“僂”屬來母侯部字,“昆”屬見母文部字,“侖”屬來母文部字,“肅”屬心母覺部字,“爽”屬山母陽部字。戴侗認為“句僂”“昆侖”“肅爽”都是“岣嶁”音同或音近的假借字,是“岣嶁”不同的書寫形式,為“岣嶁”的借字,只借用音,不借義,借字“句僂”“昆侖”“肅爽”表“岣嶁”的本義。戴侗以聲音為線索,將這些同義異形的聯(lián)綿字貫穿起來?!搬笉狻笔钳B韻聯(lián)綿詞。
②匍匐,伏行也。古作扶服,亦作蒲伏。(卷八)
按,“匍”“扶”“蒲”均在并母魚部,聲同韻同,這三個字讀音相同。“匐”“服”“伏”均在并母職部,聲同韻同,三字是同音字。他認為“扶服”“蒲伏”都是“匍匐”不同的語音變體,形式不同,但意義是相通的?!百橘搿笔钳B韻聯(lián)綿詞。
③邂逅,行適相直也。古借用解后。(卷十六)
按,“邂”“解”上古音均為匣母錫部,聲韻皆同;“逅”“后”均為匣母侯部,聲韻皆同?!板忮恕笔请p聲聯(lián)綿詞,“邂逅”與“解后”讀音相同,音同假借。借“解后”表“邂逅”的本義。
④躊,躊躕猶踟躕也。躊、踟同聲。(卷十六)
按,“躊”是定母幽部字,“躕”是定母侯部字,“踟”是定母支部字?!败P”“踟”均在定母聲同,幽支二部旁轉(zhuǎn),韻近?!败P”“踟”音近義同?!磅剀X”是“躊躕”的不同語音變體,是不同的書寫形式,音同義同,均表示猶豫不決貌?!败P躕”為雙聲聯(lián)綿詞。
戴侗在《六書故》中運用“聲訓(xùn)”法將同義異形的聯(lián)綿字貫通起來,并根據(jù)一定的文獻資料加以考證,做出科學(xué)準確的解釋。戴侗《六書故》中對聯(lián)綿字的研究在漢語語言學(xué)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為后代學(xué)者對聯(lián)綿詞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三)系聯(lián)同源詞
所謂“同源詞”,是指由同一語源派生出來的,在音義上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詞,它們之間有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義近音同的關(guān)系。戴侗根據(jù)同源詞“音近義通”的特點,以聲音為線索,來推求字與字的意義關(guān)系,解釋詞義,系聯(lián)同源詞。
①曉,明辨也。昕曉同聲。(卷二)
按,“昕”上古音為曉母宵部字,“曉”是曉母文部字?!皶?、昕”均在曉母,聲同;宵文二部旁對轉(zhuǎn),韻近,二字音近?!墩f文》解釋“曉,明也”?!缎栄拧方忉尅瓣浚饕病?。“昕、曉”二字,有共同的聲符“日”,音近義同,為同源詞,凡以“日”為聲符的字均有“明”之義。
②消,水鑠盡也。水之釋為消,金之釋、火之息亦為消,石之能釋者亦為消。別作銷。別作焇、硝。(卷六)
按,“消”“銷”“焇”“硝”上古音均在心母宵部,四字聲同韻同,讀音相同,意義相同,實則為同源詞?!跋薄颁N”“焇”“硝”四字均以“肖”為聲符,均有“盡”之義。
③頂,顛、頂聲義相通。(卷九)
按,“顛”上古音為端母真部字,“頂”為端母耕部字?!邦崱薄绊敗倍滞~雙聲,真耕二部通轉(zhuǎn),音近?!邦崱薄绊敗庇泄餐穆暦绊摗保艚x同,為同源詞。從“頁”得聲的字多有“首”之義,“顛、頂”都有“頭之上”這一義項。
④綹,《說文》曰:“緯十縷為綹”。按縷、綹一聲,實一字也。(卷三十)
按,綹,來母幽部;縷,來母侯部?!熬^”“縷”來母雙聲,幽侯二部旁轉(zhuǎn)。讀音相近,意義相通。《說文》:“縷,線也”?!翱|”“綹”二字有共同的聲符“纟”,均表示與“線”有關(guān),音近義同,二字為同源字。
⑤幔,漫蔽也。今人以帳前為幔。幔、幕聲同。(卷三十一)
按,上古音,幔,明母元部;幕,明母鐸部?!搬!薄澳弧泵髂鸽p聲,元鐸二部通轉(zhuǎn),聲同韻近。《說文》:“幔,幕也……蔽在上曰幔,在旁曰帷”。又曰:“帷在上曰幕”。“幔、幕”二字音近義同,是同源字,有共同的同源義素“帳幕、帳?!薄?/p>
由以上釋例可以看出,戴侗以聲音為線索,推求語源,系聯(lián)音同、音近的字,并以古代文獻資料為依據(jù),來探求它們的語源義,突出詞義特點,加深讀者對詞義的理解。同時,戴侗用“聲訓(xùn)”法來推求語源,系聯(lián)同源詞,對后代學(xué)者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意義。
(四)溝通方言
方言是音變的結(jié)果,一個音有幾個不同的語音變體,記為不同的書寫形式,實際上在語音方面它們是相通的。
戴侗在《六書故》中論及了方言音轉(zhuǎn)的問題。他在《六書通釋》中說到:“凡方言,往往以聲相禪,雖轉(zhuǎn)為數(shù)音,實一字也,不當為之別立文”。由此可見,戴侗認為方音之不同,皆由一音而變。因此,借助“聲訓(xùn)”的方法來究明古代方言是有必要的。
①儂,吳人謂人儂。按:此即人聲之轉(zhuǎn)。(卷八)
按,儂,泥母冬部;人,日母真部。儂、人泥日準雙聲,冬真部旁對轉(zhuǎn)?!皟z”“人”二字聲近韻近,讀音相近。“儂”字在不同的地區(qū),讀音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②媦,楚人謂妹媦,即妹聲之轉(zhuǎn)也。(卷九)
按,媦,匣母物部;妹,明母物部。二字同韻部,韻同。匣、明二母旁紐。“媦”是“妹”的聲紐發(fā)生了音轉(zhuǎn)而來的。弄清來了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就明白了“媦”的含義。
③稷,土之榖也?!先酥^之穄?!敝^穄、稷同聲,實一字也。(卷二十二)
按,穄,精母月部;稷,精母職部。“穄”“稷”精母同紐雙聲,月職二部旁對轉(zhuǎn),聲同韻近?!胺]”是“稷”音轉(zhuǎn)而來的,根據(jù)“音近義通”的原理,故戴侗謂“穄”“稷”實一物也。
④母,……按古書母、馬同音,皆莫古切。今世俗母、馬同音,皆莫假切?!痘茨献印吩唬骸拔骷易又^其母曰社?!薄墩f文》曰:“蜀人謂母姐,淮南謂母社?!庇铸R人謂母妳。吳人謂母媒。雖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卷九)
按,上古音“母”明母之部字,“社”禪母魚部字,“姐”見母錫部字,“妳”泥母之部字,“媒”明母之部字,“媽”明母魚部字。據(jù)此,“社”“姐”“妳”“媒”以及今音“媽”這些方音皆自古音“母”轉(zhuǎn)化而來的,它們之間是音同音近的關(guān)系。
⑤乳,禽鳥生子曰乳。……按楚人謂乳榖,奴口切。今人謂乳妳,奴蟹切。榖、妳皆乳字一聲之轉(zhuǎn),故齊人謂母妳。乳媼因亦謂之妳,皆俗書也。(卷三十三)
按,“乳”上古音日母侯部字,“榖”見母侯部字,“妳”泥母之部字。由此可知,方音“榖”“妳”皆自古音“乳”轉(zhuǎn)變而來的,它們之間讀音相近,意義相通。
觀察以上釋例我們得出,戴侗運用“聲訓(xùn)”的方法因聲釋義,尋找方言之間的音變之原,指出本字,利用語音線索將它們貫穿起來,這究明了古今音變的問題,溝通了方言。他在究明方言的同時還闡釋了得名之由來,讓讀者有更深刻的理解。
以上是本文對“聲訓(xùn)”法在《六書故》中運用的具體分析,總的來說,戴侗“聲訓(xùn)”法在《六書故》中的運用是比較科學(xué)的、全面的,他的見解也是比較深刻的。他對“聲訓(xùn)”的研究在文字學(xué)、訓(xùn)詁學(xué)史上都有重要的意義,為后來學(xué)者的研究提供了依據(jù)。
[1]戴侗.六書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M].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
[2]陸宗達,王寧.傳統(tǒng)字源學(xué)初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3.
[3]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4]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M].北京:中華書局,1984.
(責任編輯:寧沈生)
蔣婷婷(198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沈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xué)。
2015-10-08
H0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