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紅霞
摘 要:通過分析“自主管理”機制——學生會的現(xiàn)狀,構建“自覺管理”的班級文化建設理念。通過實踐的檢驗、案例的論證,為“自覺管理”提供現(xiàn)實指導。實踐之一:全員自律管理;實踐之二:小組責任文化;實踐之三:多元評價。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管理的自覺性,并加強班級自覺管理提出相應的思考。
關鍵詞:自覺管理;全員自律管理;小組責任文化;多元評價
新課程理念指出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我們開展的所有教育活動都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學生的成長歸根到底是自我的成長,教師給學生提供成長資源,學生對成長資源進行選擇,然后進行自覺教育,實現(xiàn)自我成長。雷夫·艾斯奎斯的“六階段”道德發(fā)展論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都指出了學生有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有著自己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學生自主管理應時而生,學生參加積極性增強,參與其中不光光是為了證明自己“當官”了,而是為了讓自己成長起來。
1 他山之石——自主管理機制:學生會
我校自主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學生會。清華于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學生會,它誕生于“五四運動”,它的成立與自治喚起了清華學子的愛國熱情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年輕的學生們因參與學生會激發(fā)出了朝氣,學生會因為年輕人的加入彰顯出了活力,兩者互相推動,缺一不可,為提升校風學風,構建和諧校園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
現(xiàn)在的學生會更多是學校和教師意志的體現(xiàn)。有的認為只是傳達校學生會的任務和活動等,是可有可無的組織。同時有些學生會成員缺乏自律意識,認為自己是學生會干部,所以我是管理者其他人就是被管理者,我的任務是來保證其他人遵守紀律,而自己則無所謂。這導致學生會隊伍質量不高。
2 可以攻玉——自覺管理: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
自覺管理與自主管理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蘊含的管理理念卻有些差異。自覺管理中的“自覺表現(xiàn)為:自律、責任和自主”。自律是在沒有任何外在壓力的作用之下去實現(xiàn)目標的能力。責任是指不需要他人的鞭策能主動采取相應的行動來達到目標。自主是指在老師的幫扶下學會自主管理,走向自主成功。自覺管理涵蓋了自主管理,自主管理只是自覺管理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因此筆者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沿用了學生會的自主管理模式,并結合全員管理、小組文化和多元評價的方式來克服學生會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2.1 讓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全員自律管理
作為學生有幸福的權利,但是現(xiàn)在學校單一的評價體系,使得成績落后的同學的幸福指數(shù)很低,對自己缺乏自信,而這種消極的情緒極大地抑制了學生潛能的發(fā)揮。筆者在自覺管理中讓所有同學都參與進學生會,從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把班級大小事務分成勞動部、學習部、紀檢部、生活部、體育部和宣傳文藝部,并且把每個部門的職責細分為若干項目讓學生自覺選擇,這樣每個學生在班級中都承擔了一份責任。同樣因為在班級中自己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雙重身份,使得每個學生都必須增強自律意識。
2.2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小組責任文化
首先要增強小組認同感。比如班級成立了數(shù)學互助小組,從組長的選擇到組員的確立到任務的分配,都是按照學生自覺的要求進行。這使得所有的組員對自己自覺參與的小組從一開始就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安全的情感基礎之上。當開始運作之處,筆者讓所有的組長坐下來思考自己組建數(shù)學互助小組的目的,有的說是為了增進友誼,有的說是為了讓自己的解題思路更加的清晰等等,所有的組員慷慨激昂,在平等的氛圍中,情感的交融,使得所有的組長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其次要提煉本小組文化。筆者在每周的班會課時要求每個小組進行小組文化展示評比,要有每個小組的特色,這才是真正的小組文化。小組要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筆者堅信本班小組文化的展示形式和內容會更加豐富和多樣。在小組文化的準備、提煉和展示的過程中,組員就能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身份和責任。
小組文化的形成,改變了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包辦的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覺管理中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策劃和參與班集體的建設。比如學校是語文課程基地,因此每個班級都設立了圖書架,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但是書架畢竟是死的,怎樣讓閱讀的習慣能夠活起來。于是學生會文藝部策劃了一次主題班會“好書論壇”。首先讓每個小組設計推薦書目海報在班級“造勢”,其次讓每個小組上臺進行演講,各個小組分別展示了《藏地密碼》《刺魚》《家》等風格迥異的書籍,講的人激情飛揚,聽的人認真投入。主題班會結束之后書架上這幾本書一搶而空。
2.3 因材施評——多元評價
首先班主任要轉變教育觀念。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把學生當成是發(fā)展中的人,而不能只盯著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否則你在班級中永遠也找不出來一個自己滿意的管理者。把班級學生會當成學生鍛煉的舞臺,允許他們在犯錯中成長,給學生一些自主發(fā)展的空間,還老師更多激動人心的驚喜。
其次完善對學生的評價體系。積極有效的評價對學生的行為起到激勵的作用,消極無效的評價對學生的行為起到削弱的作用。學生的教育權利中有獲得學習評價的權利,如何對進行自覺管理的主體和客體進行有效評價,這需要班主任完善和創(chuàng)新多樣的評價機制,讓學生感覺到時時新事事新,這也是符合中學生獨創(chuàng)性的心理特征。
最后定期更新學生會職責。雖然學生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但是每個人總歸有追求完美的心態(tài)。所以學生會成員的職責必須要進行定期的輪換,既能保證學生開展管理的新鮮感,也能讓學生鍛煉自己不同領域的能力。同時配合定期的優(yōu)秀學生干部和優(yōu)秀學生干事的評定考核來激發(fā)學生工作的熱情。
3 “自覺管理”運行機制反思
第一、加強自覺體悟
班主任加強自覺體悟。教無定法,面對不同的班集體班主任也沒有固定的完全正確的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偸窃趯嵺`中摸索,同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可能一種方案在開始預設的時候就會完美無缺,總是在實踐中慢慢完善。比如為了配合班級自覺管理,給各小組設計了記錄本。
上圖是設計的一稿,在操作和記錄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他欄目太過于籠統(tǒng),統(tǒng)計的項目過于繁雜,學生操作起來不方便。于是就進行了修改。下圖為二稿。學生在統(tǒng)計的時候項目就比較明確,一目了然。對于有疑議之處也便于查閱。
學生加強自覺體悟。因為參與自覺管理的主體其實是學生,所以學生對自我管理工作中總結出的較好經(jīng)驗可以在全班推廣,對于其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小組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從而提高自覺管理的能力。
第二、優(yōu)化自覺管理策略
新課程理念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那學生在自覺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是否就是退居二線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班主任對自覺管理體系是非常的清晰,但是學生對于這些理論層面的東西知之甚少。怎樣培養(yǎng)學生自覺管理的能力應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反而需要班主任耐心、細致而全面的指導,所以自覺管理之初的工作應是強化。當學生對自覺管理入門之后,班主任要敢于放手。
第三、完善學校評價機制。比如班級之星的評價機制是建立在學校青果評價機制之上的,班級評價是學校評價的基礎,學校評價是班級評價的深化。從班級榮譽上升到學校榮譽,校班配合,學生自我認同感和榮譽感會更高,投入的熱情也會加強。
班級自覺管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負擔變?yōu)樨熑?。自覺管理讓學生目標明確,信念堅定,在自覺感悟中既提升了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也為構建和諧的班風學風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潘建明,《解讀自覺數(shù)學課堂——“以學習為中心”理念下的教學現(xiàn)實》2012年3月第1版
2、賀斌,高中學生會的自主管理和發(fā)展之路,知識窗(教師版),2014.1.31
3、余傳杰,自主管理——團隊學習及其績效的綜合評價研究,湖湘論壇,2014,9,1
4、陶曉紅,高中班級自主管理探究,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