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國室
【摘 要】以當前的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要研究對象,在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和營造和諧環(huán)境等方面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推動高中美術教學的發(fā)展與進步。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美術 自主學習與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B-0039-02
在高中教學課程體系中,美術課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高中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提升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也是學生展現(xiàn)主體意識和發(fā)展個性的重要基礎。就目前的高中美術教學發(fā)展而言,由于高中學生依然需要以高考和升學作為主要的努力目標,這就使得其難以集中更多的教學資源,自學無疑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與此同時,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所有學習內容都可以讓學生自主選修?!苯陙?,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與素質教育發(fā)展進程的全面推進,高中美術課堂中自主學習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重視,成為重要的教學發(fā)展方向之一??v觀高中美術自主學習的發(fā)展,這一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構筑自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引領學生在美學教學空間盡情地展現(xiàn)主體意識、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這一教學方式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而且也能夠全面提升高中美術教學效能,構建更為靈活、實用、多元的教學空間。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充分結合自身的美術教學經驗和研究積累,以當前的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而在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和營造和諧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期待能夠推動高中美術教學的發(fā)展與進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與熱情
在高中美術自主學習實踐中,良好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把學生引入到自主學習的氛圍和環(huán)境中來,進而激發(fā)其內在學習動力和熱情,自主地展開學習與討論活動,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以人教版高中美術《敦煌藝術中的彩塑》教學為例,其教學過程如下。
首先,教師以影視資料的形式向學學生展示,引導學生,和學生一起觀看與“敦煌彩塑”有關的電視片《敦煌》《大敦煌》《絲綢之路》等,讓學生對敦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使得學生的思緒漸漸進入到課堂氛圍中來。
然后,教師將學生有機地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給每一個小組成員相應的角色、任務和學習目標,讓他們通過網絡學習、查找資料和交流討論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受到之前觀看的有關敦煌的電視片斷的影響,學生帶著激情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才智,把整個學習狀態(tài)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
最后,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帶領學生去到博物館彩塑展廳參觀,利用博物館濃郁的文化氛圍,結合前段時間學生小組學習的情況,為大家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美術公開課。這樣充滿活力的敦煌藝術中的彩塑深入學生的腦海里,并影響著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角色互換,引領學生深入地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中來
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當突破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模式,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實現(xiàn)教與學之間、師與生之間以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多元互動與融合。以人教版高中美術必修一之《第二十七講 后印象主義繪畫》為例,其教學過程如下。
首先,教師對后印象主義繪畫的相關內容進行初步講解與知識傳授,然后以梵高的《向日葵》作為切入點,逐漸引領學生進入到這一繪畫流派中來,同時,向學生拋出相應的學習主題,如“后印象主義繪畫特色”“后印象主義繪畫藝術成就”“后印象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等。
而后,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每一個小組選擇相應的學習主題,并根據(jù)主題展開資料搜集、知識學習與討論。為了增加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角色,以學生的身份參與每一個小組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實時參與學習與探究。
最后,為了檢驗學生的自學成果,采用了角色互換的方式來完成教學。讓每一組的代表以“走進后印象主義繪畫”為題進行公開演示,全面地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小組自主學習成果匯報的聆聽者,以小組參與者和學習者的身份仔細聆聽每一個小組的成果匯報,賦予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
三、自主實踐,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在高中美術自主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應用與實踐能力成為重要的培養(yǎng)方向,需要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設置來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新鮮的創(chuàng)作素材,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與探索實踐活動,逐漸掌握相應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以人教版高中美術必修一之《第十六講 民間美術》為例,其教學過程如下。
筆者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為全面地了解和認知民間剪紙工藝,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參觀當?shù)氐拿耖g藝術博物館,實時實地地對剪紙知識進行講解。而后,請現(xiàn)場的民間剪紙藝人為大家表演、展示和講解剪紙工藝,給學生很大的啟發(fā),讓學生知道民間美術的強大生命力和活力是寓于民間的。
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完民間藝術博物館后,鼓勵學生對當天的參觀活動發(fā)表意見、抒發(fā)感想。同時,教師將搜集到的剪紙作品、年畫作品和其他民俗美術作品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分析與鑒賞這些作品,并且要求學生搜集資料,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
之后,筆者以教學活動的形式來檢驗學生的自學成果,組織了名為“校園剪紙、美化班級”的活動,讓每一位學生根據(jù)近期的自學成果進行自由剪紙創(chuàng)作,將個人剪紙作品作為班級美化的要素,評出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表彰。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高中美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一項系統(tǒng)化的教學過程,高中美術課是培養(yǎng)學生美術思維、創(chuàng)新構思和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需要在學習情境構建、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進行努力,讓學生在美術自主性學習中有所收獲。值得一提的是,受到目前高中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體制的影響,高中美術的自主學習的全面展開往往受到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立足于現(xiàn)有教學條件,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創(chuàng)新,方能獲得較高的教學效果。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