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炳瑋
[摘 要]本科階段經濟理論課程案例教學有著不同的特點,面臨學生沒有實踐經驗、教學重在理解基本理論、教師普遍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案例采編存在社會阻力、教學考核制度不適應等挑戰(zhàn)。應當利用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啟動、社會對教學改革基本形成共識、學習理論研究不斷深入等有利條件,圍繞培養(yǎng)分析能力開展經濟理論課程案例教學試驗,利用合作共建單位開發(fā)案例,選擇高年級班級分階段討論,合理分配基礎知識講授與開展案例討論的時間,調整和完善教學考核制度,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本科階段經濟理論課程的案例教學路子。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 高等教育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8-0174-03
案例教學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至今已經140余年,在醫(yī)學、工商管理學等領域應用較為廣泛。這一教學方法引入我國約有30多年的歷史,已普遍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將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真實的事例呈現給師生,設計適當的問題,讓師生從不同角度共同探討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體驗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歷程。它與其他教學方法各有長處,不是互相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關系。相對于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法來說,案例教學法在系統傳授基礎知識方面沒有優(yōu)勢,而在“學習分析問題的思路”、“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改善思考方式”、“鍛煉溝通能力”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1]本科階段與MBA教育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課程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何在本科階段經濟理論課程教學中既發(fā)揮傳統課堂講授教學法的作用,又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值得探討和摸索。
一、面臨的挑戰(zhàn)
(一)經濟理論課程與管理類實踐課程有差異
管理類實踐課程側重于管理策略、技巧的傳授和培養(yǎng),適合于運用現實中的案例來營造良好的思考空間,并通過討論交流思想,激發(fā)思想火花,擴大視野,共同進步。而經濟理論課程基本理論知識及概念較多,涉及決策的內容較少,教學目的側重于理解,與管理類實踐課程相比有不同的特點,簡單地模仿管理案例教學的做法將會適得其反,需要探索新的方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教師普遍缺乏實際工作經驗
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我國高校教師基本上是從學校畢業(yè)后就直接到高校工作,大多數沒有實際工作經驗,頭腦中主要是理論知識,對于組織開展案例教學可以說是一個硬傷。我國的人事管理體制使不同性質單位間的人員流動相對困難,級別、資格、職稱、收入、住房、待遇等因素都是影響公務員、企業(yè)管理人員聘任到高校擔任教師的因素,即使受聘為客座教授最多也就是開設一兩個講座、作一兩場報告。與此相反,西方國家的人才交流比較順暢且普遍,大量有著豐富的政府、企業(yè)工作經歷的能人進入高校任教,臨時聘請實際部門人員到高??痛虒W也比較容易。從總統、總理、部長到總經理、普通職員都可以轉到高校擔任正式教師,沒有什么障礙,他們豐富的閱歷和管理經驗為開展案例教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案例采編存在社會阻力
一是政府部門、企業(yè)不習慣作為公開討論的案例對象;二是信息不夠公開,傳統的保密觀念使案例采集和編寫遇到很多困難。有些單位一聽說用于課堂討論就很敏感,擔心承擔責任,或者惹出麻煩。從案例內容來看,通常涉及決策過程及不同決策者所起的作用,企業(yè)有可能愿意公開這些信息,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一般不愿意公開,這使案例采編難以進行。如果通過公開的報道進行編寫,難免掛一漏萬、信息不全,從而影響案例分析的全面、準確性,失去應有的作用。
(四)教學考核制度阻礙案例教學開展
現行教學考核制度主要是適應應試教育的,一般采用閉卷筆試形式,題型以標準化的客觀題為主,適合于考查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不適合考查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決策能力。換言之,適合于考查背記性的知識,不適合于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案例教學的特點要求通過討論中的表現、案例分析中的解答、教學中的參與度等全面評價學生的協作精神、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給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
此外,目前我國高校班額較大、教室布局千篇一律等因素也影響案例教學的開展。
二、應對挑戰(zhàn)的有利條件
(一)教育教學改革風起云涌
2010年,國家發(fā)布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了未來十年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總目標。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教育改革列入重點內容,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拉開序幕。近年來,教學實踐基地建設、部分教師掛職鍛煉、學校與社會合作共建、產學研相結合等教育改革廣泛開展,在打破傳統封閉式的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上邁出了可喜的步伐。這就為本科階段案例教學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二)社會對教學改革已經形成共識
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就業(yè)壓力逐步顯現,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都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內涵發(fā)展、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上來。因此,將案例教學引入本科階段經濟理論課程勢在必行,且與課堂講授、實驗教學、社會實踐等多種教學方式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及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近些年來,各高校都在廣泛開展教學試驗,逐步探索不同學科專業(yè)課程運用案例教學的做法和經驗,在教學內容選擇、案例編寫、課堂教學組織、師生關系重構、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教學考核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研究不斷深入
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習是在一定情境中發(fā)生的。我們不能離開實際生活而在頭腦中抽象虛無的、孤立的事實和理論,我們學習的是已知事物之間的關系及人類確立的信念。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習行為才可能清晰,學習是活動的和社會性的觀點才可能成為一種必然的推論??傊祟惖膶W習不能離開生活而存在。[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頗有影響,它關于教學的基本思路是:1.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2.注重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教學;3.注重協作學習;4.注重提供充分的資源。據此提出了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設計,也稱為情境式教學設計。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因此,教學應使學習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使教學過程與現實的問題解決過程相類似。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要選擇真實性的任務,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教學應創(chuàng)設與真實任務類似的問題情境,呈現真實性任務、案例或問題給學生(即“拋錨”),盡可能讓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的需要和興趣,并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主動識別、探索、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由于拋錨式教學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3]
(四)管理案例教學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
始于1980年的國內管理案例教學已經探索出了不少經驗,在案例教學、案例采編、案例庫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為本科階段經濟理論課程的案例教學樹立了標桿,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有用經驗,從師資力量、案例庫建設、教學組織、教學法研究等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從實踐上看,案例教學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進而也能夠培養(yǎng)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協助者,而學生則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案例教學法可以調動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由于貼近實戰(zhàn),它成為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管理技巧、判斷、分析和決策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應對挑戰(zhàn)的思路
(一)經濟理論課程開展案例教學重在培養(yǎng)分析能力
經濟理論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多、原理抽象、專業(yè)性強。運用案例教學目的在于加深理解,并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也就是說,教學的目的不單純是傳授知識,幫助學生記憶,而是培養(yǎng)判斷、分析等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用經濟學的眼光觀察社會,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問題。這時,案例教學就能發(fā)揮其獨特作用,其教學重點由“教”轉向“學”,由老師為主轉向學生為主,由傳授為主轉向學生理解為主,由單向信息傳輸轉向雙向交流,由知識繼承轉向能力培養(yǎng),更多適用于智力發(fā)育較為成熟的大學生。
(二)利用合作共建單位、產學研合作開發(fā)案例
根據咱們的國情,簡單地以市場交易方式來選擇案例來源單位是不太現實的,尤其是對于政府部門、事業(yè)單位。因此,需要利用好多年來合作關系密切的部門、單位的獨特優(yōu)勢,如專業(yè)對口部門,財政學專業(yè)與財政部門,稅收學專業(yè)與稅務部門,金融專業(yè)與金融機構等等,可以為我們采集編寫案例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近年來建立的合作共建單位也是很好的合作對象,以產學研合作開發(fā)案例是一個比較可行的途徑。另外,利用校友關系、課題合作單位也是有效辦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案例編寫和使用中,需要處理好著作權、授權、單位及相關人員名稱的保密問題,既保證真實性,又切實可行。
(三)選擇部分班級分階段討論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選擇從本科高年級班級中開展案例教學試驗。這些學生已經學習了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和部分專業(yè)主干課,基本具備了進行案例討論的基礎知識,也比較適應大學的教學方式。針對班額較大、學生參與討論的主動性相對欠缺的特點,可以采用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組織辯論的方式,按照循序漸進的思路,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運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主見,改變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把學習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四)合理分配基礎知識講授與開展案例討論的時間
大學生屬于成年人,思維發(fā)展處于由形式邏輯思維向辯證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課堂教學不需要像中小學一樣逐字逐句地講解,有些內容可以適應自學。因此,在課堂講授中,不必對簡單的內容作過多解釋,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能夠自己看懂的少講或不講,學生容易誤解或難以理解的重點解釋。這樣做,可以節(jié)約寶貴的時間用于安排案例討論。
在時間分配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首先精講基礎知識,主要講清理論產生的緣由、思路、基本結論,然后就其中容易產生誤解的內容,引入案例,通過討論與爭辯,既澄清認識,鞏固知識,又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運用中培養(yǎng)和鍛煉分析能力。例如,教授公共產品理論部分,首先需要通過自學和講授讓學生弄清公共產品的基本特征、分類、提供方式等基本內容,然后再選擇貼近生活的案例進行討論,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調整和完善教學考核制度
針對案例教學的特點,可以在保持現行教學考核制度基本不變的基礎上,在閉卷考試中逐步提高案例分析題型的分值比例,加大平時案例討論成績在期終評定成績中的比例,全面衡量和考查學生在整個學期學習中的表現和學習成果,綜合運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既反映學生在學習中的努力程度,又反映其學習取得的收獲,并且有利于推動案例教學的有效開展。
總體來說,本科階段經濟理論案例教學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繼續(xù)進行長期的艱苦探索,逐步探索出適合各個層次不同課程實際情況的案例教學模式。
[ 注 釋 ]
[1] 付永剛,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第二版)[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18-20.
[2] 莫雷.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9.
[3] 莫雷.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4.
[ 參 考 文 獻 ]
[1] 張曙光.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
[2] 小勞倫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 莫雷.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張民杰.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5] 章曉雯.案例教學在財政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37).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