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 王繼紅
摘 要:通過使用《金剛經(jīng)》梵漢平行語料庫,發(fā)現(xiàn)《金剛經(jīng)》中的時體標記“已”具有完成體和完整體兩種用法,而且在梵文原典中有著不同的對應形式。完成體語法語素“已”對譯梵文過去被動分詞、現(xiàn)在分詞、不定過去時、現(xiàn)在時,完整體語法語素“已”對譯梵文獨立式。多功能語法語素“已”從完成體語法語素發(fā)展到完整體語法語素是一個語法化的過程,這個語法化過程產(chǎn)生的原因是語言接觸。佛經(jīng)梵漢平行語料庫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佛經(jīng)翻譯對漢語的影響。
關鍵詞:已 ?《金剛經(jīng)》 ?完成體 ?完整體 ?語言接觸
一、前言
佛經(jīng)翻譯涉及古代印度及中亞地區(qū)的語言(源語)與古代漢語(譯入語),漢譯佛經(jīng)必然與這兩種語言及其文化相關。朱慶之(2001)指出,佛典語言是一種與其他中土文獻語言有著明顯差別的“佛教混合漢語”,表現(xiàn)在它是漢語的一個非自然產(chǎn)生的混合體:“一是漢語與大量原典語言成分的混合,二是文言文與大量口語俗語和不規(guī)范成分的混合。”佛經(jīng)作為翻譯作品的性質,要求我們使用“梵漢對勘”,即漢譯佛經(jīng)和與其平行的古代印度語文本對比分析的方法。將漢譯文本和與其平行的古代印度語文本進行窮盡式的對比分析,挖掘譯文中因原典影響而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探討佛經(jīng)翻譯給漢語歷史發(fā)展帶來的影響。
由于佛典中的“已”和現(xiàn)代漢語體標記“了”的產(chǎn)生有關,所以關于漢譯佛經(jīng)中“已”的研究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注。蔣紹愚(2001)發(fā)現(xiàn)“已”有兩種用法:一種是用在持續(xù)動詞之后,這種“已”在佛教傳入前就已經(jīng)存在,表示動作的完結;第二種用法是用在非持續(xù)性動詞之后,表示一個動作的完成。蔣文通過對《世說新語》《齊民要術》《洛陽伽藍記》《賢愚經(jīng)》《百喻經(jīng)》等語料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佛典文獻之外的中土文獻里,這種“已2”用例非常罕見,可能與原典有直接關系。在梵漢對比時,他發(fā)現(xiàn)這種“已”大多數(shù)與梵語的絕對分詞(或叫獨立式)相對應。辛島靜志(2010)將東漢譯經(jīng)《道行般若經(jīng)》中“已”的用法歸納為如下三種:第一種用在句子末尾,表示一個動作完成后馬上開始另一個動作,通常對譯的是梵語中的獨立式;第二種是用在一個句子或者短語的末尾,表示一個過去的動作或者一個動作的完成;第三種用法是用在句子的末尾加強肯定語氣。
關于“已”在佛經(jīng)梵文原典中的對應形式,朱慶之(1993)認為梵語的過去分詞常常被翻譯成漢語的“V已”。辛島靜志(2000)認為梵語的過去分詞被譯成“……已”的例子很少,而和“V已”常常對應的是梵語的絕對分詞(或叫獨立式;Absolutive, Gerund)。隨著佛經(jīng)專書梵漢對勘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學者發(fā)現(xiàn),“已”在佛經(jīng)梵文原典中的對應形式是多樣而復雜的,可以對譯原典中的獨立式、過去被動分詞、第三人稱單數(shù)不定過去時等多種形式(王繼紅,2004;姜南,2011;李緬艷,2010;龍國富,2013)。但是,目前需要回答的是,這些復雜的對應關系只是偶然現(xiàn)象,還是有其內在規(guī)律?不同時代、不同母語背景的譯者對于時體語法語素“已”的翻譯的選擇與使用是否存在一些傾向性?這些都是本文關注的問題。
本文使用自建的《金剛經(jīng)》梵文原典及其六種漢譯本平行語料庫。其構成如下:
表1:《金剛經(jīng)》梵漢平行語料庫構成
梵文原典 漢譯異譯本
VajracchedikāPraj?āpāramitā 后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北魏·菩提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陳·真諦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隋·達磨笈多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jīng)》
唐·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
唐·義凈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jīng)典,在中國佛教界流行極廣,在僧俗兩界地位崇高。唐宋以來,盛極一時的禪宗的形成發(fā)展更與《金剛經(jīng)》淵源深厚。宋元理學也受到《金剛經(jīng)》的重要影響。“上至封建最高統(tǒng)治者,下至普通民眾,讀經(jīng)、抄經(jīng),對《金剛經(jīng)》的崇信要超出其他的佛教經(jīng)典。而文人不僅讀經(jīng)、抄經(jīng),他們還可以解經(jīng)并在文化活動中予以推廣,對《金剛經(jīng)》的普遍崇信熱情的高漲起推波助瀾的作用。”①因為《金剛經(jīng)》能在全社會范圍內得到普遍的誦讀、奉持,所以《金剛經(jīng)》具備成為語言接觸渠道的優(yōu)勢。
在《金剛經(jīng)》中,時體語法語素“已”共出現(xiàn)87例。根據(jù)“已”出現(xiàn)的句法環(huán)境和語法功能,我們將“已”的用法分為完成體用法和完整體用法兩種。其中,用于完成體用法的“已”共有47例,而用于完整體用法的“已”共有40例。
二、“已”的完成體用法
Bybee et al.(1994)對“完成體”(perfect)的定義是:指情狀發(fā)生在參考時間之前,并與參考時間的情景相關。完成體典型地解讀為英語的完成體形式,并通常伴有“已經(jīng)”和“剛剛”義的時間副詞。在《金剛經(jīng)》中,我們將完成體的“已”分為四種用法,分別是完成體結果性用法、經(jīng)歷性用法、根據(jù)句法位置而分出的結句性用法,以及表示動作完成的一般性用法。
(一)完成體的結果性用法
完成體最典型的用法就是結果性用法,表示當前的狀態(tài)是由過去發(fā)生的動作引起的,即過去發(fā)生的事件的結果在說話時間(或其他參照點)仍然存在。存在兩種情況,要么是過去的動作直接造成現(xiàn)在的狀態(tài),要么是過去的動作對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有間接地影響,都強調了一種因果關系及現(xiàn)時相關性。Bybee(1994)和李訥、Sandra A.Thompson、R.McMillan Thompson(1994)都提到,完成體通常用在會話話語中。例如:
(1)作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具壽善現(xiàn),曰:“善哉!善哉!善現(xiàn)!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玄奘《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
(2)凈命須菩提作是問已。爾時,世尊告須菩提:“須菩提!善哉!善哉!如是!善男子!如來善護念諸菩薩、摩訶薩,無上利益故;善付囑諸菩薩、摩訶薩,無上教故?!保ㄕ嬷B《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3)如是語已。世尊命者善實邊如是言:“善!善!善實!如是!如是!善實如是!如是!順攝如來菩薩、摩訶薩,最勝順攝;付囑如來菩薩、摩訶薩,最勝付囑?!保哦唷督饎偰軘喟闳舨_蜜經(jīng)》)
例(1)(2)(3)為同經(jīng)異譯,對應的梵文為“evam ukte bhagavān āyu?manta? subhūtim etad avocet sādhu sadhu subhūte evam etat subhhūte evam etad(2-6)”。此句意為,長老須菩提這樣問后,世尊說:“問得很好,問得很好。須菩提?。【褪沁@樣,就是這樣。正如你所說,如來以最大的激勵增添大菩薩的力量,如來將最主要的囑咐交付給大菩薩?!雹诶?)(2)(3)中,玄奘、真諦、笈多的“已”都對譯過去被動分詞“ukte(說)”。梵文原典相關部分的語法信息可以標注如下:
evam ukte ? ?bhagav?n ……
adv. ppp.sg.L. ? m.sg.N.
如此 說 ? ?世尊
這里之所以認為“已”是完成體的結果性用法,是因為它們出現(xiàn)在對話中,過去的動作是須菩提提出問題,當前的狀態(tài)是世尊對須菩提的問題給予評價,說他“問得很好”。從后一句的“正如你所說”可以看出,兩句話之間確實是有聯(lián)系的,所以這是典型完成體的結果性用法,表示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由過去的動作所引起的。
(二)完成體的經(jīng)歷性用法
完成體的經(jīng)歷性用法指的是特定的情狀在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一段時間內至少發(fā)生過一次。作為這些過去經(jīng)驗的結果,施事具備了某種知識。例如:“他有過房子”就是指“他有房子”這個情況在過去至少發(fā)生了一次?!督饎偨?jīng)》中也有經(jīng)歷體用法的例子:
(4)所有彼眾生前生不善業(yè)作已,惡趣轉墮。(笈多《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此句意為:須菩提啊,(因為)凡那些眾生過去世作應墮惡趣的諾不善業(yè)。對應的梵文為“yāni ca te?ā? subhūte sattvānā? paurvajanmikāny a?ubhāni karmā?i k?tāny apāyasa?vartanīyāni(16-2-2)”。例(4)中笈多將“k?tāny(作)”的過去被動分詞形式譯成了“作已”,這個“已”是完成體的經(jīng)歷性用法。梵文原典相關部分的語法信息可以標注如下:
paurva janmik?ny a-úubh?ni karmā?i ? ? k?tāny ……
adj. n.pl.N. ? ? ? ?adj.n.pl.N. n.pl.N. ? ? ppp.pl.N.
以前 ? ? ? ?生 ? ? ? ?不善 ? ? ? ?業(yè) ? ? 作
經(jīng)歷體用法的“已”出現(xiàn)在條件句對話中,表示的意思是:凡是過去做過不好的事情的人都不善業(yè)。該句特定的情狀是做壞事,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時間內至少發(fā)生過一次,至少做過一次壞事,而不論當前的狀況是怎么樣的。所以,符合完成體經(jīng)歷性用法。又如:他學過法語。這句話特定的情狀是學法語,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時間內至少發(fā)生過一次,當前的狀況可能是現(xiàn)在他還會說法語,也可能表示他曾經(jīng)學過,可是現(xiàn)在不記得如何說了。兩個例子是相同的情況。
(三)完成體的結句性用法
完成體的結句性用法其實就是完成體的結果性用法,只因前者出現(xiàn)的位置特殊因而賦予其更多的語法意義。例如:
(5)時,薄伽梵說是經(jīng)已,尊者善現(xiàn)及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并諸世間天、人、阿素洛、健達縛等,聞薄伽梵所說經(jīng)已,皆大歡喜,信受奉行。(玄奘《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
(6)佛說是經(jīng)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鳩摩羅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7)佛說是經(jīng)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干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菩提流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8)爾時,世尊說是經(jīng)已,大德須菩提,心進歡喜,及諸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眾、人、天、阿修羅等,一切世間,踴躍歡喜,信受奉行。(真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9)爾時,薄伽梵說是經(jīng)已,具壽妙生及諸菩薩、摩訶薩、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沙門義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
例(5)(6)(7)(8)(9)為同經(jīng)異譯,此句意為,滿心歡喜的世尊說了此經(jīng)。大德須菩提和那些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那些菩薩,以及天、人、阿修羅、干閹婆所住世界的眾生,都對世尊所說,歡喜信受。對應的梵文為“idam avocad bhagavān idam āttamanā? sthavirasubhūtis te ca bhik?u bhik?u?yupāsakopāsikās te ca bodhisattvā? sadevamānu?asuragandharvas ca loko ?bhagavato bhā?itam abhyanandann iti(32-3)”。動詞√vac在句中是不定過去時,在漢譯本中都被譯為“說是經(jīng)已”,相關梵文語法信息標注如下:
idam ? ? ? ?avocad ? ? bhagav?n ?ttaman?? idam……
dem.pron.n.sg.N. aor.3.sg.P. m.sg.N. ? ? ? ?adj.m.sg.N. dem.pron.n.sg.N.
此 ? ? ? ? ? ? ? ?說 ? ? ? ?世尊 ? ? 歡喜 ? ? ? ?此
上例中的“已”是完成體的結果性用法,正是因為“世尊說了此經(jīng)”這個過去動作,帶來的當前狀態(tài)是“大德須菩提和那些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那些菩薩,以及天、人、阿修羅、干閹婆所住世界的眾生,都對世尊所說,歡喜信受”。由于這個“已”對譯的是不定過去時,且這句話是整個《金剛經(jīng)》的最后一句,所以我們把這里的“已”單獨放入一類,即具有結句功能的“已”。
李訥、Sandra A.Thompson、R.McMillan Thompson(1994)提到漢語助詞“了”是已然體(相當于現(xiàn)在的完成體),具有五種現(xiàn)實相關狀態(tài),其中一種就是結束一個陳述。他們認為對會話中許多帶“了”的句子而言,說者有這樣一種直覺:要使一個句子得以結束,如果沒有“了”,句子聽起來還未完成,好像說者還有話要說。當某人在對話中以主動表述的口吻談論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或某一事態(tài),而不是對某一問題或對另一個人的評論作出回答時,那么就要求用“了”告訴聽者在對話中引入該命題的原因,亦即告訴聽者“這就是我在對話中的貢獻”。沒有“了”,該命題將引起聽者“那又怎么樣?”的提問,這就需要說者用另一個小句清楚地說明引入該命題的意圖,使命題的引入“合理化”。
研究漢語的學者之所以對“已”如此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了”的產(chǎn)生與“已”有關。既然“了”具有結句的功能,在《金剛經(jīng)》譯文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有結句功能的“已”,這又為“了”產(chǎn)生于“已”提供了一些證據(jù)。
(四)完成體的一般性用法
在《金剛經(jīng)》中還有一些“已”,它們既不表示當前的狀態(tài)是由過去發(fā)生的動作所引起,也不表示特定的情狀在過去的時間內發(fā)生至少一次,而僅僅表示一個動作已經(jīng)完成。所以,本文把這些表示動作完成的“已”叫做完成體的一般性用法。在這種情況下,“已”前后的動詞通常是狀態(tài)性的。例如:
(10)善現(xiàn)!譬如明眼士夫,過夜曉已,日光出時,見種種色,當知菩薩不墮于事,謂不墮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玄奘《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
此句意為,須菩提啊,(又)譬如有眼睛的人,在黎明時,在太陽升起之際,能見到種種東西。對應的梵文為“tad yathāpi nāma subhūte cak?u?mān puru?a? prabhātāyā? rātrau sūrye ‘bhyudgate nānāvidhāni rūpā?i pa?yet.(14-19-6)”漢譯本中的“曉已”對譯過去被動分詞“prabhātāyā?(發(fā)光、光輝)” ,表示太陽升起這個動作已經(jīng)完成。正如上文所說,完成體的動詞通常不如完整體動詞的動作性強。玄奘翻譯的“已”所附著的動詞是“曉”,動作性不強,只是強調一種狀態(tài)。相應的梵文語法信息標注如下:
prabh?t?y?? r?trau ? ?s?rye ? ? ?‘bhyudgate n?n?vidh?ni r?p??i ? ? pa?yet.
ppp.f.sg.L. f.sg.L. ? ?m.sg.L. ppp.m.sg.L. adj.n.pl.Ac. n.pl.Ac. ? ? opt.3.sg.P.
發(fā)光 夜晚 ? ?太陽 上升 ? ? ? ?種種 ? ? ? ?色 ? ? 見
(五)完成體語法語素的梵文對應形式
從《金剛經(jīng)》梵漢平行語料庫提取語料后,我們發(fā)現(xiàn)完成體語法語素“已”對應梵文原典中的過去被動分詞、現(xiàn)在分詞、不定過去時和現(xiàn)在時。詳見下表:
表2:
完成體“已” 過去被動分詞 40 85%
現(xiàn)在分詞 1 2%
現(xiàn)在時 1 2%
不定過去時 5 11%
總計 47 100%
三、“已”的完整體用法
Bybee(1994)對“完整體”的定義是指情狀在時間上是有界的。完整體是一種用來敘述離散事件的語法形式,并且該情狀是因為自身而被報導,獨立于與其他情狀的相關性(Hopper,1982)。李訥、Sandra A.Thompson、R.McMillan Thompson(1994)認為完成體(相當于此處的完整體)用于講述或敘述一個個先后相承的事件。在敘述話語中,完成體(相當于此處的完整體)小句傳遞主要故事情節(jié)的進展。這些小句按次序先后出現(xiàn),每個小句表示一個由于前一事件的結束而獨立出現(xiàn)的事件。例如:
(11)若有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此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滿作已,如來等應等正遍知等施與。彼何意念?善實!雖然彼善家子、若善家女,若彼緣多福聚生?(笈多《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此句意為,如果有一位善男子或善女子,將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給值得尊敬、完全覺悟的如來,他或她會不會因為那樣做,而積聚許多福德?對應的梵文原典為“ya? ka?cit kulaputro vā kuladuhitā vāima? trisāhasramahāsāhasra? lokadhātu? saptaratna paripūr?am k?tvā tathāgatebhyo‘rhadbhya? samyaksa?buddhebhyo dāna? dadyāt(8-1)”。例(11)中笈多將“k?tvā”譯為“作已”。相關部分的梵文語法信息標注如下:
tri-s?hasra-mah?-s?hasra? ? ? ? loka-dh?tu? ? ?sapta-ratna-parip?r?am k?tv?
m.sg.Ac ? m.sg.Ac. ? ?m.sg.Ac. abs.
三千大千 ? 世界 ? ? ? ? ? 七寶滿 做
tath?gatebhyo ? ? ? ? ? arhadbhya? ? ?samyak-sa?buddhebhyo d?na? ? ? dady?t
m.pl.D. ? ? ? ? ? ? ? ? ? m.pl.D. ? ?m.pI.D. ? ? ? ?n.sg.N. ? ? ?opt.3.sg.P.
如來 ? ? ? ? ? ? ? ? ? 應供 ? ? ? ? ? ?給諸正等覺者 財物 ? ? 布施
“k?tvā(作已)”與句中的動詞“dady?t(布施)”敘述的是前后相承的事件,即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充滿七寶(后),將(此)財物布施給諸如來諸應供吉普正等覺者。但是,這兩個動作并沒有現(xiàn)時相關性,僅僅表示做完一個動作后再進行另外一個動作,屬于完整體,而不是完成體的結果性用法。
通過梵漢對勘可知,《金剛經(jīng)》漢譯本中的完整體“已”全部譯自原典中的動詞獨立式。具體數(shù)量如下表所示:
表3:
玄奘 鳩摩羅什 菩提流支 真諦 笈多 義凈 總計
獨立式 7 3 4 2 22 2 40
比例 17.5% 7.5% 10% 5% 55% 5% 100%
梵文獨立式表示分句中主要動詞的伴隨動作,但更多的是表示之前發(fā)生的動作,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了以后”。例如:
(12)到已頂禮佛足。(菩提流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13)至佛所已,頂禮佛足。(真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14)到已,世尊兩足頂禮。(笈多《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jīng)》)
(15)到已,頂禮世尊雙足。(玄奘《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
例(12)(13)(14)(15)是同經(jīng)異譯。此句意為,抵達(后)用他們的頭對世尊的雙足行禮(后)。對應的梵文是“upasa?kramya bhagavata? pādau ?irobhir abhivandya (1-4-2)”。例(12)~(15)中,“到已”由梵語獨立式upasa?kramya(到達,抵達)翻譯而來。相關部分的梵文語法信息標注如下:
upasa?kramya bhagavatas p?dau ? ? ? ?úirobhis abhivandya
abs. m.sg.G. ? m.du.Ac. n.pl.I. abs.
抵達(后) 世尊 ? ? ? ?腳,足 ? ? ? ?以頭 禮敬
漢譯本中的“到”或者“至”翻譯的是upasa?kramya的詞匯意義,而“已”翻譯的是upasa?kramya的獨立式語法意義。
詞根“upasa?kram”是“到”的意思,“-ya”是獨立式復合動詞upasa?kram的語尾,“已”譯自語尾“-ya”的語法意義,表明“到”這一動作是在謂語“頂禮”之前完成的。完整體的“已”表示一個動作結束后開始另外一個動作,動作性比較強。該句中前一個動作是“到”,后一個動作是“頂禮”,用“已”僅表示“到了之后再敬禮”,兩個動作只是時間先后關系。
蔣紹愚(2001)通過對“已”“竟”“訖”“畢”前面動詞的考察,發(fā)現(xiàn)“已”和“竟”“訖”“畢”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并且指出“竟”“訖”“畢”的前面必須是可持續(xù)動詞,但是“已”的前面可以是可持續(xù)動詞,也可以是不可持續(xù)動詞。所以,本文也對“已”前面的動詞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金剛經(jīng)》中“已”前面的動詞既可以是可持續(xù)動詞,如“著、受、承事,供養(yǎng)”等;也可以是不可持續(xù)動詞,如“行、洗、前往、作、寫”等。
四、“已”的譯者差異
在《金剛經(jīng)》六種漢譯本中,語法語素“已”的使用存在一定差異,具體的數(shù)量統(tǒng)計如下表所示:
表4:
鳩摩羅什 菩提流支 真諦 笈多 玄奘 義凈 總計
完成體 一般性用法 2 3 4 4 7 3 23
結果性用法 0 0 4 7 7 0 18
經(jīng)歷性用法 0 0 0 1 0 0 1
結句性用法 1 1 1 0 1 1 5
完整體 一般性用法 3 4 2 22 7 2 40
總計 6 8 11 34 22 6 87
上表大致可以看出,六位譯者中,玄奘、真諦和笈多比較忠實于原文,對梵語中的完成體語法語素和完整體語法語素做了較為準確的翻譯。他們的翻譯已經(jīng)不單單是詞匯層面上的翻譯,而是上升到語素層面。對于完整體語法語素“已”的翻譯,在《金剛經(jīng)》六譯本中,一共找到40例“已”作為完整體語法語素的用法。笈多和玄奘仍然是翻譯完整體用法數(shù)量最多的譯者,而鳩摩羅什、菩提流支、真諦、義凈翻譯的數(shù)量較少。通過對《金剛經(jīng)》譯文進行研究,筆者認為鳩摩羅什、菩提流支和義凈的翻譯風格比較相似,所以放在一組討論。玄奘和真諦的翻譯風格比較相似,而笈多則與他們較為不同,所以另分兩組討論。
鳩摩羅什、菩提流支和沙門義凈的翻譯風格都是意譯,他們?yōu)榱耸菇?jīng)文更加易于理解,都對《金剛經(jīng)》原文進行大幅地刪減,對沒有實在意義的語法語素也沒有逐一翻譯。所以,他們三人無論是翻譯完成體用法的“已”還是完整體用法的“已”,數(shù)量都很少。
在六位譯者中,對譯“已”數(shù)量最多的是玄奘,他不僅用“已”將表示完成體一般性用法和完整體用法的梵語翻譯了出來,還用“已”對譯了不是特別典型的用法,比如經(jīng)文最后一句出現(xiàn)的具有結句功能的不定過去時。玄奘的譯法屬于“新譯”,玄奘是佛經(jīng)“新譯”的創(chuàng)始人,開創(chuàng)了唐代漢譯佛經(jīng)的極盛時期。所以玄奘對譯的“已”是相對很全面的。真諦對譯“已”的數(shù)量少于玄奘、笈多,但是比鳩摩羅什、菩提流支和沙門義凈多。玄奘將獨立式對譯為“已”的數(shù)量相比笈多來說較少,可是對譯完成體用法的“已”的數(shù)量卻比笈多要多。對譯獨立式時“已”的質量,相比他本人在翻譯將來時的時候將語序整齊地調整為漢語的語素也遜色不少。這就讓我們想到,玄奘這樣做很有可能是因為漢語中并沒有表示“同一行為者所做的主要動作之前的附加行為”這樣一個語法語素,所以精通漢語和梵語的他沒有嚴格地將獨立式翻譯為完整體語法語素“已”。因為將來時語法語素通常和情態(tài)結合在一起,所以是有意義的。Bybee(1994)所建立的數(shù)據(jù)庫中的156種形式全都至少包含一種將來時用法,并且在70種語言中都提到了語法語素的將來時用法,這使得將來時成為樣本語言中分布范圍最為廣泛的一種意義。所以,玄奘在對譯梵文中的將來時語法語素時,都用“應”“當”來對譯,并且按照漢語的語序進行調整。
笈多對譯完成體用法的“已”的數(shù)量居第一位,在翻譯完整體用法時,他對譯的“已”數(shù)量最多。有很多例子是其他五位譯者都沒有翻譯,只有笈多一位譯者譯出來了。笈多的翻譯方法是直譯,這種直譯是較為嚴格地將梵文逐字逐句轉寫為漢語,不管是詞組語序、還是語法都嚴格遵守梵文的規(guī)則。他對梵文原典的模仿不是被動的,而是非??桃獾摹R话銇碚f,佛經(jīng)翻譯時,譯者會采用“仿譯”的辦法來翻譯漢語中沒有的概念和術語。但是,仿譯的運用是局部的,而且不是主動的。而他用漢語的字詞將原文的詞句,以及語法結構還有語義結構,甚至形態(tài)成分都一一轉寫下來,甚至完全沒有用音譯。如果不對照梵文,單獨看笈多翻譯的譯文,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理解是什么意思。加上他逐字逐句轉寫的特點,所以,朱慶之(2006)認為笈多版譯本并不是一部“譯經(jīng)”,而可能是供中國僧人學習梵文原典或者是供西域僧侶學習漢語的一部教材。
五、時體語法語素“已”的多功能性
蔣紹愚(2001)提出了“已1”和“已2”的區(qū)別,認為“已1”是漢語中固有的表示完成體的“已”,前面的動詞只能是持續(xù)性動詞;在翻譯佛經(jīng)的時候,“已”由于受到梵文的影響,產(chǎn)生了“已2”,它表示動作的完成或實現(xiàn)。本文通過對《金剛經(jīng)》六個譯本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時體語法語素“已”具有多功能性,不但有完整體用法,而且也具備完成體用法,后者又包括體結果性用法、經(jīng)歷性用法、結句性用法,以及一般性用法。
Bybee(1994)認為從完成體語法語素到完整體語法語素的變化過程是典型的語法化變化,所以,《金剛經(jīng)》譯文中對譯的兩個“已”是存在一種歷時演變關系的。在語義層面,這一變化表現(xiàn)為明顯地意義泛化,或者部分具體義的丟失:完成體表示與現(xiàn)時相關的過去動作,而完整體僅表示過去動作?,F(xiàn)時相關這一具體意義丟失了。意義泛化使得完整體語法語素表示更為泛化的意義,從而可以適用于更多的語境。比如,出現(xiàn)在對話中有結果性用法的完成體語法語素“已”,它表示當前的狀態(tài)是由過去發(fā)生的動作引起的,即過去發(fā)生的事件的結果在說話時間(或其他參照點)仍然存在。但是作為完整體語法語素的“已”就只用于講述或敘述一個個先后相承的事件,與現(xiàn)在時間沒有什么關系。
這些變化之所以會發(fā)生,是因為語言的使用方式。完成體除了包含一種與目前或現(xiàn)時情狀相關或接近的特殊意思,還表示完整體的意義。因此,如果一個說話人希望他或她的文章看起來和現(xiàn)實情況高度相關,那么說話人使用完成體的頻率可能更高。如例(1)(2)(3)中,長老須菩提的提問與現(xiàn)時是有關的,所以作者選擇用完成體語法語素。但是,這樣高頻率的完成體對信息命題內容的交流不是絕對必要的。這種過度使用削弱了現(xiàn)時相關性的功能,導致聽話人只能從完成體中推斷出發(fā)生具有完整義的動作,但是推斷不出現(xiàn)時相關性。
從完成體發(fā)展到完整體這一過程,不但體現(xiàn)在漢譯佛經(jīng)中,而且也完好地保存于世界各種語言中。比如Bybee(1994)提到的羅曼諸語言,在這種語言中,“有”義或“是”義助動詞與過去分詞組合的構式最開始表示結果體。在現(xiàn)在的卡斯蒂利亞西班牙語中,該構式和英語中完成體的語境設置大體一致。此外,法語中的同源構式——復合過去時已經(jīng)泛化為口語里的完整體,徹底代替了較老的屈折形式的完整體、簡單過去時。Bybee et al.(1994)將這些體的主要演變路徑總結為:
從這個路徑圖中可以看出,完結體到完成體再到完整體就是一個語法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由語言接觸引發(fā)。語言接觸所引發(fā)的時體標記語法化就是指一個語言受另一個語言的影響而產(chǎn)生語法化的過程。吳福祥、徐朝紅(2013)認為梵文原典中ca“類同副詞—并列連詞”的這種多功能模式觸發(fā)了中古漢語“亦”“類同副詞>并列連詞”的語義演變。這也是由語言接觸引發(fā)的語法化,東漢時期翻譯佛經(jīng)中“亦”之所以產(chǎn)生并列連詞的用法,實際上因為它復制了梵語ca“類同副詞>并列連詞”的語法化過程。
六、結語
本文通過對《金剛經(jīng)》梵文原典及六種漢譯本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金剛經(jīng)》中的“已”具有不同的來源,梵文原典中的過去被動分詞、現(xiàn)在分詞、不定過去時、現(xiàn)在時對譯的“已”是個完成體語法語素;梵文原典中獨立式對譯的“已”是個完整體語法語素。本文分別對這兩種“已”進行了詳細地描寫,包括數(shù)量統(tǒng)計、進行形式分類、統(tǒng)計小句的數(shù)量、動詞的分類?!耙选边@個多功能語法語素從完成體語法語素發(fā)展到完整體語法語素是一個語法化的過程,這個語法化過程產(chǎn)生的原因是語言接觸。
(本文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經(jīng)費[2014JX005],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BYY111]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14WYB018]的支持。)
注釋:
①張海沙.唐宋文人對《金剛經(jīng)》的接受[J].人文雜志,2007,(4):129.
②翻譯參看許洋主(1995)。下同。
參考文獻:
[1]陳前瑞.漢語體貌研究的類型學視野[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2]陳秀蘭.魏晉南北朝文與漢文佛典語言比較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龍國富.《妙法蓮華經(jīng)》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4]姜南.基于梵漢對勘的《法華經(jīng)》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5]辛島靜志.《道行般若經(jīng)》詞典[Z].東京:創(chuàng)作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2010.
[6]許洋主.新譯梵文佛典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M].臺北:如實出版社,1995.
[7]蔣紹愚.《世說新語》《賢愚經(jīng)》《齊民要術》《洛陽伽藍記》《百喻經(jīng)》中的“已”“竟”“訖”“畢”[J].語言研究,2001,(1).
[8]李緬艷.《金剛經(jīng)》譯文研究之一[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9]龍國富.《阿含經(jīng)》“V+(O)+CV”格式中的“已”[J].云夢學刊,2002,(1).
[10]梅祖麟.先秦兩漢的一種完成貌句式——兼論現(xiàn)代漢語完成貌句式的來源[J].中國語文,1999,(4).
[11]王繼紅.基于梵漢對勘的佛教漢語語法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12]吳福祥,徐朝紅.從類同副詞到并列連詞——中古譯經(jīng)中虛詞“亦”的語義演變[A].漢語時間標記之歷史演變國際研討暨第八屆海峽
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會議論文,2014.
[13]辛島靜志.2000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A].北京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編.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學卷)
[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4]朱慶之.佛教混合漢語初論[J].語言學論叢,2001:24.
[15]朱慶之.漢譯佛典語文中的原典影響初探[J].中國語文,1993,(5).
[16]朱慶之.略論笈多譯《金剛經(jīng)》的性質及其研究價值[J].普門學報,2006,(11).
[17]Joan Bybee,Revere Perkins & William Pagliuca.The Evolution of Grammar:Tense,Aspect,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18]李訥,Sandra A.Thompson,R.McMillan Thompson.The discourse motivation for the perfect aspect:The Mandavin particle le[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4.
(劉豐 王繼紅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