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李英杰
[摘 要]語文課程獨特的內涵和功能對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在凈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精神境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塑造其完美人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等方面都很有意義。 現(xiàn)代語文教育必須從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消解語文學習的功利性,強調知識的實際運用;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開展各項語文活動,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通過語文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關鍵詞]語文教育;人文素養(yǎng);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5 — 0173 — 02
人文素質教育是指通過各種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提高學生人文修養(yǎng),凝練學生人文精神,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全面素質目的的教育活動。人文素質教育分為人文學科的教育、文化教育、人類意識教育、精神修養(yǎng)教育等四個層面。其中,人文學科的教育主要包括語言文學、歷史、哲學、藝術、道德、思想、政治等教育內容。由此可見,語文教育既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xiàn)人文素質教育其它層面目的的一個有效實施途徑。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他們將成為社會的主力軍,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人才是中華民族的需要,而語文教育在其中擔負著不可推卸的重任。
一、語文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意義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比如,一篇好的文章可以給人思想上的啟迪、感情上的熏陶和審美上的愉悅。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就是要他們學會做一個有智慧、有良知、有修養(yǎng)的人,使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高尚情操、民族自豪感,把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起來,樹立全面、發(fā)展的價值觀,培養(yǎng)其健全的人格。
⑴在欣賞啟發(fā)中凈化學生心靈。語文教育依靠本身的魅力在精神享受和審美體驗中激發(fā)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凈化學生心靈,使其情感得到升華。
⑵通過藝術形象提高學生精神境界。語文教育通過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和開啟學生精神境界。語文教育能儲善啟真,塑造學生的精神世界,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⑶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對其進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僅能凈化情感,也會使學生精神整體達到和諧。人文素質教育依托語文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⑷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價值取向,促使其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語文教育內容反映了當今文化精神,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引導學生的審美判斷和價值取向,在各種高低、優(yōu)劣的文化之間進行選擇和取舍,這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作用,使學生自覺厭棄低級趣味,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⑸解讀文學作品,塑造學生完美人格。語文教育能通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講授,揭示人世間的真善美與假丑惡,凈化學生的靈魂,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使學生走向人格完美。因此,人文素質教育與語文教育密不可分。
⑹利用人文導向功能,提高學生的民族文化素質。人文導向功能既是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語文教育的特殊功能。語文教學內容涵蓋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內容博大精深,語文的作用是精神成人、文化成人。要想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就必須從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做起,發(fā)揮語文教育的人文導向功能。
二、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困境
1.應試教育模式造成了語文教育人文性的缺乏。
目前,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受中小學應試教育模式影響成效甚微,如果從應試的角度處理語文教學,其內容和形式一定會枯燥乏味。現(xiàn)在學生的文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在下降。就寫作文而言,作文內容空洞,學生在作文中可用的詞匯少之又少。這給我們一個提示,要重視語文教育。一篇課文學習后,學生學到的只有主要內容,段落大意,生字生詞,中心思想,藝術特點,而不是課文中生動的形象、感人的情境、美妙的語言,因而無法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情操的培養(yǎng),這實在是語文教育的悲哀。
2.學生文化趣味不高,是發(fā)揮語文教育人文性的瓶頸。
目前校園中文化趣味的傾向就是趨于世俗化和平庸化,部分學生課余時間主要精神消費品是漫畫、武俠小說、網(wǎng)絡游戲等,文化素質方面的書很少有人觸及,這樣的讀書結構一定會導致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在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tài)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離人們的心靈漸行漸遠,很多學生精神空虛、感情脆弱、道德滑坡。這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庸俗化和民族精神的衰退。要提高學生文化趣味,健全其人文精神,語文教育責無旁貸。
3.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對語文教育人文性的發(fā)揮影響深遠。
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新課程追求的最高目標,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育,就會使教師在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成長,從而改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會自愿讀書,自覺思考問題、感受事物,轉變被動性為主動性的學習狀態(tài),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學和文化之美。
4.語文教師的知識儲備,影響語文教育人文性的傳播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新的教師知識觀,既強調教師應該使自己成為知識發(fā)展的受益者,更強調應該敏銳地感知和吸收新知識、新思想,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學無止境”,語文教師更應始終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擴大自身的知識儲備量,這樣就會在語文教學中得心應手。教師和學生應該在語文教學中轉變師生關系,共同學習,共同豐富課程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傳授知識獲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能力、語言文字能力,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學生遨游文學海洋的技能和勇氣。
5.語文教學方式的陳舊,嚴重阻礙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采取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缺少交流、互動、探究,追求答案的唯一、思想的統(tǒng)一,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結果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學生綜合素質得不到提升。比如,語文閱讀本身是一種個人生活體驗,但是當前的閱讀教學只注重對文章句段的解讀,將原本飽含感情的文章進行機械的分解,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導致學生只是死學而不會活用,也就缺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還有教師在課堂上竭盡全力把課文講深、講透,即使調動學生積極性,也是在教師的灌輸下進行的。題海戰(zhàn)術,重復作業(yè),應付考試,而沒有真正對閱讀產生興趣和思考。
語文課文都是精選的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作品,滲透著作者思想的光芒,語文教育者必須抓住這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分辨假惡丑,崇尚真善美。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傳授知識和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語文教育工作者應利用好這一點,陶冶學生情操,照亮學生心靈,為社會培養(yǎng)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人才貢獻一份力量。
三、語文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途徑
1.語文教師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修養(yǎng)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利用豐富的人文資源,使學生開拓眼界、陶冶情操、培養(yǎng)情感、感悟人生,學語文的同時學做人。如果語文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他的課堂將是充滿智慧、激情、感染力的。語文教師是實施人文教育的關鍵,語文教師應具有豐厚的人文知識底蘊,才能有助于實現(xiàn)先進的教育教學觀念。精神才能培育精神,偉大的靈魂才能塑造高尚的靈魂。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本身需要特別注意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語文教師不僅自身應該具有人文素質,還要能從教學內容中發(fā)掘人文文化內容,只有這樣,實施的教育才是充滿人文精神的教育。
2.消解語文學習的功利性,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具有人文素質的人才,就需要消解學生學習的功利性。消解語文學習的功利性就要在教學中挖掘文學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文化,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人文精神。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以后成長做準備。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值得閱讀的名家著作很多,平時學生的閱讀書目只是其中一點點而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遨游知識的海洋,吸取養(yǎng)料,使它們成為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消解學習的功利性,利用名人軼事、文學典故、歷史背景、熱門小說等材料,讓學生樂于接受教學中的知識積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這樣對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是非常有幫助的。語文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感悟美,在美的氛圍中快樂地成長。這樣,曾被認為枯燥乏味的語文,將被人發(fā)現(xiàn)她令人奪目的魅力。
3. 積極開展各項語文活動,強調知識的實際運用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把知識轉化為內在的文化素質并能運用到現(xiàn)實社會中去,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活動的開展便是實現(xiàn)這一根本目的的有效途徑。
⑴ 教于樂,有目的的開展語文活動。
語文活動的開展要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做到豐富多彩、目的明確。例如,以閱讀量、文章寫作、口語表達、思維方式等為目標,開展讀書報告、創(chuàng)辦班刊、演講比賽、朗誦會、討論會、情景表演等活動,還可以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學會用一種靈活的思維方式去正確分析問題,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⑵ 立足現(xiàn)實,注重活動開展的層次性與連續(xù)性
語文教學要遵循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因此,語文活動的安排要體現(xiàn)出層次性與連續(xù)性。實際操作中,根據(jù)學生生活環(huán)境、個性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需要語言表達訓練的同學多安排他參加朗誦會、課本劇表演或演講比賽,文筆較好的同學可讓他寫小論文、辦班刊。年級不同其活動內容的安排也應分層次,從“走上講臺就是勝利”,到解開心理束縛,再開展演講、朗誦、課本劇等活動,然后強化思維和實踐訓練,最后走出校園開展社會調查或熱點分析,使學生張開思想的翅膀,能力就會日漸提升。教師只要本著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目標,語文教育必將成為一個亮點!
〔參 考 文 獻〕
〔1〕陳春燕.觀念性隱性課程對高中語文教育的影響〔J〕.中學語文,2014,(18).
〔2〕藍師俊.試論中學語文教師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J〕.語文學刊,2014,(07).
〔3〕趙善學.“知行合一,學用合一”的語文教學初探〔J〕.中學語文,2014,(06).
〔4〕杜文志.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其實踐對策〔J〕.中學語文,2014,(15).〔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