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情與法的復(fù)調(diào)敘事

2015-05-30 03:00周潔
北方文學(xué)·中旬 2015年5期
關(guān)鍵詞:霍小玉李益唐律

摘 要:文章以法律文化作為切入視角,結(jié)合《唐律疏議》的具體內(nèi)容,從人物形象、悲劇根源和法理內(nèi)涵三個方面,重新解讀了唐代傳奇小說《霍小玉傳》,認為李益具有自覺的法律意識但懦弱、逃避,他的行為受到性格因素和法律意識的雙重影響,霍小玉則是一位積極追求愛情、敢于反抗自身不平等的法律地位的女性形象,二人的悲劇是在李益的性格因素和唐代法律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關(guān)鍵詞:霍小玉;李益;悲劇;唐律

中國古代文言小說至唐代而發(fā)展成熟,誠如魯迅所言:“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婉轉(zhuǎn),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①唐代傳奇小說繼承并發(fā)展了秦漢史傳文學(xué)傳統(tǒng)和六朝志怪小說的創(chuàng)作手法,“作者云蒸,郁術(shù)文苑”②,堪為有唐一代文學(xué)之翹楚。其中,蔣防的《霍小玉傳》是唐代婚戀傳奇的代表作品,備受后世作家、學(xué)者的推崇,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據(jù)該篇故事寫成《紫釵記》,胡應(yīng)麟則稱贊此篇“尤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故傳誦弗衰”③。

近年來,學(xué)術(shù)界對《霍小玉傳》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著意于考證小說中人物、事件的真實性,進而考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對這類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學(xué)者首推卞孝萱前輩,據(jù)他考證,《霍小玉傳》創(chuàng)作于唐穆宗長慶初年,是蔣防為了攻擊政敵李益而作④,目前這一觀點已被學(xué)界普遍接受。二是致力于闡釋作品內(nèi)容。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霍小玉傳》研究的重點在于如何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悲劇意蘊。當(dāng)前,學(xué)者們對該問題的認識存在分歧:以程毅中先生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李益的好色、自私和負心造成了霍小玉的悲劇⑤;而關(guān)四平、劉存斌等學(xué)者則認為,李益“負約”并非“負心”,是唐代門閥制度導(dǎo)致了李、霍二人的愛情悲?、?。此外,還有一些學(xué)者嘗試從新的角度對《霍小玉傳》進行闡釋,例如,劉秋娟先生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xué)理論為依據(jù),認為李益患有精神疾病,從而對他拋棄霍小玉、猜忌妻妾的行為給出了合理的解釋⑦;虎維堯先生則運用敘事學(xué)原理,指出李、霍愛情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并分析了唐代中后期文人士子的婚戀觀⑧。綜上所述,當(dāng)前,學(xué)界關(guān)于《霍小玉傳》的研究可謂思路多樣、成果眾多,但也存在不少爭議性的問題有待解決,且其跨學(xué)科研究初興、成果尚少。因此,筆者認為,唐代傳奇小說《霍小玉傳》仍然存在著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廣闊的研究空間。

本文嘗試從唐代法律文化的角度重新解讀《霍小玉傳》的人物形象、悲劇根源和法理內(nèi)涵,以期對當(dāng)下學(xué)界研究中的疑點和熱點問題提出一些可供商榷的拙見。

一、情對法的多方滲透:禮法融合的唐代法律

在運用法律文化視角解讀小說文本之前,有必要先對唐代的立法思想和法制情況做一概述。

唐代立法以儒家思想為指導(dǎo),繼承了我國自西漢中期以來法律儒家化的傳統(tǒng)。兩漢以《春秋》決獄,即將儒家經(jīng)義作為司法斷案的依據(jù),從而奠定了中國古代法律禮法融合的基礎(chǔ)。此后,引經(jīng)決獄、以經(jīng)注律的趨勢不斷發(fā)展,儒家思想日益滲透到法律中來。至唐代,統(tǒng)治者立法強調(diào)“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⑨,形成了德主刑輔、禮法融合的法律文化。并創(chuàng)制了中國古代法律文本的典范——《唐律疏議》。

《唐律疏議》頒行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又名《永徽律疏》,共12篇⑩,502條,每條皆由律文和疏議兩部分組成,疏議是對律文所做的法律解釋,與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以《唐律疏議》為核心,唐代法律的形式分為律、令、格、式四種,而律居于中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違反令、式、格者,都要依律制裁?!队阑章墒琛吩凇段涞侣伞泛汀敦懹^律》的基礎(chǔ)上修定而成,是對唐代前期立法經(jīng)驗的總結(jié)?!疤聘咦谟阑找院螅坡梢延卸ū荆静辉俑膭印?,玄宗開元年間曾刊定形成《開元律》,使唐律更為完備。“其后經(jīng)唐末、五代、兩宋,直至元朝,最終定名為《唐律疏議》”。

《唐律疏議》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保存完整的古代成文法典,標(biāo)志著中國封建專制社會法制的成熟與完備,它集中體現(xiàn)了唐代社會主流文化的價值準則,是對儒家忠孝禮義觀念的法典化,對唐以后歷代法律的制定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清人紀昀稱贊曰:

唐律一準乎禮,得古今之平。故宋世多采用之,元時斷獄皆每引為據(jù)。明洪武初命儒臣同刑官進講唐律,后命劉惟謙等詳定明律,其篇目一準于唐。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政書類》)

《唐律疏議》作為中華法系的代表,其影響遠及同時期的東亞和東南亞諸國,如日本制定的《大寶律令》即大體上采用唐律,朝鮮高麗王朝制定的《高麗律》亦是效仿唐律而定。可見,唐律在東方世界的地位,幾乎可以與羅馬法在西方世界的地位相媲美。

近年來,學(xué)界對唐代法律的研究主要著眼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從部門法的角度出發(fā),選取唐代刑事、民事、行政等某一領(lǐng)域的法律制度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具體規(guī)定和法律特征;另一方面,以唐代法律制度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將其與中國歷史上另一朝代的法律相對照,進行法制史的對比研究。目前,學(xué)者們對唐代詩文、小說等文學(xué)作品中的法律問題關(guān)注較少,若能對其深入開掘,并在此基礎(chǔ)上展開文學(xué)與法律的跨學(xué)科研究,也許能對唐代法律研究的推進有所助益,筆者即嘗試在這一方向上做出努力。

二、法與情的兩難選擇:人物形象的再認識

蔣防在《霍小玉傳》中描寫到的人物較多,其中,尤以李益和霍小玉的形象最為精彩動人。如何認識李、霍二人的形象,關(guān)系到對作品悲劇主題的把握,是當(dāng)下學(xué)者們關(guān)注的熱點問題,亦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所在。

(一)李益形象分析

李益究竟是好色的負心漢,還是軟弱的負約者?本文以法律文化的視角觀之,相對認同后一觀點,認為李益具有自覺的法律意識,卻懦弱、逃避、多疑,他的行為受到其性格因素和法律意識的雙重影響。

首先,李益知曉唐代法律,他自身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小說中曾兩次寫到李益參加吏部的“拔萃”考試,

試看:

其明年,拔萃,俟試于天官?!浜竽甏海詴邪屋偷强?。

(蔣防《霍小玉傳》)

所謂“拔萃”,《新唐書·選舉志》載:“選未滿而試文三篇,謂之‘宏辭;試判三條,謂之‘拔萃。中者即授官”?!霸嚺小奔磾M寫判詞,因而,考生必然通曉唐代法律的相關(guān)規(guī)定。由此可見,經(jīng)由書判拔萃而授官的李益,對唐代法律規(guī)范定然相當(dāng)精通。李益學(xué)習(xí)過法律知識,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對法律的熟知促使他形成了自覺的法律意識。

其次,李益自覺的法律意識對他的行為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這一點可以從李益的言行中發(fā)覺,尤其是當(dāng)他得知母親已為自己定有婚約時,他的行為充分展現(xiàn)出了其性格因素背后的法律認知,文中寫道:

未至家日,太夫人已與商量表妹盧氏,言約已成。太夫人素嚴毅,生逡巡不敢辭讓,遂就禮謝,便有近期。

(蔣防《霍小玉傳》)

面對母親為自己定立婚約的事實,李益選擇了順從母意,他并沒有把自己與霍小玉相愛的事實告知母親。李益這么做,固然與他懦弱的性格有關(guān),但其深層的動因卻在于他頭腦中的法律意識。根據(jù)唐代法律的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的婚姻具有決定權(quán),《唐律疏議》云:

諸卑幼在外,尊長后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從尊長。違者,杖一百?!臼琛孔h曰:“卑幼”,謂子、孫、弟、侄等。“在外”,謂公私行詣之處。因自娶妻,其尊長后為定婚,若卑幼所娶妻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從尊長所定。違者,杖一百?!白痖L”,謂祖父母、父母及伯叔父母、姑、兄姊。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戶婚》)

由此觀之,李益的母親作為尊長,享有為兒子主婚的法定權(quán)利,而李益自主選擇婚姻的權(quán)利則受到了法律的嚴格限制,在定婚這一民事活動中,當(dāng)事人李益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他的母親則享有法定的代理權(quán)。那么,李益與霍小玉相愛且共同居住兩年的事實,是否可以認定為“卑幼在外自娶妻”的情形呢?這須得考察李、霍二人的情況是否符合唐律對婚姻成立之法定要件的規(guī)定。根據(jù)唐代法律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婚姻成立的首要條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次還須訂立“婚約”、具備“六禮”,達到法定婚齡等,試看:

為婚之法,必有行媒。

妻者,傳家事,承祭祀,既具六禮,取則二議。

諸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輒悔者,杖六十。雖無許婚之書,但受聘財亦是。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戶婚》)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詔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

([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遺》)

“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戴炎輝《唐律通論》)

據(jù)此,反觀李益和霍小玉的愛情生活,“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二人均已達到法定婚齡。他們的相識經(jīng)由媒人鮑十一娘介紹,有“媒妁之言”,但無“父母之命”,李益的母親并未知曉二人之事。李益曾寫下盟約,但文中并未提到他給小玉母女送過娉財,“有私約”而未“納娉財”,“六禮”亦不具備。因此,李益與霍小玉的愛情生活至多算作事實婚姻,并不被唐代法律所認可。況且,李益“門族清華”,而小玉“出身賤戍”,依據(jù)唐律的規(guī)定:

人各有耦,色類須同。良賤既殊,合宜配合。

即奴婢私嫁女與良人為妻妾者,準盜論;知情娶者,與同罪。各還正之。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戶婚》)

雙方的法律地位不同,禁止通婚。李益既然通曉唐律,對此自然明白。所以,李益與霍小玉應(yīng)當(dāng)被認定為“卑幼自娶妻,未成者,從尊長”的情形。因此,在得知母親與盧家“言約已成”時,李益深知母親享有法定的主婚權(quán),若違抗母意,他必將遭到“杖一百”的懲罰,且他與霍小玉“良賤既殊”,法律不允許他們走進婚姻的殿堂。然而,唐律在賦予父母為子女主婚權(quán)利的同時,也規(guī)定了其所應(yīng)當(dāng)承擔(dān)的法律責(zé)任:

諸嫁娶違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獨坐主婚?!臼琛孔h曰:“嫁娶違律”,謂于此篇內(nèi)不許為婚,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為奉尊者教令,故獨坐主婚,嫁娶者無罪。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戶婚》)

《禮記》曰:“孝子之養(yǎng)親也,樂其心,不違其志?!薄短坡墒枳h·名例》亦規(guī)定:“善事父母曰孝,既有違犯,是名不孝?!笔艿饺寮医逃嗄?、又熟知法律規(guī)定的李益,不可能要求母親同意自己與霍小玉“嫁娶違律”的婚事,此時,李益自覺的法律意識告訴他應(yīng)當(dāng)“從尊長”,而“生逡巡不敢辭讓”就是這種法律意識表現(xiàn)于外的行為方式。因此,李益選擇了壓抑自己的感情,順從母親的意愿。

其三,李益的行為方式還受到其性格特征的深刻影響。一方面,李益追求愛情,在情與法的矛盾爆發(fā)之前,他對小玉的感情是真誠的,他中宵之夜的言行和書寫盟約的行為皆可以證明這一點:

生聞之,不勝感嘆。乃引臂替枕,徐謂玉曰:“平生志愿,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夫人何發(fā)此言!請以素縑,著之盟約。”……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引論山河,指誠日月,句句懇切,聞之動人。染畢,命藏于寶匣之內(nèi)。自而婉戀相得,若翡翠之在云路也。如此二歲,日夜相從。

(蔣防《霍小玉傳》)

不論是“引臂替枕”的動作,還是稱小玉為“夫人”、主動寫下誓約的行為,都表現(xiàn)出李益對霍小玉是真心愛慕,否則,不可能兩年如一日般地相戀相諧、日夜相從。當(dāng)聽到小玉的“八年短愿”時,李益的表現(xiàn)再次證明他對小玉并非虛情假意:

生且愧且惑,不覺涕流。因謂玉曰:“皎日之誓,死生以之。與卿偕老,尤恐未愜素志,豈敢輒有二三。固請不疑,但端居相待。至八月,必當(dāng)卻到華州,尋使奉迎,相見非遠?!?/p>

(蔣防《霍小玉傳》)

若李益只是好色之徒,在聽到霍小玉主動提出“八年短愿”時,他應(yīng)當(dāng)感到輕松愉悅,不可能愧惑流涕。那么,李益所惑何事,又因何而愧呢?原因就在于他已有的法律認知,李益清楚地知道現(xiàn)實法律不會允許他與小玉締結(jié)婚姻關(guān)系,霍小玉提出“八年短愿”是不愿讓他為難,面對如此善解人意的小玉,他深受感動卻也心懷愧疚,他為自己不能給小玉妻子的名分而慚愧,因而“不覺涕流”。但此時的情境只有李益和霍小玉二人,不存在迫切的現(xiàn)實壓力,被真情所打動的李益依然渴望追求愛情,所以他答應(yīng)小玉必當(dāng)奉迎,并安排了行程。

另一方面,李益的性格具有懦弱的一面,面對情與法的現(xiàn)實矛盾,他妥協(xié)、逃避,幻想通過不作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當(dāng)李益得知“太夫人已與商量表妹盧氏,言約已成”的消息時,從前停留在意識層面的愛情與法律的沖突就變?yōu)榱爽F(xiàn)實,此時,他性格中懦弱、妥協(xié)、逃避的一面開始顯現(xiàn)。如前文所述,李益固有的法律認知使他在理智上清楚不該違抗母命,而母親又“素嚴毅”,這就在無形中給他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境下,李益更加不敢向母親說明他和霍小玉之事,“逡巡不敢辭讓”表現(xiàn)出他懦弱、妥協(xié)的性格特點。此后,李益為娉財奔波而“辜負盟約”,面對愛情誓言最終破滅的現(xiàn)實,他沒有選擇及時寫信向霍小玉解釋,而是“欲斷其望”、封鎖消息,并始終逃避與小玉見面,直接造成了霍小玉相思成疾、命歸黃泉的悲慘結(jié)局。李益的這些行為反映出,他面對矛盾和困難,不是積極解決,而是消極逃避,借用法律術(shù)語來說,就是消極的不作為,即他幻想通過消極的不作為方式來逃避情與法的兩難選擇。

同時,李益的性格還有多疑的一面,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小說的后半部分中。霍小玉去世后,李益受到她的詛咒,家室不寧,他日益對妻妾“猜忌萬端”,甚至“暴加捶楚”、“因而殺之”。文中寫道:

生自此心懷疑惡,猜忌萬端,夫妻之間,無聊生矣。……生當(dāng)時憤怒叫吼,聲如豺虎,引琴撞擊其妻,詰令實告?!螅┘哟烦?,倍諸毒虐,竟訟于公庭而遣之。……暫同枕席,便加妒忌,或有因而殺之者?!鰟t以浴斛覆營于床,周迴封署,歸必詳視,然后乃開?!蠓采妺D人,輒加猜忌,至于三娶,率皆如初。

對于這部分描寫,卞孝萱先生認為其意在影射現(xiàn)實,《舊唐書·李益?zhèn)鳌酚涊d“(李益)有疾病而多猜忌”,這是蔣防對政敵李益的丑化。這種說法有其合理性,湯顯祖在改寫《紫釵記》時,便刪去了這部分內(nèi)容。此處,筆者認為,這些文字表現(xiàn)出李益多疑的性格特征,在這一性格因素的主導(dǎo)下,他時常對妻妾暴力相加,對此,唐律規(guī)定:

夫者,妻之天也。

諸妻無七出及義絕之狀,……犯惡疾及奸者,不用此律。

婦人從夫,無自專之道,若有心乖唱和,意在分離,背夫擅行,懷有他志,妻妾合徒二年。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戶婚》)

妻毆夫,徒一年,重傷者,加凡人三等;夫毆妻,未傷者,無罪,傷者,減凡人二等。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斗訟》)

“夫為妻綱”的唐代法律對丈夫毆打、拘禁妻妾的行為沒有規(guī)定嚴格的懲罰措施,且丈夫有權(quán)單方面“出妻”,夫妻的法律地位不平等。李益的施暴行為不能受到到法律的有效規(guī)制,促使他有恃無恐、疑心日重,最終造成了盧氏、營十一娘等人的悲劇。

(二)霍小玉形象分析

在文學(xué)史上,霍小玉是一位善良、癡情、勇于為愛情奉獻的女性形象。目前,學(xué)界針對這一人物的討論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小玉身份的界定,二是如何理解她死后“詛咒應(yīng)驗”的問題。本文對霍小玉形象的分析即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

先來談?wù)劵粜∮竦纳矸輪栴}。主流觀點認為她是歌妓,是被壓迫、被損害的下層人物;但也有學(xué)者不認同此說,如周承銘先生認為霍小玉的身份是城市貴族。對于小玉的身份,小說中曾兩度提及,一次是出自鮑十一娘的轉(zhuǎn)述,另一次則是出自小玉自己之口。分別來看這兩處描寫:

鮑具說曰:“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愛之。母曰凈持。凈持,即王之寵婢也。王之初薨,諸弟兄以其出自賤庶,不甚收錄。因分與資財,遣居于外,易姓為鄭氏,人亦不知其王女也?!薄窈鎏榱饔^生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

(蔣防《霍小玉傳》)

文中指出,小玉的父親是皇親霍王,母親是霍王寵愛的奴婢凈持。唐代法律將作為權(quán)利主體的人分為“良”、“賤”兩個等級,他們享有不同的法律權(quán)利和義務(wù)。良人泛指普通百姓;賤民又有“官賤”和“私賤”之分,官賤民隸屬于官府,包括:官奴婢、官戶、雜戶、工樂戶、太常音人等,私賤民隸屬于私人,包括:私奴婢、部曲、客女等。唐律規(guī)定:

(良人與賤民)其所生男女,依《戶令》:“不知情者,從良;知情者,從賤?!?/p>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戶婚》)

由此可知,霍小玉母親的身份屬于賤民,是隸屬于霍王家的私奴婢,霍王對她的身份應(yīng)當(dāng)是知曉的,因此,霍小玉的身份應(yīng)當(dāng)依法“從賤”,亦為婢女。

余宗其先生指出,“典型性格取決于人物自身的法律地位”?;粜∮褡鳛榕举v民,其法律地位低下,唐律曰:

奴婢賤人,律比畜產(chǎn)。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賊盜》)

諸買賣奴婢、牛、馬、駝、騾、驢等,用本司、本部公驗以立券。

([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遺》)

奴婢既同資財,即合由主處分。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戶婚》)

在將奴婢視為牛馬資財?shù)奶拼鐣?,霍小玉身份卑微,不僅其基本權(quán)利得不到保障,還可能受人欺壓和歧視。她雖是霍王的女兒,但父親去世后,家人嫌棄她“出自賤庶”,將其母女二人趕出家門,并不許從父姓,她只能改姓別居,淪落為倡。然而,小玉對自己的法律地位有著清醒的認識,這突出反映在她中宵之夜對李益說的話和她后來的“八年短愿”之中,試看:

玉忽涕流觀生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愛,托其仁賢。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捐。極歡之際,不覺悲至?!薄裰^生曰:“以君才地名聲,人多景慕,愿結(jié)婚媾,固亦眾矣。況堂有嚴親,室無冢婦,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約之言,徒虛語耳。然妾有短愿,欲輒指陳。永委君心,復(fù)能聽否?”生驚怪曰:“有何罪過,忽發(fā)此辭?試說所言,必當(dāng)敬奉。”玉曰:“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壯室之秋,尤有八歲。一生歡愛,愿畢此期。然后妙選高門,以諧秦晉,亦未為晚。妾便舍棄人事,剪發(fā)披緇。夙夕之愿,于此足矣。”

(蔣防《霍小玉傳》)

霍小玉自知是婢女出身,與“門族清華”的李益“非匹”,故在“極歡之際”而悲傷落淚。兩年后,李益登科做官,小玉更加理智地預(yù)感到自己不可能成為李益的妻子,為免對方為難,遂提出了“八年短愿”,只求愛情,不奢談婚姻。面對情與法的兩難決擇,霍小玉善解人意、甘于奉獻,她在選擇了愛情的同時,也成全了禮法,卻犧牲了婚姻?!鞍四甓淘浮笔腔粜∮駥Σ黄降鹊姆芍贫茸鞒龅淖畲笞尣?,也是她愛情追求的至高境界。在法律與愛情的矛盾面前,相比于李益的妥協(xié)、逃避,霍小玉堅定、執(zhí)著、勇敢的愛情追求顯得尤為可貴,她是唐代文學(xué)史上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關(guān)于如何認識小玉死后“詛咒應(yīng)驗”的問題,學(xué)界主要存在兩種看法:一是將其視作霍小玉對李益的報復(fù),帶有因果報應(yīng)的色彩;二是認為這部分情節(jié)損害了霍小玉形象的審美意蘊,屬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不適合人物性格發(fā)展邏輯的情形。筆者認為,小說中“詛咒應(yīng)驗”的描寫表達了霍小玉對不平等的法律地位的反抗,也展現(xiàn)出她性格中剛烈的一面。且看小玉的臨終之言:

“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yǎng)。綺羅管弦,從此永休。徵痛黃泉,皆君所賜。李君李君,今當(dāng)永訣!我死之后,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

(蔣防《霍小玉傳》)

霍小玉與李益分別后,李益辜負盟約,小玉多方打探消息而不得,最終相思成疾、沉綿病榻;在她得知李益已定婚約后,只盼求一見,可李益卻百般躲避。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她只能“冤忿益深”、“委頓床枕”,卻申訴無門。縱然是“風(fēng)流之士,共敢玉之多情;豪俠之倫,皆怒生之薄情”,但現(xiàn)實社會并沒有給予一個下層婢女獲得權(quán)利救濟的機會。所以,作者只能借助超現(xiàn)實的力量來幫助霍小玉完成她對自身不平等的法律地位的反抗,這與《竇娥冤》中竇娥臨終的三樁誓愿得以實現(xiàn)的寫法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綜上所述,霍小玉是執(zhí)著追求愛情的唐代社會下層婢女的典型形象,她對自己不平等的法律地位有著清醒的認識,溫柔而善解人意,剛烈而具有反抗精神。

三、情與法的矛盾沖突:悲劇根源與法理內(nèi)涵

霍小玉和李益的愛情悲劇,究竟是李益?zhèn)€人因素造成的,還是該歸因于唐代門閥婚姻制度?這一直是《霍小玉傳》研究中的疑點問題。筆者認為,李、霍二人愛情悲劇的根源在于唐代不合理的法律文化,而李益的懦弱、逃避則是引發(fā)這一悲劇的直接因素。

唐代社會的法律文化鮮明地體現(xiàn)出儒家“禮”的精神和原則。首先,就制度性法律文化而言,唐律納禮入律,“失禮之禁,著在刑書”(《全唐文·薄葬詔》)?!抖Y記》云:“婚禮者,禮之本也?!薄短坡墒枳h》中有關(guān)調(diào)整婚姻家庭關(guān)系的法律規(guī)定即充分體現(xiàn)了“別尊卑”、“異貴賤”的儒家禮儀秩序思想。例如,唐律規(guī)定:

諸以妻為妾,以婢為妻者,徒二年。以妾及客女為妻,以婢為妾者,徒一年半。各還正之?!臼琛孔h曰:妻者,齊也,秦晉為匹。妾通買賣,等數(shù)相懸。婢乃賤流,本非儔類。若以妻為妾,以婢為妻,違別議曰,便污夫婦之正道,黷人倫之彝則,顛倒冠履,紊亂禮經(jīng),犯此之人,即合二年徒罪。

(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戶婚》)

據(jù)此可知,“門族清華”的李益與婢女出身的霍小玉之間的愛情跨越了等級貴賤的鴻溝,具有超越時代法律的進步意義。因而,他們的婚戀也為“一準乎禮”的唐律所不容,唐代的制度性法律文化為二人愛情的悲劇結(jié)局種下了根源。

其次,就觀念形態(tài)的法律文化來說,唐代青年男女的婚戀行為受到氏族門第觀念的深刻影響。據(jù)史書記載:

李義府為子求婚不獲,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勸上矯其弊。壬戌,詔后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婚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dāng)?shù),毋得受陪門財。然族望為時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為婚。

(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

初文宗欲以真源、臨真二公主降士族,謂宰相曰:“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尚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歐陽修等撰,《新唐書·杜兼?zhèn)鳌罚?/p>

薛中書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分,然平生有三恨: 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p>

(劉餗《隋唐嘉話》)

唐代以“五姓七族”為代表的高門氏族聲望甚高,彼此之間互為婚姻,即使皇帝頒布詔令亦不能止之,足見此種風(fēng)氣之盛。有唐一代,無論是皇子、公主還是文人士子,皆以能與“五姓”家族聯(lián)姻為榮。這種門第婚姻觀念雖然沒有成為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但卻深刻地影響到了當(dāng)時社會中青年男女的婚戀行為,可以認為是一種觀念形態(tài)的民事婚姻法律文化。在唐代傳奇小說中,多篇故事的主人公皆由“五姓”氏族出身,如《李娃傳》中的滎陽鄭生、《枕中記》中的山東盧生等,這種門第婚姻法律文化對文人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影響可見一斑。蔣防在《霍小玉傳》的開篇即寫到“大歷中,隴西李生名益”,可知李益出身于“五姓七族”之一的隴西李氏之家;其后又交代“盧亦甲族也”,可知李益的母親為其選聘的妻子亦屬“五姓”之一的范陽盧氏。在唐代看重門第的民事婚姻法律文化的感召下,母親為李益所定的親事無可厚非,而霍小玉身份微賤,如何能與出身甲族的盧氏相比?唐代社會根深蒂固的觀念性法律文化間接扼殺了李益與霍小玉的愛情。

總之,不論是唐律的相關(guān)規(guī)定,還是唐代社會盛行的觀念性法律文化,都體現(xiàn)出鮮明的等級性,不同等級的權(quán)利主體之間的社會地位不平等。正是這種不合理的法律文化,限制了李益與霍小玉的婚戀自由,并最終導(dǎo)致了二人的愛情悲劇。但是,我們也應(yīng)該認識到,一個社會的法律文化并不能直接導(dǎo)致個人婚戀的失敗,李益與霍小玉愛情悲劇的產(chǎn)生還應(yīng)當(dāng)同個人的主觀因素有關(guān),而李益懦弱、逃避的性格就是導(dǎo)致這一悲劇的直接原因。得知母親為自己定親,李益懦弱屈從;面對辜負小玉的事實,李益又百般逃避。比之黃璞筆下以身殉情的歐陽詹,李益對愛情的態(tài)度顯然是不夠赤城的。如果李益能夠像《李娃傳》中的鄭生一樣,即使身受困厄也依然為愛執(zhí)著,那么,他就不會在母親面前完全沉默,更不會在事后不向小玉解釋緣由而任其命歸黃泉??梢哉f,正是李益的懦弱、逃避,造成了霍小玉因情而死的結(jié)局,李益的性格因素是促成他與霍小玉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

恩格斯說:“悲劇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實現(xiàn)之間的沖突。”唐代社會的法律文化嚴重限制了青年男女的婚戀自由,使有情人難成眷屬,不知造成了多少像霍小玉和李益這樣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愛情悲劇。清代律學(xué)家薛允升稱贊《唐律疏議》“繁簡得其中,寬嚴亦俱得平”,但是,即使是被奉為我國古代社會立法之典范的唐代法律,也同樣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之處。唐律涉及婚姻的法律規(guī)定具有不平等性,且使用刑事手段來調(diào)整婚姻家庭關(guān)系,對違反民事法律的行為皆施以刑罰措施,體現(xiàn)了中華法系“諸法合體,以刑為主”的特點,但是,以國家法律的強制干預(yù)取代私人的自治,這違反了法的價值追求。公平與秩序都是法的價值,而自由是法的終極價值,唐律將法的秩序價值凌駕于公平和自由之上,造成了法律價值體系的不平衡。當(dāng)然,法的目的價值具有時代性,不同時代的法律文化,在它們所追求的立法尊旨和社會目的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的價值選擇。在唐代社會,儒家禮儀倫理原則是法律文化所服務(wù)的目的價值,故而,家庭中的尊卑有別、“奉尊長教令”和婚姻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被視作是善意的、應(yīng)當(dāng)?shù)?、有價值的。然而,正是唐代社會這種善意的、應(yīng)當(dāng)?shù)?、有價值的法律文化,鑄就了法與情的矛盾沖突,也間接釀成了無數(shù)有情人生離死別的愛情悲劇,小說中,霍小玉的死亡則是對這一不合理的法律文化的沉痛控訴!

四、結(jié)束語

霍小玉和李益的愛情故事既是文學(xué)語言的生動敘事,也是法律文化的隱含敘事。目前,文學(xué)界關(guān)于《霍小玉傳》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較多,法學(xué)家們對唐代法律文化的研究亦方興未艾,本文嘗試對此二者作出了結(jié)合式的探究,期望對當(dāng)代文學(xué)與法學(xué)的跨學(xué)科研究有所啟迪。

注釋:

①參見: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鳳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51頁。

②參見:魯迅校錄,蔡義江譯《唐宋傳奇集·序》,北方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③參見:陳國斌《隋唐五代小說研究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頁。

④參見:卞孝萱《<霍小玉傳>是唐代牛李黨爭的產(chǎn)物》,載《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1986年第2期。

⑤參見:程毅中《唐代小說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頁。

⑥參見:關(guān)四平《唐傳奇<霍小玉傳>新解》,載《文學(xué)遺產(chǎn)》2005年第4期。

⑦參見:劉秋娟《淺析<霍小玉傳>中李益的神經(jīng)癥人格》,載《棗莊學(xué)院學(xué)報》2012年第1期。

⑧參見:虎維堯《<霍小玉傳>的文化意蘊》,載《固原師專學(xué)報》2004年第5期。

⑨參見: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序》,劉俊文點校,中華書局1983年版。

⑩據(jù)《新唐書·刑法志》載:“律之為書,因隋之舊,為十有二篇:一曰名例,二曰衛(wèi)禁,三曰職制,四曰戶婚,五曰廄庫,六曰擅興,七曰賊盜,八曰斗訟,九曰詐偽,十曰雜律,十一曰捕亡,十二曰斷獄。(參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刑法志》,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407頁。)

據(jù)《唐六典》載:“凡律所以正刑定罪,令以設(shè)范立制,格以禁違止邪,式以軌物程事?!保▍⒁姡豪盍指Φ茸短屏洹?,陳仲夫點校,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02頁。) 另據(jù)《新唐書·刑法志》載:“唐之刑書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貴賤之等數(shù),國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國之政,必從事于此三者。其有所違及人之為惡而入于罪戾者,一斷以律?!保▍⒁姡簹W陽修等撰《新唐書·刑法志》,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408頁。)

參見:張晉藩、朱勇《中國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33頁。

參見:趙曉耕《中國法制史原理與案例教程》,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第195頁。

參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選舉志》,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172頁。

參見:卞孝萱《<霍小玉傳>是唐代牛李黨爭的產(chǎn)物》,載《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1986年第2期。

參見: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xué)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24頁。

參見:周承銘《<霍小玉傳>思想價值再評估》,載《湖北第二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第5期。

參見:余宗其《法說紅樓夢》,中國財富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頁。

參見: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xué)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頁。

參見:關(guān)四平《唐傳奇<霍小玉傳>新解》,載《文學(xué)遺產(chǎn)》2005年第4期。

依據(jù)張文顯等學(xué)者的觀點,法律文化的基本結(jié)構(gòu)分為兩層:其一是制度性法律文化,包括了法律規(guī)范和法律制度;其二是觀念形態(tài)的法律文化,包括了法律信念、人們的法律價值觀、法律心理、法律習(xí)慣、法律學(xué)說等。(參見:張文顯主編《法理學(xué)》,高等教育出版社與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2007年第三版,第392頁。)

參見:恩格斯《致斐·拉薩爾》,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所謂“法的目的價值”,即在整個法的價值體系中占突出的基礎(chǔ)地位,它是法的社會作用所要達到的目的,反映著法律制度所追求的社會理想,集中體現(xiàn)著法律制度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和基本使命。(參見:張文顯主編《法理學(xué)》,高等教育出版社與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2007年第三版,第298頁。)

參考文獻:

[1] 張友鶴選注. 唐宋傳奇選[M].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

[2] 魯迅校錄,蔡義江譯. 唐宋傳奇集[Z]. 哈爾濱: 北方文藝出版社,2006.

[3] 陳國斌. 隋唐五代小說研究資料[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程毅中. 唐代小說史[M].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

[5] 卞孝萱. <霍小玉傳>是唐代牛李黨爭的產(chǎn)物[J]. 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1986(02).

[6]關(guān)四平.唐傳奇<霍小玉傳>新解[J].文學(xué)遺產(chǎn),2005(04).

[7] 周承銘. <霍小玉傳>思想價值再評估[J]. 湖北第二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05).

[8] 劉秋娟. 淺析<霍小玉傳>中李益的神經(jīng)癥人格[J]. 棗莊學(xué)院學(xué)報, 2012(01).

[9] 虎維堯. <霍小玉傳>的文化意蘊[J]. 固原師專學(xué)報,2004(05).

[10] [宋]歐陽修等撰. 新唐書[Z]. 北京: 中華書局,1975.

[11] [后晉]劉昫撰. 舊唐書[Z]. 北京: 中華書局,1986.

[12] [宋]司馬光. 資治通鑒[M]. 北京: 中華書局,2012.

[13] [唐]劉餗撰,程毅中點校. 隋唐嘉話[M]. 北京:中華書局,1979.

[14] [清] 紀昀總攥.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Z]. 北京: 中華書局,1965.

[15] [唐] 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 唐律疏議[Z]. 北京: 中華書局,1983.

[16] [唐] 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 唐六典[Z]. 北京: 中華書局,1987.

[17] [日] 仁井田陞撰,栗勁等編譯. 唐令拾遺[M]. 長春: 長春出版社,1989.

[18] 戴炎輝. 唐律通論[M]. 臺北: 國立編譯館,1964.

[19] 張晉藩、朱勇. 中國法制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0] 張文顯. 法理學(xué)[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與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2007.

[21] 馬小紅,姜曉敏. 中國法律思想史[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3.

[22] 甄艷楠. 淺議唐代婚姻法律制度[J]. 法治與社會,2011(23).

[23] 王立民. 略論中國古代的法律倫理——以<唐律疏議>為中心[J].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2(03).

作者簡介:周潔,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元明清文學(xué)。

猜你喜歡
霍小玉李益唐律
太陽能光伏暗管排水系統(tǒng)能力提升
依理而行:唐律“不應(yīng)得為”條的構(gòu)造與功能
唐律殺人罪的結(jié)構(gòu)與特征——讀《唐律“七殺”研究》
何以移風(fēng)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唐律“化外人”條的法律解釋
涼月如玉 亦如霜
千古明月悵西樓
淺談《霍小玉傳》的悲劇意蘊
霍小玉之咒
海誓山盟付云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