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珍珍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文從開展思想教育、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新教法、因材施教及合理搭配教學內容五個方面,就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育;興趣;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的實行,近幾年來,學校不斷地增加體育教學場地、體育器材、體育經費,但是喜歡上體育課的學生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明顯地減少了。不少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在課外活動中卻生龍活虎。由于對學校體育課程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教師將體育課程與升學考試、競技體育混為一談,使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逐漸降低。因此,要從各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興趣。
一、開展思想教育,讓學生了解學好體育的重要性
有的學生把體育當做一種被動的任務,有的學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是浪費時間的行為。有的教師和家長對體育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對文化課抓得緊,而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從而導致文化課教師布置作業(yè)量非常大,使學生無法抽身。對此,體育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學好體育不僅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提高學習效率。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觀念的同時,要加大對體育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家長和其他任課教師也能充分體會到這一點,成為學生學習體育的有力后盾和積極擁護者。只有讓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學好體育的重要性,教師才能逐漸培養(yǎng)出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體育
體育教師作為教育者和組織者,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的身心成長。情感是維護和協(xié)調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和橋梁,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只有師生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要獲得這種情感氛圍,關鍵在于教師。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認識水平,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下,自覺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喜歡上體育課。
三、創(chuàng)新教法、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樂學、活學
受傳統(tǒng)習慣的影響,體育教師在上課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結構模式: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教學形式單調,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只有靈活運用教學手段,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尋求更適合學生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教法進行教學,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要選擇既符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又新穎有趣、易難適度、富于變化的方法,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使學生樂學、活學。如在準備運動中,運用簡單輕松的游戲或器械操等作為課的開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到運動狀態(tài)之中。
四、因材施教,分層遞進,讓學生學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層遞進,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途徑。由于不同的學生存在著運動水平、體育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個性心理、學習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跨欄跑的練習中,為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欄高和欄距,為技能強、速度快的學生調高欄高和增加欄距,滿足他們強烈的學習愿望,為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學生降低欄高和縮短欄距,讓他們也都能三步過欄。
又如:在200M跑的練習中,要求學生按A、B、C三組的順序分別在第五、第三、第一跑道上跑。這樣,素質好、技能強的學生跑外道增加距離和難度,體質和技能稍差的學生跑內道縮短距離,降低要求,使大家?guī)缀跬瑫r完成練習任務。
通過分層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夠完成的練習內容。同時,要給予每個學生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和施展才能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和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五、教學內容搭配得當,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任務
眾所周知,學生對事物感到好奇時,最能激起求知欲,對符合本人運動水平的活動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搭配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年級水平特點。如果教學內容難度過小,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難度過大,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材內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確定教學目標時應考慮的以下兩點:第一,教學內容的搭配,要以大綱為主,結合本校實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第二,在挖掘教材的內涵時,教師不能只考慮具體動作本身,而是要將與此動作相關聯(lián)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充分認識和理解教材縱向銜接、橫向聯(lián)系和知識的系統(tǒng)性、層次性。
教師只有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才能讓學生既喜歡學體育,又能明白學習體育的目的和意義,從而養(yǎng)成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