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春
【摘要】作為一名高中生,努力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和素質是當前學習的主要任務.尤其是數學這一重要的課程,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更是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從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這一特殊的教育方式著手,具體分析其實施策略,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為我們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實踐;“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概述
“問題解決”作為教學模式的一種,最初是由美國教育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并廣泛運用于世界各國的數學教育中,成為數學教育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當今教育改革事業(yè)不斷推進的情況下,通過“問題解決”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的“問題解決”就是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一定的教學背景,并對數學的教學提出一定的教學目標,在該背景下運用各種能力和技巧(包括各種思維活動等)來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從而有效完成初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其主要包含四個步驟,首先是通過意識對客觀事物形成的主觀認識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在一定的思維能力的幫助之下對問題進行分析,繼而通過假設提出解決問題的可供參考的方案,最后再對各種方案進行檢驗,從而找出最佳的解決途徑.這個過程充分展示了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部內容,并能夠促進參與者的各方面能力的充分提高.
2.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的主要目標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學子在一些數學國際競賽過程中捷報頻傳,這就充分展現(xiàn)出我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反映出近年來我國整體教育實力的有效提高.但是,縱觀我國數學教育活動的現(xiàn)狀,我們會發(fā)現(xiàn)較多的問題,主要問題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僅僅重視對于數學理論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就使得我國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較差,無法將數學運用于具體的科學實踐中,這就嚴重限制了我國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進程帶來了不利影響.作為一名高中生,要突破這種傳統(tǒng)教學帶來的教學局限性,不僅應該從自身的具體情況出發(fā),還應該充分把握當今新課改的機會,在數學實踐“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對數學的實際運用能力,在充分掌握理論學習的前提下,重視應用數學的學習.
雖然在國際上,人們對于“問題解決”的認識各不相同,但是人們普遍認為“問題解決”側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一般而言,數學作為一種抽象科學,是人們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其主要目的仍然在于通過數學理論知識,如公式、概念、法則等,從而更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僅如此,“問題解決”還能夠在情景設計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教師的具體引導,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形成,從而推動我國實現(xiàn)戰(zhàn)略轉型.
3.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的重要前提
第一,數學的終極目的在于解決實際問題,而這也是我們學生最為缺乏的東西.隨著人們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改變,這就給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huán)境,而這些也是實踐“問題解決”的重要前提.首先,在實施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于概念、公式等內容的理解,同時賦予這些枯燥的理論學習以較強的趣味性,從而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主動性,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對科學學習的好奇心,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部分地區(qū)及部分學校有效改變傳統(tǒng)的考查模式,在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考查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將數學問題同實際生活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有針對性地提升“問題解決”的效果.
第二,隨著我國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不斷完善,為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提供了有效的政策環(huán)境.一方面,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制定,人們對于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更為關注,提出了在數學教育過程中應該更為關注學生生活實際同理論學習的結合度.另一方面,某些教材和學校的課程設計都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增加了課程中的“問題解決”比重,這就為實踐“問題解決”提供了條件.
4.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的關鍵途徑
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首先必須以學生為核心,因為學生才是高中數學教學的完成者,只有準確作用于學生才能獲取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應該轉變學生對于高中數學被動學習的思想.在當前教育背景下,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學生缺乏相應的學習主動性,喪失了對學習的熱情,這就需要寓學于樂,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使數學更好地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不僅如此,存在相當多的高中生認為數學學習沒用,不符合生活所需,這就需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這種思想,在課程設計中增加“問題解決”的比重,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充分運用數學知識以拓展學生的思維.
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的關鍵是教師.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在數學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傳統(tǒng)的數學教育一直是以教師的講述為重點,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實踐“問題解決”時,應該轉變教師的角色,使教師成為我們學生實踐活動的引導者,即在“問題解決”中的提出問題階段進行合理的引導,在提出假設階段進行有效的解釋,并在檢驗問題的階段進行準確的設計,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景模擬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和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不斷推進,人們對教育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社會的發(fā)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將高中數學實踐“問題解決”切實地引進高中數學教育中,是符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必然舉措.
【參考文獻】
[1]張秋生.數學方法論指導中學數學解題初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6).
[2]顧軍.“問題解決”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