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瀾
2015年初,在日本留學的鄒康(化名)同學因為在課上做persetation時,不當引用了他人的研究數(shù)據(jù),被導師斥為“學術剽竊”并被要求4次“謝罪”(認錯道歉)。從一開始的“很委屈”,到后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且深刻反省,鄒同學的感受可以說是不少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大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經(jīng)歷過的“文化沖擊”。
“在國內(nèi),大家認為跟自己專業(yè)關聯(lián)不大的東西就可以隨便一點。不光是我,我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不少同學也做了這樣的事情?!编u康說。誰知道到了國外,“隨便一點”竟然變成了“學術剽竊”。
起因:“這次沒有做到完美‘犯罪”
“我專業(yè)課的東西都是自己寫的,但自己覺得沒所謂的課,比如說人生與哲學這種選修課,就會用別人的東西。一般都是在網(wǎng)上找資料再加上自己寫的。我覺得這個跟專業(yè)沒有關系,抄一下也沒問題吧?”
鄒康是大學傳媒學方向的研究生,2015年1月時剛要結(jié)束研一邁入研二(日本的研究生學制為2年制)。接近期末時,“哲學與人生”課程的坂口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要求大家以留學生視角探討一下其他地方人對日觀念的變化,做一個5到10分鐘的presentation。鄒康立即想到了自己之前在臺灣做的一個調(diào)查,正是有關“臺灣人對日本的看法”,不過遺憾的是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不夠完善,在學術上也不夠嚴謹,而他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準備這一次presentation。因為鄒康在元旦期間回了趟國,1月4日回日本時,距離presentation的時間只有2天了。
為了在短短2天內(nèi)做好presentation用的PPT,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借用”一位前輩的數(shù)據(jù)。前輩姓楊,來自臺灣,與鄒康同是安倍教授門下研究小組的同學。安倍教授也是二人的導師。此前,楊同學在研究小組上做presentation時,題目正好是“臺灣留學生留學前后對日觀念的變化比較”。一般研究小組的同學都會在presentation前將自己的文章發(fā)送到研究小組的公共郵箱里。鄒康就從是公共郵箱里得到了楊同學的文章和數(shù)據(jù),然后將其中的3個案例與自己調(diào)查的案例合并成1個表格,放在了自己的PPT里。
引用他人數(shù)據(jù),這個做法在學術研究里并不稀奇,但有一個前提是——必須注明出處。鄒康的問題就在于,雖然他在做presentation時口頭上提了一句,但是PPT里,他沒有注明那引用了的3個案例是來自于楊同學的。并且還有一個問題是,引用這份非公開的數(shù)據(jù)之前,他并沒有事先征得楊同學的同意。
“沒想到要加注,因為我覺得無所謂。我只是用了幾個案例,而且還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數(shù)據(jù),應該問題不大?!编u康說。這種“一半抄,一半原創(chuàng)”的模式鄒康并不是第一次嘗試,在國內(nèi)讀大學的時候,他也這樣做過?!拔业闹饕椒ň褪?,不會傻到完全抄別人的東西,我自己肯定會寫,比如說別人寫2000字,我自己也寫2000字,而且別人的東西也會改改順序什么的。”
鄒康也承認這不妥,但“我抱了僥幸心理,覺得應該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因此,當以前同樣選了安倍教授的課,也同樣是安倍教授研究小組成員的另一名姓王的同學看出來數(shù)據(jù)來源有問題時,鄒康的第一反應是自嘲,“這次沒有做到完美‘犯罪”。
出問題的3個案例里,人物姓名、表格形式都和楊同學文章里的表格一模一樣?!斑@次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時間改,就原封不動地把這三個案例擺在了一起。如果分開的話,就看不出來了?!碑斎粴v史沒有如果,王同學看出來了數(shù)據(jù)的問題,于是在課后分別給安倍教授和楊同學發(fā)送郵件,報告了這件事情。而彼時鄒康還是抱著“被發(fā)現(xiàn)才是不好的事兒,不被發(fā)現(xiàn)就沒事”的心態(tài),沒有意識到隨后即將來臨的軒然大波。
質(zhì)詢:“作為研究者的失格”
“當時我并沒有覺得自己有做得特別錯的地方,我覺得自己的做法只是不適當,不能說錯。我只用了一小部分數(shù)據(jù),主干部分還是自己寫的,所以不覺得這是個原則性的錯誤?!?/p>
做完presentation的當天晚上,鄒康突然收到了安倍教授的郵件,郵件用嚴肅的口吻寫道:“有件事必須馬上當面和你談談?!编u康雖然很意外,但是也沒想到是presentation的問題,當下答應晚上9點和教授碰面。
一見面,教授的第一句話就問:“你今天是不是在坂口老師的課上做了presentation?”導師這樣嚴肅的神情,鄒康還是第一次見。“我當時心里就想,完了,怎么突然就說到這個問題了?”教授提出進一步要求,要看鄒康當天presentation的原稿件。鄒康一下沒想起來自己隨身帶著U盤,只好說PPT存在家里的電腦里。沒想到教授竟然馬上說:“那走吧,我們一起去你家?!边@樣突然的要求十分反常,使得鄒康更加緊張起來。隨后他想起來,自己的包里其實放著電腦,于是當下把U盤插到電腦上,打開PPT給教授看。
教授這時候才解釋自己為什么著急要看到鄒康的PPT,他說:“有人給我發(fā)郵件說,你的研究里使用的數(shù)據(jù)和楊同學的數(shù)據(jù)非常像,我不得不來確認一下。”其實直到這個時候,鄒康都是有抗拒心理的,并不想向?qū)熣故咀约旱腜PT,因為這樣看起來像是被檢查錯誤。
然而看了PPT之后,安倍教授的反應遠遠出乎鄒康的預料。教授先問,哪個部分是引用了楊同學的。當鄒康指出來后,教授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特別紅,表情極其嚴厲,語速也變得非常急?!斑@樣是不對的,這是作為研究者的失格!”看到教授如此生氣,鄒康“當時心砰砰直跳”。他馬上道歉,因為“這時候已經(jīng)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教授認為,這件事情既然牽扯到楊同學,就應該要和楊同學商量商量。隨即把楊同學也叫了出來,3個人一起就這件事情談到了夜里12點。教授首先要求鄒康向楊同學道歉,鄒康自然照辦,沒想到楊同學卻說:“我要考慮一下要不要原諒你?!睏钔瑢W難以釋懷的理由是,鄒康使用的案例實際上是她要用于畢業(yè)論文的數(shù)據(jù),她認為數(shù)據(jù)提前曝光,會使她的數(shù)據(jù)失去首發(fā)的可信度。說得嚴重一點,“搞得好像是我抄她的一樣”,她擔心自己會因此畢不了業(yè)。
這時的鄒康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想法的誤區(qū),知道自己犯了原則性錯誤,因此向教授和楊同學反復道歉。但是談話并未止于此。楊同學以2014年在日本學術界鬧出風波的小保方晴子事件為例,說這一次事情的性質(zhì)其實和小保方晴子事件在本質(zhì)上一樣嚴重。
結(jié)果:4次謝罪
“教授說,我雖然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錯誤,但考慮到事情的嚴重性,需要進一步促使我理解有關研究倫理(英: Research ethics,指研究者在調(diào)查研究時應當遵守的行為法則)和個人隱私的準則。因此要求我分別向楊同學、向他、向坂口教授,以及‘中國思想史課上的所有同學謝罪道歉。我一共謝罪了4次。”
在經(jīng)歷3小時的長談之后,最終,安倍教授對鄒康的處理結(jié)果是:4次謝罪道歉。首先要向被牽涉進來的楊同學道歉,其次向作為導師的自己道歉,然后向坂口教授道歉,最后向“中國思想史”課上的全體同學道歉。
最終謝罪的不止是鄒康本人。安倍教授認為鄒康行為失當,自己作為導師也應當承擔責任,因此主動給坂口教授去函,為自己的失責和給對方造成的困擾道歉,并且希望能和鄒康一起當面拜訪坂口教授,為此次事件進行解釋和謝罪。坂口教授在收到安倍教授的郵件時非常吃驚,但最終委婉地拒絕了安倍教授一起來道歉的請求,只是特別強調(diào)鄒康要深刻反省,并且贊同安倍教授在郵件里提出的:讓鄒康在課上再做一次presentation的做法。兩位教授都覺得,鄒康應該吸取這次錯誤的教訓,重新做一份符合研究者道德規(guī)范的presentation出來。于是第2個星期同樣的課上,鄒康在全班同學面前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道了歉并且完全以自己的研究為主題,重新做了一次presentation。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為止。安倍教授認為,鄒康會犯這樣的錯誤,是因為不了解研究者應當具備的研究倫理。教授列舉了3個研究者絕對不能犯的錯誤:剽竊、捏造、改篡。這3種錯誤都被稱為“不正行為”,除了篡改實驗數(shù)據(jù)、捏造數(shù)據(jù)或研究成果、剽竊他人論文以外,盜用他人的創(chuàng)意、偷竊記錄了實驗數(shù)據(jù)的存儲設備(U盤、光碟等)、私自復印他人資料等等,也都屬于研究倫理里的“不正行為”?!安徽袨椤彪m然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不算犯罪,但是嚴重違反研究倫理時,也有被視為犯罪行為的先例。而做出“不正行為”的研究者,通常會被所屬大學或研究機關處以懲戒處分,或取消學位,甚至接受法律制裁。
就一般而論,凡是被揭露犯了捏造、篡改、剽竊等嚴重“不正行為”的研究者,其本人及所在的學術團體的信譽都會因此而損害,所以違反研究倫理的人一般不可能原樣留在學校或研究機關。而其本人在學術上的信用度也將劇降,在社會上的口碑也將“遺臭萬年”。一旦其處罰是被原單位解雇的話,往后也很難在學術界重獲話語權(quán)。另外,就連聘用了做出“不正行為”研究者的單位的管理者,也有可能被追究責任,可謂是一損俱損。
安倍教授說鄒康這次也是“不正行為”:“你這就是剽竊,剽竊是絕對不行的。”在不注明出處的情況下,擅自引用他人論文的行為,就是剽竊。剽竊和捏造等“不正行為”一樣要接受制裁。為了讓鄒康從今往后能夠嚴格遵守研究倫理,安倍教授的最后一個要求,就是要鄒康查閱日本各大學有關研究倫理的規(guī)定,寫一篇4000字的檢討報告。
鄒康用2個星期的時間寫完了這份報告。他查閱了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和一橋大學有關研究倫理的規(guī)定,探討了研究倫理的定義,還對各大學的研究倫理進行了詳盡地歸類總結(jié)。但當這份報告交出的時候,安倍教授依然不滿意。他說:“我要你寫的是你的感想和反思,而不只是從其他大學網(wǎng)站上摘來的規(guī)定總結(jié)。”
來自教授和同學一次又一次的“失格”“羞恥”的批評,讓鄒康開始不再安于簡單的道歉?!拔矣X得我應該讓事情結(jié)束了”,于是鄒康在給教授發(fā)送檢討報告第二稿的同時,用英文給教授寫了一封長郵件,坦白了自事件開始以來由于負疚感而沒能說出口的心聲。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