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天鋒
[摘 要]圍繞立德樹人,通過探究高一學生在第一學期開學月余后到第二學期末的思想品德教育,從社會、家庭、學校層面,提醒學生注意該段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修養(yǎng),為順利走完高中生活打下堅實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高一 德育教育 及時性 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36-0102
黨中央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充分體現(xiàn)了要高度重視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shè),但這必須與高度重視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shè)緊密聯(lián)系起來。道德和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兩個基本杠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不斷完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shè),提升全民道德素質(zhì),增強公民守法的內(nèi)在動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加快依法治國的進程,確保國家治理有序、社會健康運行。只有加強道德建設(shè),充分發(fā)揮道德和法律的互補功能,才能為公民普遍守法營造良好氛圍。對學校而言,特別是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高一學生來說,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一、德育影響習慣,習慣決定人生
高一學生成人意識已大大加強,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意識已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針對這點,我們要求首先從班委會成員的選拔著手,在軍訓至開學一月內(nèi)由學生自主推薦或輪流值日做班長,使有管理愿望和能力的學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在開學月余后正式成立班委會,由班委會組織全體學生制定好班規(guī)班約。這個制定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教育的過程,也是班主任實現(xiàn)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行之有效的,有利于高一學生正確面對新的環(huán)境,正確面對自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承擔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協(xié)作精神。在這過程中,重中之重是學生的品德教育和好習慣的養(yǎng)成。李希貴曾說過,我們學校的老師不是教科學的,是教人的,這并非貶低科學,而是強調(diào)所有的學科老師都是為了育人。所以立德樹人是教學改革的根本任務,也是教學改革的根本方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但這絕不意味著教學只需要立德,恰恰相反,它重視以知識、技能為中介、為載體,從知識中生長良好的思想品德、生長起智慧。一個人無論年齡有多大,其真正的人生是從設(shè)定目標開始的。這就要引導學生懂得高一學段很重要,應規(guī)劃人生、明確目標,要重成績更應重品德、重好習慣的養(yǎng)成。以優(yōu)良的品德和良好的習慣促進成績的提高,在優(yōu)異的成績中生成并升華品德與智慧。
二、好習慣—好心境—好人生
葉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習慣成自然。中華民族有很多古訓,諸如:天下之事,必做于細;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等。這反映的是量的積累,也是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只有關(guān)注細節(jié),養(yǎng)成良好習慣,才有可能改變心境。心境改變態(tài)度隨之改變,態(tài)度改變習慣隨之改變,習慣改變?nèi)松汶S之改變。
三、樹立“泛教育”理念,以德統(tǒng)領(lǐng)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德,既是個人之小德,又是社會、國家之大德,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是進行德育教育、理想教育,就是尋找教學中的“最大公約數(shù)”“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蘇霍姆林斯基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包括社會)、本人、書籍、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而這六大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家庭、學校、社會。高一學生雖脫離了這個階段但其教育因素仍然如此。
單就家庭教育來說,在處于轉(zhuǎn)型期的我國,利益最大化的功利主義思想使全社會的誠信問題非常突出。缺乏誠信已成為這個時代發(fā)展的痼疾,這個痼疾若在孩子身上發(fā)芽、開花,就會毀掉我們這個民族。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取決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為此學校在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后就應及時召開家長會,除分析孩子的學習成績及表現(xiàn)外,著重培養(yǎng)、改變家長在德育方面的認識,以夯實學校德育的基礎(chǔ)。
就學校德育教育來說,教師是誠信的領(lǐng)航者和實踐者。作為教師只有具備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才能感染學生,切實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陶行知曾說:“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一個教師能否以身作則,是他能否勝任教師這一職業(yè)的關(guān)鍵?!睘榱私o每一位學生做好表率,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一定要用重諾守信、一言九鼎,以榜樣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個學生,從而引領(lǐng)學生去追求切實而高遠的人生意境和自由澄明之境。
就社會來說,社會是學生誠信意識強化的支柱,任何教育都要接受社會的檢驗,以實現(xiàn)本質(zhì)的轉(zhuǎn)變。所以上從政府部門以身作則、誠信于民做起,下到每個個體都以誠信為榮,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這樣才能使誠實守信的人不吃虧,才能使學校德育教育有說服力。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信是做人之根本,每個人應從我做起,誠實做人做事,讓整個社會重建誠信。
總之,我們?nèi)绻苤匾暭倚B?lián)手,重視社區(qū)教育載體,讓德育教育之風“生生不息”“勢成燎原”,定能使高一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匡正自己言行,順利完成高中學業(yè),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