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摘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每節(jié)課教師都會提出諸多問題,因此提問是初中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把握提問的時機、善于提出啟發(fā)性問題、提問后耐心傾聽答案、給予適度反饋這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shù)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30041
每一位教師都會在課堂上進行提問,但是提問的效果卻不同。究其原因,源于提問的技巧不同。那么,初中語文教師應(yīng)該掌握哪些提問的技巧,才能使提問取得顯著的成效呢?
一、把握提問的時機
1.導入新課時提問。
一堂語文課如果有一個好的開頭,就比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探討課文內(nèi)容。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新課導入時向?qū)W生質(zhì)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課文內(nèi)容。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筆者提出:說說自己家鄉(xiāng)的冬天是什么樣的。之后趁勢引出濟南的冬天。
2.在學生疑問處提問。
設(shè)疑是引導學生獲取真知、增長才干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在學生苦苦探究課文而不得要領(lǐng)時,及時向?qū)W生質(zhì)疑,而后再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背影》時,學生對于文章題目選擇“背影”很是疑惑,覺得“父愛”不更能突出重點嗎?筆者則不急于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反復去閱讀本文內(nèi)容,從中感觸作者的情感。
3.在創(chuàng)新思維處提問。
創(chuàng)新,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而后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善于設(shè)計啟發(fā)性極強的問題,以此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比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沉浸在閱讀成功的喜悅之中思維正處于亢奮狀態(tài)之時,及時提出某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組探究,再引導學生歸納結(jié)論,就能夠快速地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善于提出啟發(fā)性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替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的思路,比如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關(guān)鍵字詞句,感知課文重點,歸納概括課文主旨,探究課文的疑點與難點。同時,還要把握課堂教學的時機,設(shè)計難度適當?shù)膯栴},引導并鼓勵學生通過小組探究或者自查資料獨立思考等探究問題的答案。對于某些難度較大、學生無法切中要害的疑難問題,教師必須把握時機引導、點撥學生的思路,充分把握學生回答問題時所涉及的與問題的答案密切相關(guān)的信息,引導學生深度探究問題,延伸拓展問題答案。此外,還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力求在教材中尋找突破口,巧設(shè)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為了釋疑,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并產(chǎn)生獨特的感悟。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筆者設(shè)置這樣的問題:朱自清是怎樣描述春天的?他的寫作結(jié)構(gòu)是什么?閱讀之后,你的感觸是什么?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層層遞進,以問題引導學生逐漸拓寬思維,促進對文本知識的掌握。
三、提問后耐心傾聽答案
古語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最佳的質(zhì)疑時機與適當?shù)狞c撥時機。也就是在學生想弄明白而又無法弄明白、想說出來又無法說出來的時候點撥學生,以此打開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的智慧,授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破“憤”而通,才能變“悱”為達,才能收到“時雨而化之”的預期效果。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如果語句不夠流暢,表意不甚清晰,教師要耐心傾聽,在學生回答完畢后再適當追問,以此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學習積極性。學生即便答非所問或者支支吾吾無法回答,教師也不能皺眉后冷淡或者斥責學生,而應(yīng)該對學生加以耐心的指導,并留給學生再度思考問題的機會與時間。
四、給予適度反饋
只有對學生的回答給出真誠、客觀的反饋,才能使后面的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并且從教師的反饋中獲取更多知識。因此,教師在提出問題,待學生回答之后,不能簡單地以對錯判斷,也不能不置可否,而是應(yīng)該予以適度的反饋,并且堅持真誠的原則。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要加以肯定與贊揚;而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也要注意對其答案中合理性的部分做出肯定,而對于其回答錯誤的部分,需要適度引導,幫助學生對模糊的部分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并且教師在反饋時,需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觀點,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保證反饋的針對性,更是為了讓學生加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教師對學生的反饋是對學生認識問題的一個簡單性的總結(jié),需要教師直接和學生表明其正確的地方是什么,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揚長避短,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努力目標。教師的反饋要有針對性,不能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回復,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自認為對其不重視,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shù),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注意提問的多樣性、藝術(shù)性,把握問題的時機和火候,給學生留有積極的思維空間和時間,這樣形成教師問學生、學生問教師、學生問學生的多面提問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