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小霞 趙平
【摘 ? ?要】語文老師,面對的不是一臺臺機器,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學生,一個個富有感情的鮮活的生命?!耙虢探o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蓖瑯樱雽W生受感動,教師只有自己被感動。
【關鍵詞】語文教師 ?感動 ?情感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89
花兒之所以那樣嬌艷,是因為它有泥土的栽培;小草之所以如此堅強,是因為它有大地的擁抱;鳥兒的歌聲之所以這么動聽,是因為廣闊的森林賦予它美麗的歌喉;生命為什么美麗,是因為它充斥著我們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濃濃情意,充斥著我們對事業(yè)不懈的追求;課堂為什么精彩,是因為一個個看似平凡而又質樸的故事,卻蘊含著無數普遍而又深刻的哲理,閃耀著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的光輝,它在師生的互動之下幻化為神奇的力量,不斷地扣擊著我們的心扉,觸摸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yōu)橹鸷持?,感動著?/p>
一直在思考:在功名之外,在興衰之外,應該有一種東西是更長遠和更重要的,應該有一種東西是我們可以相信并且希望它永遠不會消失的。是什么,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如同涓涓細流,澆灌孩子的心靈?是感動!是什么,讓學生感到幸福?又是什么,鼓起了學生高昂的理想?是情感!
感動是什么?感動是一臉悲憫,感動是一掬熱淚,感動是一刻沉默,感動是一襲溫暖,感動是一低頭的沉思;面對紛繁的世界,面對短暫的生命,感動是對存在的膜拜;感動是“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感動是觸及心靈的那根弦,感動是讓你的心痛并快樂著的感覺。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飽含深情?!比欢裉欤瑸槭裁次业难劾锍:瑴I水?是因我對語文課堂愛得深沉。當我們面對“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苦苦期盼,可曾心酸?當我們置身于“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的送別場景,我們可曾淚眼婆娑?回望著“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灰燼”的民族恥辱,我們可曾痛心?可曾切齒?靈魂可曾滴血?我們的語文課,正在泛濫著以客觀超然的姿態(tài),不動聲色地從事所謂的“零度教學”,我們的語文教師似乎只在冷眼旁觀“別人的世界”,講著“別人的故事”,語文課堂就如一杯沒有加任何佐料的白開水。這是語文教師的悲哀,更是語文教學的悲哀。
愚以為:語文教師不僅要傳道,還要解惑,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語文教師應該飽含著深情,飽含著對語文教育事業(yè)的滿腔熱誠。
有人說:“只有癡于劍的人,才能練成精妙的劍法,只有癡于情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真情。”情感是什么呢?情感是風,情感是雨,情感是一杯清茶,情感是一盅烈酒,情感是“剪不斷理還亂”,情感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情感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情感不是玩具,怎么經得起無休止的拆卸和折騰?眼下泛濫的所謂“零度教學”,難道是因為老師無數次的備課閱讀稀釋了那一份原初的感動,抑或是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成熟和理性蒸發(fā)了這種最本真的靈魂之淚?
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濒斞刚f:“創(chuàng)作原本根植于愛。”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fā)展?!蔽覀冋f,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觸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文章不是無情物,學生不是沒有感情的生命,用一種理性的方式來教極富感情色彩的語言文字,無異于緣木求魚、南轅北轍。
情感素養(yǎng)是人的一切素養(yǎng)的血肉,沒有了情感,就沒有什么素質可言。我們應十分明確: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人小情多,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張。我們也應該明白,沒有情感支撐的語言只是一種蒼白的符號,沒有情感流淌的教學只是一種冷漠的訓練。在語文教育的多彩生活里,老師,你能做到無動于衷嗎?有多少童年可以再來,有多少生命可以重復?每一堂課都是學生生命中的唯一,向前走去,就永無回頭的可能。因此,我們應該把握并利用兒童的情感,使之形成一種驅動的“力”,成為他們主動投入、參與教學過程的“力”。從而,用一堂堂課串起了他們生命中幸福的童年,鼓起了他們遠航人生理想的風帆。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面壁參禪?!蓖踽轮壅f,“生命的真義是體驗,是當下的體驗?!蔽覀冇刑嗟乃枷?,卻少有扎實的行動;我們有太多的希望,卻少有踏實的耕耘;我們有太多的質疑,卻少有切實的求證。生命的能量就在這些太多的思想、太多的希望、太多的質疑中被白白地耗費了。于是,我“面壁參禪”,虛心聆聽大師的課堂,虔心研讀名師的教學理念,認真研究我愛得深沉的語文教學。終于,一件小事讓我體驗到了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感動。
在一次語文課上,我正繪聲繪色地講《那只松鼠》,“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絕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當我飽含深情地問:“它絕望什么?抗拒什么?又乞求什么?”忽然,我發(fā)現班上的一個男孩——劉力凱,怯怯地舉起了小手,我震驚了。那是怎樣的一個男孩呢,小小的個子,皮膚黝黑黝黑的,平時上課從不會主動回答問題,即使偶爾叫他回答問題,他的臉也會紅到脖子跟,像公雞的冠子。出于對他自信心的保護,我小心翼翼的叫他起來回答問題,他雖然結結巴巴,倒也正確,我及時地表揚了他。隨即,我又請求孩子們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再回答一遍,這一遍,他聲音響亮多了。此刻,我分明從他的眼睛里看出了一絲感激,看到了那閃動的淚花。以后,我的課堂,總能見他高高舉起的小手,和他洪亮的聲音。我驚喜于他的變化,更好奇這背后的原因。終于在一次《老師,我想對你說》作文中,我發(fā)現了緣由:原來,在一次作文評語中,我鼓勵了他,是我的幾句簡單的話,使他受到了鼓舞,從而改變了一向膽小自卑的他。而那幾句話,連我自己都回憶不起來。這多么讓我感動,又多么驚詫于我的工作帶給我心靈上的成就。一句簡單的話語,一個微笑的眼神,一次溫柔的愛撫,竟然銘刻于學生們的心靈,讓他們一輩子銘記你的教誨,并且感激。這又是多么神奇而又神圣,而這一切,只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是我應該做的,不,是我必須做的。從此,我不敢怠慢。我知道,全班有六十多雙眼睛注視著我,他們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去保護,他們純真的笑臉需要我們呵護。于永正《語文教學實錄薈萃》的扉頁上寫了這樣一段話:“心中藏著愛意和善意,有著民主和尊重,它一定會自然地流露?!本瓦@樣,我愛著我的學生,愛著我的語文課堂。
從此,每次上課,總是細心地關注那些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孩子,發(fā)現他們的閃光之處;總是精心準備深入研讀,和孩子們從課內走向課外,又從課外走進課內;和孩子們徜徉于語文的長廊之中,感受《泰山日出》壯麗奇觀,欣賞《南海上的明珠》那惹人喜愛的椰林風光,聆聽《歌唱祖國》的華麗樂章,發(fā)現《金蟬脫殼》的奇妙變化,書寫《那只松鼠》的活潑伶俐。于是,我被語文課文感動著,我的學生被課堂感動著,而我又被他們那一道道驚喜的眼神,那一次次精妙的回答感動著。我幸福著孩子們的幸福,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是的,做老師是幸福的,我想說:做語文老師,更加幸福!
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蔽蚁胝f:塵世間沒有我生命的痕跡,但我已走過;中國教壇上不會留下我的身影,但我真心愛過。親愛的同行們,“在這條道路上,只管走過去,不必逗留著去采了花朵來保存,因為一路上,花朵自會繼續(xù)開放的。”因為我們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最幸福的職業(yè),因為我們心中有對語文濃濃的情,因為我們時時刻刻被感動著!教師們要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