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
摘 要:“貴生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編好導學案,讓導學案在學生預習、自學、展示、反饋等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導學的作用。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了落實“貴生課堂”理念的措施。
關鍵詞:導學案;貴生課堂;教學質量
《“貴生課堂”之十大元素組合》指出,組織課堂教學過程應“通過‘預習探究課、‘分享表達課和‘反饋拓展課來組織整個教學流程”。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按照“預習—展示—反饋”來組織教學流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落實“貴生課堂”的理念。
一、落實預習環(huán)節(jié),提高課堂實效
“貴生課堂”要求教師和學生轉變傳統(tǒng)觀念,將預習作為正課,將自學作為正課。預習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要求學生通過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建構初步的知識結構,解決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發(fā)現并提出需要教師指導、分析和提升的問題。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要求和目標,教師有針對性地編寫導學案,讓學生的預習有更明確的方向。
比如《荷葉·母親》這篇課文,因為比較抽象,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預習,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編寫這課的導學案中我設計了如下的內容:(1)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2)初步感知: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分小組朗讀比賽、點評;教師點撥指導,范讀。(3)整體感知,理清文章寫作思路。(4)合作探究①品“看蓮”,思考:文章幾次寫到看紅蓮?當時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紅蓮的表現怎么樣?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樣變化的呢?②中心句的理解(5)拓展延伸,吐露心聲:感恩母愛。這樣的導學預習使我在上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實效有了堅實的基礎,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自學建構知識,教學彌補缺漏
“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現的要讓學生表現,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自己推導出結論的要讓學生自己推導出結論”,這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也正是“貴生課堂”的要求。學生通過課前自學建構知識,可以自行找出存在的疑惑點,教師通過課中與學生交流并反饋,可以解決問題并提升知識的增長點。
例如在講授《老王》這篇課文時,因為老王的形象可感性強,我放手讓學生分小組合作,通過對課文插圖的觀察、對文本的閱讀把握老王的形象,然后生成疑問,拓展延伸到生活中像“老王”一樣的弱者。這樣,學生便建構了一系列的知識結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彌補他們的缺漏就行了。這樣的“貴生課堂”教學,為學生的“學”找到了有效途徑,更讓教師的“教”變得輕松。
三、交流共享進步,展示提升信心
“貴生課堂”模式提倡“先學后教”,學生在“貴生課堂”中,不再是整齊劃一地學,而是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學法。通過小組及班級的交流,通過互幫互助,學生分享了學習經驗和學習心得,共同嘗到了樂趣,一起提升了能力。課堂教學中,交流與展示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索同一問題,讓學生從另一個方面分析思考。
如在執(zhí)教《皇帝的新裝》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如何評價課文中的騙子?小組討論交流時,課堂上學生活力四射。A小組說,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安逸、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fā)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B小組說,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希望能起到一定的療效。C小組說,安徒生在童話的結尾并沒有讓騙子落入法網,耐人尋味,其用意是想為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騙子,安徒生是想把騙子當做一面鏡子,當做一把手術刀,解剖社會人生的病態(tài)。不同觀點的展示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的課堂不是表面的熱熱鬧鬧,而是活力迸發(fā),讓學生真正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創(chuàng)造。
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真正感受到“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提升了學習信心,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為今后的學習提供了動力,積蓄了后勁。
四、變灌輸為探究,變“教”學為“導”學
在“貴生課堂”模式中,教師減少了知識性語言或對教材內容的重復陳述,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探究中發(fā)現,其樂無窮,其效明顯。在這一新模式下,教師對學生預習有籌劃、指導和了解,對學生展示有組織、精點和釋難,對學生反饋有糾偏、整合和總結。教師重視了預習和反饋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改變了以往側重講課環(huán)節(jié)的做法,做到“前有指導、中有引導、后有點評”。
例如:在講授《核舟記》時,先讓學生充分地研讀課文,教師只作個別難詞上的點撥,重點是體會文中對“核舟”上人物的生動描寫。這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自找搭擋,分別扮演蘇東坡、黃魯直及佛印,還有舟尾的兩個舟子的情態(tài)。學生的扮演情況怎么樣?這跟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關。我不急于糾正或評價,而是讓學生仔細觀察,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他們發(fā)言,指出表演學生的優(yōu)缺點。再請其他學生表演,使其在觀察與比較中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在這種模式下,我始終將學生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上,讓他們展示最精彩的地方。始終將教學實效體現在學生的“學”上,而不是教師單方面的“教”上。教師的“導”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
參考文獻:
潘建義.“貴生課堂”之十大元素組合[EB/OL]. http://www.jiaoyu.xwie.com/dongtai/jynews/20140512/1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