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課本和課堂等美感資源,使學生回歸真正感悟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語文教學,讓語文教學成為美育的沃土,使語文課堂充滿美感、情感,使學生在“美”的沐浴下,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靈,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
關鍵詞:自然美;人文美;感知形象;激發(fā)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1-043-02
古人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绷_曼·羅蘭也說:人類有一種愛美的本性。所以,美育是中學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語文教學的原則之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缎抡n標》中也明確要求:“高中語文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學要用“美”來吸引學生,滲透審美教育。
但是,現(xiàn)在的高中語文教學卻是割裂了美學教育的教學。高考的指揮棒,決定了我們高中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我們高中語文課堂,我們奉為指導規(guī)律的語文教學理論,大多都是高中語文考試說明的講解、分析和例證,它確切的告訴我們:高考考什么,不考什么,怎么考;學生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該怎么學。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卻很少有人能完全擺脫高考功利的束縛,暢談、宣揚純美語文醉人的韻律和魅力。如果課堂我們賞析黛玉葬花凄美的意境,引導學生感悟愛斯梅拉達的人性情感美,評價者就會說:理解感悟很好,可是高考會考這個嗎?……
這說明,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已經(jīng)習慣于戴著鐐銬跳舞,已經(jīng)習慣了為了應付高考對美文進行條塊分割。當語文教學把語文的美肢解得越來越瑣碎的時候,無異于把美神維納斯分解得支離破碎。維納斯不存在了,語文還有美嗎?還會有她誘人的魅力嗎?
實際上,語文學科進行美感教學還是有她先天的優(yōu)勢的,它的優(yōu)勢也是得天獨厚的。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高中課本每篇精選的范文,課后思考的延伸,課外訓練的實踐……,無不散發(fā)著美感的靈光。如何充分利用這一豐富的美感資源,讓語文教學成為美育的沃土,將學生引入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語文課堂,從而使學生回歸真正感悟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語文教學,是我們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的責任。
那么,我們該怎樣來引導學生回歸美感教學呢?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個人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感受美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內(nèi)容包羅萬象,姹紫嫣紅;教學形式不拘一格,豐富多彩。這其中有著大量的“美”的教育因素。我們語文教師就要憑借課文,挖掘“美”的素材,引導學生與作品中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感染學生,喚起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給語文課堂插上“美”的翅膀。
(一)用自然美感染學生
我們常說:“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薄T娗楫嬕獾淖匀幻朗俏覀兠總€人都喜歡的。我們喜歡人與大自然的對話,與青山綠水的交流。
我們可以去欣賞一下《荷塘月色》中飄著淡淡幽香的月下荷塘,籠著輕柔薄紗的塘上月色,以及心懷淡淡的哀愁和喜悅獨步月下的作者組成的靜謐、和諧、優(yōu)美的引人遐思的美景;我們可以體會一下《沁園春·長沙》中遼闊壯美的秋景前那慷慨曠達的氣魄,老一輩革命家投身革命的豪情;我們可以吟誦一下《山居秋暝》中清新怡人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雨霖鈴》中凄冷蕭瑟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氣勢宏偉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這一幅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畫面,讓學生領悟到或壯麗、或秀美、或凄涼、或美好的自然風光,引發(fā)學生復雜而深刻的美感體驗,這些無疑都是美的源泉所在。
(二)用人文美感染學生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詩情畫意,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思考和領悟,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是訴諸于學生靈魂的行為。
翻開語文課本,人文光輝熠熠閃光。杜甫“艱難苦恨繁雙鬢”是憂國憂民的感情積累,“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古往以來英雄志士的不平感傷;魯迅在《阿Q正傳》中入木三分的指出幾千年來中國國民身上的民族劣根性,背后閃耀著的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偉大人格;還有《守財奴》中葛朗臺的貪婪、冷酷,《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別里科夫的保守、反動,《雷雨》中周樸園的冷酷、虛偽的……
這些無不使學生在心靈上、思想上受到感染,或愛,或憎,或敬,或恨。我們已經(jīng)在他們的靈魂深處埋下了“愛”的種子,培養(yǎng)了學生豐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
(三)用文學美感染學生
課本中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要通過文學美來體現(xiàn)。我們也要引導學生體會文學之美。如《滕王閣序》的才情美之所以讓人嘆為觀止,正是因為文章中那瑰麗的辭藻,工整的對仗,和諧的音韻,自然的用典,濃墨重彩、極富層次感的景物描寫,渴望用世的遠大抱負和報國無門的凄涼現(xiàn)實。此外,還有作為駢體文的氣勢磅礴,流暢奔放,特別是很多千古名句,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動靜相映,意境渾融,堪稱經(jīng)典。
那么,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感悟美并創(chuàng)造美呢?
二、充分運用語文課堂,激發(fā)學生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蔽覀儾粌H要讓學生感悟到美,還要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通過鑒賞美來掌握鑒賞美的規(guī)律,并且
作者簡介:仲兆環(huán)(1972-),男,山東濟寧人,山東省微山縣第三中學,高中語文教師,中學一級職稱,現(xiàn)在新疆喀什二中援疆并任高二語文教研組長,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
能夠把這種美表達出來,這更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我認為要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感知語言,理解文學形象
人們對文學的感知,第一步就是感知語言,而朗讀是感知語言的前提。初讀知大意,吟讀定基調(diào),賞讀進入具象,而品讀則是傳情達意。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對閱讀對象產(chǎn)生積極的審美關注,不斷積累審美經(jīng)驗,反復朗讀,才能迅速突破語言形式感知具象——即作者所描繪的藝術形象以畫面的形式浮現(xiàn)在閱讀者的腦海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多種閱讀形式,把捕捉“初感”與反復訓練、細致感受結合起來,逐步練出敏銳而準確的感受能力。
例如我們在感受朱自清《荷塘月色》呈現(xiàn)出詩意朦朧的夢幻美時,常常忽略了月光透過樹叢投射到塘上的陰影。其實,正是由于這背景,使得《荷塘月色》蒼茫的月色,薄薄的輕霧,參差的黑影,稀疏的倩影,陰陰的樹叢,隱約的遠山,構成一幅光色似明非明,似暗非暗,影象虛虛實實、影影綽綽的和諧寧靜的圖景。而這恰好是自然界朦朧美的再現(xiàn)。
(二)極力激發(fā)想象,豐滿形象
我們在感受文學作品藝術形象的同時,教師還要極力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將濃烈的感情融于其中,以達到補充開拓藝術形象的效果。閱讀者的情感投入愈充分,就愈能喚起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藝術形象也就愈加豐滿。
例如我們在感受蘇軾《赤壁賦》融敘事、寫景抒情及議論一體之時,在感受赤壁美景的同時,還要聯(lián)想到“水月”意象的歷史蒼涼之意和哲理上的人生須臾之嘆!這種“水月”的意象,是蘇軾情感哲理的依托,無論現(xiàn)實的,歷史的,還是哲理的,跌宕變化,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景則水月流光,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兩兩相觸,縹緲多姿,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神話般的境界。
(三)寫作傳情達意,傳遞形象
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讓學生感受和鑒賞美,提高審美能力,更重要的還要把這種對美的感悟表達出來,同時這也是創(chuàng)造美。
在引導學生體味文本中那動人的美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以獲得的審美感悟去認真觀察生活、體味生活,以美的眼睛去尋覓生活中的美,并把它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出來,去感染更多的人。把美的感悟融入到寫作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去,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才能煥發(fā)光彩。
比如,我們學習完《荷塘月色》,就可以讓學生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要求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安排明確的線索,采用合理順序和即景抒情等,
總之,語文的世界是審美的世界,我們必須讓學生回歸真正感悟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語文教學,使語文課堂充滿美感、情感,使學生在“美”的沐浴下,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靈,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
當我們領著學生暢游在五彩繽紛的語文海洋,盡情享受蕩人心魄的語文之美的時候,我們難道真就無法應付考試?如果真的如此,那只能說明我們的高考還很不完善;如果事實并非如此,那我們?yōu)槭裁床换貧w高中語文教學之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