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婧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學會誘思,學生對學習能夠自主探究,提高學習成績。就小學教育而言,英語學科有較大難度,學生接觸一門新的語言,其難度較大。為此,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探尋到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施教,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效果。主要研究了基于誘思探究的小學英語教學。
關鍵詞:誘思探究;小學英語;英語教學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誘思探究教學法”得以提出,從理論上講,誘思探究教學法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學的整體效果,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人處世能力。通過誘思探究教學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循序善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水平。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在素質教育條件下,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誘思探究教學法以“誘”和“思”為主,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對教學問題以思考,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小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對事物認知程度不夠,需要教師對其循循善誘,不斷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英語對于小學生而言,既是新接觸的一門學科,又是新接觸的一種語言,如果教師不能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則對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十分不利。
二、探尋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陣地集中在課堂教學上,如果教師可以采用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則會更好地迎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于課堂教學的對象、環(huán)境的不同,所以,不同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為此,小學英語教學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以誘思探究教學法為出發(fā)點,對學生學習狀況以摸底,進而探尋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既提高了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教師在教學中要信任學生
現階段,許多小學教師對學生較為失望,認為學生學不好知識,這是許多教師經常陷入的思想誤區(qū)。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師應該以信任的態(tài)度去應對學生,對學生施以耐心、信心,學生必然會有明顯的進步。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誘思探究教學法,對學生不斷加以善誘,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其學習成績勢必會提升。
四、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的能力有所不同,智力發(fā)育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滿足教師的要求。為此,教師應該堅持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都能夠取得進步。受誘思探究教學法的啟迪,筆者對學生學習英語狀況給予分層,分為上中下三等。對上等生以深入探析性的誘思,促使學生有進一步的提升;對中等生重在激發(fā)學習潛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下等生首先要樹立其自信心,進而對其進行基礎知識層面的誘思引導。由此,可以促進全班學生英語水平的快速提升。
五、教師在教學中增加情感投入
小學生需要得到教師的關愛和呵護,進而樹立自信心和恒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投入情感,以情感而實踐和誘思探究方法和傳達誘思精神,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首先,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建立良好的師生平等關系;其次,教師采用誘思探究教學法時,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循循善誘;再次,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刻苦鉆研的精神;最后,教師教給學生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困難,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誘思方法不僅對于教師的教學受用,而且對于學生的學習受益無窮。所以,教師在采用誘思教學方法的同時,將誘思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善于運用誘思的方法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學會質疑。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對問題的質疑,從根本上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水平。
總而言之,應試教育在我國教育史上長期占主導,對教師影響深遠,因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未能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和切實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致使教學效果難以有效發(fā)揮。小學英語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打好英語學習基礎的關鍵。誘思探究教學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為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誘思探究方法施教,可以充分發(fā)揮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哲清.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現狀及其提升策略[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12):149-150.
[2]施亞萍.審美化小學英語學習評價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12):160-161.
[3]李世娟.影響英語有效學習的教學誤區(qū)與解決策略[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2):41-4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