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中學 林曉峰
開學初聽過兩節(jié)課,我頗有感慨。兩位教師,一位是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結合網絡語言、電視廣告和社會現(xiàn)實、相關時事新聞,引起學生的極大共鳴。另一位新教師課前準備充分,課件設計精美,教學嚴謹,卻令學生昏昏欲睡。兩位教師知識儲備豐富,能力與責任心也都很強,但課堂教學效果為何差距甚大?由此可見,如何合理運用課堂時間大有玄機。
新學期伊始,課堂效益的提升刻不容緩。我校師生致力于研究一個課題《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的再思考》。我相信所有的學校、所有的教師都想過這個問題:我要怎么上課學生才能聽進去,才會愛聽我的課?這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評價標準,使我校教師的教學有所依憑。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制定可分為針對所有學校的和適合各種校情、生情的。
課堂教學評價專指對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客體對象進行的評價活動。其評價范圍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其價值在于它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客觀評估教學現(xiàn)狀,肯定既有成績和有效作法,找出問題并弄清原因、制定科學可行的改進措施。
《新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而“評什么,怎么評”影響著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就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既評教又評學的新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我校于兩年前步入省二級達標高中行列,辦學規(guī)模逐步擴大,但因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我們需要以課堂教學評價為抓手,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在課堂教學評價方面,我校前期已經做過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仍不夠系統(tǒng)和嚴謹。我們深感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已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因此,課堂教學評價的再研究勢在必行。
(1)理論學習打頭陣,為課題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組織廣大教師加強學習,督促教師認真研讀《初高中課程標準》《學與教的心理學》《素質教育理論》《新課程改革理念》等,提升自身理論、研究水平。同時,有目的地組織“請進來,走出去”交流活動,組織學習福建省教科所林斯坦所長等專家所做的講座,還送骨干教師參加優(yōu)秀培訓,到教育科研發(fā)展先進地區(qū)或學校進行參觀學習。
(2)重視調查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支撐。針對學校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評價對廣大師生進行調查研究,并分析研究結果。找出原有的課程教學評價表的優(yōu)劣并加以修改完善,初步制定適合我校師情生情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3)建立備課、聽課交流互動機制,堅持教中研、研中教。組織開展不同層次的課題研究觀摩課,把新教師的匯報課、青年教師的比武課、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各級比賽的選拔課、區(qū)市級以上的公開課等都作為課題研究的平臺,進行行之有效的評價。同時,要求每一位開課教師,必須上交一篇教學設計、一份課件、一份課堂教學多角度評價結果及分析、一篇教學反思或論文;要求教研組開展聽課、按照評價標準進行的評課活動,本組教師必須針對聽課情況提出意見或建議,教研組長負責記錄整理,從中整理出有價值的信息以供全組教師共同參考。引導每位教師結合學科特點,一邊實踐,一邊總結經驗,同時把經驗運用于實踐,把研究與教學緊密結合,使自己的每堂課都體現(xiàn)課題思想。課題組每一學期至少舉行四次公開實驗課,由課題組長組織相關教師集中備課,然后聽課、評議。本學期將推選課題組教師向全校老師和家長上課題匯報課,以促進研究。
通用性課堂評價標準即適合我校全學科全學段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評價的過程中若有合理的訴求,可以修正標準以提高其科學性和可行性。
福州第四十中學課堂教學評價表
這張課堂教學評價表體現(xiàn)了我校特色:
1.我校前期課題研究成果的有效延伸。我校前期研究過中小銜接、初高中銜接相關課題,現(xiàn)在研究的課堂包括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等課題,均取得一定成果。在這張評價表上,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學生知識能力的銜接,幫助學生在新舊知識間平穩(wěn)過渡,同時提醒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善于開發(fā)各種資源并整合,以期提高課堂效益。
2.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地位的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xiàn)在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參與面以及受重視程度,可從參與態(tài)度、參與廣度、參與深度三個維度進行評價。課堂的師生對話強調民主寬松的對話氛圍,信息傳遞交流多向互動,學生的人格、權利受到尊重,教師評價關注各層面的不同對象,課堂評價方式靈活多樣。
有教師提出:每堂課,教學評價的標準應該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公開課和常規(guī)課,理論課和實驗課,是不是每一次嘗試都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來制定教學評價標準呢?這無形就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我們應該抓住根本,制定通用的評價標準,各學科圍繞這個標準進行微調,體現(xiàn)學科特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方法。課堂教學評價要針對特定的師生量身定制,在通用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科、年級、班級進行微調,但大方向不能改變。
如數(shù)學科的評價表注重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可分別從五個維度對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情況進行評價,要求教師恰當運用實驗、圖表、模型或現(xiàn)代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對教師的評價側重于教材的處理、課堂的引導,對學生的評價側重于學習的參與、能力培養(yǎng)方面。藝術組的課堂教學評價則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能熟練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板書板畫工整、試唱清晰,言簡意賅。而物理、化學學科的課堂教學評價表上則體現(xiàn)了實驗教學的規(guī)范要求。政治學科的評價表更要與時政要點掛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