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琳
摘 要:傳記是記述人的生平事跡的一種重要文體,對于學生客觀的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品德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同時對于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信息提取能力、鑒賞探究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意義,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文體之一。然而由于人物傳記缺少小說、詩歌等文體的趣味、簡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好往往會出現(xiàn)興趣不足、閱讀水平較低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分析、評價鑒賞、探究升華,從多個層面感受文章的主題思想,通過人物特色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見識,拓展學生的語文綜合實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物傳記;閱讀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3-295-01
一、引導學生綜合分析,了解文章主要信息
1、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即通讀全文,提取與傳主相關的重要事實,了解傳主的生活經(jīng)歷或人生軌跡;感知傳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性;認識傳主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明確作者對傳主的態(tài)度與評價或者傳主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
解答“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類的試題,應力求全面、準確。如何全面準確地篩選、整合傳記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體閱讀感知全文,把握傳記的主要內(nèi)容(人物的思想、主張、個性及其相關事件)。要善于利用標題、首段起領、尾段總括以及文中的評議句等來快速提取有關傳主的關鍵信息。其次是依據(jù)題干要求,確定信息篩選的目標與標準。第三,通覽全文,確定信息篩選的范圍,然后在其范圍內(nèi)找尋關鍵句,或提取重組、或概括轉(zhuǎn)述,力求語言簡明、連貫,切忌大而無當,機械照抄。
2、把握文章整體內(nèi)容
分析語言特色,既要感知本文整體的感情基調(diào)和語言風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語句的遣詞造句的技巧和效果。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就是要看清傳記文本的材料選用和組織安排的特點。結(jié)構(gòu)是思路的具體表現(xiàn),思路是結(jié)構(gòu)安排的依據(jù)和理由。閱讀傳記文本,可以從劃分段落層次、觀察段與段的銜接轉(zhuǎn)換、判斷敘事的詳略、抓住過渡句、關聯(lián)詞語等方面入手,快速理出文意演進的脈絡。概括中心意思,要緊緊抓住傳記文本所寫傳主的事跡,從事件的表象中探尋人物的情感、思想、精神等。應依據(jù)題干的具體要求來概括,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語句,如段首句、段尾句等。要注意表述的語言格式,一般按“事實要點+品行、德性要素(或精神內(nèi)涵)”的結(jié)構(gòu)來概括,語句宜簡要。
3、分析文章寫作特點
即細讀全文,能分析傳記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能分析傳記選材組材的特點與用意,能區(qū)分傳記的主要常見類型,如自傳、評傳等一般寫作特點。傳記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與一般記敘文相似,從結(jié)構(gòu)章法上看有單線推進、有雙線并行,從描寫技法看有對照、襯托、象征、渲染、場面描寫和細節(jié)勾勒等,從修辭手法看,有引用、比喻等等。傳記文本以敘述、描寫、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寫人、敘事是其基本特征,此外還有議論、說明等,用以揭示傳住的歷史貢獻、思想主張、生活的時代背景等。閱讀時,要關注事件的因果關系、作者的評論、抒情,從中發(fā)現(xiàn)其對表現(xiàn)傳主形象特點及意義的作用。分析表現(xiàn)手法,重點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的有關表達方式的寫作常識來組織答案,避免張冠李戴。
二、引導學生評價鑒賞,明確文章感情傾向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閱讀傳記,應從對傳主生平事跡的敘述以及相關評論中把握作者的對傳主的評價和情感傾向,了解傳主的思想立場、政治主張或藝術觀點等。解答“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一類的試題,要主意區(qū)分文本中作者、傳住、他者等不同人的觀點,必須認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能找出他們支撐自己觀點的相應材料,分析其邏輯推理的科學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斷。這類試題多要求分點論述,組織答案時最好顯示出多點的組合,點與點之間不前后重復和左右支絀,概括全面,突出要點。
2、評價文本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閱讀傳記,要理解作者塑造傳主的意圖,這是評價文本社會價值和影響的一個入口。解答“評價文本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類試題,要善于“出入傳記文本”,即在通讀理解傳記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入”)能由此及彼地聯(lián)想開去,將文章放到當時或當代社會的大背景中,聯(lián)系相應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狀況、主流思想文化、各基層的關注層度等來進行對照,然后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和闡釋(“出”)。上述試題的第二問就體現(xiàn)了“由讀悟?qū)憽钡拿}意圖。
三、鼓勵學生探究升華,拓展學生閱讀體驗
“讀史使人明智”,閱讀人物傳記除了讓學生了解人物形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通過對于文中人物的理解來提升他們自身的認知技能。閱讀理解題型中也往往會有一些主觀問題出現(xiàn),例如“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探究文本的疑難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等等,這些開放性題型對于學生自身的價值觀、情感認知都有一定的考察價值,相對而言較為簡單,然而學生在組織語言的時候往往會顯得無從下手,在解答“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這種問題的時候,需要學生分析歸納出文本中所寫人物的人生觀,探討其人生價值,揭示他們的這種人生觀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精神,在當前社會下有什么積極意義。組織答案時應聯(lián)系當代社會現(xiàn)實將意義分點列述,力求每個點體現(xiàn)一種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在回答“探究文本的疑難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的時候,就需要對文本內(nèi)容作辯證分析、提出補充,形成比較合理的觀點。組織答案是一般宜用總分總的邏輯思路,先明確概述觀點,然后聯(lián)系文本內(nèi)容具體分析,最后小結(jié)重申,這樣就能夠很好的體現(xiàn)出學生的解題思路,提升得分率。
總而言之,在解答人物傳記文章問題的時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于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表述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學生自身的閱讀體會、閱讀心得進行解答,才能夠更好的提升解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