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瑜
[摘要]閱讀教學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決定了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否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因此,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是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閱讀教學有效性閱讀興趣閱讀方法和技巧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30024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直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教學效率低,質量上不去,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事倍功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得法。為此,本人對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究。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教學方法和技巧,在教學思想上沒有真正認識到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思考和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受到嚴重影響。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
(一)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學《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可以這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曾經無數(shù)次地走進美麗的童話世界,在那里,你們了解了什么?
生1:我認識了賣火柴的小女孩。
生2:我認識了丑小鴨。
生3:我認識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師:今天我們再次步入美麗的童話世界,那里有等待我們結識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項活動,請同學們把練習本、筆拿出來,做好書寫準備。(學生們做準備)
師:好了,請大家把眼睛閉上,在練習本上寫下“假如我是一個盲人”這句話。
師:寫好了嗎?寫好的同學請說說你寫得怎么樣?
生1:我寫得不好,有一些字重疊到了一塊。
生2:我寫得不整齊,好像“一行白鷺上青天”。
生3:我寫得還可以,但是如果更長一點的句子就可能寫不好了……
師:通過這個活動,我們體會到了做盲人的痛苦。那么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的盲孩子,他的生活是不是也是這般痛苦?在他的世界里,他生活得怎么樣呢?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這篇課文。(板書課題,然后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2.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如教學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一文,利用多媒體錄像呈現(xiàn)白雪覆蓋的小山、白雪映著紅日,營造一個溫晴的冬天之景 。這樣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
(二)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1.整體感知。教學時要求學生要著眼于全篇,綜合運用學過的各種語文知識,對文章進行全面而仔細的通讀,反復研究,理清文章的思路、脈絡和層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很多學生往往沒有耐心通讀文本,對問題無從下手,不能準確地捕捉到回答問題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因此,就要引導學生在看清題目,明確問題要求之后,不要急于作答,而要將這些要求印記在頭腦中,然后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地通讀全文,在通讀全文的過程中思考問題的答案。當然,在思考的過程中,還得講究一些方法,那就是要學會捕捉那些與問題有關的、或對回答問題起關鍵作用的詞語、句子、語段。如教學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揣摩“我”的心理變化,爬懸崖前怎樣?爬上巖石架時怎樣?爬下懸崖后怎樣?按提示,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作答。其實,這些關鍵詞、重要句子就是正確解答問題的鑰匙。
2.推敲詞語。教學時要求學生注意結合上下文語境及文章主題來回答該詞語的作用,包括理解詞語的意義及在文中的比喻義、引申義。文章的這些關鍵詞語多為動詞、形容詞、副詞等詞語。如魯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錢”和“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一處用“排”, 一處用“摸”,含義有什么不同?教學時就要求學生注意結合上下文語境來回答。
3.理解句子含義。首先要思考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如:總結上文,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承上啟下等,還要從點明文章主旨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有何聯(lián)系去回答其作用。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中,“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的含義是什么?這就要從點明文章主旨方面去回答其作用。理解句子含義,還要根據(jù)句式、修辭等作賞析。教學時要在通讀全文,了解全文所表達的中心的基礎上,對某些句式、修辭進行賞析。如高爾基的《海燕》中:“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敝熳郧宓摹洞掖摇分校骸阿偬査心_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②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崩斫膺@些句子的含義時,就要從修辭方面進行賞析。
4.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概括其性格特點。理解人物形象,是記敘文閱讀的一項重要的內容,要想準確理解人物形象,一必須通讀全篇文章,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以便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完整的材料和完整的第一印象。文章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其線索又是什么,都要做到一清二楚。只有理清了文章的總體思路,弄清楚文中寫了哪些與人物有關的事情,才能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點,準確地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果連思路都理不清,就稀里糊涂地讀文章,不僅閱讀效率低下,而且將直接導致答題準確率下降。有不少學生在解答人物形象分析時,總習慣于在文章的字里行間苦苦尋找已經概括好了的詞語或短語,而缺少自己主動積極地參與思考的過程。如教學契訶夫的《變色龍》時,“簡要說說奧楚蔑洛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在教學時,首先就要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弄清楚文中寫了哪些與奧楚蔑洛夫有關的事情,這樣才能準確地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
5.分析感受和啟示。教學時首先要教學生認真閱讀全文內容,借助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要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果我們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也就找到了理解文章的一條捷徑。第三,要學會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找出文里文外的聯(lián)系,由此來談所受到的啟發(fā)或教育。當然,如果字數(shù)受到限制,便只能做概括回答。從實際情況看,有不少學生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存在下列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是回答不夠全面,對文章的理解有欠缺。二是抓不住主要方面,答不到點子上。三是不能加深理解,使答案深度不夠。教學時要求學生準確表達自己從作品中獲得的感受和啟示,如果字數(shù)允許,我們還可以從一正一反兩個角度進行回答,那樣答案就會更全面、更深刻。
(三)在閱讀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教學時,教師、學生的活動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進行。以典型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努力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避免滿堂灌的情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如教學《羚羊木雕》這課時,我在學生們讀完全文,了解文章內容后提問:在這場矛盾沖突中,究竟誰是誰非?學生分小組展開一分鐘辯論,教師參與,選出代表發(fā)言。在這場辯論中,教師引導學生客觀地看問題,既要看到父母的過錯,也要看到“我”的不足。然后將課型設計為劇本表演,讓學生們自由組合,再進行表演。這樣的課堂教師、學生的活動都圍繞教學重點,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與體驗,營造了平等、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
2.根據(jù)不同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課型。如教學《濟南的冬天》可以采用朗讀課型、文學欣賞課型。教學《敬業(yè)與樂業(yè)》可以采用思維訓練課型、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小的辯論賽。教學《智取生辰綱》可以將課型設計為劇本表演,通過采用不同的課型,可以讓學生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巧妙設疑。如教學《羚羊木雕》這課時,可以提問:朋友與金錢誰更重要?當出現(xiàn)矛盾時,應該怎樣做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欣賞歌曲《朋友》,配以動畫,啟發(fā)思考,有利于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
(四)開展學情調研,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開展學情調研,教師以平等的誠懇的態(tài)度,藝術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學生座談或個別交談,聽取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困惑,然后進行反思,再改進教學方法。這樣開展學情調研,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也有利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