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軍
南宋馬遠有一幅《山徑春行圖》:柳樹一棵、一鳥飛于空、一鳥蹲于枝。未畫一朵花,未見一棵草,卻讓人從中感受到了滿眼春色……一片小小的留白竟然營造了“畫中有畫,畫外有音”的藝術效果,給欣賞者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
縱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除了以圖和文字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外,大量的提問、句子省略及要求學生直接動手寫寫畫畫的內容占了相當?shù)谋戎?。這些教材上的留白,是教學中的靈動部分,借助這特定的空間,教師可以如國畫大師一樣留存一片“白”讓學生“任意勾畫”,用這片難能可貴的“白”,描繪出智慧迸發(fā)、生命感悟、個性成長、心靈感動的“彩”,從而達到“于無聲處聽歡歌”的教學意境。本文筆者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品德教材中那些留白內容的有效運用。
一、課前留白——猶抱琵琶半遮面
品德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課前資料和物品的收集是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課前準備,教師往往追求面面俱到,唯恐遺漏什么,而正是這種面面俱到,忽略了每個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獨特的個性體驗,使得課堂生成缺乏個性。
【案例1】有位教師在上《我長大了》一課,第一次試上時,教師讓學生準備能證明自己長大的物品,因為擔心學生帶來的東西不夠齊全,就寫上了具體的名稱,如照片、衣服、鞋子等。當教師走進課堂后,學生桌上的東西卻讓人大跌眼鏡,清一色的竟全是教師布置的物品,別無他物。原來學生把教師的布置當作了“圣旨”,思維被完全框住,一門心思去找教師布置的這幾樣東西。教師自認為非常細化的布置準備,竟成了這堂課的一個敗筆,讓課堂的個性展示成了一個充滿共性的展示平臺。
第二次試上時,教師把課前準備的大片空白留給了學生,只布置了“準備能證明自己長大的物品”。第二天,一走進課堂,學生展示的物品讓人大開眼界:有體現(xiàn)自己外貌變化的照片、錄像、成長記錄;有證明自己身體變化的衣物、鞋帽;有體現(xiàn)自己生活過程的奶瓶、筷子;還有證明自己心智成熟的嬰兒畫報、四大名著;等等。真是琳瑯滿目,學生從外貌變化、身體變化、生活能力變化、心理成長等多個角度來證明自己的長大,課堂上因為不時有新鮮的東西出現(xiàn),笑聲不斷。一件件物品,一份份驚喜:原來自己一個月時的小臉是那么粉嘟嘟,原來自己剛出生時的小腳只有豆莢那么大,看看自己現(xiàn)在的手腳,真是不可思議,驚嘆聲在課堂上此起彼伏。
那堂課上得特別成功,沒想到課堂上精彩的生成不是來自于教師的周到預設,而是來自教師看似“無為”的留白,正是這一“無為”留白,收獲了滿堂亮色。原來,課前準備還應“猶抱琵琶半遮面”,不能太顯山露水了。
二、討論留白——此時無聲勝有聲
教師是教學對話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要不斷為對話構建平臺,為對話注入活力,就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細節(jié),引導學生對話,這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課堂討論,就是學生自主參與對話的外顯特征。
【案例2】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有多少人為了我》一課時,利用教材中的留白:你認為農民工進城給城市生活帶來了方便,還是給城市帶來了麻煩?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學生在經過一番辯論后,都有了各自的看法:“我認為農民工進城給城市生活帶來了方便,因為他們?yōu)槌鞘腥松w起了高樓?!薄拔野职质莻€農民,他就在城里打工,他每天送報、送水,給城市生活帶來了方便?!薄拔矣X得農民工進城也會給城市帶來麻煩,人多了城市就變得擁擠了。”……
學生因生活體驗的差異對待事物所持情感的不同,使他們在課堂討論中具有不同的個性理解和觀點。教師要利用學生在“討論后”的留白,在學生關注爭辯的焦點后,給學生一個安靜的思考空間,讓他們綜合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形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多元理解。此時的“留白”,也就是真正地欣賞到了學生相互爭辯、討論后迸發(fā)的思維火花,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體驗留白——心中悟出始是真
體驗活動是品德教學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打通認知和行為的重要中介。沒有體驗,德育過程就不完整,只有通過親身參與和直接體驗,學生才能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創(chuàng)造。在品德教學實踐中,當教師估計學生對某一方面的認知存在一些欠缺時,有意不作提醒,而讓學生去經歷錯誤,暴露學生認識上的盲點或誤區(qū),然后組織學生自評、互評,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糾偏。這樣的留白,更貼近建構主義學習觀。
【案例3】一次公開課上,有位教師執(zhí)教《我們是集體的一員》一課。在經歷了折筷子、踩踏板兩個有趣而發(fā)人深省的游戲體驗之后,學生回顧了集體生活中的快樂點滴,并把代表開心快樂的小綠葉貼到了開心樹上。那么多的學生,擁在開心樹的周圍,地上撒滿了從小綠葉背后的雙面膠上撕下來的小紙片。教師似乎并沒有關注到這一切,而是繼續(xù)引導大家: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使我們的集體更強大、更出色?學生說了很多。教師突然問一個學生:“你的雙面膠小紙片呢?”全班學生的目光這才注意到那滿地的小紙片,一個個面露愧色。教師追問那個學生:“你打算怎么辦?”等學生撿起小紙片后,教師贊賞地說:“這樣,我們的教室才會更干凈?!爆F(xiàn)在,有那么多的小紙片還躺在地上,該怎么辦?這時,學生紛紛離座,撿起了小紙片。
此時教師總結:只有我們每個人都心中有集體,愛集體,處處為集體著想,我們這個集體才會越來越溫暖,越來越出色。而學生在經歷了這一次“出錯—慚愧—糾錯”的體驗,一定牢牢地記住了:為集體出力并不是非得獎、做什么大事不可,而應該從小事、從點滴做起。這正是“心中悟出始是真”。
四、作業(yè)留白——海闊天空揚個性
“回歸生活”是品德課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教學要從兒童的生活出發(fā),但又并不意味著讓品德課堂成為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品德教學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從課堂出發(fā),再回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去,讓學生去體驗生活,實踐生活,在生活中踐行,才是本質上的“回歸生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的編者給教師留出了一定量的“作業(yè)的延伸性留白”,這些留白是對品德課程延伸理念的直接體現(xiàn),旨在將品德教育的內容落實到學生的實際行動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空白,為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留一個“自由呼吸”的空間,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去實踐,去體驗。
【案例4】一次區(qū)級展示課上,一位教師執(zhí)教《謝謝你們,我的父母》一課。課上,教師提出讓學生設計一個給父母過生日的方案。頓時,學生躍躍欲試,有人說要為父母做賀卡,有人說要為父母泡茶、捶背,有人說要為父母洗臉洗腳,有人說要為父母做家務……
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將方案付諸行動,活動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交流體會。
教材只是個憑借,品德教學絕不能拘泥于教材,也不能止于課堂,利用作業(yè)留白向課外延伸,是品德教學的應有之義。為此,在我們的品德課程實施中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將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生活連成一體,把品德課程帶出課堂,使品德課程延伸、擴展到課堂之外,讓品德課堂教育的作用輻射于整個生活,而不是僅僅滿足于品德課堂上的效果。品德課中的“作業(yè)留白”就是教師將學生引向課外,讓學生在生活世界中找到品德課堂上獲取不了的信息,獲得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是讓學生的個性在海闊天空中自由飛揚的重要途徑。
教材留白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空間,是引發(fā)學生開展活動的話題,也是展現(xiàn)兒童自身成長足跡的重要途徑,它是新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逼返抡n堂也要向藝術學習,巧妙運用留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呼吸、自由生長的獨特空間。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留白”,充分激活教材,尊重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真正實現(xiàn)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從而打造真正有效的精彩課堂。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qū)廿里鎮(zhèn)中心小學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