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紅
小學科學中的大部分科學知識是要求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去發(fā)現(xiàn)、理解、運用的。據(jù)初步統(tǒng)計,小學科學學科中,實驗課時占了總課時的半數(shù)以上。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主要依賴師生的實驗探究。通過一些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使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科學概念得以詮釋,學生的科學思維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然而,目前的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還存在很多困難,如實驗儀器欠缺或者不夠完善,教材中有些實驗的方案不合理等等。這些問題若解決不好,輕則影響科學實驗課的順利進行,重則影響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作為科學教師,如果能對教材中的科學實驗作出有益的探索與改進,并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將會促進科學實驗課堂更加流暢、生動和高效。
一、改進實驗方案,確保探究實效
案例: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光與熱》實驗方案的改進。
《光》單元的教學,由于受時間、天氣等的影響,好多探究活動不能很好地開展。在《光與熱》這一課中,要引導學生探究“光的強弱與溫度的關(guān)系”。教材中對實驗方案的設(shè)計有這樣幾點提醒:用鏡子將陽光投射到紙上,觀察、比較用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光的強弱有什么不同?用溫度計測量紙上光斑處的溫度,比較用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有什么不同?教材中還提供了一張記錄表:
鏡子數(shù) 0 1 2 3
光的強弱
溫度
初次引導學生開展這個探究活動時,筆者依照教材中的實驗方法,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xiàn)了一些狀況:1.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每次增加一面鏡子改變“光的強弱”并不能使溫度產(chǎn)生明顯變化;2.操作有些困難。學生用手舉著鏡子將光反射到紙上,其實操作并不易,他們很難堅持較長時間將反射光投在同一個位子,影響了測試的結(jié)果;3.數(shù)據(jù)收集不理想。本實驗主要靠“數(shù)據(jù)”說話,實驗效果不理想直接影響數(shù)據(jù)的收集,致使無法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對實驗方案進行了改進,將鏡子數(shù)改成0面、3面、6面、9面,并選擇了一種靈敏的電子測溫計方便學生讀取溫度,同時對記錄表也相應(yīng)地進行了修改:
鏡子數(shù) 0 3 6 9
光的強弱
溫度
在課前,筆者要求學生多帶幾面鏡子,并且建議他們給鏡子做個支架或者選擇可擺放無需手持的鏡子。在實驗時,筆者讓學生把鏡子放在凳子上先調(diào)好鏡子的角度,讓光斑重合后再進行溫度的測量。實驗方案改進后,實驗效果明顯多了,學生也不必那么辛苦地舉著鏡子了,整個探究過程自然、流暢,探究效果大大提高。
在小學科學探究活動中雖然應(yīng)該重過程,但只有過程沒有結(jié)果的探究會削弱學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我們也應(yīng)考慮到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既能感受“發(fā)現(xiàn)的驚喜”,又能擁有“成功的體驗”。一個成功的實驗可以減少許多煩瑣的敘述,往往能起到“千言萬語道不清,一做實驗便分明”的奇效。但是,教材中有部分探究性實驗在設(shè)計上存在著一些不足,探究時容易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的實驗不易收集數(shù)據(jù),有的實驗操作困難,致使探究活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對于此類實驗,教師就有必要對其方案進行改進或創(chuàng)新,以使探究活動能有效進行。
二、改進實驗材料,實現(xiàn)探究高效
案例: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光》中的《光是怎樣傳播的》《光的發(fā)射》《光的折射》等課的實驗材料改進。
科學探究中,為學生準備合適的探究材料至關(guān)重要。如果教師能在組織探究活動時,在“材料”的科學優(yōu)化和呈現(xiàn)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那么就可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進行高效探究。
在“驗證光的傳播路線”探究活動中,教材中用光是否能通過小孔的實驗進行了驗證。這個實驗對于小學生來說,還不夠直觀。怎么辦?課前,筆者就進行了資料的查找和實驗材料的改進。筆者將實驗用的普通手電筒改成了“紅外線手電筒”。此外,還將除教材以外的幾種驗證方法向?qū)W生進行了展示。如:在透明的水槽中裝些拌有粉筆灰的水,再用紅外線手電筒照射;在透明的水槽中用蚊香燃起一些煙霧后密封住,再用紅外線手電筒照射;在彎管的一頭用紅外線照射,可看見光束只能在直管的一端留下紅點等。用多種方式進行驗證,學生在多種驗證方式的啟發(fā)下,想出了“在盒子的兩端各開一個小孔,再用紅外線手電筒照射的方法”進行驗證等等,讓人驚喜,然而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面。
就在實驗課后的第二天,有一位學生興致勃勃的來找筆者展示他的驗證方法。原來他用了一根比較厚實的有機玻璃條。在以上幾種驗證方法中,實驗現(xiàn)象確實直觀,但都是演示實驗,在小組里開展不是很方便。而這位同學的發(fā)現(xiàn)恰恰給了筆者靈感,于是,筆者借助有機玻璃條設(shè)計了一種教具。使用這個教具,其實不僅可驗證光的傳播路線,還可觀察光遇到不同鏡面(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凸透鏡)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小小的材料改進,不僅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的受探究時間限制的難題,又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既讓學生開心地完成了探究活動,又為學生在課堂中完成證據(jù)的收集和師生的交流留足了空間。
三、改進拓展實驗,提升探究深度
案例: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復習梳理時對資料庫中的“浮沉子”制作方法的改進。
在一次小學科學單元復習課的教學研討中,有位教師對五下《沉和浮》單元進行了復習梳理。復習課的教學對于大家來說都是個難題,設(shè)計不好就會變成練習課。那么,該如何有效地讓學生在復習課中不僅是進行知識重現(xiàn),而且獲得知識重構(gòu)呢?這位教師動了一番腦筋,她將單元資料庫中的拓展小制作“沉浮自如的浮沉子”進行了改進,并用改進后的“浮沉子”引入課題,學生的探究欲望瞬間就被激發(fā)了。
原本該單元資料庫中的“浮沉子”是用 “一個筆帽、一小塊橡皮泥和一個礦泉水瓶”制作的。當我們用力擠壓瓶子時,筆帽里的空氣被壓縮,一部分水進入筆帽,導致“浮沉子”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受到的浮力減小,它就下沉了;反之,當我們松開手,水的壓力減小,筆帽里的空氣體積增大,“浮沉子”排開水的體積隨之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它就浮上來了。其實,這其中的科學原理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并不容易。而且,由于筆帽不是透明的,筆帽里的空氣被壓縮或體積增大時都無法直觀地看到,導致學生的探究興趣大大減弱。
經(jīng)這位教師改進后的“浮沉子”不用“筆帽”做,而用“滴管”來做 。在滴管內(nèi)吸入適量的水,使滴管放入水中剛好能浮在水面上,然后裝入密封的塑料瓶中,用手輕輕擠壓它就沉下去了,松手后它又浮上來了。因為滴管是透明的,當擠壓大瓶子時,可以看到滴管中進入了一些水(水面在上升);松開大瓶子時,可以看到滴管中的空氣體積增大,非常直觀。這樣的改進使學生產(chǎn)生了制作和觀察的興趣,學生愿意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究。
其實,不管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實驗?zāi)康亩际且龑W生在實驗中探究,在探究中獲得科學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欲望直接影響著科學探究的深度。因此,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開發(fā)或改進一些拓展性實驗,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還能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來,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知實驗時的各種現(xiàn)象和變化,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變?yōu)橹鲃?,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四、創(chuàng)新實驗裝置,促使探究高效
案例: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金屬熱脹冷縮嗎》中的“觀察鋼條受熱后會伸長嗎”自制教具。
教科版五下《金屬熱脹冷縮嗎》中有一個“觀察鋼條受熱后會伸長嗎”實驗裝置(如圖1),通過酒精燈在鋼條的一端進行加熱,引導學生觀察鋼條另一端的大頭針會發(fā)生什么情況(比如向外傾斜),從而得出“鋼條受熱后會伸長”的結(jié)論。教材上設(shè)計的這個實驗原型在具體操作時,實驗現(xiàn)象很不明顯,且實驗不容易取得成功,學生很難觀察到鋼條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筆者在這個實驗裝置上動了一番腦筋。最終利用“木板、音樂盒、指針、刻度盤、橡皮筋、螺絲釘、圖釘、銅條、鋁條、鐵條”等材料自制了一個教具——“金屬的熱脹冷縮”聲光顯示器(如圖2)。實驗時,用兩盞酒精燈分別對銅條、鋁條、鐵條進行加熱。 金屬條受熱后伸長,推動指針下端向右移動,運用杠桿原理,指針上端又使“音樂開關(guān)”向左移動,電路接通,音樂響起,指示燈亮起。待金屬條受冷后變短,指針上的橡皮筋會使指針復位,即“音樂開關(guān)”向右移動,電路斷開,音樂盒停止工作。
圖1 圖2
這個實驗裝置制作成功后,已在教學中多次進行實驗。實踐證明,它不僅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而且由于它運用杠桿原理、橡皮筋彈性復位控制音樂盒的工作狀態(tài),借助“聲、光” 等形式從而使實驗現(xiàn)象變得明顯、生動、有趣,學生的探究熱情能很好地被激發(fā)。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多種金屬條可在這個實驗平臺上進行實驗,而且還可進行金屬熱脹冷縮速度快慢的檢測?!耙痪叨嘤谩钡奶攸c更使教學時的探究范圍得以拓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實驗是學科學最有效的手段,實驗裝置是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載體”。但是,教材中有些實驗裝置的設(shè)計,粗看并沒有什么問題,可一進入課堂,到了實際操作階段,情況就不一樣了。課堂中,由于實驗裝置本身的原因,導致探究活動不能有序進行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許多實驗裝置要么操作起來不方便,要么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因此,教師對相關(guān)的實驗裝置作出有益的改進或創(chuàng)新很有必要。一個合適的實驗裝置可以使課堂的探究活動更順利、有效。
綜上所述,“改進或創(chuàng)新實驗” 的好處不勝枚舉??茖W教師有義務(wù)去挖掘和設(shè)計更多的、有趣的實驗來進行演示或提供給學生操作,努力追求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簡單、有趣的科學探究過程中求知和求索。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qū)第一小學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