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偉紅
摘 要 語感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依據心理結構理論分析了語感以及語感形成的心理機制。即語感是大腦非自遣意識的心理活動,其形成方法可以通過自潛意識的壓入和非自遣意識的直接感受兩種方法進行培養(yǎng)。最后,本文指出了語感培養(yǎng)最核心的方法是熱愛并體驗生活,在此基礎上對生活進行記錄和反思,并通過讀書進行對比與提升。
關鍵詞 心理結構理論 語感 語感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H09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6.076
Analysis of Sense of Language Based on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eory
QU Weihong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in MouPing, Yantai, Shandong 264100)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ense of languag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sense of language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e sense of language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n non self promoting consciousness of brain. The forming of sense of language can be built by two methods which are pressing of self promoting consciousness and feeling of non self promoting consciousness.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re method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language is loving of life, doing the reflection of life and improving by reading.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eory; sense of language; method for building sense of language
本文依據近些年丁小平老師提出的心理結構理論,①對語感形成的心理機制進行了分析。依據語感形成的心理機制,進一步從心理學角度系統(tǒng)整理了語感培養(yǎng)的方法與手段,希望對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1 心理結構理論簡介
16世紀以前,心理學還未作為一個學名出現(xiàn)。經過17世紀的哲學心理學和19世紀的心理生理學的研究后,心理學才具有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條件。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建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的正式成立。發(fā)展至今,心理學流派眾多,不同的流派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都不盡相同。在系統(tǒng)學方法的指導下,2004年左右,丁小平老師建立了心理結構理論。心理結構理論從心理層次(自遣、非自遣和無意識)、認識水平(感性階段、知性階段、理性階段)和心理強度(心理元子的能量)三個維度對心理加以闡述,從而在人類心理學史上首次全面地把一個結構完整的心理學建構展示在世人面前。
人的任何心理現(xiàn)象都是可以用心理層次、認知水平和心理強度進行三維描述的。心理層次是指無意識、非自遣意識和自遣意識。無意識層次的思維活動伴隨人類整個生命周期始終,不存在休眠狀態(tài)。它對事物的認知是定性的,遵循程序邏輯。非自遣意識層次的思維活動,除了人類進入無夢睡眠狀態(tài)外,皆處于工作狀態(tài)。它對事物的認知是拓撲性的,遵循形象邏輯。而自遣意識層次的思維活動,僅在人腦發(fā)出指令時才開始工作。它對事物的認知是分析性的,遵循形式邏輯。各層次的心理現(xiàn)象之間存在著互相轉化和派生的關系。無意識心理基元可轉化或派生為非自遣心理基元;非自遣心理基元可轉化或派生為自遣心理基元;反之,自遣心理基元也可壓入非自遣意識層次,進而壓入無意識層次。強烈的心理能量和極大數量的重復可以使得自遣意識范疇的記憶印象分析行為等壓入非自遣意識。人類經過分析重復,學習語言文字最終形成語感,從而“不假思索”就可以使用語言文字,就是將這個過程從自遣意識壓入非自遣意識的例證。
三個層次的心理現(xiàn)象都存在認知水平,可分作感性、知性、理性三個水平。所謂感性階段,是指人腦意識到所要認知的對象的存在階段;所謂知性階段,是指人腦意識到所要認知的對象的構成和結構;所謂理性階段,是指人腦意識到所要認知的對象的存在和演進的內在規(guī)律,即弄清知性階段的認知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什么這樣。對非自遣意識而言,感性、知性、理性三個水平所對應的心理內容是從意向上看,分別表現(xiàn)為情緒欲望、情感意志和審美意識。從認知上看,分別表現(xiàn)為存在意象、綜合意象和辨證意象。
本文對語感心理機制的分析主要從心理結構理論的三個心理層次以及三個認識水平角度進行分析,所以對心理結構理論的介紹僅停留于這兩方面。
2 語感形成的心理機制分析
依據心理結構理論,語感是存在于非自遣意識層次的,無意識與自遣意識兩個心理層次均不存在語感。既然語感存在于非自遣意識,那么就必然遵循形象邏輯,即以拓撲意象進行運轉,當我們嘗試用自遣意識的形式對邏輯對非自遣意識的語感進行反思分析時,已經不是原來非自遣所感知的語感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采用抽象的邏輯性強的文字進行語感分析時,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根本原因,這也是語感很難按照一套具體的嚴謹的邏輯性強的培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的根本原因。這也是為什么古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恰恰是對語感最好表達的根本原因。
從認識水平看,語感本身包含了意向和認知兩部分的功能。從意向來看,對同樣文字的不同感覺表明了人們對文字所描述事物的情感上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大致分為情緒欲望、情感意志和審美意識三個水平。比如詩詞創(chuàng)作是需要很強的語感,當對事物的感受達到審美意識時,也就是采用語言文字能夠達到最高描述境界的時候,也是語感的情感水平最高的時候。從認知角度看,分別表現(xiàn)為存在意象、綜合意象和辨證意象。當對事物的認識達到辯證意象時,對描述該事物的文字的語感即可達到超脫文字的感覺,心領神會,無需言語,即對事物自身的感覺達到較高的境界。
以上從語感的心理層次和認知水平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下面從語感的形成過程進行心理學分析。語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yǎng)的。從心理機制看,語感的培養(yǎng)存在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通過自遣意識部分對文字進行大量學習和訓練,達到一定程度后壓入非自遣,形成語感。第二種方法是非自遣自身在對生活工作中一切事物感受中形成語感。第一種方法完全是依據形式邏輯進行,而第二種方法則是依靠形象邏輯進行,由于第二種方法是直接依靠非自遣意識進行接受,而不需通過自遣意識的壓入,所以第二種方法是效果最好的。但是第二種方法培養(yǎng)語感時,都是忘我的時候,這種感覺很難通過自潛意識傳授某種道理或者方法進行培養(yǎng),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興趣等進行培養(yǎng)。語文教學的語感培養(yǎng)過程中,我們有意識的按照某種方法進行學生語感培養(yǎng)時,沒有成效,而無意識的某些措施反而對語感培養(yǎng)效果更好,即“有意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種現(xiàn)象的心理學機制就在于語感培養(yǎng)更多的依賴于非自遣對文字對生活對事物的直接感觸。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語感的培養(yǎng)并不是簡單的只是依靠文字的閱讀就可以進行的,很多時候要依靠文字以外的感受,即對生活的具體感受進行。文字是用于描述生活的,只有有了對具體對象生活的深刻體驗,再配以文字的描寫,才能真正培養(yǎng)高水平的語感。
綜上所述,語感是人大腦非自遣意識的心理活動,其形成方法可以通過自潛意識的壓入和非自遣意識的直接感受兩種方法進行培養(yǎng)。這就是依據心理結構理論得出的語感培養(yǎng)的最基本的心理機制。
3 心理學指導下的語感培養(yǎng)方法與手段
目前,語文課堂教學的語感訓練主要依據對文章的分析來進行,其次外加一些背誦以及語文知識學習。這類方法的心理學本質是采用自遣意識的大量學習然后壓入非自遣意識。本文著重談談第二類培養(yǎng)方法,即直接從非自遣自身進行語感的培養(yǎng)。
對第二類方法,楊成章②談到“語感一定要同生活經驗直接聯(lián)系,離開生活經驗,作為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語言就會同第一信號系統(tǒng)的現(xiàn)實刺激物失去聯(lián)系,因而也就難于獲得具體的語感。葉圣陶先生也曾談到“要求語感的銳敏,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③清代卓爾不群的作家廖燕別出心裁地提出讀“無字書”的主張,也就是讀天地萬物,讀人類的各種活動。他告誡天下的讀書人,不要足不出戶,閉門讀書,而應關注天地間一切活動的學問,投身人類實踐的各種活動。本文整理了采用第二種方法進行語感培養(yǎng)的三種方法,即(1)熱愛并體驗生活;(2)記錄并反思生活;(3)讀書并對比生活。
一切文字都來源于實際生活,只有熱愛并體驗生活,我們才會對文字描述產生直接的語感。一個人對生活有熱情,對萬事萬物有興趣,他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深入細致明察秋毫,把生活中的一切意象裝入心里。清代朱錫綬說:“鳥喧情聲,花寫情志,香傳情韻,山水開情窟,天地辟情源?!雹芸梢娧壑杏形铮侥苌?,只有不斷觀察生活,才能有情感體驗最原始的物質積淀。這種最原始的情感體驗才是語感最本質的來源。凡是脫離自身生活體驗,單純依靠讀書讀來的所以語感都是無病呻吟,后患無窮。
林庚先生談詩,把詩分成唐以前的詩、唐詩、宋詩和宋以后的詩,他說唐以前的詩是自然長出來的、唐詩是嚷出來的、宋詩是想出來的、宋以后的詩是模仿出來的。想出來的宋詩自然不如嚷出來的唐詩,而模仿出來的更不如前兩者了。這一切均源于對生活的熱愛和觀察。語感培養(yǎng)的核心就在此。
另外,對生活的體驗要時常記錄并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寫日記,寫日記就是記錄自己真實的生活情感,培養(yǎng)如何采用文字進行生活情感的描述,日積月累,語感得到了培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作文是不需要條條框框限制的,只要是對生活真實的記錄和表達即可,如果脫離真實,盲目按照所謂的某種標準來寫,反而有害。
最后是博覽群書,閱讀別人的生活體驗并把自身的體驗與書上對比。讀書的另外一個作用是有時限于自身的局限性,某些體驗是自己沒有的,那就看文學名著,看看別人的生活體驗,這樣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從而對更深邃的文字產生語感。
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天兩天所能立竿見影的,也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大功告成的,而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強化訓練。語感的培養(yǎng)要從熱愛生活開始,只有有了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培養(yǎng)真正的語感,提高語文水平。單純通過文章的賞析閱讀已經不能徹底解決語感的培養(yǎng)問題,好比作詩功夫應在詩外。
4 結論
(1)依據心理結構理論,語感是大腦非自遣意識的心理活動,其形成方法可以通過自潛意識的壓入和非自遣意識的直接感受兩種方法進行培養(yǎng);(2) 語感培養(yǎng)最核心的方法是熱愛生活體驗生活,在此基礎上對生活進行記錄和整理反思,并通過讀書進行對比和提升。
注釋
① 丁小平.心理結構理論.社會心理科學,2005.21(2):20-26.
② 楊成章.語感學習的心理探索.語文學習,1992.11:2-4.
③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④ 黃希耳.增強語感的關鍵在于豐富心理體驗.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