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史料教學是抵達高中歷史教育彼岸的有效路徑

2015-07-17 11:33:00李林波蔣鐸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5年4期
關鍵詞:史料歷史教學

李林波+蔣鐸

[摘要]史料教學是達成高中歷史教育課改新理念和三維目標的有效路徑。史料教學,能提供思維的載體,更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養(yǎng)成質(zhì)疑與批判等歷史思維能力;史料教學,讓學生走進歷史的現(xiàn)場,更加有效地讓學生理解歷史結論的獲得過程,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史料教學,能彌補現(xiàn)行教科書敘事宏大、描述枯燥等不足,讓歷史圖景變得清晰而感性,更加有效地讓學生感知歷史,養(yǎng)成正向的歷史人格。

[關鍵詞]史料教學歷史教育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00008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育的新理念和三維目標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達成?在反復的觀察、操作和思考中,筆者認為,史料教學是達成歷史教育課改新理念和三維目標的有效路徑。史料教學,可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史料教學,可更加有效地使學生理解歷史結論的獲得過程,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史料教學,可更加有效地讓學生感知歷史,養(yǎng)成正向的歷史人格。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長期以來中學歷史教學似乎都是如此。高中歷史教材的現(xiàn)狀是概念多、文字枯燥,著眼于宏大的歷史敘述,有血有肉的歷史細節(jié)不能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前的大綱版教材如此,新課程改革后有人教版、人民版、北師大版、岳麓版等版本教材,情況有所改善,但也基本如此。高中歷史教學法的現(xiàn)狀是不少教師仍以講授和灌輸為主,教學跳不出教材,在枯燥的概念和文字間不斷兜圈圈。高中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是不少學生仍是生硬記背,被動接受,沒有擺脫“背多分”的傳統(tǒng)方法。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靠什么?靠史料教學。歷史的特點是過去性,只有引入史料,才能讓歷史鮮活地重現(xiàn),讓歷史的圖景清晰起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觸摸歷史、感知歷史;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具有思辨的材料,在辨析中提高歷史思維能力;才能讓學生在與鮮活的歷史人物對話中感受歷史人物的魅力,養(yǎng)成歷史人物身上的可貴品質(zhì),浸染成正確的歷史人格。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闭n標還就教學“過程與方法”方面提出了“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等要求。國外的歷史教學也非常強調(diào)史料教學,英國歷史教學法專家湯普森就在其《理解歷史》中說道:“學校的歷史學習,不是把焦點集中在歷史本身發(fā)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們?nèi)绾尉哂袑v史的認識。最重要的是接觸和探究的過程,獲得知識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歷史探究的結果:歷史的實際發(fā)展情況。要達到這樣,最好是由學生運用史料作為證據(jù)?!闭媸且徽Z中的。史料教學是實現(xiàn)歷史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必由路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的高考命題改革中,作為一種重要的能力考查指標,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在試卷中越來越明顯。作為指揮棒的高考,也在傳遞出研讀史料,在史料中學習歷史的意圖和導向性。

可見,非史料教學的傳統(tǒng)教法學法既不適應新課標的要求,不反映世界歷史教育的時代趨勢,也不契合中國高考的需要,必須做出改變。當然,史料選擇不能隨意,必須選用嚴謹、可信性強、有說服力的來充實課堂,才能讓學生走進相對真實的歷史現(xiàn)場,形成歷史與現(xiàn)實的有效對話。

史料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聯(lián)系、比較、歸納、綜合、質(zhì)疑、批判等多種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法。本文不一一談及史料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各種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僅舉例論述在史料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和批判能力。在非史料的傳統(tǒng)教法下,大多數(shù)學生的質(zhì)疑意識和批判能力比較低下。學生平常對教師的提問,大部分僅僅局限于對教材或者在建構知識網(wǎng)絡時的不理解,是一種對文本低級的疑惑。而質(zhì)疑和批判,應該是一種超越文本對問題提出自己看法的意識和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和批判思維意識,宜選用足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材料。如上《洋務運動》一課時,可采用

[作者簡介]李林波,男,1973年生,中學高級教師,歷史學碩士,廣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廣西首批“國培計劃”和“區(qū)培計劃”專家?guī)斐蓡T,廣西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專家組歷史學科專家,廣西基礎教育名師工程100名培養(yǎng)對象,桂林市教科所特約歷史研究員。蔣鐸,男,1989年生,中學二級教師,廣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師,在職攻讀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

李鴻章寫給恭親王奕的一封信進行史料教學:“鴻章竊以為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中國士大夫沉浸于章句

小楷之積習,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細心,以致用非所學,學非所用?!櫿乱詾?,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我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則業(yè)可成,業(yè)可精,而才亦可集。”

上述材料里的李鴻章和學生原有認識里的李鴻章是有一定沖突的。材料里的李鴻章是一個改革家,一個有遠見卓識又本著經(jīng)世致用的傳統(tǒng)精神的改革家,與平日教科書里那個“狹隘”和反面的李鴻章不太一樣。這樣的史料有效創(chuàng)設了一個質(zhì)疑和批判的情境。

針對這則材料,筆者設置了三個問題:(1)根據(jù)材料指出李鴻章所認為的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取李鴻章的改革規(guī)劃。(2)李鴻章的這封信被蔣廷黻譽為 19 世紀最有價值的文章,信件體現(xiàn)了李鴻章的哪些遠見卓識?(3)你如何評價李鴻章這一近代史的爭議人物?

在教學中,筆者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討論。經(jīng)過獨立思考和交換意見,學生都能以“我認為……”“我覺得……”的類似句式作答。有些從傳統(tǒng)的觀點作答,有些從史料的角度作答,有些則進行了綜合,另成一家之言。無疑,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維得到了訓練。

史料教學所設計的“兩個李鴻章”形成的認知沖突和辨析,進一步使學生掌握了從不同史觀即階級史觀視角和現(xiàn)代化史觀視角進行分析的方法,認識到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歷史圖景就不一樣。

“歷史是一門既包括描述也包括解釋的學科”,歷史課程的思辨史部分充滿主觀性的多元理解。歷史專家對歷史的評述總是不一致的。意大利史學家克羅齊認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胡適也說過,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入歷史研究視野的歷史事件和焦點問題不盡相同。隨著考古的新發(fā)現(xiàn)和研究的深入發(fā)展,對歷史的看法也會發(fā)生一些改變。這個結論是對的嗎?這個看法合理嗎?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是什么?我為什么可以對這個歷史事件這樣看?置學生于對立沖突的歷史情境中,讓學生在“憤”和“悱”的情境中批判性地看待別人的觀點,在訓練中一次次生成自己的、合理的見解。久之,質(zhì)疑的習慣就能養(yǎng)成,批判思維能力逐漸提高。

因受限于篇幅,高中歷史教材對歷史采取了粗線條勾勒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往往對歷史結論是如何得出的知之不詳。專題式編寫體例,也使學生不易于建立起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運用史料教學,教師能夠展現(xiàn)歷史知識和歷史結論的獲得過程,讓學生掌握“論從史出,史由證來”的歷史學習方法,變被動記背歷史知識的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的有意義學習。

如講授蒸汽的力量即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時有這么一條:工業(yè)革命導致了中國傳統(tǒng)手工業(yè)的沒落。筆者試圖讓學生對此進行解釋,但學生們很茫然,他們找不到發(fā)生于中國和世界史的兩件事情的聯(lián)結點。對于受過專業(yè)訓練的科班出身的歷史教師而言,實現(xiàn)兩個歷史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當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在當前歷史教材編寫體例邏輯結構不明顯的情況下,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卻顯得有點困難。借助史料,可以打破教材編寫條塊分割等不足,在歷史事件之間建立邏輯關系,有效架設起知識之間聯(lián)結的橋梁。于是筆者引入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19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號稱“世界工廠”。其生鐵產(chǎn)量1848年為200萬噸,1870年時已增長到600萬噸,占全世界總產(chǎn)量的一半。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

在英國達到鼎盛時期的1860年前后……其現(xiàn)代工業(yè)的生產(chǎn)能力相當于世界的40%~50%或者歐洲的55%~60%……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摘編《大國崛起》

材料二:(19世紀)從60年代到80年代,列強憑借著他們從不平等條約中所攫取的種種特權,逐步加強了對中國經(jīng)濟侵略?!谶@期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繼續(xù)向中國傾銷商品。

——李侃、李時岳、李德征等主編《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清末)今試任入一人家,觀其日常所服用者,無論為必要品為奢侈品,其來自他國者恒十有八九。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學生經(jīng)過認真逐條分析材料不難得出:由于英國的工業(yè)革命,生產(chǎn)力大大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開始對外擴張,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或占領殖民地的方式,向這些較為落后的地區(qū)進行商品輸出。中國成為英國重要的出口地,由于英國商品的大量涌入,使得中國傳統(tǒng)手工業(yè)破產(chǎn)。

史料的呈現(xiàn),很好地建立了兩者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分析和探究,學生理解了“英國工業(yè)革命導致中國傳統(tǒng)手工業(yè)衰敗”這一歷史結論是怎么得出的。史料的呈現(xiàn),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歸納、概括、分析材料,最終得出結論,此時的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實踐者、發(fā)現(xiàn)者,是課堂的主人。

從實現(xiàn)“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角度來說,史料教學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史料的引入,也就創(chuàng)設了教學的新情境,史料就是思辨的材料和探究的素材,為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開展探究活動提供了可能。在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探究過程中,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實現(xiàn)了轉變,學生逐漸掌握了“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歷史的別名不再叫做“背多分”。

現(xiàn)行教材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經(jīng)過的描述通常是宏大敘事表現(xiàn)手法。所以,歷史課堂要引入反映歷史細節(jié)的史料,讓歷史事件生動形象、豐滿完整。歷史的描述不能光有骨架,還需有血有肉。歷史需要細節(jié),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它的某一細節(jié)。部分高中生覺得歷史課無聊,正在于歷史教材缺失了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的細節(jié)描述,過于純粹的理論描述與其年齡的興趣傾向不匹配,他們無法從事件的框架式勾勒中體會到在某一事件發(fā)生之時,事件的離奇曲折,無法感知到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他們?yōu)槭裁磻嵟?,為什么喜悅……但如果我們運用史料,從歷史的細節(jié)著手,捕捉其中的精彩部分,就能比較容易重現(xiàn)歷史現(xiàn)場,打通歷史與現(xiàn)實的隧道,豐富學生的情感認識。

如人民版必修一的《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這一課,學生僅僅通過教材的敘述很難感受到這場戰(zhàn)爭為什么偉大,為什么抗戰(zhàn)的英雄值得我們?nèi)绱俗鹁础樽寣W生有較為深刻的認知,教師可以首先展示日本侵華的圖片和資料。為了增加史料的可信度,還可以補充日本如下的資料。

西本(橋本光治)不知從哪兒拉來一個支那人,戰(zhàn)友們像小孩玩抓來的小狗一樣戲弄著他。這時,西本提出了一個殘忍的提議,就是把這個支那人裝入袋中,澆上那輛汽車中的汽油,然后點火。于是,大聲哭喊著的支那人被裝進了油袋,袋口被扎緊,那個支那人在袋中拼命地掙扎著、哭喊著。西本像玩足球一樣把袋子踢來踢去,像給蔬菜施肥一樣向袋子撒尿。西本從破轎車中取出汽油,澆到袋子上,在袋子上系一根長繩子,在地上來回地拖著?!鞅军c著了火。汽油剛一點燃,就從袋中沖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慘叫聲。袋子以渾身氣力跳躍著、滾動著。有些戰(zhàn)友面對如此殘暴的玩法還覺得很有趣,袋子像火球一樣滿地滾,發(fā)出一陣陣地獄中的慘叫。西本拉著口袋上的繩子說:“喂,嫌熱我就給你涼快涼快吧!”說著,在袋子上系了兩顆手榴彈,隨后將袋子扔進了池塘?;饾u漸地滅掉了,袋子向下沉著,水的波紋也慢慢地平靜下來。突然,“嘭!”手榴彈爆炸了,掀起了水花。

──東史郎《東史郎日記》

雖然這則史料稍長,但它不僅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了南京大屠殺的事實,而且將日本屠殺中國人的罪惡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相信任何有良知的人見到這則材料時,都會產(chǎn)生對日本殘酷屠殺的憤怒,對無辜的中國公民死亡的悲慟。相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介紹大屠殺死亡的數(shù)字、圖片而言這個更加具有沖擊力,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此情況下,面對日本的殘酷掠殺,教師可順勢介紹中國人對此進行的頑強抗戰(zhàn),并引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第四分隊的藤岡一等兵,是沖鋒隊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著刺刀向敵最高指揮官模樣的大身材軍官(即張自忠)沖去,此人從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岡。當沖到距這個大身材軍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離時,藤岡一等兵從他射來的眼光中,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威嚴,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這時背后響起了槍聲,第三中隊長堂野射出了一顆子彈,命中了這個軍官的頭部。他的臉上微微出現(xiàn)了難受的表情。與此同時,藤岡一等兵像是被槍聲驚醒,也狠下心來,傾全身之力,舉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軀深深扎去。在這一刺之下,這個高大的身軀再也支持不住,像山體倒塌似的轟然倒地。

──日軍戰(zhàn)地記錄《231聯(lián)隊史》

材料二:抗戰(zhàn)時期,有一記者碰見一軍人自愿去河北組織游擊隊,軍人表示,對于中國的最后勝利,他是有確信的。記者問:“中國打勝以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無名軍人很冷靜地說:“那時候,我已經(jīng)死了,在這次戰(zhàn)事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p>

──余世存編《非常道:1840~1999的中國話語》

這樣的例子在當時不勝枚舉,不僅中方的資料顯示了抗日英雄們的英勇,連日方資料也對中國戰(zhàn)士的英勇表現(xiàn)出敬畏之情。相信學生看完之后早已熱血沸騰,對那些浴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士們肅然起敬。為什么說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偉大的?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取得了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也不僅僅是因為中國軍人的勇敢,而且是因為中國軍人對死亡的敬畏。他們明知自己踏上戰(zhàn)場面對的是死亡,但是為了解救在戰(zhàn)爭中受難的同胞,為了遠在異鄉(xiāng)的親人的安全,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安危和復興,毅然決然地懷著對死亡的畏懼踏上了戰(zhàn)場,所以說這場戰(zhàn)爭是偉大的。這些材料的呈現(xiàn)很好地打通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學生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深刻感受到了中國軍人的愛國氣息,這樣的課學生能不喜歡?這樣的情感效果豈是課本的框架描述所能達到的?

歷史包羅萬象,內(nèi)容廣泛。在歷史教學中,采用與歷史教材內(nèi)容相適應的細節(jié)內(nèi)容,可在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諸如愛國主義、傳統(tǒng)美德、理解、民主、自由、平等、包容、求真等等方面有所作為。

綜上所述,歷史教育的彼岸清晰地寫著“新理念”和“三維目標”,這是歷史教育追求的方向和目標。史料教學是反映新課程改革的課程、教材、教法、學法等方面的新理念,是將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落到實處的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歷史教師多一點史料意識,將史料始終貫穿于學生的課堂,讓史料作為落實各種理念的法寶,我們的歷史教學就找到了其本真,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就得到了保證,讓學生通過歷史課堂獲得知識、能力和正確價值觀就落到了實處,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就能有所成就。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周孟玲.英國近二十年中學歷史教育狀況及研究成果[J].歷史教學,1988(10).

(責任編輯龐丹丹)

猜你喜歡
史料歷史教學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微課讓高中數(shù)學教學更高效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史料二則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
東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例談數(shù)據(jù)史料的辨?zhèn)闻c解讀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于都县| 新田县| 南开区| 泽库县| 达孜县| 晋江市| 秀山| 文登市| 资中县| 承德县| 陈巴尔虎旗| 比如县| 金秀| 佛学| 共和县| 静乐县| 沭阳县| 黄山市| 石狮市| 山西省| 南开区| 博客| 田阳县| 湘阴县| 东乡县| 石楼县| 南华县| 绥滨县| 尼木县| 克东县| 织金县| 大名县| 衡东县| 迁西县| 邹城市| 本溪市| 岳阳县| 德格县| 冷水江市| 保靖县|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