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
(大慶歌舞劇院 黑龍江 大慶 163000)
巴松又稱“大管”,是西洋木管樂器之一種。對巴松的研究與解讀,為巴松的演奏與欣賞提供了理性思辨與具體實踐的雙重參照系。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理論層面來進行系統(tǒng)化的研究與解讀:
巴松解讀的第一個層面,是巴松的樂器特點。
巴松是英語“bassoon”的音譯,法語為“Basson”,德語為“Fagott”,意大利語為“Fagotto”,俄語為“qoaroT”,我國稱作“巴松”“巴松管”“大管”。其管體分為短節(jié)、長節(jié)、底節(jié)、喇叭口四個部分。其雙簧片由金屬制成的曲頸管連接。巴松是管弦樂隊中重要的低音樂器,也可以獨奏、重奏。
有人考證,巴松與雙簧管樂器有著某種親緣關(guān)系。它是C調(diào)樂器,用低音與次中音譜表,按實際音高記譜。
巴松的音域較寬,約有三個八度之多。最高音區(qū)的小音符發(fā)音欠佳,一般不用。大管的音區(qū)可分三個:
一是低音區(qū):音色飽滿、渾厚,并帶有一點破裂聲,氣息消耗量極大,弱奏很難。
二是中音區(qū):音色柔和,并帶有一點管風琴特色,是最常用的旋律音區(qū)。
三是高音區(qū)與最高音區(qū):音色富有個性,表現(xiàn)力豐富,但演奏略顯勉強,尤其是最高音區(qū)上方幾個音的音質(zhì)略顯蒼白、干枯。
總體來說,巴松的音色豐滿、獨特,特別是低音區(qū)的音色,更為濃厚、有力。
掌握了巴松的樂器特點,演奏巴松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其樂器優(yōu)長,并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巴松解讀的第二個層面,是巴松的演奏要點。
巴松的演奏,可以分為“硬系統(tǒng)”與“軟系統(tǒng)”兩個系統(tǒng):
一是“硬系統(tǒng)”,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指法技術(shù)。大管共有5個基本音孔,用左手二、三、四指和右手二、三指按孔,右手四指按G音鍵。這五個孔與音鍵全部蓋住時發(fā)G音,連續(xù)打開可以奏出G混合利底亞音階。其他音鍵可以用于向上吹奏,以演奏變化半音以及擴展音域。在兩端音區(qū)須避免演奏顫音與震音。其二是演奏技術(shù),“大管的氣息消耗量較大,特別是在兩極音區(qū),所以用大管來演奏長大的、連綿不斷地旋律或長時值的持續(xù)音會使演奏員感到一定的困難。但對于斷音奏法,特別是大音程的跳進,大管卻顯得輕松自如。大管的斷音奏法主要運用單吐法,雙吐法與三吐法在大管演奏中極為少見。單吐法的速度可以與各種木管樂器相媲美。”[1]其三是交替演奏:在長時間連續(xù)演奏會使演奏者感到疲勞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兩人用兩支大管交替演奏的辦法,以減輕演奏者的負擔。
二是“軟系統(tǒng)”,也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對演奏曲目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理解,對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主題、題材、形象、事件、情感等)與藝術(shù)形式(體裁、結(jié)構(gòu)、手法、語言)以及藝術(shù)風格要有準確地理解與把握,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二是具有良好的演奏心理狀態(tài),避免緊張,排除雜念。其三是對作品的思想感情要有深切的體驗,把作曲家表現(xiàn)在作品中的情感真正化為演奏者自己的情感,并通過“以情帶聲,聲情并茂”的演奏,把這種情感傳達給聽眾,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最終收到“以情動情”的演奏效果。有情感的演奏,是巴松演奏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因此,必須牢記情感是音樂的生命與靈魂,這正如匈牙利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所言:“……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的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感情在音樂中獨立存在,放射光芒。”[2]
巴松解讀的第三個層面,是巴松的藝術(shù)亮點。
巴松作為西洋樂器中的低音木管樂器,有其自身的藝術(shù)亮點,這種藝術(shù)亮點,又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獨奏的藝術(shù)亮點:巴松用于獨奏,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與韻味。例如用巴松演奏我國民族器樂曲《江河水》,就獨具一格。
二是重奏的藝術(shù)亮點:巴松同各種樂器重奏,都可以凸顯它本身的藝術(shù)優(yōu)長——音色雄渾有力,豐滿結(jié)實。
三是在管弦樂隊演奏中,尤其是一些措繪性的、悲劇性的、滑稽怪誕的音樂中,常用巴松演奏主旋律。例如在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題的主旋律,就由巴松演奏,以強化激憤的音樂情感。
總之,巴松的亮點多多,演奏者要刻苦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讓巴松藝術(shù)永放光輝。
[1]王寧.管弦樂法基礎(chǔ)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2.
[2]彭吉象.藝術(shù)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