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第三中學 冷傳芹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 學生的學習往往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教師一味地對學生灌輸教材知識內(nèi)容,根本不了解學生的認知需求以及認知特點, 落后的教學方式無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也不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綜合素質(zhì),他們學習熱情低落,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大大折扣。 所以,在現(xiàn)階段,高中英語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知識需求,結(jié)合他們的需求創(chuàng)造出科學的教學模式。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動力。 因此,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前與學生積極地進行交流討論,了解學生對哪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感興趣, 對于哪種教學模式更加地喜歡認同。 在新課改的教育形勢下,學生的學習不再被動,而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加入到學生這一集體中去, 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英語閱讀學習的重要性。 例如,在課前教師讓學生進行對文章的預習閱讀思考,然后教師再找學生們進行交流探討,提出在閱讀文章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以及感興趣的地方,教師通過細心解答,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然后適當?shù)刭澝浪麄兯伎紗栴}的能力,有利于不斷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學生不滿足現(xiàn)狀更加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面。
教師在全面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后, 了解掌握了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需求,然后認真地分析研究教材知識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備課方案。 例如,在了解到學生對于英語文章的背景故事充滿好奇心產(chǎn)生興趣時, 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集到有關文章的信息,在課堂上自然地引申講解,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因此,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所在, 創(chuàng)造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它直接影響到英語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 教師在基于學生的相關需求基礎上,能有效幫助教師確定教學方案及目標,會針對性地為學生講解英語知識內(nèi)容。
在高中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不單單要注重對文章知識點的講解, 為了加深學生的課堂學習印象,教師還要去了解教材知識內(nèi)容的背景,將其與課堂講學相結(jié)合,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面,掌握更多的課外英語知識。
文章背景知識直接反映了不同國家、 民族的文化,學生在進行閱讀過程中是一個文化碰撞的學習過程,通過對背景知識的講解有利于學生更加熟悉掌握文章的相關知識點。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在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中, 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們講解文章的背景文化知識,播放有關文章的英語視頻或者圖片,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借鑒,加深對文章知識點的理解程度。 或者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去閱讀搜集有關課本文章的相關背景知識,然后再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們分享自己所學習掌握到的背景知識, 這樣就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深他們對不同文化知識的認識與了解。就好比英語教師在向?qū)W生發(fā)問“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的意思,若學生對于其背景知識不甚了解,則會理解成“ 你是我眼睛的蘋果”,“ the apple of one’s eye” 是出現(xiàn)于圣經(jīng)中的一段話,意指“ 請你保護”,在西方蘋果被看作珍貴、祝福的水果,由此,即可得出上句話“ 你是我的掌上明珠”的意思。
在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運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 例如通過限時的方式,規(guī)定學生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nèi)閱讀文章,并且在閱讀后概述文章的大意。 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全神貫注地進行閱讀理解文章,在緊張壓迫中不斷訓練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教師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糾正錯誤。
在英語閱讀教學后,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其他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閱讀知識面,不僅僅局限于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 例如可以讓學生通過瀏覽英語網(wǎng)站、閱讀課外英語雜志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并且教師規(guī)定在他們閱讀后,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讀后感,或者通過制作PPT 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交流。
綜上所述,需求分析理論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強調(diào)的是教師對于學生需求的了解,教師要全面分析透徹學生的認知需求, 創(chuàng)造出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完成教學的最終目標。
李鳳.國外外語教學中的需求分析研究綜述[J]. 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