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色藝俱絕:元代戲曲演員之品評

2015-08-15 00:43:28王德兵
新疆藝術(shù)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青樓品評雜劇

王德兵

(皖西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 安徽 六安 237012)

元代戲曲論演員,主要是品色論藝?!吧嚒钡挠^點,大抵是從天賦姿容和才藝技能兩方面看問題,但也不盡然。“色”不僅指容貌而且指神態(tài),這就有本身所固有的素養(yǎng)的成分;“藝”,是技能和功力的結(jié)合,這也就包含了對后天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視。元代的戲曲表演理論主要有元初的文人、曲論家家胡表遹提出的 “九美說”、燕南芝庵的《唱論》和夏庭芝的《青樓集》。其中胡表遹的表演理論和夏庭芝的演員表演論作為元代演員論的理論核心,對明清戲曲搬演理論影響很大。

胡表遹的《黃氏詩卷序》是一篇有關(guān)演員論和表演論的文章。由于當時演員的身份比較雜,往往兼演曲藝和雜劇,他提出的“九美說”[1]既適用曲藝演員,也可以是雜劇演員?!熬琶勒f”每條都是對表演、觀賞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而且非常具體地說明了對一個理想演員的基本要求。這幾乎面面俱到的“九美說”雖較為膚淺,但涉及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如容貌聲態(tài)、基本功(語言、歌喉)、技巧(注意分付顧盼和輕重疾徐)和傳達劇作內(nèi)容(八、九兩條)等方面,既涉及演員論,又涉及表演論,但它歸根結(jié)底還是演員論,因為關(guān)于表演規(guī)律和技巧的論述是被作為演員的技藝來看待的?!熬琶馈敝T條可以歸納出兩方面,即演員素質(zhì)和演員技能,而且兩者應(yīng)具有統(tǒng)一性,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如何從演員的角度看待演出藝術(shù)的觀念,或曰演員本位的意識。

在元雜劇中,“唱”處于絕對主導的地位,而且一直受到元代曲論家的青睞。燕南芝庵的《唱論》就是這種演唱技巧問題專門研究的成果。它是以要訣的形式寫成的北曲清唱,涉及到諸多的演唱技巧問題,如“歌之格調(diào)”“歌之節(jié)奏”“聲有四節(jié)”,以及“歌聲變件”“唱曲之門戶”、六宮十一調(diào)曲情、“歌之所忌”等。[2]《唱論》是曲學理論中研究演唱問題的開山之作,有關(guān)它的唱曲觀點和所提問題的范圍,對后世的音樂理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夏庭芝的《青樓集》記述和評論了元代一百多位女演員,其中既有戲曲演員又有曲藝演員,還有不少是兼擅戲曲和曲藝的演員。且不論其有關(guān)記載的演員身世、事跡等情況,就觀其對演員的品評而言,則可以發(fā)現(xiàn)夏氏評說演員色藝的模式。如評當時最有名的戲曲演員朱簾秀,贊她“雜劇為當今獨步;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3],其它評論文字便都是言其容貌風韻了。品色藝主要是擇其所長,但也不避所短,品評較為客觀。這種概念在文字簡略的評論中尤為明顯。如評議著名戲曲演員南春宴時曰:“姿容偉麗,長于駕頭雜劇”[3],再簡略的,則曰“姿藝并佳”,或“色藝俱絕”。從這種評論中我們可以想見夏氏從演員素質(zhì)和技能來看待演出藝術(shù)一方面體現(xiàn)了胡氏的色藝意識,胡氏的“九美說”將容貌、態(tài)度放在頭一、二條不是偶然的,可能是偏重“色”一些。當然也不是僅對曲藝演員的要求,以色、藝觀劇看似粗陋,實則簡約客觀,它集中反應(yīng)了中國傳統(tǒng)戲曲演出的基本特點?!八嚒钡膬?nèi)涵是多方面的,如創(chuàng)造人物的藝術(shù)和導演創(chuàng)造整體演出的藝術(shù)等都是“藝”,但在中國戲曲中,“藝”主要是指四功,即唱、念、做、打的技巧,因為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形式是行當化、技藝化的,所以演員優(yōu)美的姿容和高度形式美的技藝就成了演出的基本要求。元代的劇論家正是把這種要求變成了理論意識。先“色”,后“藝”——這些初步的而基本的意識構(gòu)成了我國搬演理論的開端。

一、《黃氏詩卷序》:元代演員色藝的審美標準

元代以前,宋雜劇和金院本的體制形式已經(jīng)完備,但劇本創(chuàng)作還是較為粗糙;編劇理論也較單薄,但那時的戲曲表演藝術(shù),則已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元代戲曲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shù)、說唱、雜技、武術(shù)等諸種藝術(shù)于一身,是多種藝術(shù)形式的綜合統(tǒng)一。在整個戲曲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元代的表演劇論,則走在了前面,戲曲演員又成為最先研究的對象。

元初的戲曲批評家胡表遹,首次對戲曲表演藝術(shù)經(jīng)驗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jié),在他的《黃氏詩卷序》中對戲曲演員提出了“九美”要求,即:

女樂之百伎,惟唱詳焉。一、姿質(zhì)濃粹,光彩動人;二、舉止閑雅,無塵俗態(tài);三、心思聰慧,洞達事物之情狀;四、語言辨利,字真句明;五、歌喉清和圓轉(zhuǎn),累累然如貫珠;六、分付顧盼,使人解悟;七、一唱一說,輕重疾徐,中節(jié)合度,雖記誦嫻熟,非如老僧之誦經(jīng);八、發(fā)明古人喜怒哀樂,憂悲愉悅,言行功業(yè),使觀者、聽者如在眼前,諦聽忘倦,惟恐不得聞;九、溫故知新,關(guān)鍵詞藻,時出新奇,使人不能測度為之限量。九美既具,當獨步于同流。[1]

這“九美”的對象是“女樂百伎”,雖然只是綱領(lǐng)式的,未展開詳盡的論述,但確乎抓住了表演藝術(shù)的一些根本要領(lǐng)。這九項要求可以說是全面地概括了一位夠格的戲曲藝人所應(yīng)達到的色藝標準,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要注意外在形體美的追求,應(yīng)達到“舉止閑雅”“光彩動人”的審美境界。第二,內(nèi)在的修養(yǎng),要“心思聰慧、洞達事物之情狀”“發(fā)明古人喜怒哀樂、憂悲愉悅,言行功業(yè)”,這樣才能“使觀者,聽者如在眼前,諦聽忘倦,惟恐不得聞”。第三,強調(diào)戲曲演員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即“語言辨利,字真句明”“歌喉清和圓轉(zhuǎn),累累然如貫珠”的唱念功夫。再加上“分付顧盼,使人解悟”的做工,才能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第四,要深刻地理解把握劇本,對所規(guī)定的語言動作,在表演上要不斷地追求新意。

總之,“九美說”要求戲曲演員既有優(yōu)越的天賦素質(zhì),即“色”;又有良好的訓練教養(yǎng),即“藝”。不僅要熟練地掌握唱念做等表演技巧,而且要能夠運用于表現(xiàn)劇中人物的行為、感情,重視演員的理解能力。他還特別強調(diào)出新,即使是演老戲,也要能“溫故知新”,而且能“時出新奇”。

在《優(yōu)伶趙文益詩序》一文中,他認為作為為觀聽者所“愛悅”的演員,表演時要貴“新巧”忌“踵陳習舊”,只有“恥蹤塵爛,以新巧而易拙,出于眾人之不意,世俗之所未嘗見聞?wù)摺?,方能為觀聽者所“多愛悅”。[4]從而具備諸多藝術(shù)素質(zhì)、掌握過硬的演唱技巧。

在《朱氏詩卷序》中,胡表遹贊美了朱簾秀的高超技藝,特別稱贊她對各種人物的表演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形神皆備。胡氏寫道:

以一女子,眾藝兼并。危冠而道,圓顱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短袂則駿奔走,魚笏則貴公卿;卜言禍福,醫(yī)決死生,為母則慈賢,為婦則孝貞;媒妁則雍容巧辯,閨門則旖旎娉婷;九夷百蠻,百神萬靈;五方之風俗,諸路之音聲;往古之事跡,歷代之典型;下吏污濁,官長公清;談百貨則行商坐賈,勤四體則女織男耕;居家則父慈子孝,立朝則君臣圣明;離筵綺席,別院閑庭,鼓春風之瑟,弄明月之箏;寒素則荊釵布裙,富艷則金屋銀屏。九流百伎,眾關(guān)群英,外則曲盡其態(tài),內(nèi)則詳悉其情。心得三昧,天然老成,見一時之教養(yǎng),樂百年之升平。①胡表遹:《紫大山》全集卷八載《朱氏詩卷序》。

從以上文字的描述中,可以想見朱簾秀美妙絕倫的角色表演,精湛的藝術(shù)功底。如觀其形:“危冠而道,圓顱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短袂則駿奔走”,戴著高頂帽的道士、圓圓腦袋的僧人,穿著寬儒服的書生、頭戴武弁的駿兵,可謂惟妙惟肖,形神兼?zhèn)?;聽其言:“為母則慈賢,為婦則孝貞;媒妁則雍容巧辨,閨門則旖旎娉婷;……五方之風俗,諸路之音聲”,裝扮賢良慈祥的母親、孝順貞節(jié)的媳婦,扮演巧言善辯的媒婆、婀娜多姿的小姐;曉風俗、說方言、解明舊事、智辨典型,無不“曲盡其態(tài)”;看其人:“下吏污濁,官長公清;談百貨則行商坐賈,勤四體則女織男耕;居家則父子慈孝,……”,扮演下等官吏昏庸無能之窘態(tài)、正直高官兩袖清風之高潔;表演商賈,與人交易討價還價;扮演農(nóng)夫農(nóng)婦男耕女織;扮演父親之慈祥、兒子之孝順,渾然天成;做其事:“離筵綺席,別院閑庭,鼓春風之瑟,弄明月之箏,寒素則荊釵裙布,富艷則金屋銀屏”等無不形中寓神,言中顯韻,人塑百態(tài),事如身臨。在這些不同的腳色行當?shù)娜宋锇缪葜?,她“以一女子,眾藝兼并”。由此,“時出新奇”,不斷創(chuàng)新,在朱簾秀身上所表現(xiàn)的唱念做打的形式美,簡直令人如癡如醉,入境如畫。

《唱論》以要訣的形式寫成二十七節(jié)的簡短篇幅,總結(jié)了北曲的演唱經(jīng)驗。涉及“歌之格調(diào)”“歌之節(jié)奏”“聲有四節(jié)”、人的各種嗓音特點,以及“歌聲變件”“唱曲之門戶”、六宮十一調(diào)曲情、“歌之所忌”等問題。[2]論及歌唱的要旨和幾種流派風格,歌唱的吐字發(fā)聲、行腔換氣、旋律節(jié)奏等項的要求和處理方法,歌唱中的各種聲病及其原因,不同歌曲的體制及其聲詞特點,唱曲的種類、歌詞的各類內(nèi)容,北曲所用各宮調(diào)的聲情特色等。

在《唱論》中,論及了與戲曲演習學有關(guān)的重要內(nèi)容,主要有:

一是關(guān)于聲樂與器樂的關(guān)系。《唱論》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乏也。又云:取來歌星唱,勝向笛中吹?!保?]二是關(guān)于唱法問題。如“歌之格調(diào):抑揚頓挫,頂?shù)鈸Q,縈紆牽結(jié),敦拖嗚咽,推題丸轉(zhuǎn),捶欠遏透”等。[2]

三是關(guān)于把握十七宮調(diào)調(diào)性色彩,即曲情問題。四是關(guān)于演唱者應(yīng)注意的問題:

其一要根據(jù)唱法特點和自身的嗓音條件,以揚長避短;其二要求演員注意克服演唱中的各種毛病??傊冻摗肥且徊靠偨Y(jié)和研究演員的演唱技巧的專論,而唱功是演員色藝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提高演員的演唱水平,充分發(fā)揮演唱效果具有開拓意義。

二、《青樓集》:色藝品評元代女藝人的審美實踐

夏庭芝的《青樓集》記載的是元代一批女藝人的生活以及他們技藝的狀況。其中有雜劇演員六十余人,較有名的有朱簾秀、賽簾秀、天錫秀、順時秀、趙真真、王玉梅、李芝秀、李嬌兒、汪憐憐、翠荷秀等,這些演員色藝俱絕、賦性聰慧、舉止溫雅,名重京師,他們能演出眾多的雜劇劇目,而且表演水平很高。夏氏通過對一批女藝人的品評,闡明了他的演員素質(zhì)觀——“色藝兩絕”。主要包括三點內(nèi)容:

第一,色藝兼絕?!肚鄻羌烦S谩吧嚒倍咦鳛槠吩u女藝人的標準。如評周人愛“姿藝并佳 ”[3],曹娥秀“色藝俱絕”[3],李真 童“色藝無比”[3],王金帶“色藝無雙”[3],王榭燕、王玉帶、周獸頭、馮六六、王庭燕“皆色藝兩絕”,等等。這里的“色”,或容貌,或“豐神”“舉止”“意度”等。 如:評李嬌兒,“姿容姝麗,意度閑雅[3];張奔兒,“姿容豐格,妙于一時”[3];李真童,“舉止溫雅,語不傷氣,綽有閨閣風致”[3];等等。

在“色”與“藝”二者之中,往往“藝”重于“色”。如因“色”在某些有缺陷,而“藝”又超群者,品論者同樣予以褒揚。如著名雜劇演員朱簾秀,“背微僂”,可見“色”未最佳,卻有“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贏被譽為 “雜劇為當今獨步”。[3]又如朱錦秀,“雖姿色不逾中人,高藝實超流輩”[3];米里哈,“貌雖不揚,而專工貼旦雜劇”“歌喉清宛,妙入神品”[3],等等。

第二,兼重一專多能?!肚鄻羌放輪T中,有的是全才。如朱簾秀,“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3];趙偏惜、朱錦秀、燕山秀等,“旦末雙全”[3]。但大多數(shù)人演員還是靠藝有專精贏得贊美。如以“花旦雜劇”見長的李嬌兒、張奔兒、顧山山、荊堅堅、王心奇;以“綠林雜劇”爭勝的國玉第、天錫秀、平陽奴;妙于“駕頭雜劇”的南眷宴等。有的則既“一?!庇帧岸嗄堋?。如“閨怨雜劇為當時第一手,花旦、駕頭亦臻其妙”的天然秀[3];“雜劇為閨怨最高,駕頭、諸旦本亦得體”的順時秀[3]等。

第三,才能并重。這里的“才能”就是天賦與功力。《青樓集》所品評的女演員中,大多有天賦較好;再加上后天不懈的勤學苦練,她們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斐然。如記載李芝秀,“賦性聰慧,記雜劇三百余段;當時旦色,號為廣記者,皆不及也”[3];評小春宴,“天性聰慧,記性最高。 勾闌中作場,常寫其名目,貼于四周遭梁上,任看官選揀需索。近世廣記者,少有其比”[3]。又如張玉蓮,“審音知律,時無比焉”“舊曲其音不傳者,皆能尋腔依韻唱之”[3];賽簾秀,中年雙目失明,然其表演“出門入戶,步線行針,不差毫發(fā),有目莫之及焉”[3]等等。由此可看出她們少時功底深厚,才華出眾。許多名演員,除了學藝,還注意自身文化修養(yǎng)的訓練。這對于全面提高演員的素養(yǎng),大有裨益。

總而言之,夏庭芝記述、品評演員幾乎都是從“色”和“藝”兩個方面來評說的。評說的模式往往是對容貌出色者,往往先言其姿容如何,再說她會些什么;對技藝出眾者,則往往先贊其擅長,再說惜其姿容身形有何不足。從這種評論中可見,夏氏從演員素質(zhì)和技能來看待演出藝術(shù)與胡氏“九美說”將容貌、態(tài)度居于首一、二條不無關(guān)系,在當時的條件下,這種品色論藝雖簡陋但也難能可貴。當然“藝”的內(nèi)涵本是多方面的。但在戲曲表演中,“藝”主要是指唱、念、做、打的技巧。而戲曲表演形式又是行當化、技藝化的,所以演員演出的基本要求,恐怕非優(yōu)美的姿容和高度的技巧所能莫屬了。由此元代的劇論家的色藝觀,開啟了明清搬演理論的新紀元。

總之,論演員的色藝體現(xiàn)了元代對于戲曲表演“聲”“色”之美共同的審美訴求。從胡表遹的《黃氏詩卷序》開始,便首先提出對于演員色藝的評斷標準——“九美說”,其第一款就是“姿質(zhì)濃粹,光彩動人”,并從多方面品評演員色藝美之后,后世劇評家無不奉為圭臬。元后期夏庭芝的《青樓集》,即以色相美、心靈美及風致美為準則來品評女伶。夏庭芝《青樓集》記藝妓行跡時提及其技藝,所評述的演員楷模也是“色藝俱絕”“歌韻清圓”。因之,“色藝俱絕”“色藝無比”之類的評語,便成為品評美學的第一個基準。

[1] 胡祇遹.《黃氏詩卷》序[A].吳毓華.中國古代戲曲序跋集[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61,5.

[2]燕南芝庵.唱論[A].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一)[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159-162,159-162,159,159.

[3]夏庭芝.青樓集[A].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二)[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19,22,22,18,35,24,31,32,35,19,29-30,34,19,29-39, 23,20,29,38,31,25-26.

[4]胡祇遹.優(yōu)伶趙文益詩序[A].吳毓華.中國古代戲曲序跋集[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60.

猜你喜歡
青樓品評雜劇
談國畫品評中的“神品”“逸品”之別
國畫家(2022年6期)2022-11-25 03:35:50
純牛奶中感官品評研究進展
純牛奶中感官品評研究進展
“豈徒狹邪之是述,艷冶之是傳也哉!”——明代昆腔傳奇青樓戲探賾
戲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16
“唯以雜劇為正色”年代考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32
色相、心相與舞臺造型——民國京劇批評中的“扮相”品評
戲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7:34
遣懷
宋官本雜劇段數(shù)本事新考
中華戲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40
唐朝職業(yè)差評師,不混淘寶混青樓
國家圖書館藏吳奕雜劇二種略考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05
咸丰县| 桐庐县| 清新县| 孟津县| 金乡县| 金寨县| 德令哈市| 比如县| 婺源县| 保山市| 诸暨市| 崇仁县| 会同县| 安康市| 孟连| 河北省| 灌云县| 修水县| 盐城市| 兴化市| 诏安县| 莱阳市| 托克逊县| 措勤县| 深圳市| 土默特右旗| 和林格尔县| 江安县| 夏津县| 东海县| 天全县| 新乐市| 界首市| 宁强县| 北宁市| 海南省| 达拉特旗| 巴东县| 福鼎市| 建德市|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