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文 靜胡 曉 毅
(1.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北京 100875;2.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孤獨癥兒童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
2014 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數(shù)據(jù)表明孤獨癥兒童的出現(xiàn)率為68:1[1]。同年10 月《中國自閉癥兒童發(fā)展狀況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自閉癥者可能超過1000 萬,其中0 -14 歲群體可能超過200 萬[2]。隨著孤獨癥兒童診斷人數(shù)的增多,以及孤獨癥兒童在溝通、社會交往、刻板行為和狹隘的興趣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障礙導致其個體間差異較大,因此將他們安置于何種環(huán)境接受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特殊教育界討論的重要議題。特別是隨著20 世紀80 年代,W. Stainback 等人提出融合教育[3],強調(diào)平等、參與、合作,旨在滿足所有兒童包括殘疾兒童的需要,不論其差異和困難[4];以及美國孤獨癥研究著名學者Simpson 與Myles 指出普通教室安置方式能使孤獨癥兒童在以下幾個方面受益,包括選擇課程的多樣性、增強技能的獲得與泛化等[5]。這都使得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普通教室應該是大多孤獨癥學生的首選安置形式。如美國教育部2010 年數(shù)據(jù)顯示38.5%的孤獨癥學生有80 -100%的時間能夠在普通班接受教育,18.1%的孤獨癥學生有40 -79%的時間在普通班接受教育,34.1%的孤獨癥學生只有0 -39%的時間在普通班接受教育[6]。由此可見,普通教室是大多孤獨癥學生的首選安置形式,融合教育是當今也是未來孤獨癥兒童教育發(fā)展的主要趨勢。
在我國隨著國際融合教育思潮的推進,2011 年修訂了《殘疾人隨班就讀工作管理辦法》,其中明確提出隨班就讀的對象包括孤獨癥兒童。但目前我國真正納入普通學校的孤獨癥兒童并不多,還有一些孤獨癥兒童由于普通學校拒收、教育需要得不到滿足、擾亂正常課堂秩序等原因無法進入普通學校,只能進入特殊學校、機構,甚至不得不在家里接受訓練。2007 年劉瑩對江西省75 例孤獨癥兒童的調(diào)查顯示,24.2%的孤獨癥兒童在特殊幼兒園或特殊學校就讀,還有少數(shù)孩子沒有進入任何學校和機構[7]。而且有研究表明,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服務的孤獨癥兒童,其教育需要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8]。此外,超過50%的家長和從業(yè)人員認為隨班就讀現(xiàn)有的政策、服務等方面不能滿足孤獨癥兒童的需要[9]。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不僅在實施上存在種種挑戰(zhàn),而且在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的研究及政策方面也十分匱乏。本文試從政策、研究及實踐三個層面分析我國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出針對性的措施,以期為我國開展學齡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第一,隨班就讀政策出臺較晚。1994 年教育部才頒布《關于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普通學校不得拒絕服務范圍內(nèi)的能在普通學校的殘疾學生,但隨班就讀的對象主要是視力、聽力言語、智力等類別的殘疾兒童少年。由于沒有明確提出孤獨癥兒童在隨班就讀之列,一些普通學校便以各種理由拒絕接收孤獨癥兒童就近入學。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家長只好將孤獨癥孩子安置于特殊學?;驒C構中,但有研究表明將孤獨癥兒童置于隔離的環(huán)境中會增加挑戰(zhàn)性行為,難以促進其社會交往能力[10]。在家長、專業(yè)人員等長期呼吁之下,學齡孤獨癥兒童的受教育權利及其教育安置形式終于通過法律形式確定下來。2006 年制訂的《“十一五”殘疾人康復規(guī)劃》,正式將孤獨癥作為精神殘疾列入殘疾類別之一,需要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務。但直到2011 年出臺了修訂的《殘疾人隨班就讀工作管理辦法》才明確提出將孤獨癥兒童納入隨班就讀對象之中。
第二,隨班就讀政策內(nèi)容不夠具體。雖然明確提出隨班就讀對象包括孤獨癥兒童,但是并沒有針對孤獨癥兒童在普通學校的具體教育安置形式、教學內(nèi)容和評價體系的制定提供可供參考的細則,包括孤獨癥兒童在普通教室和資源教室學習的時間分配、普通教師和資源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如何評價其個人成長及轉(zhuǎn)銜等。
第三,隨班就讀政策落實沒有到位。根據(jù)深圳自閉癥研究會組織的《中國自閉癥人士服務現(xiàn)狀調(diào)查—華南地區(qū)》數(shù)據(jù)顯示,受訪家庭中孤獨癥孩子大多在康復中心接受治療,在普通學校就讀的僅有10.43%[11]。雖然出臺了孤獨癥兒童就近進入普通學校的政策,但由于相關的入學保障體系沒有到位,依然有一些普通學校拒收孤獨癥兒童,如2012 年深圳一名孤獨癥兒童由于咬傷同學被學校送返家中[12]。
第一,研究方法較為單一,以個案研究為主。由于孤獨癥兒童在認知和言語發(fā)展、社會交往、重復刻板的動作或狹窄的興趣以及異常的感知覺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加之個體間差異較大,這就導致了每一個孤獨癥兒童面臨的困難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目前隨班就讀研究使用的方法以個案研究為主,重點放在對隨班就讀孤獨癥兒童的干預和矯正上。如王艷杰對一名隨班就讀高功能孤獨癥兒童進行分階段逐漸融合的干預,通過安排一名特教教師陪讀的方式,在半學期以后該生在學業(yè)和交往能力上有了很大的進步[13]。魏軼兵對一個七歲孤獨癥兒童的自我概念進行分析研究,對其進行10 個月的綜合干預并運用多種干預方法,發(fā)現(xiàn)綜合運用干預方法可以改善兒童的孤獨癥狀態(tài),提高自我概念水平[14]。王偉等人通過對一名孤獨癥兒童進行干預,發(fā)現(xiàn)綜合干預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其語文成績[15]。王梅對兩名孤獨癥兒童進行“自我交往訓練”,發(fā)現(xiàn)“自我交往訓練”能有效改善其情緒行為,促進交往能力的發(fā)展[16]。程秀蘭等人通過對某一孤獨癥兒童實施融合教育干預,發(fā)現(xiàn)融合教育對提高孤獨癥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改善問題行為和情緒情感表達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17]。這些個案研究為我們干預隨班就讀孤獨癥兒童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卻很難推廣到更大的孤獨癥兒童群體中去。更重要的是,我們無法僅僅通過個案研究就能證明,孤獨癥兒童的各種障礙都能通過隨班就讀得到改善。此外我們實施的干預在程序和研究設計上并不規(guī)范,也沒有嚴格地實施以保證信效度,不符合循證實踐的標準。
第二,研究內(nèi)容多關注孤獨癥兒童個體言語和社會交往等個體性的發(fā)展,較少關注普通學校環(huán)境下學齡孤獨癥兒童的學業(yè)性發(fā)展。例如,缺少通過教什么和怎么教來滿足程度各有差異的孤獨癥學生的教育需要的研究,缺乏對課程標準和教學策略的研究,對課堂生成的關注,缺乏教師如何改變課堂和教學以有效地使孤獨癥兒童與普通兒童獲得知識的研究。此外,還缺少對學齡孤獨癥兒童的家庭研究,如家庭支持研究、家長實施干預研究等。Shubha 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家長培訓等活動,家長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對孤獨癥孩子實施干預,并且孤獨癥孩子能很好的泛化學校中習得的技能[18]。
第一,教師缺乏相關孤獨癥兒童教育教學知識。孤獨癥兒童在隨班就讀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環(huán)境刺激,如普通的上課鈴聲、同伴的碰觸、雜亂無序的課間活動等對其而言都可能是巨大的折磨。此外,據(jù)調(diào)查約有63.26%的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語言表達有困難或無說話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復習功課任務的孤獨癥兒童僅有1.98%,超過一半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情緒控制問題[19]。因此不難想象這些兒童在進入普通學校以后遇到的困難。普通學校和教師雖然接收了孤獨癥兒童入學,但大部分教師較少為其調(diào)整課堂環(huán)境、教育教學、言語發(fā)展以及社會交往指導,也較少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或設置分層教學,有效支持的缺乏,參與集體活動的不足,再加之其自傷行為和干擾課堂秩序的行為[20],都使得在這種大班教學的情境下孤獨癥兒童的教育需要很難得到滿足。
第二,同伴和普通家長對孤獨癥學生的接納程度不足。周思佳對廣州市海珠區(qū)16 所普通小學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孤獨癥兒童在班里沒有朋友或很少有朋友,同伴對其采取的態(tài)度大多是忽視和排斥[21]。此外,由于孤獨癥兒童在社會交往方面的困難,往往不會對同伴做出及時的回應,因此也很難與其他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22]。一些普通兒童的家長更傾向于在幼兒園階段實施早期融合教育,隨著學段的升高,家長的接納程度逐漸降低,而且一些家長更傾向于將孤獨癥兒童放在普通學校的特殊班,且只在個別活動中實施融合教育[23]。高健訪談了7 名普通兒童的家長,僅有一人表示愿意讓孤獨癥學生與自己的孩子同班[24]。2012 年深圳19名家長聯(lián)名要求學校拒絕一名孤獨癥少年入學[25]。由此可見,一些孤獨癥兒童并沒有受益于隨班就讀,在很大程度上隨班就讀成為一種擺設,孤獨癥兒童在普通班里出現(xiàn)“隨班就混”的現(xiàn)象。
最后,缺乏對隨班就讀孤獨癥兒童的課程標準和評價體系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這可能也是孤獨癥兒童在普通學校并沒有獲得家長預期效果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有55.2%的普通學??梢越蛹{孤獨癥兒童但不做出任何特殊教學安排,有17.2%出于無奈而接收,拒絕和排斥的普通學校占到10.3%,愿意接納孤獨癥兒童并做出特殊安排的普通學校僅占17.2%[26]。黃姍認為由于普通學校的政策和資源支持不足等原因,面對調(diào)整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時教師則顯得力不從心[27]。
目前我國孤獨癥兒童的隨班就讀情況并不樂觀,孤獨癥兒童入學困難,且入學后隨班就讀的質(zhì)量并不高。普通學校不僅缺乏專門配套師資、康復器材及支持保障體系,而且普通教師和班級同伴普遍接納不足,隨班就讀政策和實施等并沒有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再加上專業(yè)人員與家長配合不夠,一些孤獨癥兒童的教育需要在普通學校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為滿足孤獨癥兒童復雜多樣的教育需要,需要加大隨班就讀政策支持,完善隨班就讀實踐,以及深入隨班就讀研究。具體而言,除了完善入學方面的政策保障制度之外,還應加大孤獨癥專業(yè)師資培訓力度,完善相應的支持保障體系,引進國外先進教育經(jīng)驗和干預技術,并結(jié)合我國現(xiàn)實情況大力開展隨班就讀實證研究,建立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合作模式、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以及以家庭、社區(qū)為中心的干預體系,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為孤獨癥兒童制定合適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并認真實施,使孤獨癥兒童得到提供適宜的教育和科學的干預。
2014 年出臺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 年)》提出全面推行融合教育,使每一個障礙兒童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擴大隨班就讀規(guī)模。首先,在政府支持下,加快建立孤獨癥兒童就近隨班就讀的入學保障制度,完善相應的支持保障體系,為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提升質(zhì)量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其次建立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的試點學校,保證在試點學校實現(xiàn)“零拒絕”,加強普通學校與特殊學校之間的合作,建立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合作的模式。
首先,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者應加大實證研究的力度,開展如組群實驗、單一被試實驗等量化研究以及訪談等質(zhì)性研究,規(guī)范研究程序和研究設計,并采取符合循證實踐標準的干預,開發(fā)符合循證實踐標準的中國本土化的有效干預。其次,研究內(nèi)容多元化,以教學研究為主,同時關注孤獨癥兒童的家庭研究。研究者需要加強對隨班就讀中不同程度的孤獨癥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研究。這是由于能夠進入隨班就讀的孤獨癥學生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研究者需要據(jù)此研究其適宜的教育安置形式、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等。針對現(xiàn)有課程標準開發(fā)適宜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的課程標準或適當對孤獨癥兒童降低標準,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地促進教師改變課堂、環(huán)境以及教育教學以適應孤獨癥學生的需要。此外,研究者還需要加強孤獨癥兒童的家庭研究,包括家庭生活質(zhì)量、家庭支持構建、家長對孤獨癥兒童的教養(yǎng)方式以及家長或同胞實施干預等。實際上,很多研究忽視了家長和同胞兄弟姐妹在干預中的作用。但孤獨癥兒童任何成功的干預都離不開家庭的介入,僅依靠教師在學校時間的教育與干預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明確,研究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不僅為了更好的滿足孤獨癥兒童多樣化的教育需要,而且還是為了提升孤獨癥兒童家庭的生活質(zhì)量和福祉。
第一,加強多學科、多方力量的合作。教師需要依靠學校或政府、社會的力量建立多學科團隊,對隨班就讀的孤獨癥兒童進行全面評估,并為其制定適合的個別化教育計劃,以此決定孤獨癥兒童接受教育的環(huán)境和時間安排如全日制普通班或部分時間在普通班、部分時間在資源教室等。加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家長平時多幫助孤獨癥孩子提前預習課程,在日常生活中泛化教師實施的干預計劃,及時與教師溝通了解情況等。很多家長認為更多的正式支持如專業(yè)人員的支持能夠使孤獨癥孩子甚至整個家庭受益,從而提高整個家庭的生活質(zhì)量[28]。因此,在普通學校中實施的教育與干預并不僅僅止于學校之中,而是需要家長在自然的情景下繼續(xù)實施干預,使得孤獨癥兒童能夠泛化習得的技能,相應的普通學校也會為其提供支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
第二,增強教師在孤獨癥教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教師需要根據(jù)個別化教育計劃和教育安置形式調(diào)整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法,減少教室環(huán)境刺激,采取班級授課、小組合作與個別輔導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但還要根據(jù)孤獨癥學生的需要及程度輔以不同的教學和支持,如交往訓練、學業(yè)輔導、對問題行為進行功能性分析以及干預等,幫助其融入班級,減輕家長壓力。對于程度較好、學業(yè)能力較強的孤獨癥學生,教師主要針對其社會交往能力進行干預,可采用社交故事法、卡通對話法等教導其理解他人話語中隱藏的含義。對于程度較差、學業(yè)能力較弱的孤獨癥學生,教師則針對其學業(yè)能力給予輔導和支持,如使用視覺提示方法干預其理解數(shù)學應用題的能力。同時,組織教師專業(yè)培訓,加大孤獨癥專業(yè)師資培訓力度。
最后,提升同伴和普通家長的接納程度。教師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孤獨癥學生與其他同伴盡量一起參加班級活動,并根據(jù)其特點使其擔任一定職務或承擔某一任務。同時,對孤獨癥學生實施干預時可采用同伴介入法,增加課堂教學中普通學生與孤獨癥學生之間合作完成作品的機會。每隔一段時間召集家長觀摩課堂并召開家長會,組織學生和家長認識什么是孤獨癥,討論班級中有孤獨癥學生后發(fā)生了哪些好的變化,是否應排斥孤獨癥學生的融入等。
[1]1 in 68:What Do Autism’s Rising Numbers Mean for Our Families?[EB/OL]. http://www. autismspeaks. org/science/science- news/autism - prevalence - rises -1 -88,2014 -4 -5.
[2]新華公益. 我國首部自閉癥行業(yè)報告發(fā)布[EB/OL].http://news. xinhuanet. com/gongyi/2014 - 10/20/c _127117822.htm. 2014 -10 -20.
[3]Stainback W,Stainback S. A rationale for the merger of special and regular education [J]. Exceptional Children,1984(2):102 -111.
[4]鄧猛,潘劍芳. 關于全納教育思想的幾點理論回顧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 中國特殊教育,2003(4):1 -7.
[5]Simpson R L,Myles B S. Educating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Autism: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Practice[M]. Texas:Pro-ed,1998:1 -23.
[6]IDEA data center,Percentage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6 to 21 years old served under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y Education Act,Part B,b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ype of disability:Fall 2010. https://www.ideadata.org/.
[7][19]劉瑩. 江西省75 例孤獨癥兒童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7(11):49 -54.
[8]高健. 孤獨癥兒童在普通小學現(xiàn)狀的探究[J]. 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5(2):33 -34.
[9][11][26]深圳市自閉癥研究會. 中國自閉癥人士服務現(xiàn)狀調(diào)查[M]. 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3,41,11.
[10]Kaweski W . Making a difference for students with ASD[J]. Principal Leadership,2011(3):19 -20,22 -24.
[12]深圳新聞. 9 歲自閉兒童咬傷同學手 被送返后5 樓墜亡[EB/OL].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2-09/19/content_7217432.htm.
[13]王艷杰. 高功能自閉癥兒童隨班就讀個案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3(1):37 -38.
[14]魏軼兵. 隨班就讀的孤獨癥兒童自我概念的個案研究[J]. 兒童心理衛(wèi)生,2007(10):675 -679.
[15]王偉,魏軼兵,陳尚婷. 隨班就讀孤獨癥兒童語文學習的個案研究[J]. 中國特殊教育,2008(9):11 -16.
[16]王梅. 自我交往訓練法在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特殊教育,2007(6):64 -69.
[17]程秀蘭,王莉,李麗娥,張曉艷. 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干預的個案研究[J]. 學前教育研究,2009(6):34 -38.
[18]Kashinath S,Woods J,Goldstein H. Enhancing generalized teaching strategy use in daily routines by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J].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and Hearing Research,2006(3):466 -85.
[20][21]周思佳.廣州市海珠區(qū)孤獨癥兒童普通小學隨班就讀問題及對策研究[D]. 四川師范大學,2011.
[22]高志娟. 自閉癥兒童同伴關系分析及交往能力培養(yǎng)探析[J]. 基礎教育研究,2013(21):57 -59.
[23]蘇雪云,吳擇效. 上海市普通兒童家長對自閉癥兒童參與早期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調(diào)查[J]. 幼兒教育,2013(3):43 -47.
[24]高健. 孤獨癥兒童在普小就讀的現(xiàn)狀探究[J]. 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5(2):33 -34.
[25]中國網(wǎng). 深圳:19 名家長聯(lián)名拒收自閉癥男孩 學校令退學[EB/OL]. http://www. china. com. cn/photochina/2012 -09/21/content_26589628.htm.
[27]黃姍. 自閉癥兒童隨班就讀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2):37 -38.
[28]Wang M,Mannan H,Poston D,Turnbull A P,Summers J A. Parents’perceptions of advocacy activi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family quality of life[J].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2004(29):14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