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2015-09-06 00:37于玲玲
成人教育 2015年8期
關鍵詞:公民道德蔡元培受教育者

于玲玲

(北京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871)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為發(fā)展中國的新文化和教育事業(yè),建立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制度,蔡元培始終堅守愛國的政治理念,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新文化、新教育、新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局面,被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

在蔡元培的整個教育思想體系中,德育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他不但成功地將中西文化貫通于德育過程中,而且引領中國德育逐步走向近代化。其中,公民道德教育作為其德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體現(xiàn)。

一、蔡元培與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以廣博的學識和豐富的閱歷為基礎。1873 至1883年間,蔡元培求學私塾,熟讀儒家經(jīng)典,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1894 至1899年間,蔡元培留學德國,期間廣涉西學,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等多種領域。這些為蔡元培提出新教育思想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基礎。

在中國近代,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及之后高潮迭起的民族救亡運動,使蔡元培深刻地認識到,面臨西方列強的入侵,清統(tǒng)治腐敗無能,唯有教育才是救國、強國的根本。為了實現(xiàn)教育救國理想,蔡元培于1907—1911年再赴德留學,“專修文科之學,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國現(xiàn)行教育之狀況。至少以五年為期,翼歸國以后,或能效壤流之助于教育界”。[1]當時的德國正值統(tǒng)一后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時期,需要大量懂技能、有素質(zhì)的社會勞動力,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該時期著名教育家凱興斯泰納,順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積極提倡公民教育,將培養(yǎng)責任感、愛國心作為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務,迎合了當時德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使公民教育成為當時德國教育思想的主流。這對蔡元培產(chǎn)生了較深刻的影響,成為其回國提倡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來源之一。此外,蔡元培認真翻譯了德國康德派哲學家腓力·泡爾生所著的《倫理學原理》,撰寫了《中國倫理學史》《中學修身教科書》。這些專著和譯著兼容中西文化,既梳理了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思想,也介紹了西方的倫理學說,還闡述了具有普遍意義的“適于今日社會”的道德教育內(nèi)容。1912年1月,回國后的蔡元培擔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第一任教育總長,上任后的首要任務就是恢復教育事業(yè),確立新的教育方針。他在深刻反思清末“尊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教育方針基礎上,明確提出了軍國民主義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育于一體的“五育并舉”教育思想。他認為,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君”即“國”,“國”即“君”,“君國一體”的思想很嚴重,在這種思想背景下培養(yǎng)出來的多為忠君的順民、臣民,國民因此缺乏國家意識和公德精神;并且指出忠君與共和政體不相符,尊孔與信教自由不相符,而提倡公德、尊重人權、追求平等、崇尚自由是共和時代的主要因素,從而否定了清末教育方針中的“忠君”、“尊孔”兩項教育主張。1912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蔡元培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主義、軍國主義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新教育宗旨。綜上所述,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是蔡元培在中華民族面臨內(nèi)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在深刻反思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借鑒吸收西方公民教育思想基礎上的思想產(chǎn)物。

二、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內(nèi)容頗為豐富,可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具體闡述:

1.教育目的

面對中華民族的內(nèi)憂外患,教育應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才能夠挽救國家危亡、民族得以延續(xù),成為當時諸多仁人志士艱辛探索的時代課題。他們懷有教育救國的理想,反思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和缺陷,以期通過教育改革改變國家和民族受壓迫、受剝削的悲慘命運。時任民國教育部長的蔡元培在充分反思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基礎上,于1912年2月11日發(fā)表了關于新教育方針的意見,提出教育分為兩種類別,一是“隸屬于政治”的教育,另一是“超乎于政治”的教育,“實利主義教育”“軍國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則隸屬于政治的教育,“世界觀教育”“美育”則是超乎于政治的教育,且把公民道德教育作為實利主義教育、軍國民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育的核心和根本。在此之后,當時北京市教育部則將這一思想作為“教育宗旨令”予以頒布。由此,公民道德教育作為教育宗旨的重點內(nèi)容出現(xiàn)在官方正式文件中。

基于上述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在蔡元培看來,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共和精神的公民,喚起國民的公民意識、國家觀念、民族責任感,使之既能夠認識到國家、民族對于個人的存在價值和重要意義,也能夠意識到公民個體對國家和民族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所在。

2.教育地位

蔡元培指出:“當民國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盡此任務,不外乎五種主義,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世界觀、美育是也。五者以公民道德為中堅,蓋世界觀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軍國民教育及實利主義,則必以道德為根本。”[2]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是一個不可偏廢的有機整體,公民道德教育思想處于這一整體的核心地位。其原因在于:國家發(fā)展固然離不開實利主義,但倘若國民缺乏公民道德意識,對本職工作不能夠盡職盡責,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國家的長久發(fā)展。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于職業(yè)團體中,一個職業(yè)團體內(nèi)的成員若缺少公民道德意識、協(xié)作精神,也會影響該團體的整體和長久發(fā)展。再者,軍國民主義相比較于實利主義,更需要公民道德意識,公民道德意識是維持軍隊團結(jié)、培養(yǎng)軍人互助精神的源源動力。倘若軍隊里缺乏公民道德,一盤散沙,那么,這個軍隊的戰(zhàn)斗力可想而知。此外,世界觀教育、美育與公民道德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世界觀教育和美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世界觀教育和美育的內(nèi)在旨歸。綜上所述,在蔡元培看來,公民道德教育比實利主義教育、軍國民主義教育的意義更為深遠和重要,實利主義、軍國民主義只是人類通往幸福的手段,而公民道德才是人類追求幸福的終極目標。此外,蔡元培還強調(diào)“必以道德為根本”的思想也應當一以貫之地體現(xiàn)與貫穿其社會教育、職業(yè)教育、女子教育中,這足以顯示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在整個民國初期教育系統(tǒng)中的核心地位。

3.教育內(nèi)容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內(nèi)容十分豐富,既吸收了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合理“內(nèi)核”,也借鑒西方近代資產(chǎn)階級道德觀念,這集中表現(xiàn)在其著作《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中,充分展現(xiàn)了蔡元培對現(xiàn)代中國人道德素養(yǎng)的總體構想。在《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中,蔡元培指出:“何謂公民道德?曰法蘭西之革命也,所標揭者,曰自由、平等、親愛。道德之要旨,盡于是矣。”[3]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內(nèi)容吸收借鑒了法國大革命中所宣揚的資產(chǎn)階級的道德觀念——自由、平等、親愛,且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層面分別對自由、平等、親愛進行了概念界定。關于自由,在這里主要指的是思想上的自由,如蔡元培所說,“所謂自由,非放恣自便之謂,乃謂正路既定,矢志弗渝,不為外界勢力所征服?!保?]它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里的“義”意思相近,蘊含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無畏精神,不受宗教、風俗的束縛和左右,講究個體身心的完全自由,且以良心為準繩,尊重他人的自由,不能將個人自由建立在他人不自由的基礎上。這相對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傳統(tǒng)專制的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培養(yǎng)順民、臣民意識而言,是時代進步、思想進步的體現(xiàn)。蔡元培將平等界定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恕”意思相通,意味著人生而平等,自己所厭惡的事,就不要再強加給別人,人與人之間應當相互尊重,彼此寬容。蔡元培認為,親愛主要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思想相通,意味著具有同理心,能夠體恤弱勢群體、關愛幼小。除此之外,蔡元培在《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中提出了公民在自身、家庭、職業(yè)、社會、國家中的應具備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他強調(diào)自我修養(yǎng)最為重要,但又指出道德修養(yǎng)并不局限于公民個人層面,而是將私德推己及人,上升為對家庭、社會、國家的公德,培養(yǎng)自身的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可見,蔡元培沖破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私德”教育,把培養(yǎng)“公德”作為當時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

4.教育方法

蔡元培在《中學修身教科書》第五章的“德論”篇中指出:“凡實行本務者,其始多出于勉強,勉之既久,則習與性成。安而行之,自能欣合于本務,是之謂德。”[5]可見,一個人良好品德不是與生俱來、一蹴而就的,而要經(jīng)過后天自覺而長久的培養(yǎng)才得以形成。因此,培養(yǎng)方法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方法可以總結(jié)為四個主要方面:一是借助科學與美術的教育力量。蔡元培指出,“世之重道德者,無不有賴乎美術及科學,如車之有兩輪,鳥之有兩翼也?!保?]科學與美術,在其不斷地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體現(xiàn)了規(guī)律性、平等性和友愛性。如:科學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性,成果普惠大眾,不僅為貴族所獨有,這是科學所體現(xiàn)出的平等性和友愛性。美術崇尚自然,反映出自由性;包羅萬象,不分貴賤是美術的平等性和友愛性的體現(xiàn)。科學與美術中所展現(xiàn)的自由、平等、友愛正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題中之意,長期的科學與美術的熏陶利于公民道德素質(zhì)的養(yǎng)成。二是藝術熏陶。蔡元培極為推崇藝術的方法,主張通過藝術作品于無形中對受教者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力,激發(fā)受教者的美感、提升思想認知與思想境界,培養(yǎng)公民情感。誠如蔡元培所說:“藝術者,超于利害生死之上,而自成興趣,故欲養(yǎng)成高尚、勇敢與舍己為群之思想者,非藝術不為功。”[7]三是自我教育。蔡元培提倡積極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善于自我反省,提高是非觀念和自治能力,達到“教育是為了不教育”的境界。四是注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1912年7月,蔡元培在全國臨時教育會議開幕詞中明確指出:“民國教育方針,應從受教育者本體上著想,有如何能力,方能盡如何責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保?]針對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忽視受教育主體地位和公德意識的缺失,他主張“受教育者本位論”,注重受教育者個性的發(fā)展和同情心的培育,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重視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要從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他們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使他們自由、健康地發(fā)展。且贊成取消年級制,實行學分制、選科制等靈活自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學校應盡量少些競賽類活動,取消考試排名,改變以往“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心態(tài),化孤獨為共同,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和同理心。

5.歷史意義

在我國近代,面對國家的政局動蕩、軍閥混戰(zhàn)、帝國主義侵略的動亂環(huán)境,先進的中國人將“救亡圖存”作為壓倒一切的大事。作為典型代表,蔡元培主張教育救國,且他的整個教育思想都緊緊圍繞著“救亡”這一核心,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就是集中的顯現(xiàn)。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創(chuàng),是他站在本國的立場上,創(chuàng)造了適合中國需要的公民道德教育,對當時的學校教育產(chǎn)生了最為普遍的影響。例如,從陳翊林的著作《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中關于公民教育的產(chǎn)生影響的闡述可見一斑,即“民國成立以后,小學的訓育漸次由消極的管理變成積極的訓育,在八年前,小學多有校訓做訓育的責任。不過訓育尚無系統(tǒng)的理論做根據(jù),多偏重道德一方面。民八之后,……小學生有從事各種實際事務的組織,如慈善團、新聞社等,又有練習社會生活的自治團體,如學生會、公仆會等……民八以前的中學訓育與前清比較,實無何種重大進步,但到八年之后則有根本的改進。”[9]同時,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不僅在教育領域,且在整個思想和文化領域里對封建專制主義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封建主義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對人們的思想和個性解放、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興起、社會改良都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正如梁漱溟所說:“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學問,不在事功,而在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收果于后世?!保?0]

三、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啟示

由于時代和認知的局限,蔡元培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的“義”“恕”“仁”來具體闡釋以法國大革命時期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親愛”為主要內(nèi)容的公民道德教育,這種詮釋雖然易于被中國人所接受、所理解,也體現(xiàn)了民國初立所需的時代精神,但這種闡述并沒有揭示出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中所倡導的自由、平等、親愛的本真含義,而且在當時軍閥混戰(zhàn)、經(jīng)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倡導自由、平等、博愛的時代精神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和奏效。此外,蔡元培主張的“公民道德‘五育’教育思想的根本”這一觀點帶有明顯的唯心主義色彩。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現(xiàn)實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政治、經(jīng)濟的集中體現(xiàn)。因而公民道德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分支,固然有其重要性,但并不構成社會經(jīng)濟的根本。但這些并不足以掩蓋其所蘊含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較之前的舊教育是歷史的進步,且對當今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的啟示。

1.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是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重要源泉

在汲取和反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而形成的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啟發(fā)當今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采取揚棄的態(tài)度,吸收借鑒傳統(tǒng)文化中有利于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因素,摒棄不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帶有落后的傳統(tǒng)封建色彩的思想。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考察我國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總結(jié)我國歷史上勞動人民以至剝削階級的思想政治教育經(jīng)驗,批判地繼承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原則和方法上的有用成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古為今用”,是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和必備條件。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品質(zh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jié)、“舍生取義”的理想人格和“仁者愛人”的博愛情懷等教育內(nèi)容,知行合一、以人為本、率先垂范的教育原則,學思結(jié)合、注重內(nèi)省、提倡慎獨、立志為先、意志鍛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都具有跨時空的恒久意義,值得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借鑒。此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文學、音樂等有形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切入點;歷史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遺跡依舊賦予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力量,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

2.自我教育是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蔡元培關于學生自治的主張啟發(fā)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加強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衡量教育是否有效的一個標志,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它與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辯證地統(tǒng)一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相對于教育來講的,是受教育者根據(j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要求,自覺主動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改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和錯誤行為,提高自身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的方法。即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該方法是人們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通過反省、反思、自我改造、自制、自律等形式,自覺接受正確的思想和先進的行為,克服錯誤思想和不良行為,促使自己的政治觀念和思想認知向著良好的方向轉(zhuǎn)化、發(fā)展的教育活動。要在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自我教育的習慣,形成自我教育的風氣,需要教育者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和人格,積極引導而非強壓說服受教育者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培養(yǎng)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和行為規(guī)范;積極構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地位,在教育活動中的每一個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學會友好合作,彼此相互幫助、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教育者注重啟發(fā)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意識,引導他們通過自主學習、自覺參與、自我修養(yǎng)和自我管理等途徑,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3.蔡元培關于藝術熏陶的公民道德教育方法啟發(fā)當今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美育

美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審美力和判斷力,使學生懷有一種純潔的、自然的、和善的心態(tài)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20世紀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育是從培養(yǎng)集體成員相互關系中的豐富的內(nèi)在的情感——敏感、親切、誠懇開始的。”[11]受教育者在和諧、互助的集體生活中更加易于感受到細膩、公正、真誠等美好的情感。因此,教育者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當積極創(chuàng)設團體活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使其變得開朗、敏感、樂于助人,逐漸提升其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質(zh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可利用自然美景、繪畫、藝術和音樂等培養(yǎng)受教者的美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大自然的美對少年來說首先是一種美感素養(yǎng)的教育。大自然的美能培養(yǎng)起細致入微的感情,促使人們感覺人的美?!谡J識大自然絢麗多彩的美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充分愉快的精神力量,渴望去認識日新月異的美感財富源泉。”[12]繪畫是間接地感受自然界的美感,也使得美感得以在繪畫者和欣賞者心里確立。藝術和音樂以其獨有的方式使受教者感受高尚的情感,使其心靈舒展、提升心境。此外,欲要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美感,教育者先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在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要以細膩的、啟發(fā)式的語言和行為與受教者相處,使學生在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中,增強受教育者對美的欣賞力和判斷力,受教育者的心境也會漸漸變得細膩和安寧,那種由內(nèi)而外的美好感情才會油然而生。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1959:452.

[2]蔡元培.全國臨時教育會議開會詞[G]//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6.

[3]蔡元培.對新教育之意見[G]//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4][6]蔡元培.在育德學校演說之述意[M]//中國人的修養(yǎng).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297.

[5]蔡元培.中學修身教科書[M]//中國人的修養(yǎng).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282.

[7]蔡元培.大學院公報發(fā)刊詞[G]//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29.

[8]喻本伐,熊賢君.中國教育發(fā)展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540.

[9]陳翊林.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M].上海:上海太平洋書店,1931.

[10]梁漱溟.紀念蔡元培先生[G]//蔡元培紀念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3.

[11][12][蘇]蘇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誕生[M].黃之瑞,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334,341.

猜你喜歡
公民道德蔡元培受教育者
傳統(tǒng)仁愛思想與新時代公民道德——契合關系與糅合機制的探究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初中數(shù)學學習弱勢學生的成因分析及轉(zhuǎn)化對策的研究
淺談初中語文“三段六步”教學法的策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見
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群眾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分析——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系列論文之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蔡元培的氣度
蔡元培借衣服
洪泽县| 连州市| 吉水县| 商南县| 永仁县| 黔江区| 长垣县| 青浦区| 彩票| 青神县| 山东| 光泽县| 礼泉县| 庄河市| 凤城市| 东明县| 遂溪县| 西和县| 桃园县| 八宿县| 浠水县| 胶南市| 齐齐哈尔市| 方正县| 密云县| 科尔| 弥渡县| 宁阳县| 涞水县| 慈利县| 日照市| 泰州市| 镇巴县| 金寨县| 西畴县| 二连浩特市| 营口市| 汝城县| 八宿县| 个旧市|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