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惟穎
上海的八月總是下雨,雷雨過后街面涼爽,小馬路上全是露水,一股桂花的香氣飄然而至,頓時讓那些對暴雨天埋怨不已的人們沒了脾氣。
秋天總是在這個時節(jié)不知不覺地走近,正如在上海的街頭,你是通過嗅覺去發(fā)現(xiàn)桂花開了,而不是用眼睛。南方人喜歡八月桂花香,認為桂花寄托著初秋的情思。一簇簇黃色嬌小的桂花,本身并無美艷的紫色,她所有的迷人,都在其芳郁的氣味。所以,人們不摘桂花點綴花瓶,反而喜取之入食。
上了歲數(shù)的上海人極愛桂花味的食物,以前陳毅市長愛吃老上海桂花肉,也叫“黃金肉”。吃桂花肉時,考究一點要佐一小碟桂花醬。桂花醬是個好東西,以前家家戶戶冰箱里都有一罐,有甜味的,也有微咸的。小時候母親自己制作酒釀,吃之前從冰箱里取出一罐桂花醬,打開蓋子我總?cè)滩蛔惿媳亲勇勔幌?,那醬料摻著揉碎的桂花花瓣,香得梨花帶雨。用勺子挖一勺,拌入酒釀湯,桂花香讓人醉。
現(xiàn)在不容易買到那種傳統(tǒng)的桂花醬,人們也很少愿意自己動手做??梢恍├先A僑們在初秋回到上海,免不了要讓味蕾釋放一點“懷鄉(xiāng)”的愁情。他們有興趣的不是油膩燙口的生煎饅頭,因為痛風等老年病,也被醫(yī)生叮囑不能吃大閘蟹等河鮮海味,他們更中意的還是可以細嚼慢咽又不濃烈的美食。桂花醬難覓,那么吃桂花拉糕吧。
老城隍廟的綠波廊里的桂花拉糕是上海最有名的桂花拉糕,如一種篤信的約定,每一次去,都一如既往地保持著水準。上世紀90年代,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在任期間訪問上海,曾到綠波廊就餐,于是,那些旅美的上海人,就更喜歡綠波廊了。據(jù)說當年還在念中學的切爾西在綠波廊最愛吃的是蘿卜絲餅,一連吃掉了自己桌子上的,還到隔壁桌子問隨行的工作人員有沒有多出來沒有吃掉的蘿卜絲餅,而克林頓最喜歡的,則是清淡可口的桂花拉糕。
桂花糕是秋天的心情,淡淡的,又有一點深沉。桂花拉糕的桂花味,帶一點點咸,卻很香,這種香,不是醬油調(diào)料能做出來的。菱形的拉糕呈半透明,視覺上有玉或者琉璃的絲滑質(zhì)感,上面如琥珀一般凝住星星點點的桂花。一口咬下去,涼爽又不粘牙,飯菜之后吃一塊,頓時解了幾分油膩氣。好吃細潔的拉糕小店里做不出,也只有老字號的大飯店才能做出。桂花拉糕外賣,40元一盒,里面裝了10小塊菱形拉糕,這個價格不便宜,不過買的人還是很多,甚至排隊買。
有母親對小孩解釋,說桂花拉糕是由桂花變成的。聽起來好比一個美女是由一朵花化身而來一樣。雖然那不是真的,但還是很美。有靈氣的生物,無論化作人間煙火的哪一種形態(tài),都會觸發(fā)人們?nèi)ハ胂竺篮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