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丹
摘 要: 近年來,高校對于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忽視對貧困生的感恩教育,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通過分析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缺乏的現(xiàn)狀、高校貧困生感恩缺失的原因,采取針對措施。
關鍵詞: 高校 貧困生 感恩教育
目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等院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貧困生數(shù)量隨著增加。我國對于高校貧困生的資助一直都未停止,同時高校和社會各界都十分重視對貧困生的資助,各大院校根據(jù)實際情況,為貧困生提供兼職,給予適當?shù)纳钛a助,以此減少貧困生的經(jīng)濟困難,并設立各種助學體系幫助經(jīng)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F(xiàn)階段,各大高校的經(jīng)濟補助體系都基本完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基本解決了高校貧困生的上學問題。但是,學校對于貧困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缺乏重視,某些貧困生在接受資助后,不懂得感恩。因此,必須加強對貧困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學生思想意識。
一、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缺乏現(xiàn)狀
第一,在貧困生資助名額評選時,很多學生都爭當特困生,甚至有部分學生家境不錯,沒有分享意識,不考慮較之更加困難學生,個別一般困難的貧困生卻拿去更高檔的助學金,尤其是獲得社會資助后,仍然在學校繼續(xù)申請,這就造成了不公正。
第二,在貧困生名單定下之后,個別學生沒能提交相應證明材料,或者對于申請表的填寫不夠重視,填寫數(shù)據(jù)不夠真實和完整,部分人認為獲得學校的資助是應該的,絲毫沒有感恩之心,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肯定是要獲得助學金,若是沒有獲得反而會責怪學校。
第三,一些學生在獲得助學金后,本著“白送的錢,不花白不花”的心理,大肆購買物品,隨意揮霍,甚至產(chǎn)生“等、靠、要”的消極思想,每當有企業(yè)和學校資助時,自己必須占據(jù)一個名額,不考慮。另外,對于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不甚滿意,工作不積極不到位,部分申請貸款的學生,難以及時還款,對于學校的信息和通知置之不理[1]。
第四,部分學生在領到助學金后,對學習不認真,對學校和社會不思回報,甚至認為自己的貧困是家庭造成的,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只想通過家長和學校解決自己的經(jīng)濟問題,沒有依靠自己獲取資金。
二、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缺失原因分析
自身的原因。受到家庭環(huán)境影響,貧困學生更容易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例如自卑和溝通障礙。另外,這部分人群存在壓抑情緒,以及急切求勝、證明自己的心理。在進入大學之后,很多人將讀大學當做自己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想借此改變自己的人生,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同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是,理想與現(xiàn)實偏差很大,在社會中難以短期改變自己的家庭狀況,提高自身的能力,這樣反而會在與同學相處中,產(chǎn)生自卑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就會認為對方給予的幫助,是對他們的憐憫和同情,甚至會進一步增加自卑心理,這就很難讓他們產(chǎn)生報恩思想。
家庭的原因。家庭的教育不能跟上孩子生長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為兩個原因:第一,這些困難家庭,大多數(shù)父母文化水平低,他們認為孩子學習好就足夠了,這也是他們對孩子僅有的期望。因此,對于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往往是欠缺的,父母片面注重孩子學習成績,而忽視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造成一些學生性格的缺陷和思想的落后[2]。第二,困難家庭的父母往往被生活所迫,背負著沉重的生活壓力,很少有時間對孩子教育,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條件而自責,擔心自己的經(jīng)濟情況影響孩子生長。因此,在孩子成長中,盡量滿足孩子要求,而不求所報,正是家長的這種教育習慣,淡化了孩子的感恩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孩子的自私自利思想,使他們將索取變?yōu)橐环N習慣,不懂得感恩。
學校的原因。第一,當前學校的資助體系不完善,僅僅是從經(jīng)濟上對困難學生進行資助,缺少相應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養(yǎng),另外,由于經(jīng)濟資助是無償?shù)?,不需要學生進行償還,存在很大漏洞,學生進行申請時,只需要出具相關證明材料證明自己在經(jīng)濟上是貧困的,就可以獲得相應數(shù)額的補助資金。第二,對于受資助學生沒有明確的義務要求,學校的思想教育課程設置不健全,讓學生產(chǎn)生應得的意識,沒有認識到這是學校和社會對其的幫助,沒有責任就沒有動力,這樣難以產(chǎn)生感恩意識。第三,在發(fā)放助學款時,一般都是直接打到學生的銀行卡,這樣做的確照顧到了學生的心理,避免同學的偏見,但是由于沒有正式的頒發(fā)儀式,因此資助款的到賬沒有告知學生,就直接打入他們的銀行卡,受資助學生不能在第一時間獲知消息,因此很難產(chǎn)生感恩心理。
三、加強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的建議
造成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根據(jù)原因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加強感恩教育,培養(yǎng)貧困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對貧困生加強感恩教育的主體中高校占據(jù)首要位置,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加強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增加感恩課程的開設,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以此增強貧困生的感恩意識。例如在重大節(jié)假日,還有助學金發(fā)放的日子里,高校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富有感恩意味的活動,營造一個學生感恩的氛圍和環(huán)境,讓捐助者和受資助者結(jié)成對子,同時可以利用活動,讓困難生學會和懂得感恩,體會感恩。另外,可以通過舉辦與資助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如以感恩回報為主題的講座,開展感恩宣傳月,組織學生進行感恩征文,以及進行演講賽辯論賽,等等,提高貧困生對受資助重要作用的認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咨助者的高尚情懷,讓貧困大學生產(chǎn)生感恩意識。與此同時,還需要發(fā)揮學生干部和貧困生的帶頭作用,通過先進典型的示范和引導,加強校園的感恩氛圍,讓貧困生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3]。
第二,加強學校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的建設。在學校中,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基地,通過課堂的宣講,可以向大學生傳授感恩知識,進而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意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加入感恩的思想,通過結(jié)合生活社會實際,在課堂上用生動典型的事例教育學生,讓學生用自己身邊的故事進行講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活動,對感恩行為進行思考和討論,進而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在課程開展之前,教師要搜集感恩教育素材,例如一些感恩題材的電影和書籍及古代的故事,以此作為依據(jù)開展主題討論和班會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講述他們的理解,進而適時進行感恩教育,使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明白感恩的思想。在學校中,一般會有一門“形勢與政策”課,因為任課老師之前多為輔導員,可以將感恩內(nèi)容作為附屬教學內(nèi)容,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第三,多管齊下,提高學生感恩意識。學校和社會應該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感恩機會。對于心存感激卻未付諸實際的同學,應該拓展足夠的途徑,讓他們付諸行動。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平臺,如官方微信和微博平臺,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途徑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另外,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提供社會實踐機會,每一個院系可以建立自己的志愿服務隊,在社會和學校積極開展志愿工作,幫助弱勢和需要幫助的群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特長服務社會。經(jīng)過一系列感恩活動,一方面可以讓貧困生發(fā)揮自身特點和長處,可以體會到成功和幫助他人的快樂,進而消除自卑心理,幫助他們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讓貧困生在辦公室值班,讓學生了解老師的工作內(nèi)容和工作流程,同時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讓他們在活動中感悟感恩的意義。
四、結(jié)語
加強貧困生的感恩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不僅要在物質(zhì)上對學生進行資助,還應給予學生精神上的資助,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幫助學生自立自強、自我成長,讓他們成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新一代生力軍,最終發(fā)揮高校資助育人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李亞婕.增強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3,09:76-78.
[2]楊雪琴.和諧社會視野下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2:145-147.
[3]張龍,葉曉琴,葉華松,趙衛(wèi)川.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的理論與實踐[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4,05: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