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語文課不僅影響著每個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對陶冶學生的個人情操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語文課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我在改進語文教學方面做了幾點嘗試,現(xiàn)在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潛心研究,做到一課必有一得
語文課每周五節(jié),作為語文教師,如果能夠做到每上一節(jié)語文課,學生都能從中獲得新的知識點,一天一天累計起來,學生所獲取的知識將是一個龐大的數(shù)字。要做到這一點,作為教師就必須潛心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用心去上好語文課,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樣何愁語文課上不好?學生學不好?但教學實踐中,有許多教師缺乏這種精神,僅僅照本宣科,稀里糊涂地上每一節(jié)課,老師講得糊涂,學生聽得自然也糊涂,這樣的課堂實效可想而知了。
二、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學生不是呆板的物件,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作為教師,不能把學生看成靜止的被動接受的容器,否則教出來的學生,只能是現(xiàn)代版的“孔乙己”,高分低能,沒有任何實踐能力,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能力,只是死板地背誦記憶前人留下的公式和定理。所以,我們要注意啟發(fā)引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放手讓學生操作,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只是指導主角如何去演的導演,而這個導演導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更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現(xiàn)在,我努力把課上得實惠些,樸素些。我的課堂流程是這樣的:上新課前先指導學生預習,標出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又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這樣帶著問題小組合作、互動,就可以積極思維,打主動仗。
三、引入情感因素,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中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課本中每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挖掘出作品中豐富的內蘊,讓真、善、美走進學生的心靈,錘煉其道德情操,凈化其靈魂,從而造就健全的人格。
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渲染一種與教材情感基調相一致的氛圍,悄悄地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學生就能很快進入課文“角色”,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四、謹慎“拓展延伸”,盡量做到“實而不華”
隨著語文新課改的推進,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應運而生,它不僅使得語文課變得靈活而豐富,而且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
可是有些教師的做法卻很盲目,一種是盲目的拓展閱讀,淡化文本,甚至脫離文本。有些教師簡單地分析課文之后,為了顯示自己的學識淵博,功底深厚,就對文本進行華而不實的拓展延伸。例如教《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時,就大講特講“魔鬼的海”“海市蜃樓”“鳴沙”等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而忽略了說明文應該重點講的說明方法及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等,把語文課教得像物理課。
另一種是盲目地拓展訓練。例如有些教師教《沁園春·雪》時,課堂訓練的重點是讓學生仿寫擬人句,先寫一個擬人句,然后再寫一組擬人句,把詩歌教學變成了修辭教學,完全背離了特定的文本。
語文這門學科,知識體系龐雜,考試涉及范圍較廣,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文本之中,確實需要適當拓展延伸,但是要把握一個原則,這就是要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正如于漪所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fā)揮,語文就會打水漂?!蹦怯趾蝸碚Z文課堂的實效性?
新一輪課改席卷整個教育領域,但是,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能迷失本源,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也要找準自己的角色。我們的教學需要的不是作秀表演,不是學趕時髦,而是在教學中勇于探索、不斷思考與創(chuàng)新。語文教師的使命是讓學生在更潔凈、更廣闊的語文藍天中翱翔,讓每一篇課文都散發(fā)出文字、文辭、文學、文化的魅力。用文學特有的魅力去熏陶、感染著學生,讓他們在文學的殿堂中,掌握經(jīng)典文學的精髓,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真正去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泗洪縣魏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