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麗
摘 要: 老師們都知道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它是學生能夠持之以恒學習的關鍵因素,沒有學習興趣的支撐,學生遇到困難就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無法堅持下去,最終難以獲得成功。實驗是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點,用實驗培養(yǎng)學習興趣具有很重要的教學意義。本文主要從設置懸念,利用實驗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多用身邊的物品做實驗等方面談談如何利用實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 物理實驗 學習興趣 提高方法
興趣有很重要的教學意義,學生能否認真學習,認真思考問題,認真地用實驗探索問題,都與興趣有關,沒有興趣的學習活動是無法想象的,就像人失去靈魂一樣。物理學科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想學好它并不容易,如果學生沒有興趣,那么他們只會應付老師,被動地完成作業(yè)。如果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產(chǎn)生學習動力,自主地探索問題。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值得每個老師研究的課題。初中生由于自身年齡小等原因,特別愛動手,愛思考問題,而物理又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因此通過物理實驗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貌似探究,其實沒有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尤其在某些公開課上,我們經(jīng)??吹絺€別老師,貌似組織學生探究,但實質(zhì)沒有效果的現(xiàn)象。比如,在進行物質(zhì)密度教學時,老師只將需要的器材發(fā)給學生,學生拿到器材后亂玩一通,根本不知道尋找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之間的聯(lián)系性。當學生“玩”到最后沒有任何得到任何結論的時候,老師開始講解,再讓學生做點實驗,那么,學生開始時所做的“探究”,都是徒勞的,收不到什么效果。
2.井井有條,言聽計從。在物理教學中,還存在老師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本來老師應該發(fā)揮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但部分老師還像應試教育那樣,徹底主宰著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剝奪了。學生在利用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時候,老師指導得過多,將學生指導得沒有任何懸念,學生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進行實驗,過程非常順利這樣的實驗,等于在練習操作技能,沒有任何探究意義,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無法通過實驗獲得。
3.沒有顧及所有學生。學生之間有差異性,這是難免的,老師的責任是要通過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否則不能稱為好課。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由于班級學生比較多,老師常常顧不過來。欲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需要老師深入學生中,不能只看課堂的表面現(xiàn)象。比如,在進行合作探究活動時,我們不能只看每組學生是否得到了正確結論,也不能只看學生熱熱鬧鬧地討論,老師要深入學生中,了解他們討論的話題是不是針對探究的問題。事實上,不少學生貌似在討論,實際上他們在說一些與探究無關的話題??此茻釤狒[鬧,但真正動腦的只有少數(shù)人,很多學生只是旁觀者,這種貌似很生動的課堂氣氛,實在是假動現(xiàn)象。
以上幾點是實驗教學中常見的不足之處,如果不能克服,則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沒有效果的教學,談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利用實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首先要避免無效教學,在考慮教學效果的同時,要采取積極措施,讓學生學習得快樂,學習得有效。
二、利用實驗提高學習興趣的措施
1.設置懸念。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不少學生具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秉性。假如在教學中,利用實驗設置懸念,能吊足學生的口味,使學生產(chǎn)生“問到底”的迫切心情。比如,在學校浮力知識的時候,將水、鐵皮等物體擺放在桌面上,然后問學生:你有辦法將鐵皮放在水中而不沉下去嗎?物體放在水中能浮起的,是否能肯定它放在酒精中也會浮起?在水池里放置一個塑料盆,在塑料盆里放些小石頭,假如將盆里的小石頭一塊一塊地取出并放在水池里,水池中的水面是上升了還是下降呢?學生聽了這些問題后,就不迫不及待地想利用實驗探索答案。這是懸念的作用,也是興趣在學習過程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2.利用實驗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初中物理中有很多概念、原理,這是學習物理的基礎,也是必要的知識點。假如老師通過講解,再讓學生進行記憶的方法學習它,這樣會使很多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沒有任何學習興趣。當前,不少教學工作者還是樂意采取這樣的灌輸式教學,感覺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比較系統(tǒng),形成的知識體系也比較完整,但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其實,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與老師講解了多少并不成正比,學習的結果是學習者自我構建的結果。因此,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且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物態(tài)變化知識時,應試教育,都是以老師做演示實驗、結合講解的方法進行教學的,這是比較典型的以知識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學生獲得知識是被動的,其實,不做實驗也一樣能讓學生記得熔化、凝固等的概念,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不一樣。如果采取給學生分發(fā)器材、物品的方法,讓學生親手操作實驗,老師只負責指導與點撥,則學生不僅同樣能夠掌握相關概念,而且會學習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
3.多用用身邊的物品做實驗。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做各種實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拉近物理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社會與物理學的聯(lián)系性,從而激發(fā)學生樹立學好物理的志向。每個學生家里都有一些不用的壇壇罐罐,這些用作實驗的容器是很適合的,醫(yī)用注射器也是比較好的器材,可以做滴管,其他廢舊物品好多都是有用的,比如飲料瓶,眼藥水瓶等,包括鐵絲、蠟燭、螺絲等,都可以派上用處。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做好各種實驗,是新課程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特征。比如,探究黑色物體與白色物體哪個吸收太陽能強?學生可以利用飲料瓶,在瓶外裹上黑布與白布,放太陽光地下曬相同的時間,然后用溫度計測一下誰的水溫高就可以了。
總之,老師要不斷反思物理實驗教學,針對自己的學生設計好教學,不能只顧知識的傳授,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要以知識為中心,而要以學生為中心,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王家進主編.物理教育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
[2]陳世林.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探索.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