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雨
摘 要: 現(xiàn)代教育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要適應當今教育模式的進步,就要提高老師與學生課堂的配合度,增加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當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在歷史課堂上,在學習歷史知識時,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以便于學生更好地記憶知識,從而促進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本文主要闡述了關于老師創(chuàng)設歷史教學環(huán)境,使課堂教學“活”起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我國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 教學情境 歷史課堂 活躍課堂教學
我國教育改革之后,為了適應教育的發(fā)展,許多老師都意識到關于教學如何創(chuàng)新的問題,教學的創(chuàng)新本身就是改變教育模式,最根本的是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高中歷史課教學最主要的是使學生理解在當時環(huán)境背景下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將以往是學生“死記硬背”的知識點活學活用起來,由此達到促進學生歷史知識更好學習的目的。
一、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使歷史課“活”起來
歷史課不像我們以往想象的就是“死記硬背”知識點,它要求學生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歷史,從而使學生吸取經驗并表達自己的看法的一種學科,它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增強學生思考事情的全面性與總結從古至今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就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吸取更好的教學精華,從而使歷史課“活”起來。
1.可以通過與學生互動的方式,利用課本中所有的歷史內容將原來的情景生動形象地通過老師的語言及學生的想象力展現(xiàn)出來,通過學生在不同角度的思考及老師對當時社會背景的講解,使學生懂得當時社會事件發(fā)生的必然性,例如:老師在課上講關于“辛亥革命”一節(jié),辛亥革命發(fā)生的背景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資本主義制度的崛起強大,因此辛亥革命在歷史的推動下成為必然事件,同樣老師通過各方面的講解使學生融情于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2.可以利用相關的教學器材,依賴學校提供的教學器材,將當時的歷史背景呈現(xiàn)出來。例如:可以通過網(wǎng)絡所上有的視頻資料,將視頻下載下來供學生觀看,圖片的記憶比文字的記憶效果更有效,視頻的播放不僅可以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而且視頻播放出來的資料更真實,并幫助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容易理解當時發(fā)生歷史事件的原因。
3.創(chuàng)新的教學環(huán)境需要老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使課程的氛圍真正“活”起來,并將老師課上學習的相關知識,通過提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與看法。例如:歷史課上學到關于“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這一段,就讓學生展開思考,結合時代背景及宋太祖本身的性格考慮,從而使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更集中,學會思考就會提高課堂的活躍程度。
二、改變教學方式,增加新的教學內容
通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適應當今不斷進步的教育事業(yè),新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歷史課教學方式相對枯燥,老師只是讓學生記住歷史知識點,忽視講解這一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沒有興趣聽講,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推動力,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對更好地學習歷史具有重要意義,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吸引學生注意力。老師可以以問答競賽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投入課堂,同時使課堂的氣氛“活”起來。例如:老師可以通過公平地分組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積極表達不同觀點,不僅使學生真正地學到知識,而且促進學生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2.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是離不開的,老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相關的歷史活動,并融合其他老師的先進教學方式,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用具,為學生講解相關歷史知識,通過不同角度的歷史剖析使學生深入了解歷史相關知識,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到達更高層次。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課堂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當然這需要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喜歡上學歷史。老師可以通過鼓勵的方式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讓老師在學生的學習上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老師可以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注重對每位學生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效果越好,越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歷史課堂“活”起來的重要性
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要通過老師實施,以取得應有的效果,而且能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歷史課本身就是關于歷史知識的學習。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老師就要將歷史的畫面通過口述或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真正理解當時歷史發(fā)生的原因。而要保證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就需要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因此,轉變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歷史教學課堂“活”起來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首先,它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其次,促進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進;最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促進教學事業(yè)更好地發(fā)展。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想象的空間,幫助學生理解當時發(fā)生歷史事件的原因,這種讓課堂“活”起來的教學方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有學習歷史的興趣,促進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邱江寧.語言、情境與有意味的形式——以《聊齋志異·江城》為例兼辨析胡適《論短篇小說》中關于《聊齋志異》的批評[J].社會科學輯刊,2003(03).
[2]朱志勇.學校教育情境中族群認同感建構的社會學分析(上):文獻綜述及研究方法[J].西北民族研究,2007(02).
[3]熊菊香.簡析戲仿——反諷模式在新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J].鄂州大學學報,2005(04).
[4]吳玫.中學音樂教學方法淺析[J].黑河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