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 ?要: 人文精神對于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教授高中語文時,要充分意識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把人文精神滲透到整個語文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思想品德素養(yǎng)、理論素養(yǎng),教授學生為人之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
關鍵詞: 人文精神 ? ?高中語文 ? ?教學滲透
唐代杰出的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煹穆氊?,除了傳授課業(yè),為學生解除疑惑之外,還應給學生傳授道理。我認為這里傳道的含義,層面上的意思是給學生傳授道理,而在語文課文的教授中應多注重對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若弄清了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就會知道人文精神對語文教學滲透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讓人文精神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呢?
一、在教授課文的基礎上,注重人文情感的培養(yǎng)
語文教學,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方面,如果采用的教學方法很生硬,將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沒有多大的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鋪墊,循序漸進,找出原因,抓住恰當?shù)臅r機就顯得很重要。例如,在教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三魯迅的《祝福》時,文中提到祥林嫂經(jīng)歷了一生悲慘的命運,卻在富人們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給整個課文打下濃厚的悲劇基調,此時學生會認為祥林嫂很可憐,而那些富人們很可恨,非但不同情祥林嫂,還罵其為“謬種”,甚至有情緒較激動的學生對富人們的行為憤怒到了極點。這時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閱讀一遍課文,找出祥林嫂的真正死因:正是封建的禮教和思想導致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所以,要恨就恨當時的封建社會,社會迫使她不能守節(jié),卻又不能不守節(jié),“要做奴隸而不得”。通過這樣對課文理解的漸漸深入,學生學會在當時的歷史和社會基礎上分析人物,理解人物的內(nèi)心體驗[1]。除此之外,還可以古詩詞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并讓學生注重創(chuàng)新等,讓學生成為有意義、有價值的人,這就是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人文性的表現(xiàn)。在古詩詞中描繪了各種各樣的人物,不乏為祖國捐軀、建功立業(yè)或生活中積極向上等的歷史人物,這些歷史人物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積極進取的精神總是鼓舞著學生樂觀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如在學習《論語》中:“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句話時,鼓勵學生多學習文化知識,勇敢面對所遇到的一切。
二、引導學生講述真心話,透露真感情
中國實行的應試教育讓教師及學生注重作文的成績,這樣的寫作教學背離了作文寫作的初衷,作文教學已經(jīng)變成學生應付作文考試的工具。寫作在學生看來已不是源于生活中的有感而發(fā)或因精神的需要,而是一件無沖動、無需要卻又必須做的事。不管是命題的指導,還是批正、講解,教師的關注點都是在如何審題目、立意、選材料、構思上,卻忽略作文源于生活,忽視讓學生在作文時從生活中取材,促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及感受生活現(xiàn)象的習慣,忽視通過學生的作文考究學生的思路,揚長避短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適合的生活姿態(tài)。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毫不生動形象、表達匱乏等,而且在某些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思想情感的健康發(fā)展。這類寫作教學導致的壞結果是:磨滅了學生天真爛漫的天性、迥異多姿的個性;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力的發(fā)展;虛假的文章泛濫成災,學生的文章沒有真實的感情,沒有感染力。其實,寫作之道與做人之道是緊密聯(lián)系的,若是學生都寫虛假的作文,毫無真情實感,就很容易滑向做人的虛偽,說假話,造成學生人格與人性的折損。
三、把人文教育滲透在學生作文的批語中
現(xiàn)在,許多教師在學生作文的批語中都是一個模式:中心明確,語言通順,層次分明……這些千人一面、沒有生機的批語,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反而會阻撓了教師與學生情感的交流。高中時期的學生處于對生活、家庭及社會存在各種困惑、不解的成長期中,不時會有消極的情緒,因此學生會通過作文反映出來。教師要通過閱讀學生的文章后,寫出恰當?shù)脑u語,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以此為契機向學生滲透人文方面的教育。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改文,業(yè)至辛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庇械慕處熡眯呐模赋鰧W生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學生卻不能“曉其故”,不領教師的情,所以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他們,不再以說教者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流,用一些比較親切的話語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如一學生寫的作文水平一般,性格文靜、寡言,成績較中等,在班上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教師在她的作文本上給出的評語是:“只要你認真寫作文,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因為老師從你寫的作文中看出你很聰明,相信你一定會寫出令我們滿意的文章的。”就是因為老師的鼓勵,這位學生終于寫出令人滿意的好文章。湖北有一位陳老師,班里一位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透露出厭倦學習的情感,陳老師給他的批語是:“恒心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徑。若達·芬奇學畫時失去恒心,怎能留下《蒙娜麗莎》那永恒的微笑呢?世界著名網(wǎng)球健將張德培不是也道出‘恒心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訣’的親身感受嗎?擁有了恒心,人才會變得美麗而高尚。”教師充滿愛心的評語,如細雨般滋潤學生的心靈,學生不僅獲得了寫作的啟發(fā),還對人生多了一些感悟,把人文精神滲透在了高中語文教學上[2]。
四、結語
人文精神對于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教授高中語文時,要充分意識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把人文精神滲透到整個語文教學中,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表達真實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周玉.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J].商情,2014,(21):23-34.
[2]陳英俊.在作文評語中注入[J].愛心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