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琴
摘 ? ?要: 傳統(tǒng)上,大家通常視語法為一種靜態(tài)的知識、規(guī)則,但拉森-弗里曼教授認為語法是一種動態(tài)技能,語法學習與教學均有具體的特點,均應該是一個整體的、有機的過程,不能僅僅關注形式上是否準確,還要保證意義上表達恰當,用法上符合語境。語法學習與教學不僅對成年學習者是必要的,對少年兒童也是有益的。
關鍵詞: 拉森-弗里曼 ? ?語法 ? ?動態(tài)技能
拉森-弗里曼(Diana Larsen-Freemen)是美國密歇根大學英語語言學院教育學教授兼院長,長期從事二語習得、語言教師教育、應用語言學、語言教學法等方面的研究。她在著作《語言教學:從語法到語法技能》(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2005)中創(chuàng)造了grammaring一詞,用來指“準確、有意義而且得體地使用語法結構的能力”(Larsen-Freemen 2005)。這一“新詞”是對傳統(tǒng)語法觀的挑戰(zhàn),也是對語法的重新界定和闡釋,對于英語語法的學習和教學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一、英語語法的概念
我們通常把語法視為一種知識,認為語法就是構詞造句的規(guī)則,只解決句子內部的問題,認為學語法的好處是讓你說出、寫出正確的英語句子,在做選擇題時知道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的。然而,在拉森-弗里曼教授(2005)看來,語法并不只是一種知識或規(guī)則,規(guī)則是對語言形式的靜態(tài)描述和規(guī)定,而語法不是靜態(tài)的,是動態(tài)的。在現實生活中,為了表達的需要,經常會出現違反規(guī)則的情況。事實上,語法和聽、說、讀、寫一樣,是一種技能——“語法技能”(grammaring)。在拉森-弗里曼教授的概念中,語法不只是句子內部問題,更涉及語篇或話語。許多語法問題,如冠詞、時態(tài)等,僅在句子層次是講不清楚的。語法結構在語篇或話語層次上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如組織篇章、連接思想、實現上下文的連貫等??偠灾?,語法不僅是句子形式正確與否的問題,還關乎語篇或話語層次上意義表達是否恰當,用法是否符合語境的問題。
二、英語語法的學習
我們通常認為語法學習就是老師把前人歸納出來的語法規(guī)則直接教給學生,灌輸到他們的大腦里。然而,拉森-弗里曼教授(2005)認為,語法學習絕不能只靠死記硬背老師講授的那些語法規(guī)則,否則極容易導致惰性知識問題。也就是說,盡管學生在課上學習了各種語法規(guī)則,也做了相關的練習,但課下說話、寫文章仍會出錯,不能將課上學的知識正確地用于實踐。關于語法學習的特點,拉森-弗里曼教授總結出以下幾點。
其一,在語法習得上,不僅要有顯性學習,還要有隱性學習。所謂顯性學習,指的是通過顯性手段——如語法分析、記憶法等進行學習,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而隱性學習則是一種潛意識行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并不知道正在學習的內容,不知道自己正在學習。如果只是顯性學習,就容易導致惰性知識問題;如果只有隱性學習,就可能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對于語法習得而言,盡管隱性學習十分重要,但顯性學習的意義是不可忽略的。
其二,語法學習不只是學習語法規(guī)則,還要注意增強語言意識;在學習過程中,除重復模仿之外,還要有人際互動。如果只是重復模仿,不僅讓人覺得枯燥,更不能真正掌握“活”的語言。人際互動,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等,可以起到腳手架(scaffolding)式的引導和幫助作用,為學習者提供真實語境,從而有效增強學習者的語言意識,幫助學習者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真正用到現實生活中。
其三,語法學習中,不僅要有輸入,還要有輸出練習。對于語言學習而言,大量輸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輸出練習也同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知識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陳述性知識,一類是程序性知識。技能學習一般可分為三步:第一步是獲得陳述性知識;第二步是把陳述性知識程序化;第三步是使程序性知識自動化。毫無疑問,若將程序性知識自動化,足夠量的輸出練習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注意的是,輸出練習要盡可能逼真,平時的練習越是逼真,真正用時越容易把練習過的技能發(fā)揮出來,從而有效克服惰性知識的問題。
其四,語法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者既要給予正面反饋,又要給予負面反饋。正面反饋可以激勵學習者,負面反饋則可以幫助學習者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誤并進將其糾正過來。但負面反饋時要特別注意只糾正錯誤,一般不糾正失誤。錯誤通常是知識性的,學生可能認識不到,需要教師指出并幫助糾正;而失誤通常是口頭或筆頭上的疏忽,學生往往可以自我糾正。
其五,語法學習,包括整個語言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期望學習者的所寫及所說完全像母語為英語者一樣,容忍其所受到的母語的影響,有一定的地域特點,這是所有語言學習過程中無法改變的事實。
三、英語語法的教學
在傳統(tǒng)的語法書里,語法通常被列為一條條規(guī)則,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常用到不常用的順序排列,由教師一個接一個地教給學生。拉森-弗里曼教授認為這種線性的語法學習規(guī)范不符合語法習得和使用的實際情況。如前所述,語法并不只是一種知識或規(guī)則,它更是一種動態(tài)的技能。要學好語法,不僅要做到形式上準確,還要保證意義上表達恰當,用法上符合語境。因此,語法教學應該是一個整體的、有機的過程。具體點講,拉森-弗里曼教授(2005)從教什么、何時教、怎樣教、教誰這幾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教授語法技能。
首先,在“教什么”這一問題上,教師首先應該了解語法作為一個動態(tài)的整體,有非常復雜的特點。針對某一個語法點,教師要確定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其所表達的意義上,或是在該語法點的使用上,然后有針對性地給學生進行講解和示范,幫助學生操練。
其次,在“何時教”這一問題上,拉森-弗里曼教授認為,對語法問題,既要有事后反饋,又要有事前預防;教師應選擇重點語法點進行講授,而不必拘泥于某一順序。
再次,在“怎樣教”這個問題上,拉森-弗里曼教授主張,語法的形式、意義和用法都要明明白白地教給學生;設計活動時要注意盡可能具有真實性;提供反饋時要注意正面和反面反饋相結合,反面反饋要注意糾錯誤而不糾失誤;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后,在教誰的問題上,拉森-弗里曼教授認為語法教學不僅對成年學習者來講是必要的,對少年兒童適當的語法教學也是有益的。
此外,語法教學與其他語言教學科目應融合在一起,教師要針對學生所遇到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和練習。例如,在閱讀課上教師要識別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講解舉例,讓學生理解和操練;在寫作課上,教師確定學生的問題后,可以設計一些寫作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的語法點。
四、結語
拉森-弗里曼教授對語法的重新界定和闡釋幫助我們從全新的視角認識英語語法的概念,提醒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語法學習的特點,對于英語語法的學習和教學有深刻的啟迪意義,十分耐人尋味,值得我們深入了解和研究。
參考文獻:
[1]Larsen-Freemen,D.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