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祎
摘 要: 作者認為,語文教學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應該多元化。本文從教學中師生的角色化、語文教學語言的圖像化及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等方面進行闡述,希望能給同行以啟迪。
關鍵詞: 中學語文 多元化教學 教學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教學中,語文課堂教學一直被大家認為是老師傳授語文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渠道。雖然當前全國上下推行素質(zhì)教育,但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也不是一方面的,應該有很多方面,但是要獲取知識,語文課堂教學仍然不可缺少。因此語文探究者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規(guī)律、原則與方法等進行了深刻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經(jīng)典理論。下面我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看法。
一、教學中師生的角色化
中學語文教學是雙邊活動的過程,除了老師還有學生。語文在早期教學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必須按照老師說的做,一般都是聽老師講,讀讀課文抄幾遍生字詞,或者是死記硬背之乎者也之類。老師是權威者,總是說一不二,這就是所謂的“師道尊嚴”,在課堂中滔滔不絕地講。這種“一堂言”、“滿堂灌”的語文教學,老師累、學生乏,學生的學習效果絕對不好,教學質(zhì)量肯定不高。反觀現(xiàn)在,語文教學則是老師展示自身教學能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側面輔導為輔。這種模式比較時髦。
評價一堂好課,應該是看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與角色。老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搖學生是一群思維敏捷的參與者,是學習的主人。這種平等合作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老師不僅教得起勁,而且學生學得輕松,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那么怎樣才能達到老師學生的角色化、老師與學生融為一體呢?其關鍵在于老師一定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同時一定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再創(chuàng)設情境,留下充足的空間,使學生用腦、動手活起來。因此,師生的“角色化”才是調(diào)動課堂教學的第一條件。
二、語文教學語言的圖像化
現(xiàn)在,語文課堂教學大都摒棄了“圖文結合”這個非常好、適用于學生學習的語文學習傳統(tǒng),比如《從百草園到書屋》一文中魯迅小的時候在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悄悄地在桌子下面繪制《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現(xiàn)在語文教育更禁止學生在語文課堂內(nèi)進行繪圖游戲。
其實圖、文是一樣的,在某種程度上,圖就是文,文也就是圖,它們有共同的一面。漢語的語言文字和圖像之間好像存在某種復雜關系。我們從古代文學作品中像王維的詩歌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可以看出來。我們也可以借助圖文互釋,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透徹。所以,語言在表達深度上不一定比圖像好。當然,這并不是說在語文教學中要重點關注圖像而不讓學生用心體會語言文字意義,這樣會浪費學生細讀文章的時間,得不償失,所以不能極端化,要把握好分寸。
語文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效果更好,可以做到以下兩方面:一是教學圖像語言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看圖說話”。我們要盡可能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圖像,要用準確、清晰、流暢而圓潤,同時富有情感和比較形象化的語言講解,揭示其中心,使學生感覺到“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王國維《人間詞語》)。這樣學生就喜歡聽,不知不覺地進入情境。如講述“五柳先生”圖時,我們可以說:恬淡、隨性、無欲、無爭,既愛好讀書、喝酒,又喜歡寫文章、養(yǎng)花種草,在生活上清苦、上頓不接下頓,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用詩情話意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激發(fā)學生的聽課情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語文教學語言的圖像化。語文教學中的每一句話都應該能使學生感觸到事物的外表和本質(zhì),既應該有其形,又應該有其聲。如講授“大自然的語言”一課中的“氣候”知識時,可以說“大自然”這位老人,因人類過度破壞自然環(huán)境,使氣候變暖,渾身出了不少汗。用這樣的語言表達就能使學生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位渾身是汗的老人身影,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教材的消化理解。因此可以說“教學語言的圖像化”是語文老師獨具的教學技能。
三、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語文課堂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教學效果是好還是壞,往往取決于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要看教材的內(nèi)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一個語文老師如果能夠比較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做到力求多層次、多方面地教學,則一定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就能有效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如果教學方法得當,再加上方法巧妙,則必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節(jié)課從開始至結束,是單一聲音,一種教學方法,一個節(jié)奏,同一種思維,單一的活動,則必然會導致學生思維定勢,學生的情緒低落,興趣不濃,教學效果必然不佳。不過如能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教學,從課文閱讀到質(zhì)疑問題,從課堂活動到教學過程的操作,從課堂鞏固練習到信息反饋,無論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有創(chuàng)新,可以引經(jīng)據(jù)典、講小品笑話,也可以吟詩作賦、利用名人名言等導入;當然至于嚴聲歷叱也行,談笑風生也管;大聲朗讀和低聲思索交替;有時用圖表展示及活動操作也不錯;或者獨自做題,小組合作探究……如此多樣化,適時改變教學方法,肯定能活躍課堂氣氛。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它既有既定性又有生成性;既有繼承性又有創(chuàng)新性。要因材而異,也應該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