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華
摘 要: 新課程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xù)地發(fā)展,而終身學習的愿望是人不斷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成功的教育應該喚起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開展地理實驗教學,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實現知識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 地理實驗 教學設計 基本模式
一、地理實驗的界定
地理實驗可分為廣義的地理實驗和狹義的地理實驗。廣義的地理實驗指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及各種感觀,經過體驗、探究、驗證和獲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地理實踐活動。包括地理觀察、地理調查、地理制作、地理實踐等。
狹義的中學地理實驗指運用一定的器材和設備,人為地把要學習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及變化過程表現出來,以獲得和驗證地理知識的實踐活動。
地理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實踐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地通過控制或模擬地理現象認識地理事物和規(guī)律的一種感知活動。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和驗證地理知識,學習地理操作技能和方法,培養(yǎng)地理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其過程要經過實驗準備、實施和處理等階段。這里的地理實驗僅指實驗室或教室里的實驗觀測活動,一般包括地球運動實驗系列、地殼變動實驗系列、大氣實驗系列、水的實驗系列、生物土壤實驗系列等。
二、地理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
1.圍繞新課標要求和學科特點實施實驗教學,突出地理實驗的科學性。
(1)根據新課標要求切實開展實驗教學。地理教師應真正樹立重視實驗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究與實施有價值的地理實驗教學。
(2)根據地理學科特點科學進行實驗教學。其一,實驗要能科學反映地理學科知識,實驗本身及反映的地理原理要正確無誤,模擬情景要盡量接近真實情況,實驗場所和器材要合理,實驗步驟要嚴謹,實驗時間要適當,啟發(fā)性設問要科學,等等。其二,實驗要符合地理教學實際情況。高中地理教學課時少,地理實驗宜精不宜多,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科知識特點精選典型實驗,舍棄無實際教學價值、形式化的實驗,將實驗真正用在教學的“刀刃”上,在具備實驗特質的教學重、難點處及學生思維焦點處設置實驗。
2.基于學生和學校具體情況選編實驗,凸顯地理實驗的針對性。
(1)針對教學對象選編地理實驗。只有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地理實驗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各異,需要的實驗不同,能完成的實驗也不同,教師要針對所教學生特點,精心選擇、修改和編制實驗,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實驗過程中有所收獲。
(2)整合學校資源構建實驗體系。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特定的教學資源,如周邊環(huán)境、學校實施、教師構成等,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發(fā)符合本校實情的地理實驗,并逐步形成有實用價值的實驗體系。首先要用好教師自身資源,全體地理教師相互協(xié)作,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共同探討、選擇和創(chuàng)造性地編制地理實驗;其次充分發(fā)揮本校優(yōu)勢資源,利用學生生活中和學校特有的實驗資源,創(chuàng)編出科學性、生活性、操作性強的地理實驗;再次立足本校實際情況,選編出學?,F有條件下可以操作的實驗項目,忌好高騖遠。
3.促使全體同學主動參與地理實驗,關注實驗教學的主體性。
有一句古老的教育諺語:“告訴我,我忘記了;演示給我看,我記住了;讓我參與,我理解了。”實驗教學強調演示與參與,尤其是學生親自操作的實驗。從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到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主體,不僅學習地理的興趣被激發(fā),自主學習意識被喚醒,還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了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
三、地理實驗教學的基本模式及案例
在新課程地理教學實施過程中,主要從課內實驗、課外實踐和制作直觀教具方面對地理實驗教學做了探究。
1.課堂地理實驗。
指利用地理實驗器材,采用演示手段,配合講解,使學生獲得對地理事物的感性認識的一種方法。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深刻的概念,因其能提供形象的感性經驗,較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學得的知識較牢固。課內實驗包括計算機模擬演示實驗與學生動手操作實驗。
案例一:在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這一節(jié)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個課堂演示實驗。
結合課本“活動”材料和實驗步驟,課堂采用小組合作方式,提出相關問題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利用相關教具做玻璃缸內冷熱不均產生煙霧漂動的實驗,使學生直觀認識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
在一個長、寬、高分別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閉的透明玻璃柜內,底面兩側分別放置一個電爐(有導線連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塊。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下垂的紙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豎立的紙片B(如下圖所示)。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之后,根據紙片A、B的偏動情況,可以模擬驗證某一地理原理。
學生在輕松、有趣、生動的實驗中獲得了直接經驗,體驗到合作、探究學習的喜悅。
該類實驗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演示內容,課堂演示前親自進行多次實驗,必須在實驗成功、效果明顯、操作規(guī)范、嫻熟的條件下再在課堂上向學生演示。
2.課外實踐性實驗。
指利用現實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過程,在教師指導下,應用一定儀器或工具設備,利用課外時間,通過學生獨立作業(yè)或實地操作,引出要觀察認識的現象或使其變化,獲得對地理事物的親身感受掌握地理知識的一種方法。由于該類實驗通過學生獨立作業(yè)或實地操作完成實驗,因此具有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實際操作能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某些“發(fā)現”真理訓練。課外實踐性實驗包括地理野外實習。
課外實驗案例:
案例二:野外實習:野外地質考察活動
實習準備:
1.實習地點的選擇:石城“地質公園”:石城縣通天寨(丹霞地貌風景名勝區(qū))、九寨溫泉。
2.資料準備:實習地點的基本地質資料、實習地點的大比例尺地圖、巖石判斷方法的文字資料。
3.工具準備:小錘、小鑿等。
4.實習前觀看視頻:自然地理實習——地質(地學視頻)
實習內容:
1.尋找通天寨沉積巖地貌并觀察其特點及形成原因。
2.在九寨溫泉采取樣本,并利用工具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實習總結:
1.通過對各類地貌的觀測,學生對地質作用有了更深認識。
2.通過對巖石的判斷、采集過程,學生對巖石的分類及特征有了進一步理解。
3.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和水質的了解,學生知道溫泉的作用。
類似這樣的實驗很多,如中圖版必修1第二單元活動“做一兩個小實驗,證明熱力環(huán)流的存在”、“模擬大氣溫室效應的小實驗”、“模擬流水侵蝕作用的實驗”,中圖版必修2第三單元活動“工業(yè)區(qū)位的考察”等。
課外實踐性實驗要求實驗內容簡單、易操作、易實現教學目標。另外,因為有些實踐實驗是在野外完成的,實驗組織者應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安全保護,確保實踐者的安全。
3.制作直觀教具。
地理制作:就是配合地理課堂教學和滿足課堂實驗需要,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地理教具、模型、簡單儀器、課件等力所能及的制作活動,同時包括平時學生的作圖(地理示意圖和區(qū)域地圖)。如地貌模型、地質構造模型、校園地圖和立體模型、自流井盆地模型等。
案例三:區(qū)域地理:亞洲地形、地勢與河流流向的教學
實驗器材和要求:
每四人一小組,每組準備各色橡皮泥、尺子、水、同樣圖幅的亞洲分區(qū)圖的亞洲地形圖。
實驗步驟:
1.分頭制作亞洲立體地形模型:將亞洲分區(qū)圖剪成四部分——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西亞和中亞、北亞,每組各拿一份,根據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海拔高度,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代表不同高度,制作亞洲立體地形模型。綠色橡皮泥代表海拔在200米以下,黃色代表200米—1000米,橙色代表1000米—3000米,紅色代表3000米—5000米,用1厘米代表500米的高度。每組學生根據海拔高度,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分別制作部分亞洲的立體地形模型。
2.組合模型,觀察亞洲地形的地勢特點:將每位學生制作的模型拼合在一起,觀察整個亞洲的地勢特點。(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3.推測亞洲河流的流向。
4.通過實驗,驗證河流的流向:拿一杯水從亞洲地形模型中間倒下去,觀察水的流向(亞洲的河流流向受地勢的影響,呈放射狀,從中間的高原山地流向周邊地區(qū))。
地理制作重在教師精心設計(包括實驗器材的準備)與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制作(包括平時學生的作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