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
摘 要:近年來教育界廣泛實施一種“小組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在改變課堂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客觀原因,不少類似的課堂有流于形式、難以成效的弊病。如何解決合作探究過程中的種種矛盾,讓其更有效地服務于高中歷史課堂,筆者結合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相關歷史教育理論,對此進行了思考和總結,試圖找到解決諸多問題的良方。
關鍵詞:高中歷史;合作探究;有效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諸多教育理念不斷滲透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如建構主義、認知主義等等,在各種嘗試中,筆者認為小組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模式比較好。
一、小組合作,多管齊下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代國際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潮流和新思維,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所接受。它的主要特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小組之間能建立起雙向或者多元的對話關系,通過多元對話來解決問題,實現(xiàn)學習目標。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自我價值觀念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求精神。
小組合作,利用教學過程的互動性來促進學習,將個體間的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達到了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協(xié)同發(fā)展的目的,高效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xiàn)了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質(zhì)量的綜合提高。摒棄教師講授的單一方式,讓學生“我的學習我作主”,確實是一種非常合理優(yōu)化的學習方式。
二、常見問題與有效對策
筆者在實施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一段時間以后,卻發(fā)現(xiàn)了一些操作上需要注意,或者說比較難處理的問題。經(jīng)過查閱相關的理論著作,結合對相關課堂的細致研究,找到了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具體如下:
(一)關于合作小組分配的問題
在高效課堂模式下,學習的最小單位不再是學生,而是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小組建設作為高效課堂的重要突破口,力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激發(fā)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小組合作效率重要的一條就是加強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研究,其中就包括小組的組建方法,小組成員的分配是小組學習效率高低的一個基本前提。
常見的操作有兩種方法,一是班主任老師讓學生自己選擇比較熟悉的、平時交流較多的學生在一個小組。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只要能湊齊熟悉人數(shù)的小組在今后的課堂表現(xiàn)中肯定是非常積極的,交流討論探究的深度應該不用懷疑。但是,這樣分組的弊端也很明顯:比如好說話的,好做小動作的學生往往會選在一起,影響課堂的紀律;還有就是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被選上,平時有些人員不太好的,或是比較沉默的往往就沒有人選,那么他們怎么辦?總不能讓他們調(diào)班吧。如果將大家選剩下的那些組成一個組,那就更糟,課堂上別想他們會有什么效率可言了。
另一種做法就是班主任老師自己排,當然如果班主任老師能認真研究學生,仔細了解個性,那么還是能按照個性特點、學科表現(xiàn)等方面合理分配的。但是這樣分配出來的小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去相互了解、適應,短期內(nèi)的課堂質(zhì)量將會受損。
(二)關于合作學習展示的問題
1.少數(shù)學生不積極
在課堂交流或展示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只聽不說,或者感覺自己是局外人一樣。這個情況的產(chǎn)生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自己能基本學會,不想和其他同學交流,沒有合作意識,認為交流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對于這樣的學生,小組長要引導他,慢慢影響他,讓他逐漸融入其中。如果引導之后仍無改觀,那就需要老師出面做工作了。另一種情況就是學不會,因自卑而不敢交流。對于這樣的學生,組員要主動幫扶、教師要重點指導,讓他學有所成。在提問展示環(huán)節(jié)給他展示自己的機會并鼓勵贊賞他,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最終打消他的自卑心理,在這方面我實行了一套方案,采用積分制:讓歷史課代表將主動展示的同學記到《評價表》中,每周進行匯總。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物質(zhì)獎勵,再評選出“優(yōu)秀小組長”、“最佳學習者”等等。這個問題的前提在發(fā)現(xiàn)、關鍵在解決。
2.個別學生太積極
由于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鼓勵學生積極展示,導致個別在歷史成績上有明顯優(yōu)勢的學生,見題就搶,總是第一個站起來回答問題。這樣做對他來說固然是好事,但是弊端也非常明顯。比方說,某節(jié)課上討論的幾個問題對于其他多數(shù)同學來說,是需要更多的思考時間的,當大多數(shù)人還在思考的時候,你就將答案拋出來了,一來他人對這個問題理解的不到位,二來會更加挫傷一些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在歷史學習上有欠缺的那些。從而在以后的課堂上會產(chǎn)生惰性、依賴性,問題一出來,他就想:“反正我也沒人家答得快,算了。等著聽別人說吧?!睘榇?,我采用了一種新的積分制:問題提出以后,不是誰想答就答,而是按照某個順序輪流進行。比如說某題輪到第二組了,該組就得有個同學主動來展示,展示不充分的話,也將由該組的其它同學優(yōu)先補充。倘若該組沒人主動答題或者也無人補充作答,那么機會就會留給其他組,哪組表現(xiàn)好就給哪組加分。
3.學習習慣不合理
具體表現(xiàn)為展示的同學表達不清,聽的同學不認真。這種現(xiàn)象將直接導致教師不得不將該問題的內(nèi)容再講述一遍,這就浪費了很多時間。這個問題是比較常見而又很讓人頭疼的,需要歷史老師在平時注意鍛煉學生聽與說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上表達的效果。課堂上的一些問題教師非講不可的話,那就一定以概括和總結為主,力求簡潔。
針對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以上列出的都是一些形式上的小問題,在歷史課堂上能否高效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教師在備課中能夠對討論的問題做到精心設計。
精心設計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質(zhì)量的前提。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固然有很多值得稱贊的合理性,但是對于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層次的學生而言,將仍然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課題。古人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愿諸多同仁能夠緊密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仔細探討課堂的若干細節(jié),巧妙構思獨特的課堂設計,走出富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改革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凱.《高中歷史課堂應鼓勵學生自主發(fā)問》,《歷史教學》,2013年第3期,第52頁-55頁
[2]胡文根.《對中學歷史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中學歷史教學》,2011年第6期,第22頁-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