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華
【摘要】本文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和語言三個維度對2013年江蘇高考英語試卷中的一篇閱讀理解進行解題探究,分析學生解題錯誤原因和總結(jié)教學啟示,并以此為基礎(chǔ),對高三英語復習教學提出教學建議。
【關(guān)鍵詞】英語閱讀理解 高考 解題探究 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29-02
一、問題的提出
2013年江蘇高考英語試卷中的閱讀理解文章D,語言地道,論證嚴密,涉及美國一百年以來沒有停止過爭議的“馬克·吐溫問題”文化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體現(xiàn)了高考要求考生不僅應該掌握基本的語言規(guī)則,還應該學會用英語來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和科技知識,反過來也可以利用較為豐富的百科知識來提高英語理解和表達效率。問題設(shè)置五個小題,體現(xiàn)了命題的創(chuàng)新性和閱讀理解的深刻性。對教學傳遞了重視的語言和文化的融合和滲透的信號,對反撥英語教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閱讀解題分析
(1)內(nèi)容分析
本篇文章屬于典型的文藝評論性地議論文,觀點鮮明,結(jié)構(gòu)嚴密,論證有力。在美國,馬克·吐溫似乎有兩個,一個是讀者眼中的馬克·吐溫,一個是批評家眼中的馬克·吐溫。在讀者看來,馬克·吐溫諷刺、幽默、滑稽、詼諧,他曾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
在批評家看來,事情就復雜了。馬克·吐溫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作家?是無害的滑稽家,還是社會諷刺家?他究竟是熱愛美國還是痛恨美國?
馬克·吐溫生前遭到最猛烈的抨擊是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發(fā)表之后,高雅的讀者抗議發(fā)表這樣低級庸俗的東西。
作為文藝評論,難免提到了有關(guān)作品,如本文提到了馬克吐溫的《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傻瓜威爾遜》、《自傳》以及比徹·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
如果學生對這些話題平時不積累,對馬克吐溫的小說以及語言風格知之甚少,遇到這篇文章就會緊張,影響了閱讀的效果。
(2)文章結(jié)構(gòu)分析
文中描述了人們對馬克吐溫幾部作品的評價,認為他的作品有爭議性,沒有直接表現(xiàn)反對奴隸制度和種族主義,但作者認為和他同時期的作家相比馬克吐溫在反對種族主義方面做了更大的貢獻。
(3)語言分析
用詞新穎高級形象,短語地道,生詞較多:如 many occurrences【涉及題目66.】:
另外還有作家和小說名,增加了閱讀難度,論證嚴密,表達嚴謹,句式復雜:
As J. Chadwick has pointed out, the character of Jim was a first in American fiction—a recognition that the slave had two personalities, “the voice of survival within a white slave culture and the voice of the individual: Jim, the father and the man.”. 【涉及題目67 】
The features of the black man that provided the stuff of prejudice—manner of speech, for example— were, to Twain, indicative of nothing other than the conditioning that slavery forced on its victims.【涉及題目68.】
His frequent attacks on slavery and prejudice suggest his keen awareness that they did not.【涉及題目69.】
And Twain, raised in a slave state, briefly a soldier, and inventor of Jim, may have done more to anger the nation over racial injustice and awaken its collective conscience than any other novelist in the past century.【涉及題目70. 】
(4)試題解析
65小題.
細節(jié)推理題和語言轉(zhuǎn)換: 從第二段可知H. B. Stowes Uncle Toms Cabin是比較有名的反奴隸制的小說,它和其它早期的小說一樣直接針對奴隸制,但是馬克吐溫是個例外,他把對奴隸制和偏見的攻擊放在那些看起來是寫其它內(nèi)容的小說里面,讓讀者在讀故事的時候自己去分析辨別,所以說他不是直接地公開反對種族主義。indirectly 可轉(zhuǎn)換為much less open。A項文章沒有提;C項與題干無關(guān);D項正好與正確答案意思相反。
66小題.
細節(jié)推理題和語言轉(zhuǎn)換:從第三段最后一句可知,這本書因為用了太多的“Nigger ”而受到批判。語言轉(zhuǎn)換:The book has been attacked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 Jim, the escaped slave, and many occurences of the word nigger.可轉(zhuǎn)換為The criticism of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arose partly from its frequent using of “nigger”.因此正確答案是D項。 A項沒有提到target readers at the bottom,脫離原文防止杜撰臆測;But the attacks were and are silly—and miss the point. B項雖然在第四段提到,但不是批評者的理由,而是證明批評者錯誤的理由和論據(jù)。The novel is strongly anti-slavery.C項范圍太廣,文章只是說批評者對一詞多次出現(xiàn)不滿。
67小題.
細節(jié)理解和語言轉(zhuǎn)換題:從第四段可知作者認為馬克吐溫的小說是強烈反對奴隸制度的,在美國小說中吉姆這個人物首次獲得認可,被認為是具備兩種特征,即:是白人奴隸文化中幸存者的代言人和吉姆作為一個父親一個男人的代言人。
68小題.
推理判斷題和語言轉(zhuǎn)換題:從第六段可知是養(yǎng)育(生活環(huán)境)而不是自然是形成社會地位的關(guān)鍵。因此C 項是正確答案,其他各項都是對例子的字面意思的理解??疾斓氖抢斫夂妥プ≌摀?jù)所證明的論點。
69小題.
詞義猜測題:第七段的最后兩句表明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馬克吐溫把年輕時的“黑人表演”代表了現(xiàn)實,他對奴隸制度和偏見的攻擊表明他明確知道這些“表演”并沒有表現(xiàn)現(xiàn)實。因此正確答案是D項。
70小題.
推理判斷題和語言轉(zhuǎn)換能力:很多批評家認為馬克吐溫的作品有爭議性,沒有直接表現(xiàn)出反對奴隸制度和種族主義,但作者通過對幾部小說人物的分析指出和他同時期的作家相比馬克吐溫在反對種族主義方面做了更大的貢獻。因此正確答案是A項。
三、教學啟示
1.重視泛讀教學,關(guān)注百科知識和構(gòu)建背景知識網(wǎng)絡(luò),消除閱讀焦慮。
2.優(yōu)化精讀閱讀習慣,掃清閱讀障礙。
3.深諳體裁結(jié)構(gòu)和洞悉行文脈絡(luò),提升閱讀效率。
高中英語教學應研究新課程理念,研讀高考大綱,熟知考試要求,分析高考試卷,明確命題趨向,反拔教學,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