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全力
【摘要】高中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愈加突出,《高中數學新課標》也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體驗、生產與發(fā)展”教學方式,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受到高度重視。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本文通過對高中數學“體驗、生成和發(fā)展”的教學實踐活動分析,深入探討此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 體驗 生成和發(fā)展 應用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52-01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學習色彩明顯。隨著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校效率,成為教學工作者高度關注的課題。高中數學在高中教育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對于學生科學思維模式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意義。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體驗、生成和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xiàn)狀
隨著近些年來的教育體制改革,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是,教育體制中對于分數、成績的重視程度仍然沒有改變。數學科目在高考中的比重尤為巨大,也成為教育體制弊端的重災區(qū)。長期以來,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大量的“題?!睉?zhàn)術,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有著很大的限制。數學課堂教學過于僵硬,啟發(fā)式教學應用較少,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正確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1]。正式基于此種現(xiàn)狀下,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展開了教學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體驗、生成和發(fā)展”正是其中重要一種。
二、高中數學“體驗、生成和發(fā)展”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一)提升數學教學人文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注重于學生的理性思維。但是,數學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人文色彩,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挖掘?;趯祵W教學方式的傳統(tǒng)性認識,更多的人認為數學應對單純注重學生的理性思維養(yǎng)成,而感性思維模式則會在語文、英語等學科中實現(xiàn)。隨著數學教學理念的進步,眾多專家學者提出了對數學的人文性教學,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驗、生成與發(fā)展”模式建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運用,在題目設置上更加人性化,從而消除數學上的冰冷,使數學教學更加具有人情味,緩解學生上課壓力,激發(fā)出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蘇聯(lián)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我們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培養(yǎng)出能夠有效地參加國家建設的公民,我們還要讓我們所有的人成為幸福的人?!睌祵W教學的人文化,能夠有效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心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2]。
(二)廣泛應用數學史料,提升數學教學應用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引經據典,能夠極大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數學教學的吸引力。高中數學涉及到大量的公式、概念以及例題講解,教師如果一味單純的講解,效果自然難以理想[3]。教學概念的講解過程需由淺入深、由里及表,因此,要高度重視教學方法地應用。在印度中有一個關于“國王、象棋、麥?!钡墓适拢渲锌疾榱藢W生的對于乘方的理解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故事講解方式,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在教材中,存在著大量有關數學典故,教師應該對其熟練掌握與運用,提升數學趣味性。高中數學“集合與簡易邏輯”的知識點一直都是高考中必考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對韋恩圖的歷史淵源進行介紹,從而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三)強化情景設置,注重學生心靈體驗
數學情景的設置能夠抽象、枯燥的數學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使學生在數學場景中獲得數學知識,提升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情景模式的設置,主要應用于對相關公式、概念的理解上[4]。例如,在學習“圓錐曲線的定義”時,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畫出橢圓,然后對公式進行講解。在此過程中,學生很難對教學內容產生太大的興趣,教學效率也難以提升。在“體驗、生成和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實踐中,教師可以設置情景模式,提升學生對圓錐的理解與認識。將學生分組,準備一個刀片、橡皮泥圓錐、注滿水的圓柱形玻璃杯。要求學生觀察靜止玻璃杯水面的形狀,然后傾斜再次觀察。此時,要求學生利用刀片將橡皮泥切出橢圓形。學生操作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加以展示,從而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
(四)加強師生、生生互動,生成教學效果
高中數學教學要求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經常通過小組劃分方式,實現(xiàn)教學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體驗、生成和發(fā)展”的教學策略中,教師應創(chuàng)作一切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實踐。例如,在“不等式證明”的教學活動中[5]。積極引導學生綜合分析、對比三種基本證明方法,并引導其進行靈活運用,對不等式加以實踐與研究。如:
“已知a≥0,b≥0,且a+b=1,求證 :(a+2)2+(b+2)2≥25/2”。
在上式中,學生通常會采用基本證明方式加以證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構造直角三角形、三角代換等方式進行證明。如利用幾何方式求證:
在平面坐標系中,取線段x+y=1(1≥x≥0),將(a+2)2+(b+2)2視為點(-2,-2)與線段x+y=1上的點(a,b)之間距離平方。由于點與直線之間的距離,可以看作是點與該直線中的任意一點之間距離的最小值,d2=(∣-2-2-1∣)2/2=25/2, 因此(a+2)2+(b+2)2≥25/2。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不斷指引學生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嘗試新方法、新策略,才能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養(yǎng)成。
(五)加強創(chuàng)新性思維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通過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教學感悟,從而有助于自身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因材施教,真正落實素質教育。通過“體驗、生成與發(fā)展”教學方式的運用,讓學生成為課題上的主體,教師在其中扮演引導角色,不斷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育,鼓勵學生探索實踐,從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體驗、生成和發(fā)展”教學方式運用,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式,情景設置與人文性教學,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體驗,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創(chuàng)新性思維,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同時,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總結,加強與其他教師之間的交流,實現(xiàn)專業(yè)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喇玉萍.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體驗、生成和發(fā)展”[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8):59-59.
[2]薛玉春.在高中數學課堂中融入“體驗、生成和發(fā)展”理念[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26):13-13.
[3]廖艷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體驗、生成與發(fā)展[J].考試周刊,2014,(43):89-89,90.
[4]王立榮.讓高中數學知識呈現(xiàn)符合學生認知[J].新課程·中旬,2014,(4):66-66,67.
[5]封福洪,劉超.“體驗型”數學課堂學習模式建構芻議[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