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構式壓制下英漢完成體認知對比分析
□李文靜
“體”范疇是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做過深入探討,然而,從構式壓制角度,并結合概念轉喻對“體”范疇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嘗試從構式壓制,轉喻方面,分析英漢完成體的組配關系及互相壓制情況,筆者以語法體和動詞體的四種組配為例,得出一致組配型和矛盾組配型,矛盾型組配須有“壓制”加以消解。該分析也闡釋了英漢完成體兩種語言的認知過程。
構式壓制 完成體 轉喻 對比分析
“壓制”現(xiàn)象是源于計算機語言學的一個術語,泛指語言形式和所表達的語義功能之間的一種不匹配現(xiàn)象,有的學者將其稱為“糅合”(沈家煊,2006)。如,“純凈水”,原意指不含雜質,純潔,干凈,無色透明,無污染的水。隨著網(wǎng)絡新詞的出現(xiàn),“純凈水”指無內容的帖子,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構式壓制現(xiàn)象,將人們熟悉的詞語的本來意義壓制到網(wǎng)絡里欲表達的內容上,強調了帖子的無內容特性,像純凈水一樣干凈。類似的還有“樓上”“樓主”這樣的網(wǎng)絡用語等。
我們對壓制現(xiàn)象的解釋離不開慣用語等“構式”。構式指的是形式——語義對,目前一個普遍的看法是,如果一個語言結構的使用頻率很高,難么即使它的形式和語義都可以從其內部詞匯推測而來,也被稱作構式(Goldberg,2006:5)。近年來,對壓制現(xiàn)象的研究已經成為語言學界的一個熱點。體壓制是一種常見的壓制類型,當語法體和詞匯體不兼容時就會引起沖突,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從壓制角度來處理,壓制是由于語法體和詞匯體具有臨近性,所以可用轉喻機制來解釋(王寅,2013:1)。壓制與轉喻的關系也引起業(yè)內學者的關注(蔡金亭,2002;李勇忠,2005;袁野,2011),成果頗豐。然而,從對比分析,尤其是基于壓制和轉喻視角對英漢完成體的研究卻少之又少。本文擬以此為切入點,借鑒國內外體研究成果,分析英漢完成體組配及壓制情況,同時闡釋英漢兩種語言的認知過程。
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語法體有兩個“體”:完成體和進行體,它們分別借助體助詞“have”和“be”,其基本構成為have+v-ed和be+v-ing,都是詞層面以上的形式,故稱之為“體構式”。詞匯體,也叫情狀體和動詞體,描述某一情景的動詞或述謂成分的內在時間特征。動詞體根據(jù)情境類型有多種分類方法,Vendler(1967)區(qū)分出四種:狀態(tài),活動,目標和終達。如表1第二行所示:
表1:動詞體分類與對比之一
在此基礎上,Smith增加了瞬時無界,表述的是沒有嵌入,無最后邊界的瞬時性事件。
“壓制”的介入只有在語言形式觸發(fā)時才能起作用,以防止壓制的過度生成。漢語同樣屬于體語言。漢語中有不少體指示詞,如表示完成意義的“了,過”等。體形態(tài)(英語-ing)和體小品詞(漢語“了,過”)都是很重要的能夠改變述謂成分時間結構的常見語法手段。壓制產生時,轉喻就成為消除沖突的有效途徑。轉喻至少要涉及兩種解釋程序:1.當構式義與另一種意義相沖突時,它能夠幫助識別壓制意義。當轉喻連接不能建立時,壓制就不會產生,句子不可接受。2.當構式義非常寬泛時,概念意義能夠幫助識別具體意義。壓制能夠為非兼容性提供解決方案,認知轉喻策略能夠探尋出拓展概念指示和接近目標概念的途徑。下面以英漢完成體和動詞體的四種組配為例來分析語言壓制現(xiàn)象,并闡釋兩種語言的認知過程。
表2:動詞體和完成體四種組配方式
首先來看活動性動詞體和完成體。完成體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具有終點或目標?;顒有詣釉~體含有延續(xù)非完成性,即延續(xù)沒有終點,可表達為 [-有界性]。因此,當活動性動詞體和完成體結合時,就會出現(xiàn)語義沖突,成為矛盾組配。此時,常借用for或since介詞短語構式來消除矛盾。如:
(1)Candy has not ridden a bike.
例(1)是一個有問題的句子,因為完成體具有表終點之義,而not ride a bike表示延續(xù)性且沒有終點,它可表示以前沒騎過車,現(xiàn)在沒騎過車,甚至一輩子都沒騎過車之意,與具有終點特性的完成體不符,因此,我們可以借助for或者since+一段時間來消除語義矛盾,使句子具有合理性。如:
(2)Candy has not ridden a bike since her childhood/for two years.
例(1)的句子通過介詞短語構式壓制成了例(2)的句子,使其成為可接受的表達。
漢語中常見的活動性動詞有“著、在”等標記詞,它們表示的是一種進行或持續(xù)的動作或狀態(tài)。如:
(3)小孩子們在體育館里打籃球。
(4)小王和老師在聊天。
這兩個句子與表示有界性的完成體連用時,就會出現(xiàn)壓制現(xiàn)象,從而出現(xiàn)矛盾組配。漢語中常見的表完成的詞有“了、過”。如果把例(3)壓制成完成狀態(tài),使其具有有界性,那么例(3)可以表達成:小孩子們在體育館里打了籃球。這樣在句子里面加上“了”,就使活動性動詞具有完結性意義,使例(3)的句子變成人們可以接受的句子并具有合理性。
再來看狀態(tài)性動詞和完成體。完成體表示有界,而狀態(tài)性動詞表延續(xù)無終點,所以,兩者結合出現(xiàn)矛盾組配,需用構式壓制加以消解矛盾。如:
(5)He has been to Shanghai twice.
(6)He has had a good education.
(7)The old poor man has lived here all his life.
現(xiàn)在完成體構式的動態(tài)性對上面三個例子壓制使本身靜態(tài)的動詞具有動態(tài)性意義。例(5)中的be有“去過”的動態(tài)意義。例(6)中的has a good education不表示“有良好的教育”,而表示“接受良好的教育”,呈現(xiàn)動態(tài)性。例(7)中all his life有歧義,如果the old poor man已經過世,那肯定是以現(xiàn)在或說話時刻為參照點,表示完成,呈現(xiàn)有界性,即符合正常組配。如果the old poor man還在世,就有現(xiàn)在和將來兩種參照點,在完成體的構式壓制下,應該以現(xiàn)在為參照點,表示完成,如果以將來為參照點,則會出現(xiàn)矛盾組配,這時把句子改成The old poor man has been living here all his life就更合適,表達一直延續(xù)之義。
在漢語中,狀態(tài)性動詞與完成體可以連用,構成正常組配。如:
(8)我是黨員了。
“是”屬于漢語中的狀態(tài)性動詞,“了”屬于漢語中的完成體標記詞,兩者在例(8)的句子中連用表示以現(xiàn)在時間為參照點,所以,“是黨員”這個情況已經發(fā)生且已完成。因此,狀態(tài)性動詞和完成體連用具有一致性。而英語中狀態(tài)性動詞和完成體連用則屬于矛盾組配,說明漢語和英語在構式壓制、認知轉喻機制方面是不同的,英語注重時體一致,屬于形合,句與句之間往往靠各種語言形式緊密結合。而漢語注重意合,句子之間??績炔康倪壿嬯P系聯(lián)系在一起,所謂“形散神不散”。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英語完成體和狀態(tài)性動詞連用屬于矛盾組配,而具有完成體標記的漢語完成體和狀態(tài)性動詞連用可屬于一致組配。
接下來看完結性動詞和完成體。完結性動詞本身也具有有界性,按其性質而言,其與完成體搭配屬于正常組配,然而write本身卻是延續(xù)無終點的動詞,不能單獨用于現(xiàn)在完成體構式。如:
(9)He has written.
例(9)屬于完成體+無終點動詞,屬于矛盾搭配,但是在后邊加上a book就變成一致組配了。如He has written a book.以現(xiàn)在時間為參照點,表示他已經寫了一本書,動作已經完成,呈現(xiàn)有界性,與write相似的還有call這個完結性動詞。此外,還有完結性動詞和進行體連用的例子。如:
(10)She was knitting a sweater.
具有有界性的Knit a sweater和進行體連用,就會產生壓制,從輸入性完結動詞的因果表征中選擇了活動性,能最終導致sweater存在的初始性階段被選擇來替代整個事件。
下面我們分析漢語的一個例子。如
(11)建筑工人建造了一座座高樓大廈。
(3) 試件延性系數(shù)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響不大;隨著套箍指標的增大而增大,增幅8.4%;隨受熱溫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變化趨勢,300℃時,延性不理想。
在漢語中,完結性動詞“建造”和具有完成體標記的“了”搭配使用,構成正常組配。以現(xiàn)在時間為參照點,這個句子表示“一座座高樓大廈”已經建好,這句漢語對應的英文表達為:Construction workers have built many tall buildings. 用英文表示也是正常組配,因此不管英文還是漢語,除了個別完結性動詞,大多完結性動詞和完成體搭配都屬于正常組配。這種組配一致性是根據(jù)人們的日常認知或者經驗所得,并被大眾所接受的。
最后,我們來看達成性動詞和完成體。達成性動詞表示一種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不含有持續(xù)性的突然發(fā)生的轉變,因此在本質上是有界、動態(tài)性的,與完成體構式是兼容的,屬于正常組配。常見的英文達成性動詞有“discover,die,reach,broke,lock”等,達成性動詞表示動作已經完成,與完成體構成正常組配。如:
(12)Lily has broken the glass.
(13)I have cut my own finger.
(14)The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a truth.
這三個例子中,break the glass,cut my own finger 和discover a truth都是動態(tài)終止性的,這與完成體是一致的,因此它們是一致構式,屬于正常組配。
漢語中的達成性動詞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單一動詞,如“倒、死、丟、塌”等,另一種是以“中心詞+補足成分”出現(xiàn)的動詞短語,如“殺死,跌倒”等。如:
(15)墻塌了。
(16)由于路面太滑,這個老人跌倒了。
例(15)和例(16)這兩個句子在漢語中都屬于正常組配,句子間成分沒有出現(xiàn)壓制現(xiàn)象,從英漢對比的角度來看,英語達成性動詞和完成體搭配與漢語達成性動詞和完成體搭配具有相似性,兩種語言類型都沒出現(xiàn)矛盾壓制現(xiàn)象,單從這個點看,英漢兩種語言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
筆者基于構式壓制和轉喻認知機制角度,對英漢完成體進行對比分析,分別從動詞的四種類型和完成體組配關系來說明,在出現(xiàn)矛盾組配時,應該從壓制和轉喻的角度來分析以消解它們之間的矛盾組合,從而使句子合乎人們日常的表達,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形成共識或相對共識。轉喻在完成體的組配運用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使得壓制成為可能。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難以兼顧到英漢完成體對比的各個方面,如時態(tài),語法體及動詞體之間如何相互作用。因此,未來研究應拓展視角,綜合考慮壓制的運作過程及其對語法體的影響等。
[1]Goldberg,A.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UP Osford,2006.
[2]Vendler,Z.Verbs and Times.In Z.Vendler,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
[3]蔡金亭.英語過渡語中的動詞曲折變化——對情狀體優(yōu)先假設的檢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
[4]董成如,楊才元.構式對詞項壓制的探索[J].外語學刊,2009,(5):42-46.
[5]李忠勇.祈使句語法構式的轉喻闡釋[J].外語教學,2005,(2):1-5.
[6]曲衛(wèi)國.論現(xiàn)在完成體的語用含義[J].外國語,1994,(2):49-52.
[7]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漢語教學,2006,(4).
[8]王寅.構式壓制、詞匯壓制和慣性壓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12):5-9.
[9]王寅.構式壓制和詞匯壓制的互動及其轉喻機制——以英語語法體和動詞體為例的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5):657-668.
[10]謝應光.構式語法與英語體義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1):96-101.
[11]袁野.試論漢語的體壓制[J].世界漢語教學,2011,(3):334-344.
[12]趙勇.現(xiàn)在完成體構式“時/體”義的再思考[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12-116.
(李文靜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