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來斌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為了迎合新課改的實施,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其中微課視頻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微課視頻教學模式被廣大教師應用于高中課堂教學中,不僅提高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課堂內容的時效性,而且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進而實現(xiàn)了新課改實施要求的最終教學目標。針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關于微課視頻教學模式的應用展開討論,試圖提出關于微課視頻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微課;高中化學教學;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出現(xiàn)了很多溝通、交流的通訊工具,例如微信、微博等等。在互聯(lián)網肆意發(fā)展的年代,一種創(chuàng)新式的學習在線教學方式橫空出世,也被廣泛應用于教學環(huán)境當中,這就是指微課。微課是指以微視頻的形式,對學科的知識點、習題、疑難問題等教學內容及相關資源進行進一步講解。一段微視頻的時間大概在5分鐘至8分鐘左右,一般不超過10分鐘。微課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課堂,是基于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發(fā)展和延續(xù)。
一、打開微觀,排除教學障礙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有一些教學重點及難點如果單純靠教師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并且掌握,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而通過采用多媒體化學微課視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并且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進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增強了教學效果。
例如,關于高中化學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三類晶體的化學知識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的一部分。關于離子晶體中的離子克服巨大的離子鍵的束縛力變成自由移動的離子、分子晶體中的分子克服巨大的分子間作用力變成單個的分子表述,通過視頻畫面上顯示克服離子鍵的束縛力比克服分子間作用力的束縛力要困難,則說明離子晶體比分子晶體的溶沸點高的知識點。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拆分、組合等操作,將化學物質的原則結構的變化、分子的運動進行形象表述,使得學生通過這一想象對這一知識又加深了印象,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習內容變得妙趣橫生。同時,也使學生對物質的結構有了進一步理解,從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化學變化的宗旨,進而提高了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通過多媒體化學微課視頻的運用,使學生更加了解化學知識內容中關于微觀世界的部分,打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關于微觀世界的知識內容只能通過單一的講解式途徑。通過微課視頻,將學生帶入了微觀世界,使得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得到了有效解決,使學生更容易了解微觀世界的知識內容,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借助網絡資源,巧妙化解教學難點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往往困擾教師的就是教學備課難點多,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對知識結構的理解能力不同,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受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將所有的學生都考慮在內,這就不能保證所有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進行有效理解并運用。而微課視頻將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資源平臺,對不同的知識難點制作成不同的微課視頻。同時,還可以將同一知識點根據(jù)教學設置制作不同的解決方案,使得不同的學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微課視頻。
例如,關于化學知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通過在我國微課網上尋找關于本節(jié)課堂的微課資源,進一步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相關概念以及方程式的配平等。果然,學生在我國的微課網上找到了相關視頻資源。有的學生運用智能手機自主學習觀看,有的運用平板電腦觀看視頻資源。這樣,使學生對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yè)保質保量完成了,也使得學生提前掌握的知識點通過課上教師的鞏固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印象。另外,教師也要不斷拓展學生課外的知識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我國微課視頻資源的網站上,存在著很多講授型的微課視頻。這些都是對重點、難點進行細化講解的視頻,而且越是重點和難點,網站上的視頻資源就越豐富,進而保證重點和難點的順利突破;相反,越是簡單的視頻資源,越是很少見,因為對學生的益處不是很大。也有很多教師表示擔心學生對微課視頻產生過分依賴,從而耽誤學生正常的學習時間。其實,這種擔心并沒有必要。因為微課視頻一般都比較簡短,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而且微課視頻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單一,比較適合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和課后進行復習的有效工具。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將微課視頻教學模式與其他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微課視頻教學的作用,使得多種教學模式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從而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不斷優(yōu)化高中化學教學效果?;瘜W教師也要不斷探索、學習,使得微課視頻等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得到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汪金鑫.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7):114-115.
編輯 孫玲娟